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美國網紅揭秘:上海超市上架大量澳洲商品!中國“毫無損失”!特朗普關稅遭中國“無視”?澳洲出口竟成最大贏家….

(立即掃碼,開啟勞斯萊斯尊享之旅)
本文參考來源:news/網路
注:本文綜合整理媒體資訊,無任何立場!
近日,在上海超市,一塊牛肉引發的全球聯動!

美國博主加勒特(Garrett)站在上海一家高階超市貨架前,望著標著“澳大利亞和牛”的冷藏肉品,如此說道。

他原本只是想買點牛肉做晚飯,沒想到這一幕意外成為了全球經濟關係中的一個小縮影。

46元人民幣(約9澳元)一份的澳洲和牛,被擺在冷藏區最顯眼的位置,而曾經的“美國牛肉”則已悄然消失。

這一變動並非偶然,而是源自4月2日,美國近期宣佈對部分中國商品實施更高關稅措施!

從美中貿易戰,到澳洲牛肉“趁虛而入”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2024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16億美元(約25.7億澳元)的牛肉,曾是美國牛肉第三大出口市場。

但隨著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145%的關稅,中國隨即反擊,對美國產品加徵了125%的關稅。美國牛肉價格在中國市場競爭力驟減。
中國市場迅速調整進口渠道,澳洲牛肉成為填補缺口的重要角色

加勒特在自己的TikTok賬號“The Foreigner Life”上表示,“中國不會被關稅困住,因為他們不會死死依賴美國。”
在他看來,這場“貿易脫鉤”的背後,其實是全球供應鏈的再配置,“我們現在在中國吃澳洲牛肉了,歡迎來到新的世界。”

澳洲牛肉在中國的地位全面上升

根據澳洲肉類與畜牧業協會(Meat and Livestock Australia)資料,2025年2月和3月,澳洲谷飼牛肉對中國出口達21,885噸,同比增長40%

中國在2024年末,已經成為澳洲谷飼牛肉的第一大出口市場。
澳洲肉類貿易分析師安格斯·吉德利-貝爾德(Angus Gidley-Baird)透露,“中國買家已開始逐步減少對美牛的採購,轉向澳洲等市場。”
不過他也提醒,這並不是“閃電轉身”,目前中國市場牛肉庫存充足,“這一轉換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背後的市場邏輯:澳洲牛肉受歡迎的真正原因

加勒特坦言,自己“更信任澳洲的監管標準,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更高。”
他表示,自己身邊的中國朋友對這種“換牌”反應平淡,“更多的是聳聳肩,不太關心產品來自哪裡。”

事實上,中國從來不是隻靠美國提供牛肉。2024年,巴西仍是中國最大的牛肉供應國,佔比超過40%
而如今,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多元化採購趨勢也進一步加強。

澳洲機會來了,但風險並未遠離

澳洲昆士蘭一位有15年經驗的肉類貿易商馬克坦言:“我們確實注意到,自從恢復之後,中國對澳洲牛肉的興趣明顯提升。
但他也指出,澳洲並不能完全填滿中國的供應缺口“中國也在向紐西蘭、南美等其他地區採購。”

更重要的是,美國產品可能會轉向日本和韓國,而這兩個國家正是澳洲牛肉出口的主要市場。
“我們在中國或許贏了,但也可能在其他市場迎來更激烈的競爭。”

澳洲牛肉熱銷,國內價格或將水漲船高?

農業生態學者塔米·喬納斯(Tammi Jonas)則提出了一個更本土的問題:“當出口增長時,本地價格也會上漲。”

她將這一現象類比為澳洲的天然氣市場:“我們出口了80%的天然氣,結果本國使用者價格居高不下,甚至還從日本‘倒買’回來。”
在她看來,這一幕也可能在牛肉市場上重演。

美式漢堡或將變貴,澳洲牛肉捲入全球成本轉移

美國也沒有置身事外。由於澳洲牛肉對美出口面臨10%的關稅,麥當勞等快餐巨頭可能將感受到成本壓力。
2023年,麥當勞全球使用了4,400萬公斤澳洲牛肉(不含澳洲本地),用於漢堡肉餅等產品。

紅肉顧問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基洛普(John McKillop)表示,這些牛肉多為“修剪肉”,成本上漲將最終反映在美國家庭的消費支出上
農民氣候行動組織(Farmers for Climate Action)執行官娜塔莉·科拉德(Natalie Collard)指出,部分政策調整引發盟友間貿易成本壓力,最終傷害的是美國消費者。”

一塊和牛的全球旅行

一塊在上海被發現的澳洲和牛,串聯起了美中貿易爭端、澳洲農業出口、中國消費市場,甚至是美國快餐價格走勢。
它不僅是一塊肉,更是一張通往全球經濟“新秩序”的入場券。

未來如何?沒有人能預測。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貿易重塑的過程中,澳洲牛肉正站上風口浪尖,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中國加大了對澳洲谷飼牛肉的進口力度。

文末小提示:你最近吃的牛排,來自哪裡?或許,它早已不只是味覺的問題。
今日話題討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