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 錄 生 活 的 1000 種 方 式 ·
2024.11
vol24 | SH

最近我簽了解約合同,從日食記離職了,現在處於失業狀態。開篇就是有點沉重的訊息,實在不好意思。
我的滬漂經歷又增添了一筆新的色彩。畢竟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沒有失過業的hupiaoer是不完整的。(我胡說的)
之前不敢在公眾號裡提我的工作,是怕我偶爾的叛逆可能會給公司帶來麻煩,還把之前寫的《我靠吃喝玩樂找到了喜歡的工作》的文章給刪了,好心痛。
十年前我看日食記的影片被他們溫情的畫面所打動,想著如果能來這裡上班該多好呀,後來來上海寫了《滬漂第 100 天》被大佬看中介紹到這裡工作。我和老闆們互相喜歡,一干就是兩年多。他們好像比我還了解我自己,放手讓我做沒做過的事情,讓我的才華得到施展。還運氣好到被記者採訪登了一整面的報紙,雖然現在報紙已經沒多少人看了,但還是很開心。到現在日食記還是我工作過最喜歡的公司,雖然我的工作經驗不多,但是我見的人夠多,他們是很好的人。我們簽了兼職合同,之後可能還會有作品在日食記發表,但得等我三個月。
為什麼是三個月?
這是一個從頭開始的故事,我開始閉關寫小說了。
寫小說這件事大概從好幾年前就成為我生命中為數不多認為必須要做的事。但我總覺得我累積少,我的文筆不好,技巧不足,素養不夠,又想我寫出來對人們有什麼意義?
有一天朋友邀請我去一個空間參加聊天聚會,主持人問“如果明天死了你有什麼遺憾?”
我腦袋裡第一個想法是“想寫的小說沒寫出來。”我意識到我應該即刻去做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我不可能有完全準備好的一天,遲遲不動筆讓我很難受。
回家後我開始計劃寫小說。正逢國慶,整整 7 天我不與外界聯絡,每天上午運動後回家寫小說,寫作時窗外的陰晴與我無關,只聽忽大忽小的雨聲。天亮時低下頭寫字,再抬頭天黑了。我很喜歡這種狀態,但這種狀態太奢侈了,假期結束後我沒有再動筆寫過小說,我在這個躁動的世界裡漂浮。
我每天在做看似積極有意義的事情,實際上我陷入虛無,我覺得大部分人追求的意義感,價值感對我沒有意義。我著眼於眼前的快樂,享受當下就好,夕陽美,風吹得舒服,花開得漂亮,美食好吃,面前的人有趣,這項運動好玩……就夠了,所謂活在當下的快樂小狗。我意識到對我而言做這些也是一種逃避,我只是靠積極的忙碌來逃避真正想做的事情,這種逃避和打遊戲,刷短影片其實沒有太大區別,也是一種上癮行為,只是相對健康,不用把價值拔高。
離職讓我突然有了一段空餘時間,我決定藉此機會全身心投入寫作。
然而我要面對現實,要考慮滬漂的生活成本,我沒有多少存款讓我可以任性無期限地投入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給自己定了期限,三個月內要寫完。我的房子租在市區,價格相對較高。我想如果不社交沒有必要住在這裡,上個月末剛好趕上三月一交的交租時間,我糾結要不要換遠一點,生活成本可以低很多,也想過我非要留在上海寫嗎?我猶豫著。我在關係很好剛滬漂就加入的飯友群裡問有經驗的大家“我想租房預算減半,有沒有租房建議?”滬漂多年或上海本地朋友給我提了些很好的建議。但是當我開啟租房 App 後立馬想到搬家的辛苦,又是一番傷筋動骨。我決定還是先留在這裡,安心寫我的小說,房租壓力也能逼著我這三個月努力寫書,別浪費時間。
一個半年沒聯絡的群友來問我搬家有什麼打算,我如實說我不想搬了,咬咬牙把房租交了,安心寫小說。他問我要寫什麼小說,我說完他說很有意思的樣子,他問我現在房租多少,我說完他和我說他有一個想法,本來他也要換房子,所以來問我。現在他想幫我補租房差價。我受寵若驚,問他這是天使投資?他說不是投資,是無償贊助我寫小說,到時候小說寫出來感謝名單要寫他。不過他只能支援我三個月,多了沒有。我說好,他說還擔心我會介意,我說我不是這種人。直到他把轉賬發過來我才認真對待這件事,確實有點不好意思,臉上微微發熱,糾結一下還是收了下來。
