15日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公佈了2024年大選候選人提名:特朗普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參加今年大選,俄亥俄州議員詹姆斯·戴維·萬斯獲得副總統候選人提名。
一、詹姆斯·戴維·萬斯是誰?
對於中國人來說,萬斯確實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政客,但對於美國人而言則不然。

從履歷來看,萬斯出生於1984年8月2日的萬斯成長在俄亥俄州老工業區的一個底層白人工人家庭,萬斯曾自稱他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貧困與暴力”,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吸毒,他是由祖父母撫養長大。
高中畢業後參加海軍陸戰隊並在伊拉克擔任軍事記者。隨後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和耶魯大學法學院就讀,他的導師是美國華裔法學教授、著名“虎媽”、《虎媽的戰歌》作者蔡美爾(Amy Chua)。

在蔡美兒導師的鼓勵之下,2016年萬斯出版了一本回憶錄《鄉下人的悲歌》,講述了自己的全部人生經歷,以及自己的奮鬥歷程,深受美國中下階層的喜愛。這本書讓萬斯聲名鵲起。
萬斯在書中揭露了一直被美國媒體忽視的“鐵鏽帶”問題,以及美國最底層白人的困頓生活。

在一次訪談中,萬斯毫不諱言對蔡美兒感激之情和知遇之恩,說蔡美兒成就了他,毫不為過。他甚至說要做一些事情來回報蔡美兒。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萬斯這本回憶錄碰巧迎合了走民粹路線的特朗普,但他本人卻不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反而一度辱罵後者是“白痴”和“美國希特勒”。
然而2018年以來,萬斯開始逐漸改變自己的觀點,稱特朗普“是美國為數不多的認識到存在於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肯塔基州東部等大部分地區的挫敗感的政治領導人之一”。。
2021年萬斯宣佈競選俄亥俄州參議員後,他一改往日對特朗普的態度,不但開始稱讚其政績,還為自己過去的侮辱道歉,稱“以前誤解了特朗普”。
從萬斯的履歷不難看出,他從政以後也走上了和特朗普相似的煽動民粹路線——《時代》週刊評價說,特朗普的崛起催生了美國右翼民粹力量復甦。

二、特朗普為什麼提名萬斯?
根據美國媒體分析,萬斯被選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 “鐵鏽帶”階層的代言人
萬斯的《鄉下人的悲歌》描繪了美國中西部白人工人階級的困境和挫折,深刻觸及了美國社會的神經。萬斯對美國中產階級的理解和同情,使他成為這些選民的代言人。
特朗普在2016年總統競選中,正是憑藉對這部分選民的吸引而獲勝的。因此,選擇萬斯作為副總統候選人,旨在再次贏得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選民的支援。萬斯的“鐵鏽帶”家庭背景和曾在矽谷從業的經歷,有利於特朗普爭取藍領選民的選票和矽谷金主的支援。
2.“80後” 政治新星的崛起,可作為接班人
“80後”的萬斯也是特朗普對沖選民質疑的有力武器。自從拜登和特朗普參選以來,美國選民抱怨兩黨候選人年齡太大的聲音此起彼伏。
而年僅39歲、且比現任副總統哈里斯更年輕的萬斯,無疑能吸引一些對兩黨感到失望的年輕選民。
特朗普選擇這樣一位年輕而有活力的政治新星作為搭檔,意在展現他的競選團隊的新鮮和活力。
3. 與特朗普的契合,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
儘管萬斯曾在2016年對川普持批評態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轉變了立場,成為川普政策的支持者。這種轉變反映了他在政治上靈活務實的特質。
特朗普的競選團隊認為,萬斯不僅能夠吸引傳統的共和黨選民,還能夠吸引那些對川普抱有懷疑態度的選民。
同時,
萬斯在俄亥俄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將有助於川普在這一關鍵州爭取更多選票。

三、萬斯曾多次公開抨擊中國,是徹頭徹尾的對華“鷹派”。
萬斯秉持的是現實主義的“鷹派”中國觀。
萬斯堅稱中國是美國“最大戰略和經濟威脅”,主張美國必須集中精力和資源“對付中國”,視中國為比俄羅斯更大的威脅。
特別是在外交政策、貿易和移民方面,這些立場觀點與特朗普的政策不謀而合,顯示出他們共同的對華強硬態度。
今年4月28日,萬斯在接受福克斯電視臺專訪時提出“歐洲要強化,
美國需要專注中國”
。他說,美國沒有足夠的工業能力來支援烏克蘭戰爭和以色列戰爭,如果中國大陸進攻臺灣,東亞也可能爆發戰爭,
“所以美國必須挑選”。
“當初把美國的製造業基地轉移到中國,削弱我們自己製造武器能力的一些人,現在卻成了說我們可以同時捲入三場戰爭的人。這在數學上說不通,我們繃得太緊了。我們必須集中精力。”
萬斯說道,“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東亞,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遏制中國,歐洲人就可以在歐洲站出來。”
萬斯當時說道:“我們要問,中國是會被我們在歐洲拍胸脯的強硬態度所勸阻,還是會被我們擁有必要的武器來阻止他們進攻臺灣所勸阻?
我的觀點是,中國人關注的是真正的實力。他們關注的不是電視上的言論有多強硬,也不是我們所謂的決心有多堅定。他們關注的是我們到底有多強大。要想強大到足以回擊中國人,我們就必須專注於此。”
在貿易和技術問題上,他支援採取更為強硬的政策,包括提高關稅和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他主張廣泛徵收關稅,尤其是對來自中國的商品,認為其“對美國的就業和市場造成了威脅”,並且參與到系列具有鮮明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立法行動中,體現出鮮明的經濟民族主義色彩。
萬斯認為,美國需要減少對俄烏、巴以衝突的參與,以便騰出力量集中“遏華”,並指責拜登政府的對華策略讓中國“獲得經濟和戰略的優勢”。
由此可見,特朗普如果捲土重來,肯定會聚攏一幫“抗華鷹派”,重啟其對華“極限施壓”手法。萬斯作為特朗普的副手,勢必會推動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措施,全力對抗中國。我們對此需要做好萬全準備。
最新訊息:7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彭博社記者提問,特朗普提名的副總統候選人萬斯今天稱: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威脅。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林劍表示,我們一向反對美國大選拿中國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