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誰又讓寧靜“真人秀裝不過三天”的含金量再次上升?
房琪。
節目才進行到第三期,這個曾借用金庸名句“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形容張含韻而全網走紅的旅行博主,已經塌得動搖根基。

不光綜藝內情商、性格被審判,連精心熬製多年的“金句女王”“才女人設”,也變“雞湯文學”“文案裁縫”。
出圈文案“愛是當你望向我時,所有星光穿透我的心臟,而我賭你的槍裡沒有子彈”,不光被嘲是邏輯不通的矯情疼痛文學,還被扒出拼貼縫合,前半句出自網易雲評論,後半句來自燕雙鷹。


其實這兩段出圈文案,房琪都曾回應過並非原創。

但這些解釋俱已無力,網友想擊穿的是坐享多年的“才女”光環,享受諸多讚譽和資源投餵的名不副實。
這一點沒什麼好分辨,她的確名不副實。

她給《浪姐6》寫的片頭文案
我無意於字斟句酌審判房琪的文案,稍微有些文學素養的都能看出她的書寫有如包裝精美的全新增食物,只給人一次性的情緒高潮,過後,什麼都沒留下。
卻也恰好迎奉了短影片時代的空乏假high,以及後疫情時代急需情緒投餵的療愈滿足。
“我們接受不好的聲音
但沒想到好聽的聲音是這麼動人”

她自有她勵志、強盛、成功之處,而這成功恰好也證明她的先天不足。
再大膽點說,當一個藝人要用“才女”裝點自己時,本身就印證她並無所長。
徐靜蕾、伊能靜、江一燕、王珞丹都是什麼都會一點,什麼都不太突出。
正例如倪萍、劉曉慶,明明書畫一絕,卻不以才女自居,因為本職工作已足夠亮眼,不需要用“才女”來標記身份、抬高身價。
所以,房琪翻車並不意外,藝人任何的人設天然伴隨著風險,才女人設尤甚。
一方面有無才華,才華多少這件事太難偽裝;
另一方面才女這個身份本身就預設了她們得遺世獨立、精神世界豐富,矛盾的是,她們又恰處在娛樂圈這個最汙濁最世故的名利場,曝光越多越沒辦法維持這份清高、孤傲。

能平衡好這其中的矛盾,自然收穫頗豐,平衡不好則會被加倍嘲諷。
而在一眾才女人設翻車實錄中,房琪無疑是相對浮淺的那種,甫一失去主場,泡沫馬上被戳破。
通觀《浪姐》裡房琪的失利,從她角度基本可以概括為主導權丟失-試圖建構主場-丟人告終。
把房琪放逐在《浪姐》,相當於一個總在預埋好獵物的私家獵場練習射擊的人,去到一個野生的、毫無預兆、狀況百出的原始叢林,這裡臨場反應、思維敏捷度、能力情商做人才是硬通貨,而她預先準備、精心搭建的語言城堡失效了。

節目裡,你能看到她在與葉童的攻防中被打得措手不及。
第三期選人環節,葉童和李藝彤都選擇了房琪加入自己戰隊,葉童是個大誘惑,好幾個人都在兩難選擇裡變糾結怪,房琪倒是有主見,沒怎麼糾結,直奔李藝彤提問,意向十分明顯。

房琪的選擇本身無可厚非,想要唱跳舞臺,擔心葉童精力跟不上,無法完成唱跳,就選唱跳出身的年輕的李藝彤。
歷屆《浪姐》,的確年紀大,唱跳不優的姐姐總被挑剩下。
問題就在房琪就這麼直戳戳把功利的想法當眾講出來,物件是陳德容倒也罷了,偏偏物件還是這屆最大咖,想挑戰開拓自己,與鄧萃雯一樣不服輸、精力無限的葉童。
擔心葉童精力,臨了還要祝葉童玩得開心,有種居高臨下,帶有審判意味的評委式發言,場合和物件都沒有顧及。

過去,她是沒有對話的單向輸出,尤其在她的主場,她的評委式發言犀利、扎心,像極了老闆點評員工,但她是成功的自媒體博主,對話題握有話語權,話不好聽也不至於翻車。

到了浪姐她沒了過去的主導地位,卻還保留著語言的主控習慣,當葉童指出她話的問題,全場歡呼之際,她失控了,懵在原地,一句話說不出來。


跟彭小苒、何泓姍的衝突,也是失控之後爭奪主場之戰。
房琪有她的聰明之處,她能窺見本質,曾評價自己只是大眾需求的產物,與彭小苒、何泓姍,竟然把她意識到的關係本質像個評論者一樣說破了:
我唱歌不專業,跳舞不專業,所以我沒什麼話語權