我不覺得他有什麼企圖,也許是他突然發出善心,支援他認為有才華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情,對他也是有意義的事。我也覺得世界很愛我,上帝在借他人之手幫助我。我不想把我做的事情說的很艱辛,如果我想博取別人的同情更有激勵意義,我應該把這段隱藏起來,可我不想歌頌辛苦,付出辛苦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必經之路,但只單一談辛苦不談生活中隨機發生的可能性,寫不出好的作品同樣沒有意義。
房東打電話提醒我交租,我試探性地問她“我失業了,能不能降點房租?”她說“你交不起就搬走,我們不是做慈善的,我們已經很低了……這個月我寬容你先交一個月的錢,等找到了工作了你就繼續住……我也不知道你小說能不能成功,萬一你不成功呢?你還是得搬走。一個月錢的你肯定有啊。”她一分錢不肯降,咬得很死。我還是把三個月的錢交了和她說這三個月不要打擾我,她說好,我肯定不打擾你。
閉關之前看了滬語版《長恨歌》話劇,整體感受很好,特別喜歡穿插其中的滬語評彈,很有韻味。沒看原著也不影響觀看,很推薦給大家。回家瞭解到原來王安憶也住過定西路,希望這條路能多養出一個好作家。
上一次拒絕社交安心寫作只有七天,我覺得那七天很美好。但這次時間拉長為三個月,才剛開始就讓我覺得寫作是一件非常孤獨的事情。開始的兩天上海下雨,我沒有出門跑步,一整天坐在椅子上地板上寫,第二天醒來腰刺痛。天氣好了之後我開始每天早上出門跑五公里,大姨媽來要跑完,無論如何都要完成,就像我給自己規定每天要寫至少五千字。停下來的時候我就看書,我很喜歡被文字包圍的生活。誰能想到曾經不學無術的學渣,老師佈置摘抄好詞好句的作業看哪句字少抄哪句的人,現在會對文字如飢似渴。讀到有巧思的漂亮句子就像吃到一塊連皮帶筋的好肉,要含在嘴裡反覆咀嚼,捨不得吞下去,最後連骨頭都要嚼碎,這種幸福感最近有很多,偷偷高興,默默感激。
天氣冷了之後居民樓裡散發出來的飯菜香更具殺傷力,我有時我也羨慕他們有一個穩定溫情的關係。好在我的廚藝也大有長進。對於愛吃愛想,有耐心的人來說做飯並不難,經常第一次嘗試就能做成功,加上物流方便所以想吃什麼大部分能自己完成。最近很喜歡用高壓鍋燉湯,用高壓鍋燉湯能減少燉湯的時間,從而降低嘌呤又不減少滋味。比如五指毛桃燉老母雞,高壓鍋發出呲呲呲的聲響開始家裡也會被一股溫暖的奶香肉香填滿,我會放幾顆桂圓乾增加複合的甜味,再放綠豆增加清香和喝湯時有沙沙的質感。又能買來洪湖的粉藕燉排骨,但喝的時候覺得差了一味,細細咀嚼,想來是差了花生,又買來東北的紅皮花生,再燉,此時湯裡的清甜可以潤到心田。花生又吸收了豬肉的油葷,又甜又香,實在好吃。就這麼一人一飯一蔬一肉湯,水果是秋天恩物,汁水多,清甜,卡路里還低的福建官溪蜜柚。
我也有粗心,喝雞湯的時候發現忘記給雞剪腳指甲了,但好在雞的指甲是錐尖直出的和指頭肉沒有重疊,不像人類的指甲扁平容易藏汙納垢,想到雞的指甲都長得如此貼心予人方便,不禁感慨:雞你太美。
之前有想把我的小出租屋的飯桌拿來做聊天空間。因為房子小,所以大概只能容納一到兩個朋友,我們可以像鏘鏘三人行一樣深度聊天,但我們更好,能邊吃邊聊。之前試過一次,讓朋友向我點菜,我試著做,我一個人埋頭在廚房做了一個多小時的飯,走出來時覺得自己像極了媽媽,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我想調整。後來遇到了一個做雜誌的人,她主動說起和我一樣的想法,但她的想法讓我覺得更好。她想要大家一起完成這件事。所以我想朋友可以向我點菜,可以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或者朋友帶上自己家的特產或是想吃想喝的來,我們一起處理食材或者找點事幹。但剛開始想就決定先閉關,等我出關了再看情況。
