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病了,MAHA來醫?

摘要
美國病了,病得不輕。不光身體有病,更難治的是心病。然而, 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的陣營,真的能讓美國人再次強健嗎?
你知道在上個月的情人節中,美國最奢侈的情人節禮物是什麼嗎?
不是愛馬仕包包,也不是米其林大餐,而是雞蛋。
對,你沒看錯。就是雞蛋。母雞下的蛋。
從去年年底開始冒頭的美國禽流感,現已導致養雞場和牧場大量撲殺牲畜。如今美國的雞蛋價格與日俱增,多數超市限購,少數超市斷貨。以雞蛋為原材料的蛋糕等食品價格也跟著蹭蹭漲。

20252月,紐約一家超市的雞蛋貨架顯示面臨雞蛋供貨短缺,希望顧客耐心等待。(圖源:福克斯)

更讓人擔心的是:禽流感疫情已經開始傳染到人身上。截至2月底,全美已有13個州共70餘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就在情人節當天,懷俄明州還有一例病患因禽流感死亡。
大量美國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專家擔心:一場席捲全美甚至會蔓延全球的禽流感疫情恐怕近在眼前。然而,目前並沒有相關資料支援佐證這種擔憂。
並不是因為專家們杞人憂天,而是因為美國的疾控和公共衛生機構此刻基本癱瘓:沒人排查、沒人監測。不管是對人,還是對雞。
他們在幹什麼?
沒幹什麼。
沒法幹什麼。
大量美國聯邦醫療、公衛和疾控的科研人員在近期被解僱。自己飯碗都保不住了,還顧得上雞嗎?沒有被解僱的人也噤若寒蟬,因為特朗普上臺後,明令禁止所有聯邦機構擅自與外界尤其是媒體直接溝通,甚至也不許他們與各州溝通。
本來一切資訊就在黑箱之中,而這黑箱正在被越塗越黑。
暗流湧動中,特朗普任命的新任美國衛生部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正式登臺。但如果你期待他能新官上任三把火、力挽狂瀾地把禽流感疫情扼殺在搖籃當中,恐怕是要大失所望。因為小羅伯特·肯尼迪最煩的就是流行病防控。

2025213日,小羅伯特·肯尼迪宣誓就職擔任美國衛生部部長。(圖源:彭博社)

眾所周知,流行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打疫苗,而小羅伯特·肯尼迪是全美第一號反疫苗鬥士。而且他不僅反疫苗,還反整個醫療建制,堅信其中充斥著腐敗和字面意義上的各種毒素,嚴重危害了美國人民的生命健康。
小羅伯特·肯尼迪的這種主張一度相當非主流,而如今把他推舉進衛生部這一大雅之堂的,並非總統特朗普一人之力,背後還有著一股強大的民間勢力:MAHA——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 讓美國再次強健!
也許你對特朗普和他的死忠粉們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強大的MAGA論調已經很熟悉了,但MAHA是什麼還讓你有點摸不著頭腦。今天,咱們就來追根溯源地認識一下MAHA和滋養它的土壤,以及小羅伯特·肯尼迪如何藉此從一個肯尼迪家族的逆子民科,平步青雲為執掌美國食藥監局FDA、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全國疾控中心CDC以及醫衛機構總共8萬多科研和公職人員職業命脈的衛生部部長。透過分析小羅伯特·肯尼迪和MAHA陣營的崛起,相信你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預測出美國醫療衛生政策接下來的走向。
疫苗有沒有用,或者有沒有害,我們姑且按下不表。具有全球風向標意義的美國醫療政策的走向將如何,咱們這心理上的預防針,得先打起來。
PART.01
由來已久
在模仿MAGA提出MAHA之前,小羅伯特·肯尼迪倡導的口號被他稱之為“醫療自由”(medical freedom),類似於“我的身體我做主”。而這一概念並非小羅伯特·肯尼迪首創,它在美國可謂源遠流長。
早在18世紀,波士頓曾爆發了一場天花疫情,當時牧師科頓·馬瑟就開始推廣接種天花疫苗。沒想到,1721 年,有反對者竟然往他家窗根兒扔了一顆炸彈,邊扔邊唸唸有詞地說:“科頓·馬瑟,你這該死的狗X。看我用這個給你接種!𠳐!”

