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壘:女性領導層緩慢而穩步的崛起

上週,英國駐華公使馬潔茹訪問了廣東,訪粵期間她會見了當地來自商界、政府和外交界的女性領導人。
參觀廣東省婦聯
促進性別多樣性和賦權女性領導發展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
深灣會“她力量”——職場女性領袖圓桌晚宴
數十項研究發現,各個方面多樣性對企業都有好處。麥肯錫(McKinsey)發現,高層中性別多元化的公司盈利高於平均水平。晨星(Morningstar)發現,董事會中男女人數相等的公司股票回報率更高。但是,即使經過多年的積極宣傳和目標制定,擔任領導職務的女性仍然是少數。
英國最大的 100 家公司的97 個執行長崗位中,僅有 10 個由女性擔任,分別是:葛蘭素史克公司的 Emma Walmsley、泰勒溫佩公司的 Jennie Daly、英傑華集團的 Amanda Blanc、帝亞吉歐公司的 Debra Crew、Severn Trent 公司的 Liv Garfield、聯合公用事業公司的 Louise Beardmore、Entain 公司的 Stella David、沃達豐公司的 Margherita Della Valle、安美惠爾集團的 Milena Mondini 和英國電信公司的 Allison Kirkby。Seven Trent公司富時 100指數企業中第一家每個高層職位都有女性擔任的公司——包括執行長、首席財務官和董事長。在富時 350 指數(英國最大的 350 家公司)中,有 21 家公司的執行長為女性,僅有 4 家公司董事長和執行長均為女性。
在英國,這些數字正在緩慢但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富時 100 指數公司中,35.2% 的領導職位由女性擔任,而 2020 年這一比例為 30%。女性佔董事會席位的 30%,高於 2020 年的 26.5%。巴寶莉集團(Burberry Group)在領導性別多元方面排名第一,其中55% 的領導職位由女性擔任。瑪莎百貨(Marks and Spencer)以 51% 的比例位居第二,Next 位居第三。總體而言,公用事業公司目前在提拔或聘用女性擔任領導職務方面做得最好。媒體、零售、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表現也優於平均水平。建築、採礦和材料以及汽車公司則落後於平均水平。
中國在這方面的變化較為緩慢。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 2023 年的報告發現,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 100 家最有價值的中國公司的董事會中,只有 14% 的董事是女性。國有企業的女性董事比例低於私營企業,且將近五分之一的公司董事會成員全部為男性。
然而,也有明顯的例外,比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來春。此外,由張楠等年輕女性領導的字節跳動等公司的崛起,突顯了女性發展的潛力。雖然已有進展,但由女性擔任領導職務的總體比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與商界一樣,外交界在傳統上也是男性主導的。在英國,1973 年之前,女性如果結婚就必須辭去外交工作;1987 年之前,十幾位英國女大使全部都未婚無子;但近些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如今,英國在世界各地有近 80 位女大使和高階專員,包括駐中國、美國、法國、德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家。
多樣性的好處是自上而下的。領導層可以為整個組織定下基調和方向。那些忽視女性才能的組織可能無法留住女性人才,而成功的女性領導者能夠更好地支援各層級女性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