專業、資質不夠格的確是房琪管不住隊員的根由,每一屆《浪姐》都有唱跳不專業的隊長,這樣的隊長能被隊員選中往往因為不強勢、謙遜、會溝通協調。
彭小苒一開始也以為房琪是這類,結果房琪選了一種最沒情商的手段,像極了能力不夠卻掌控欲強的領導。
怕管不住隊友,試圖拉回自己主場,用自己擅長的辦事效率推進流程,但溝通中只顧自己,顯得強勢、壓迫,話語間暗示隊員難管,不聽她的,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作為成功自媒體人,試圖給到關於大眾關於傳播學的專業意見。
聽到彭小苒要在《珊瑚海》加rap,沒憋住說:
“那我感覺得做好,被罵上熱搜的準備。”

為什麼?
因為據她能給到的傳播角度的專業意見,在《珊瑚海》里加rap,是非常難被大眾接受的一件事。

後來,節目以房琪視角剪輯,彭小苒、何泓姍成了耽誤團隊進度,拖後腿的隊友。

這才引來何泓姍硬剛節目組,曬出練習時間線,diss房琪的一面之詞,之後節目組放出無刪減溝通細節,更印證房琪的情商性格問題。

房琪的才女人設翻車可以說兩方潰敗,網友先意識到原來那個共情強、溫柔、包容、撫慰人心的文化人濾鏡之下的房琪是這麼的不知分寸、自大、無禮,進而引來一直不理解她文案的沉默的網友質疑其“才女”含金量。
才女人設的成功,才氣、姿態、心性總得佔一樣,房琪這次表現得一樣沒有,上次這樣還是全方位失守的還是江一燕,可以說比房琪糟糕多了。
江一燕當年翻車的原因,概括一下即非要在汙濁名利場當藝術家的莫名虛榮心。
大冰“住不下那麼多人”的笑話,江一燕也有。作為曾經內地知名演員、音樂創作人、作家、攝影愛好者、建築大獎獲得者、公益愛好者,江一燕遺世獨立、文藝清新的才女名號打得比徐靜蕾還要響亮。

最後翻車應該是貪心與虛榮所致,興高采烈發微博稱自己拿了建築大獎,網友本著門外漢拿大獎的質樸懷疑,扒出獎項水分極大,獲獎別墅還被舉報涉嫌違規改擴建。
之後網際網路案底越扒越多,支教被曝每年就去一兩天,欺騙、作秀;與好利來老總、鄧超傳緋聞,與已婚男糾纏不清,被扣上小三、綠茶的帽子。

那會是大眾對文藝、藝術家的想象,與她被曝光的“心機綠茶”行為不單不匹配,還尤顯得不自洽、不體面,完全是遺世獨立藝術家的反面。
後來江一燕消失許久,訪談節目裡她吐露劉亦菲很少來學校上課,氣得劉亦菲火冒三丈的片段還在傳播,讓其綠茶形象深入人心。


如果江一燕不以才女自居,不誇耀虛頭巴腦的頭銜,如果大冰的書不常年熱銷,不以多重跨界身份賣弄,如果房琪在非她主場的《浪姐》不以文案天花板、懂傳播學自誇,本不至於觸到網友的逆反心。
聰明人都知道怎麼回事,任何以才女自居的,往往都不是真正的才女,人會追求自己嚮往的東西,嚮往即代表沒有,沒有才要往自己臉上貼金。
別人客氣誇一下,自己切莫當真,一當真就容易認不清自己,進而犯蠢、闖禍。
真正才氣逼人的,反而因為知道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渺小進而謙卑審慎,再有些智慧的更不會把自己架在風口浪尖上炙烤。
處理刁鑽問題時他們機智、淳樸、低調,像有人問餘華為什麼你的文字那麼簡潔,餘華說,因為我認識的字不多;問李娟為什麼寫非虛構,李娟回答,我不會寫虛構。

所以才女人設能否立得住,立得有多穩,得看才氣多少,姿態如何以及有多少智慧能應對名利場的侵蝕,保持內心的獨立豐盈,即便是假獨立。
其中最關鍵當然要看是否有真才實學,肚裡材料多的,自然不用那麼怕侵蝕,材料不多的,則要多朝情商、智慧傾斜。
像歐陽娜娜,出道即是出色的大提琴演奏者(唱起歌來,聲線獨特好聽),這項才藝在內娛極少見,放之全國亦能算作專、精,這樣的即便演藝事業再差勁總不至於打假她的音樂才華。
但內娛更多的才女人設,是例如徐靜蕾、王珞丹、伊能靜、江一燕這樣的熱愛音樂、書法、寫作的文藝女,在內娛有些格調,放之全國卻不一定拔尖。
徐靜蕾的才女名號由她的書寫而來,還有一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字型——“方正靜蕾簡體”。