1721年波士頓天花疫情期間,愛德華·簡納醫生在為少年接種天花疫苗的版畫。(圖源:貝特曼檔案)

到了 19 世紀和 20 世紀早期,另有一些醫療自由倡導者,秉承的是順勢療法和自然主義,有點相當於中國道家的那種“無為而治”,而不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可見,兩百多年來,美國民間始終存在著對現代醫療的懷疑和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
而最能突出體現人們的這種信任危機的,就是疫苗接種。
近二三十年來最大的疫苗信任危機可以追溯到1998年,一名叫安德魯·韋克菲爾德的英國醫生髮表論文聲稱:接種麻風腮疫苗是直接導致自閉症的罪魁禍首。儘管他的論文在12年後被撤稿、觀點被證偽,但是這12年期間已經足夠引起世界轟動,令無數家長膽戰心驚。
將疫苗和自閉症掛鉤,真的是一個很“巧妙”的結合。因為自閉症的明確病因至今都沒有被科學界徹底揭開。不知道病因,就沒法防控。而人們得病,尤其是孩子得病,父母總想找到一個理由,揪起一個禍根,狠狠責怪是它害了自家孩子。多數孩子確診自閉症,都是在兩歲左右。在這之前,孩子接觸的外界有限,怪不著別的,於是疫苗就成了最好的靶子。
在美國,既有前國會議員鮑勃·懷特在聽證會時公開聲稱:自己患自閉症的孫子是打疫苗導致的;又有知名演員珍妮·麥卡錫和金·凱利這對好萊塢伉儷的孩子罹患自閉症,也怪到疫苗頭上。名人效應掀起了更大的風波。到2000年左右,很多美國家長透過宗教信仰等五花八門的理由為孩子申請疫苗接種豁免。在加州,申請疫苗接種豁免的門檻一度變得很低,幾乎人人都可以獲批。

2008年夏,好萊塢知名演員珍妮·麥卡錫和金·凱利在國會山前發起綠色疫苗運動。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患自閉症是因為注射了疫苗。(圖源:克里斯蒂·鮑/環球相簿)

