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教授可能叫“周雪芳”,但英文名太造孽了….

【直播預約】

侃哥陪你讀外刊·23季·19課


↓↓

前幾天有一位讀者給我發來一個英文名,讓我解讀一下,我差點一口水噴出來:  
因為是網際網路公開的資料,我就不打碼了。我們看到,圖片中的這位女士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英文名叫Chew Shit Fun,如果按照字面翻譯出來不忍直視…

不過有才的網友依然翻譯得很文雅: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這位教授的音譯名這麼奇怪?對應的中文名字是啥?咱們一個個來看:
首先,“Chew”是新加坡人對“周”的音譯。
比如 TikTok 的 CEO  是新加坡人周受資,他的英文名就叫 Shou Zi Chew。
而港臺地區人士對“周”的音譯又不一樣了,香港人的“周”通常被翻譯為“Chow”,比如 Stephen Chow(周星馳);而臺灣人的“周”通常被譯為“Chou”,例如 Jay Chou(周杰倫)。
第二個音叫“shit”,這是最離譜的。
查了一下,可能對應“雪”這個字,因為新加坡或馬來西亞華人的發音方式來自早年粵語、閩南語或客家話,而不是現代普通話拼音,“雪”在那邊讀起來像 “shit”,我是浙江人,我們那邊“雪”的方言就是這樣,“下雪”叫“落雪(look shit)”。。。
有人可能會問,寫成 shi 不就行了?為啥最後非得加上一個“t”?
實際上是一個“入聲”,英文叫“checked tone”,特點是“其聲短促,一發即收”,這在粵語中非常常見,例如“葉問”的音譯名是 Ip Man,這個 Ip 不是 IP,而是“葉”在粵語中的入聲念法。
還有六福珠寶(Lukfook), k也是入聲的標誌,會講粵語的朋友可以再多舉幾個例子。
其實“shit”在新加坡是很常見的音譯,很多名字都帶shit,再比如:杜錫田(Toh Shit Tin);林雪玲(Lim Shit Ling);蔡雪萍(Chua Shit Ping )等等。
再來看第三個字“fun”。
這是新加坡人“芳”這個詞的常見音譯,和英文中表示“歡樂”的 fun 撞名了,海外華人由於歷史變遷,名字的音譯經常跟一些英文詞撞名,再如“周潤發”的音譯名是 Chew Yun Fat,明明不胖,名字裡有個 fat,因為“發”在粵語的讀音就是 fat。
再回到那個教授的名字——Chew Shit Fun,雖然看上去很奇怪甚至搞笑,但它其實是語言碰撞下的奇妙產物——既承載了新加坡華人獨特的音譯傳統,又無意間成了跨文化交流中的一個小彩蛋。
看了侃哥這一期節目,下次看到誰名字裡帶個 “shit”,你要做的不是笑,而是說一句:“您好,請問是雪小姐嗎?”

【直播預約】

侃哥陪你讀外刊·23季·19課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