後來執導的《杜拉拉昇職記》,成為內地首部票房破億的女性導演作品,開創了職場時尚電影的先河。
但你會發現她的書寫和導演作品,新鮮一時,沒有持續性,到現在她的才女名號比她任何頭銜都叫得響,這恰恰漏出才女的怯。
你看,書法突出的劉曉慶出門從來介紹的都是“我曾是六次金雞百花獎得主”,專業強便不需要其它虛頭巴腦的名號。
而徐靜蕾現在成為資本後變得傲慢,沾染了許多俗氣,損傷了她才女人設本應有的清譽。
與徐靜蕾優越姿態相比,王珞丹更多的是擰巴,這屆浪姐釋出會,她自曝節目組請了她六年,她因為覺得這次在海邊拍攝有意思,才勉強說服自己參加。
這樣的擰巴想必她自己也清楚,明明過氣了,想翻紅,卻想保持有尊嚴的高姿態,這恐怕也是“才女”太要臉的一面吧。
在那些過氣的歲月裡,她也始終保持著這種自相矛盾的擰巴感。扛著幾十公斤的樂器、踩著滑板去機場,為表現個人才氣可謂用盡全力,也不管這手段生不生硬了。

看客也應該還有印象,這些年她雖再沒能因作品出圈,但反覆炒作的“退圈”冷飯也總是時不時竄上熱搜。一面表達著對名利場的淡薄看破,一面老要去攪動一潭死水,真是把人的兩面性演繹到了極致。

好在她混跡內娛多年,有點實績,多少懂些相處之道,後來也漸漸坦誠了野心和慾望。
能做到不虛偽、不裝蒜,翻車機率就下降不少。

除了房琪,《浪姐》上還有一個才女翻車例項——伊能靜。
浪姐前,大眾印象裡的伊能靜是《春泥》的詞作者,寫過書、出過唱片、拍過電影,小作文短短一段,就把與庾澄慶婚姻中的隱痛,變得纖毫畢現。

音樂事業影響力不大,但人們後知後覺地發現她竟是華語音樂的先鋒玩家,早在90年代就推出許多前衛實驗的音樂,領先時代一大截。

作為侯孝賢繆斯的她,也是足以在華語影史上能留名的人。少有人關注到她的表演天賦,在侯導鏡頭裡的她,無論喜怒哀樂,總有一種鮮活的生氣。


《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
原本一個敏感、知性、溫柔、善解人意的姐姐,上了浪姐,收穫媽味重的評價,才女一下落了地,變得俗氣,隨後又發現她如此焦慮、不自洽,說的和做的脫鉤。
她起初上節目沒有處理好大眾觀感,但她比內娛這些靠才女人設吃飯的好很多的是——她是真有思考,真有文筆,真的善解人意。
這也決定了她日後能憑婚姻關係、婆媳關係,靠子女教育扳回才女口碑。尤其給恩利的育兒小作文,可以給全國父母印發的程度。

但伊能靜畢竟是一個生在舊時代、長在痛苦家庭中的女人。
她自小父母離異,被繼母打罵、虐待,甚至用狗鏈拴起來。後來跟著姐姐去了香港,又被有暴力傾向的姐夫折磨。最後去日本找到生母,等待她的又是冷眼和校園霸凌。總之,她極度缺愛。
當年她剛以少女偶像身份出道,就被侯孝賢和朱天文相中出演電影,搭檔是梁朝偉。可為了給當時的男友一個驚喜,伊能靜居然在開機前不久突然失聯、失蹤,自己飛去了外地戀愛。
這部電影是《悲情城市》,公認的最偉大的華語電影之一。

但伊能靜的思維模式是,這些成就沒辦法帶給她真正的安全感,只有愛可以。
她在《浪姐》、以及在其他地方翻車的記錄,幾乎都和她的創傷後遺症有關。人生經歷扭曲了她的思維方式,使她的思想永遠追趕不上她的才華。


伊能靜有真才實學尚且翻車,可見才女混跡名利場有多不保險。但有一個人上了浪姐非但沒翻車,還成功出圈——劉戀。
劉戀跟房琪上《浪姐》的差異,恰好可以解釋房琪為什麼翻車。
相比房琪,劉戀才是真的懂大眾,比起房琪一開始就把自己架在了高內娛一等的文化人位置上,端的是年入千萬的老闆視角,劉戀上節目的鮮明標籤則是社畜。
初舞臺像乙方給甲方做方案一樣追求一個精雕細琢,為準備初舞臺還做了ppt,分析自己該唱哪首歌,穿什麼服裝,如何編排動作等等。
這樣的用心良苦,觀眾一開始就代入了劉戀社畜勇闖娛樂圈視角,新鮮且共情。

除了姿態低,她是怎麼處理才女進娛樂圈的矛盾呢?劉戀坦誠的一點是她承認自己是個精緻的利己者,不掩飾自己喜歡爵士樂,卻也希望能紅,能網羅更多受眾的私心。
你可以不喜歡她,可以對她無感,卻也得承認她對自己認知清晰以及內在自洽,因為只有內在不可摧,才敢如此袒露自己。
所以房琪去解釋自己為什麼三本畢業,文案空不空洞,有無價值並不重要,明眼人都能看出才女人設的底細,選擇不拆穿,是沒惹著自己。
可是當這種容忍和寬恕,換來明目張膽地秀優越,隨之而來的反擊可想而知。
同時又覺得她的行為實在稱不上罪過,不至於大範圍圍剿,她缺的是平視的姿態,應對的智慧。
有,則能載舟,無,只等覆舟。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