與疫苗接種率下降相伴的,就是疫病的上升。而對於少兒來說,疫苗接種下降通常最先導致的疫情就是麻風病。果然,2014年到2015年間,加州爆發了一場頗具規模的麻風病疫情。而疫情漩渦的中心,就是加州的迪士尼樂園。感染麻風病的孩子當中,有一半都沒有接種過麻風腮疫苗。此後,加州及美國各地立刻收緊了疫苗豁免的口子,恢復了強制接種的要求,令很多依舊對疫苗心存疑懼的家長不爽。
PART.02
衝突升級
漸漸地,家長與疫苗搏鬥的語境開始變化。不再是正面硬剛醫學依據與否,而是上升到了自由民主的層面。家長們會說:“這是我的孩子,這是我們的選擇。我要讓孩子接受的一切都是天然的,不要把那些人為的東西注射到我孩子的身體當中。”
登梯爬高,有人開始上綱上線,把強制免疫描述成政府插手私人生活。反疫苗開始不知不覺被刻畫塑造成為了一種反對強權政治、要求醫療自由的民權運動。“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身體我做主,我的孩子我做主”。
而過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更將這一運動推向了高潮。
疫情期間,美國政府對出行和言論的管控,以及此後對疫苗接種的強制要求,在全美各地引起強烈反感,並且引發了更多懷疑:
為什麼疫苗能研發得那麼快?
為什麼反對的言論會被刪掉?
他們到底在隱瞞什麼?
向來高舉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美國人,何曾體驗過這樣的壓抑?一時間,各種各樣的陰謀論乍起,蔓延至今也未見消退。
PART.03
添油加醋
乘勢而為,一批自媒體網紅們的加入,更為這波浪潮煽風點火。
這些自媒體人既有長期持極端保守主義的播客主播如喬·洛根(Joe Rogan)、埃裡克斯·瓊斯(Alex Jones),又有保守派的醫生如羅伯特·馬龍(Robert Malone),甚至還有養生博主如埃裡克斯·克拉克(Alex Clark)。他們憑藉百萬級別的粉絲量,不光質疑疫苗,提出要把主張全民接種的時任美國總統首席醫療顧問安東尼·福奇終身監禁,還把這種對醫療系統的不信任擴大到了其他領域:
為什麼美國人的肥胖率這麼高?
我們吃的東西、喝的水裡到底添加了什麼?
憑什麼新增這些?經過我們本人同意了嗎?
政府是不是故意合謀食品和醫藥企業,讓我們吃出毛病,然後再賣藥給我們,牟取暴利?
……
你當然可以認為這些網紅主播們是別有用心地在帶節奏。可是,他們提出的問題,也確實是美國老百姓所一直困惑的。主播們不像專家,高高在上地在那裡弔書袋引經據典;也不像傳統媒體,擺出一副精英姿態長篇大論地教育人。他們用大白話把長期存在於人們內心深處的隱憂直白地公開表達出來,顯得格外打動人。
而且很多疑問,也來自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
比如克拉克,也曾是垃圾食品的狂熱粉絲,自稱“血液裡流淌的都是Dr.
Pepper(一種類似可樂的軟飲料)”,最愛的食品是炸雞塊。可是當她的爸爸因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罹患惡性腫瘤後,克拉克哭著求他,讓他不要再吃垃圾食品,想吃什麼告訴她,女兒親手給他用健康的食材做。遺憾的是,爸爸重病後,輸著液也撐著要開車去買炸雞漢堡薯條披薩,到底還是在不久前不治身亡。克拉克痛恨給爸爸養成這種飲食習慣的美國食品行業,也希望透過自己的表達,讓更多人引以為鑑。
克拉克今年31歲,長得很漂亮。從小就想進時尚行業的她,非常會打扮,已經吸引來不少時裝代言。自從高中在廣播電臺實習後,克拉克就迅速掌握了戲劇性的說話方式。她的節目看著既養眼又吸引人。

美國知名養生網紅埃裡克森·克拉克。(圖源:華盛頓郵報)

克拉克家裡連書架上都擺著維生素。她對各種念起來極為拗口的食品新增劑張嘴就來,用誇張的語氣對著鏡頭痛陳它們的各項罪名。鏡頭另一邊的粉絲們像信教一樣地追隨她的飲食選擇,也有樣學樣地對自家的食品挨個篩查,遇到有相關新增劑的立刻扔掉,或拿到超市退貨。
你也許會認為這位養生博主有什麼營養學的學術背景,想多了,克拉克的最高學歷只有高中。高中畢業後,她就專心當網紅了。現在克拉克有50多萬粉絲,在養生網紅這一賽道始終排名全美前十。她的粉絲,大多是和她差不多大的年輕女性。雖然她的社交媒體公司註冊的是不可以摻合任何政治行為的非營利性組織,但是她潛移默化地推廣著保守主義的生活理念,並因此受到了特朗普的垂青,把她視為吸引年輕女性票倉的楷模。
PART.04
意見領袖
流量再大的網紅也是散兵遊勇,群龍無首始終產生不了規模效應。找誰當意見領袖呢?小羅伯特·肯尼迪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作為肯尼迪家族的一員,小羅伯特·肯尼迪年輕時也頗走過些彎路。伯父和父親明晃晃的政治光環,以及接連遭刺殺的陰影,交錯籠罩著小羅伯特·肯尼迪的少年和青年時代。困惑的他曾被毒癮和性癮折磨多年,終於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陽關道——畢業於哈佛法學院後不久,小羅伯特·肯尼迪先在曼哈頓當了一段時間檢察官,又成為一名知名的環保律師,以成功打贏清除水供應系統中的水銀汙染等幾個案子著稱,過著體面富足的生活。

小羅伯特·肯尼迪(圖源:美聯社)

