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三月三,正日子吃上了蒿子粑

傍晚接連線到順豐快遞的電話,提醒我有盒“生鮮”要去領,不然過期了。心想是什麼生鮮呢?沒想到,是老家的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是包括桐城在內的安徽不少地方的風俗。在外的老鄉,要說最念想的一口家鄉滋味,蒿子粑絕對是要榜上有名的。
這麼多年,也有各種機會嘗上幾塊,但今天三月三正日子吃上蒿子粑,估計還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事了!
關於蒿子粑的做法,很多老鄉寫過,我不再贅述,寫多了會重複。但蒿子粑的味道不會重複,既是許多年熟悉的感覺,又是每年新鮮的滋味。
嫩蒿的清香、熟米粉的糯香、油煎的脆香、臘肉丁的鹹香,軟脆糯綿糅合在一起的嚼頭……想起來就讓人垂涎。
春天的味道有很多,我最愛蒿子粑的這一口。當然桐城小花也是極好的,我曾給家鄉桐城小花的包裝盒上選了一句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今天想來,要贈一枝春,未必就明前茶,聊贈一塊粑,也是極好的。
況且,明前綠茶價格太貴了,而這山野間的蒿子,味道極佳,卻不必像茶葉那樣貴,是家家戶戶能吃上的美味。就是這鄉野村夫的美食,如今也以冷凍包裝,千里速遞,順豐直達,儼然成了金貴的“生鮮”!
蒿子粑跟綠茶還有不一樣,雖說桐城小花茶很好,但畢竟許多地方有綠茶,然而我卻較少聽到春天有蒿子粑的風俗。春天的美食,有叫野菜粑的,青團的,野菜糰子的,但這種新鮮嫩蒿加臘肉丁、糯米粉秈米粉混合油煎成餅的做法吃法,還真似乎是家鄉特有。
煎好蒿子粑,第一件事事深吸一口,接下來就是趕緊拍照片炫耀。遠在北京,新春吃上一口蒿子粑,是肯定要拍照留念的。
現在想想,如果哪個春天沒有吃上蒿子粑,那應該就不能叫春天吧。
寫到這裡,猛然發現,難怪我叫“泥巴青年”,名字確實如其人啊。
感謝寄來蒿子粑的朋友,感謝辛苦做蒿子粑的朋友,也感謝大地春天的饋贈。
加油,要開心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