我也沒有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昨晚參加了朋友舉辦的兩週一次的讀書會。和常見的共度一本書的讀書會不同。大家各自帶著不同的書來閱讀,其中有一部分時間是大家分享自己讀的書,講講書的內容和對書的感受以及想法。不同的人講著不同的書,使得大家的思維很發散。有些書是我自己走進書店不可能開啟的書,卻能在此聽身邊的人分享,能讓我的思想變開闊。大家打破圈層,職業,身份,沒有其他目的,只是靜靜讀書分享的感覺特別好,加上好多天沒見朋友了,我不停擁抱我聰明的朋友。閉關後見到我的朋友也要記得給我擁抱吶。
寫滬漂日記和寫作是兩種狀態,一種是肆意地表達自己,一種是在表達自己的基礎上加上剋制冷靜。一種可以自戀,一種不可以自戀。我覺得可以用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幸福。
寫作像蓋房子,對生活洞察和生活經歷是地基,打出的字是在地基之上砌好一磚一瓦,我覺得只要地基夠紮實,這座房子一定能建起來。只是需要建築師多費心力,把房子建得堅固,具有美感,有存在的價值,需要反覆打磨和全心全意。
寫作開始,我就把自己當成作家,就像畫畫的人稱自己為藝術家一樣。我再閱讀的感覺就不同了,看文豪大家像欣賞同行,透過文字瞭解他們的思想,他們遣詞造句的巧思,他們的激情和天賦。
我也不知道三個月後我的小說會怎麼樣,目前先寫再說。我還不瞭解可以在哪些渠道發表或出版,大家有什麼建議和想法告訴我,感激不盡。
另一個頭是我的頭
我把長到胸上的捲髮剃成寸頭,當我坐下說剃掉的時候理髮店裡所有人都圍著我不停問我為什麼啊?問我是不是受了情傷,還是遇到了什麼?有一個理髮師不停拿著手機要幫我記錄。理髮師的電推剪在我的頭上滋滋剃髮的時候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為了省事省錢總把我帶到理髮店裡對理髮師說“給她剪最短的頭髮。”好在理髮師念在我是女孩兒,給我剪了相對短的短髮,不至於寸頭,但她技術匹配不上我母親不知足的目光。理髮師一隻眼睛剪,一隻眼睛看我媽,直到我媽神情滿意鬆口說好,她才停下來。現在看我當時的證件照,她剪出了狗啃的髮型。小時候有男生看著我說分不清男女,是個人妖。這肯定對小時候的我造成了傷害,不然我怎麼會記這麼久。
但我已經靠自己修復了創傷,成為別人眼中具有女性氣質的美女。但我現在想主動拋開性別特徵。回家後我發了理髮的影片到朋友圈,媽媽發來語音“你怎麼把頭髮剪成男孩子樣了?你長頭髮多好看啊?幹嘛要剃了?”我回覆文字“別管我。”
剛剪完頭不適應,從馬桶上站起來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有點陌生。不過最近照鏡子越看越喜歡,剃掉頭髮讓我的五官看起來更突出,我陶醉在鏡子前對自己說我怎麼長這麼好看,我很喜歡我自己。但現在我不出門,我就孤芳自賞。希望“孤芳自賞”能變成褒義詞,自己看自己能開心也是好事。
理寸頭的初心是我不想服美役,不想迎合大眾審美,也想體驗不同造型的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不一樣的體驗,世界會對我有什麼不同的反饋。
長髮的我在世俗意義上算美女,我接收外界對我投來欣賞或者凝視的目光,也接受著外界對我的好意,享受著作為好看的人帶來的便利。我把頭髮留長,燙大波浪,著裝展示我身體的曲線,用顏色襯托我的膚色。時而成熟性感,時而溫柔知性,不同風格我都可以駕馭,我以為我在自由裝點我的美麗,後來我意識到我這麼做是在迎合大眾審美,由於社交平臺越來越同質化,大家審美也越來越趨於一致,失去了多樣化的喜好,也有了對外貌的刻板印象。
