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選上方藍字拂思無邪關注我*
讀友們好,今天的烏俄原創在此:驚爆!庫爾斯克,3000俄兵被圍困……
8月17日,微信公眾號“貞觀”發表的長文《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的出租屋》,在網上熱傳。
文章作者自稱是一名在新疆工作的女子,在西安有一套出租房。文章內容是記述一名女房客如何悄然地死在這套出租房內。

死者是一名來自寧夏貧困山村的女子,現年33歲。她從小學習成績優異,是家裡也是村裡人的驕傲。高中畢業後,她不負眾望,考入北京某211高校。
從名校畢業後的幾年裡,她一心考公務員,多次取得家鄉省份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卻一次次在面試環節落榜。
在她死後,到西安處理後事的父親告訴女房東(也就是文章作者),女兒當年一次次落榜是因為考試不公:“第一名都不被錄取,一定是因為我們農村家庭沒有背景,名額被有背景的人頂了去。”
在考公無望後,她開始打工,最近來到西安找工作。但是自己餬口都困難,連房租都是老家的父母向親友借錢,才能支付。
根據她生前的消費記錄,她無論吃飯還是買任何東西,幾乎都沒有超過五塊錢,都是買很差很差的東西湊合。
今年4月9日,她的母親向親戚借了1萬多元錢,轉給她支付房租;4月21日,母親又向兩個親戚一共借到1000元,轉給她做生活費,這次她沒有收,並拉黑了所有親人。
警方調查發現,她最後一次樓宇門禁識別人臉進入,是5月20日。此後,無論是監控影片,還是單元門禁,都沒有顯示她有過外出。這期間,她也沒有點過外賣,家裡也沒有做飯的痕跡。
6月3日上午,女房東收到陝西電力的簡訊,提示出租房欠費,將於6月4日斷電。女房東發簡訊提醒她繳電費,如果斷電,冰箱裡的東西會腐爛。直到下午17點,她才回復說,“知道了姐,冰箱裡沒東西”。
6月13日,女房東再次收到欠費通知,意識到房子確實已於6月4日斷電了,再次聯絡她,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6月25日,物業給女房東打電話,反映出租房內有很大的臭味。女房東委託物業找開鎖公司開啟房門,發現她已經死在房內,屍體已經高度腐爛,透過DNA檢測才確認了身份。
根據法醫推測,她的死亡時間是6月15日左右。警方推測,她極有可能是活活餓死在房間內。
她的家人趕到西安處理後事,因為難以負擔旅館的住宿費,急於結案。家人向女房東討要了一些賠償後,就匆匆離去。
文章說,她並不是家中的獨生女,貧困的父母將她送入大學,本來對她寄予厚望。可以看出來,她的父親非常悲痛。
但是,因為她老家的風俗,沒出嫁的女孩死後不能進祖墳,她的父親準備將她的骨灰扔掉。父親收拾完她的遺物後,轉頭就丟進了街邊的垃圾箱。
文章分析,她從小的心高氣傲和當前的殘酷現實構成了巨大的落差,母親轉來的1000元錢可能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她之所以沒有收,一方面可能是出於對父母的愧疚,一方面可能是這點錢根本不足以支撐她的生活。
文章是以文學手法書寫。有人認為可能只是一篇虛構的小說。但翻查網易平臺上的留言,大部分讀者相信此事的真實性,並對死者報以同情。

網易網友留言。(網頁截圖)
很多網友表示,在朋友圈讀到了這個故事,但沒敢仔細看,因為太窒息!
其實整個故事不復雜,文章也是溫情的,因為太多的房東碰上這種事,第一時間考慮到的是自己倒黴,房子成為了凶宅,但這位房東在事發後從震驚,到恐懼,再到情緒恢復後的反應,第一觸覺是對女孩的悲憫。回憶起女孩的點點滴滴,並將這件事娓娓道來,且讓人讀完之後,有著的只是溫情,以及對世事的悲涼。
在一個群聊裡,包括微博上有一個女性大v也在說,女孩家裡那麼貧窮,為何還要住那麼好的公寓?還有什麼,這是一個理想大於現實的女孩,吃不起苦之類的。
很多網友不認同這種觀點。
首先說公寓,單身的女孩選擇公寓居住,在安全上是相對較好的,其次,相比於住宅樓,這種公寓的價效比更好一些,包括房租的價格。而且公寓的出行大多較為方便,女孩是到西安找工作的,公寓只是一個臨時棲身之所,如果找到了合適的工作,肯定會另行安排。但悲哀的是,工作在當下不好找。而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工作的問題。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NBS)星期五公佈的資料,7月份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7.1%,較6月份的13.2%大幅上升,創今年以來新高。
一個西北貧困地區的女孩,能在家鄉考到北京的211,算是韌性很足、有能力極強的農村姑娘了。她畢業之後,也是追隨著社會的主流去考公,而且選擇上極為明智,但悲哀的是儘管很優秀,成績第一,但面試卻總是通不過。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一個成績優秀,名校畢業的農家孩子,面試總是通不過?
而在前一陣的新聞裡出現的某奇,他的縣長搭檔們都是三流的學校卻能順利進入公務系統,包括近日大火的河南監獄的18歲就上岸的少年,如果沒有輿論的關注,人家18歲就妥妥的公務員了!
這位女子的理想和現實並不衝突,她的選擇一直很正向,只是她低估了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那就是社會上有一種東西叫人情世故和蘿蔔坑位。
她很優秀,她也很紮實,她也能看清社會的發展以及什麼是好的,可以需要爭取的,但她缺乏的是對這個社會表象之下的認知,並不是有能力的孩子就可以憑藉能力獲取價值,或者說她也知道,只是還想試試。
但悲哀的是,她試過之後,發現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天塹,靠自己能力換不來意外的結果,於是只能背井離鄉。
在背井離鄉時,幾年的考公挫折也已經讓她疲憊不堪,心力消耗殆盡了。而到了異鄉,面對著的又是當下的就業難,而一路優秀的她,因為考公錯過了前幾年的好光景,現在又處處碰壁,加上生活的逼仄,喪失信心也許並不是個意外。
只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