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燕赤俠
自從我國對稀土資源實行嚴格管控以後,可謂是蛇打七寸,精準擊中了個別國家的產業命脈。
畢竟,這些高科技領域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屬,對美西方這些發達國家來說非常急需。可對一帶一路的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講,卻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這也說明,中國的反制越來越精準,對國際形勢的認知也更加精準。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國已經同意6個月內恢復對美民用稀土供應,美國則解除技術產品限制。
但是,我方明確劃出紅線:只開放合規民用稀土,軍用領域仍嚴格管控。
目前,中國已對稀土磁鐵行業引入了跟蹤系統,要求生產商線上提交包括交易量和客戶名稱在內的額外資訊。
美西方企業擔憂,中方建構的出口許可制度,將使全球稀土供應鏈在中國眼中無所遁形。
隨著美國等西方企業生產遇阻,一些西方媒體開始炒作所謂“稀土武器化”,稱稀土已經成為中方“一種更好、更有針對性的貿易戰武器”。
稀土,這個被譽為"工業黃金"和"新材料之母"的戰略資源,正在成為一場沒有硝煙的國家安全保衛戰的核心。

我國作為全球稀土儲量、生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稀土資源的安全直接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和戰略安全。
近年來,境外勢力對我國稀土的覬覦已經從單純的市場競爭演變為系統性的滲透破壞,這場保衛戰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複雜和嚴峻。
稀土元素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電子資訊、新能源等關鍵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枚精確制導導彈需要稀土永磁材料來確保制導精度,一架隱身戰機需要稀土合金來實現特殊效能,一臺核磁共振儀需要稀土元素來產生強大磁場。
正是這種軍民兩用的雙重屬性,使得稀土成為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支點。我國依法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舉措。
然而,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及其代理人從未停止對我國稀土的覬覦。他們精心設計各種隱蔽手段,企圖繞過我國出口管制,將這一戰略資源非法輸送出境。
有些國家也是真的急了,以至於各種上不得檯面的招數都用出來了。

日前,國安部披露,某國由於不能自主生產提純稀有金屬,為保證其國內供應,長期透過各種渠道進行囤積。
該國某重點領域承包商採用更換包裝、偽造"非中國原產"標籤等手法,將我國稀土轉口偷運至其國內。
更令人警惕的是,這些行為已從單純的商業牟利演變為有組織、有預謀的國家行為,背後往往有境外情報機構的支援和指導。
偽報品名、瞞天過海是這些不法分子的常用伎倆。他們將高純度稀土(如鏑、鋱)申報為低價值產品(如鐵合金、鎳粉)或"焊錫膏""耐火"等普通商品,透過偽造技術指標、成分含量等資訊,逃避出口管制。
這種手法看似簡單,實則危害巨大,一旦得逞,將導致我國戰略資源大量流失。
更為隱蔽的是夾帶私貨、偷樑換柱的手法,他們將稀土粉末混入瓷磚原料,或灌入塑膠模特、礦泉水瓶等日常物品中,再以合金配件、機械零件等模糊標籤名義偷運出境。
這些手法極具欺騙性,給監管工作帶來極大挑戰。面對這些新型挑戰,國家安全機關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將維護關鍵礦產資源領域國家安全作為重要任務。
在掌握確鑿證據後,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採取行動,成功截斷多條稀土相關物項非法出境渠道。這些行動不僅有力維護了我國資源安全,更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定決心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稀土保衛戰不是一時的專項行動,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國家安全機關與海關、商務、工信等部門建立了高效協作機制,形成了從源頭管控到終端攔截的全鏈條防護網。
這場稀土保衛戰不僅關乎經濟利益,更關係到國家長遠發展和安全穩定。稀土作為高科技產業和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材料,其安全供應直接影響到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保護稀土資源安全具有更加突出的戰略意義。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稀土資源的保護需要標本兼治。
一方面要加強出口管制和邊境檢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稀土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高附加值產品。
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我國稀土資源安全,維護國家戰略利益。
在這場保衛戰中,每一位公民都可以成為國家安全的守護者。
當發現可疑的稀土走私行為時,如寄遞物品與實際申報不符、貨物中夾帶不明粉末、頻繁小批次寄遞可疑物品等情況,及時舉報就是為國家安全貢獻力量。
歷史經驗表明,許多重大案件線索都來自群眾的火眼金睛,全民參與是築牢國家安全防線的重要保障。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資源競爭日趨激烈,稀土等關鍵礦產已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
我國稀土產業從資源優勢到產業鏈優勢的轉變,不僅關乎經濟發展,更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
守護好這份"工業黃金",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守護中華民族復興的物質基礎!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對待這些“內鬼”堅決做到毫不手軟,重拳出擊。
稀土雖小,關乎國運!

– End –
位卑未敢忘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