2000年前後的一天,小羅伯特·肯尼迪在和家人聚會時,他妻子的姐姐的大學同學突然敲門。這位輾轉聯絡到他的女士同時也是一位自閉症患兒的媽媽,拿著一大堆資料想讓小羅伯特·肯尼迪看,讓他幫忙調查是不是疫苗接種導致她兒子患上自閉症。
“我沒興趣,一丁點都沒有。” 小羅伯特·肯尼迪回答說,“而且,我家裡有客人,我們正要開遊艇出海。”
那位不折不撓的媽媽就在他家門口一直等到他回來。
小羅伯特·肯尼迪無奈地問:“那我看一眼,你就走,行嗎?”
那位媽媽說:好。
沒想到,這一看就停不下來。小羅伯特·肯尼迪被這位媽媽提供的資料說服,震驚於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和資料提供資訊的差別,決心為媽媽們一戰。
他利用自己家族的影響力,約見到了福奇和時任國家衛生院院長的弗朗西斯·柯林斯。小羅伯特·肯尼迪與他們的交流,給他留下了這些官方背景醫療機構在影影綽綽隱瞞什麼的印象,他堅信他們全部被大藥企收買為賣藥的“孵化器”,得出了美國醫衛系統與食品藥品行業蠅營狗苟狼狽為奸的結論。
他的懷疑並非空穴來風。比如疫情期間,疫苗企業如輝瑞、Moderna等等確實透過政府的強制接種賺得盆滿缽滿,但巨大的利潤是否就意味著這些疫苗本身無用且有害呢?小羅伯特·肯尼迪不聽解釋,他拒絕相信。
他成立了一個名為“兒童健康防禦”的非營利性組織,募資逾百萬美元,幫媽媽們跟疫苗廠商和其他公共衛生機構打了三十多起官司。作為一名知名的律師,小羅伯特·肯尼迪練就了這樣的本事:能斷章取義地把一些科學事實摘出來為他所用,說話很有煽動性並且特別能引起人們共鳴。

2019年,小羅伯特肯尼迪與反疫苗的媽媽群體在阿爾巴尼的抗議示威活動上合影。(圖源:紐約時報)

而和反擊新冠疫苗相比,這都屬於小打小鬧。新冠疫情期間,早已深耕於反疫苗一線的小羅伯特·肯尼迪率領了多次大型反疫苗運動。身邊的人說,這些活動讓小羅伯特·肯尼迪找到了如同他伯父和父親那樣的使命感,當然也滿足了他一直嚮往的纏繞在伯父與父親身上的領袖光環。反疫苗、反藥企、反醫療建制,成了人生經歷曲折的小羅伯特·肯尼迪近些年身上最閃亮的標籤。
PART.05
MAHA
去年,在短暫先後以民主黨和獨立黨派身份競選總統後,小羅伯特·肯尼迪認識到自己勝選無望,但卻覺察到有人能幫他實現部分目標,這個人就是特朗普。於是他遞上投名狀,找上門與特朗普做了一場交易。
兩人的交易簡單直接:小羅伯特·肯尼迪用自己的選民基礎,與特朗普交換一把讓他統領並整改美國醫衛系統的金交椅。小羅伯特·肯尼迪的選民當中有大量都是媽媽。正是推翻墮胎法案且以白人男性為底盤的特朗普所急缺的票倉,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覺得這是筆劃算的生意,立刻成交,把小羅伯特·肯尼迪領到自己的競選舞臺上,向自己的選民推介這個臣服於自己腳下的老牌民主黨肯尼迪家族逆子,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的MAHA陣營從此正式誕生。

2024年10月,小羅伯特·肯尼迪與特朗普在後者的競選活動上相談甚歡。圖源:美聯社)