大眾用外表來評判性格,用膚色身材服裝來定義階級,用頭髮長短來定義性取向。包括性少數也有髮型的鄙視鏈。我想外表究竟能代表什麼?從外表能看到一個人的內心嗎?從頭髮能瞭解你的思想嗎?或是從第一印象能定義一個人嗎?但迎合大眾是一件安全的事情,大眾也不願意多加思考,大腦停在第一層思考是最節能的行為。
我不僅女權,認為女人不要迎合大眾審美。我也是個反對消費主義的人,服美役對我而言是一種消費陷阱,要美麗就得花時間花錢花精力。長髮要護理,要保持蓬鬆有光澤。要每天洗頭,同時還要擔心掉髮,需要花更多時間來吹頭髮。運動時要紮起來,忍受頭皮被髮繩勒疼,游泳擔心漂白水讓頭髮枯燥,保持身材要運動忌口,戒糖戒碳,要皮膚好得塗不同功能的護膚品,想接觸自然又怕光老化……
如此做得面面俱到,成功地成為他人凝視下美麗的客體。但如果這些都不做,讓我想起《美麗新世界》裡自然老去卻被烏托邦裡的人稱為“怪物”,也許有天我也會變成某種不符合大眾審美里的怪物,就像小朋友喊我人妖。但目前且看且行,我把自己作為生活實驗來感受生活。
不能否認相對好看的軀體能為我帶來一些好處,但是我想,用外表得到的好處一定要還,所以我儘量不使用它為我換取利益。它也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被健身教練卡油,有些目的不純粹的交友,獨自出門安全感不高,小人背後使壞,接觸美女被誤以為雌競,不太容易和情侶成為親密的朋友……
我期待寸頭能給我帶來怎樣新的人生體驗。比如,我能不能拋棄外形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剃了頭髮後我開門接包裹都大膽多了,衣服掉到樓下走進陌生男人家裡也不太害怕。
頂著寸頭還習慣性和朋友撒嬌,被對面的陌生人用看到“髒東西”的眼神看我。為此我剛剛錄了個影片對著鏡頭撒嬌,看完我爆笑,真的太“噁心”啦。
我反感男凝,剃了頭髮後再也沒有男人看我了。昨晚在路上終於被一個男人盯著看,我也看他,我聽到了他發出姐妹的聲音。“女凝”變多了,眼神很直接。但是我這個人“娘們唧唧的”也不受喜歡。所以現在處於在兩性之間都毫無魅力的狀態。
也知道有些男的為什麼臭了,短髮不洗看起來不油。我不用見人,所以想試試不洗頭幾天會油到受不了,實際上出了汗之後兩天味道就可難聞了。
總之暫時不想做大眾審美中的美女了。
很多人和我說你剃髮好勇敢,很需要勇氣,我不懂為什麼需要勇氣,就是剃個頭發,而且頭髮還能長出來。就像當初我滬漂,也有很多人和我說一個人來上海好有勇氣。我也不懂,來就來了,不行就回去唄。我有理髮的念頭到理髮只想了兩天半。滬漂也是,起了念頭,收到 offer,十天後就拖著一個大行李箱到了上海。後來慢慢地添置物品,現在的物品已經佔滿了我的小出租屋,也許有天也會像頭髮一樣推掉,再過極簡的生活。
我從 I 人變成 E 人,現在又從 E 人變成 I 人, I 人觀察世界,E 人體驗世界,再變回 I 人書寫世界,這樣動態變化對我來說很棒。
推薦大家要寫日記呀,用現在的眼光回頭會發現很多細節,也能更瞭解自己和他人。比如我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樣的人。有些事情遙遠得像上輩子發生的,或者是像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在現在看來都很有意思。記憶會騙人,誠實的記述不會,前提是你要對自己誠實。不要說會忘記的事情不重要,所以不需要記,我回頭看會訝異這麼重要的細節我怎麼忘了,還好我當時記錄下來了。
希望以後和人說話的時候不是說我看過誰的作品,哪個作家,哪個導演,或者哪個音樂家的作品,以消費品味來標榜自己,而是,我做了些什麼。
最後附上我當前的個性簽名:
應當一無掛慮。
我靠著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