向來懷疑權威,早就看疫苗不爽的MAGA粉絲們,立刻對MAHA理念照單全收。一時間,保守派們也開始津津樂道大型食藥企業的腐敗。MAHA由此擺脫在非主流界小聲喧譁的命運,開始登堂入室。
政治秀場為MAHA爭取到聚光燈打通了最後一公里,但絕不能說MAHA的誕生是徹底的政治產物。上面鋪墊了那麼多,可以看出MAHA在美國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和深厚的民意基礎,更重要的是,在巨大的疫情面前,所有的關注與資源都湧向流行病防控,確實導致很多基礎病、慢性病和罕見病的防治和研究被忽視了。小羅伯特·肯尼迪讓這些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重新感受到重視,他們自然而然會支援他。
更何況,小羅伯特·肯尼迪的種種言論中雖然不乏極端,但也有不少質疑能讓大多數人都產生共鳴,比如:“只有我們得病,他們(指美國醫衛系統)才能像這樣成噸成噸地斂財。所以他們沒有一丁點真正想要給我們治病的動力。”
PART.06
未來可期?
2月在參議院舉行的兩場衛生部部長任職聽證會的觀眾席上,擠滿了小羅伯特·肯尼迪的粉絲。穿著印著“MAHA”口號T恤的媽媽們,齊聲高喊著“波比!波比!”為他陣腳助威。雖然受到不少質疑,但和特朗普任命的其他行政官員一樣,小羅伯特·肯尼迪並未遇到實在的阻力。他如願當上了衛生部長。

小羅伯特·肯尼迪在20251月底舉行的衛生部長就職聽證會上被記者包圍。(圖源:紐約時報)

見風使舵的大型藥企,也像矽谷的科技大佬們一樣,紛紛趕來華盛頓向特朗普和小羅伯特·肯尼迪獻媚,表示認識到自己之前錯了,會洗心革面,摸著良心製藥,並立刻推出全美首款不會讓人上癮的止疼藥,以示自己壯士斷腕般的決心——MAHA的威力,可見一斑。
小羅伯特·肯尼迪上任半個月以來,醫療衛生界的政策並沒有什麼顯而易見的推陳出新,肉眼可見的兩大變化目前僅限於:數以千計的聯邦政府醫療衛生領域科研人員遭到解僱;以及美國部分州醫保的Medicare和Medicaid經費凍結。
當然,小羅伯特·肯尼迪也絕不會忘記自己的老本行——反疫苗。疫苗政策沒法未經國會說動就動,但是他先下令讓疾控中心把宣傳流感疫苗的廣告給下架了,也算過過癮,鋪墊一下未來大動干戈的前奏。

小羅伯特·肯尼迪示意MAHA“讓美國再次強健”的運動周邊。(圖源:MAHA官網)

說實話,MAHA, 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讓美國再次強健,確實是美國所急需的。因為美國病了,病得不輕。這病並非僅限於身體上的,同樣也包括心理上的。從反疫苗、反醫療建制,發展到反科學、反智,根本上是在反對權威,體現出的是整個美國社會對政府、媒體、科研等權威機構的失望和不信任。不知小羅伯特·肯尼迪是否能揮動MAHA大旗,儘快幫美國人治好這塊心病。
至於眼下刻不容緩等著他處理的,除了禽流感疫情,還有其他:2月,麻風病在美國得州捲土重來,80%感染者是兒童。2月26日,出現第一例患兒死亡。據當地統計,此次麻風病疫情感染的全部患兒,都未曾接種過麻風腮疫苗。(完)
參考資料
1.Egg Prices Are High. They Will Likely Go Higher.
2.Egg shortage leads to odd pricing disparity with cage-free costing less than regular
3.Could the Bird Flu Become Airborne?
4.How Close Are We to Another Pandemic
5.Kennedy’s Inheritance: How Addiction and Trauma Shaped a Turbulent Life
6.Kennedy, Polarizing Pick for Health Secretary, Defends Shifts on Vaccines and Abortion
7.How RFK Jr. and Medical Freedom Rose to Power
8.The Kennedy Who Matters
9.Alex Clark and the rise of the conservative wellness warrior
10.The rise of the conservative wellness influencer
11.Trump’s Mixed Medicaid Message
12.Wyoming confirms state's 1st human case of bird flu, bringing total to 70 across 13 states
13.Measles death of unvaccinated child in Texas outbreak is 1st fatality in US in a decade
綠庭集團是一家活躍於中美市場的投資管理公司,聚焦於資產的價值再造,三十年的成長和歷練,締造了獨有的價值和優勢。近年來公司在原不動產、不良資產業務基礎上,關注生命健康領域的發展機遇。
官網:www. greencourtgroup.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