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消費券、代金券代替工資!網友:他們開始自己印鈔了?

轉載自 | 柴狗夫斯基
作者 | 小柴

真是活久見!這五個大字在小柴這幾十年人生歷程中,從沒這麼具象化過,尤其剛剛結束的2024年,小柴是錢沒賺到,淨長見識了。
‍‍‍
剛剛開啟的2025年,又無縫銜接的把長見識這件事,給小柴續上了,繼某超市托盤丟了,讓員工每人賠償500的離譜工資回收計劃後。
今天,又有個重新整理認知的事情衝上熱搜,那就是,有公司拖欠了員工三個月工資後,他們想出了一個發工資的辦法,就是自己找個印刷機,印了一堆優惠券,代替工資來發。
看到這一幕,別說小柴,投機第一能手虛擬貨幣都看傻眼了,貨幣還有這種新玩法?
此前,有一幫人,為了吸血全球想投機暴富的人,打著區塊鏈、以及構建全新的貨幣體系的名義,搞出了個數字貨幣這玩意,可以說賺的盆滿缽滿。
至於比特幣什麼的,咱也不好說,畢竟人可是這十來年以來,最好的投資標的,但凡長期持有的,跑贏了一眾資產。成為比黃金還黃金的資產。
不過,在比特幣之外,那些五花八門的空氣幣,可以說,讓不少人傾家蕩產了。
但不管怎麼說,虛擬貨幣這玩意,只要相關的場景能夠落地,那自然是有資產屬性的,也是小老百姓們,很少能低門檻入手的對抗通貨膨脹及傳統資產貶值的工具。
‍‍‍‍‍‍‍‍‍‍‍‍‍‍‍‍‍
但是萬萬沒想到,2025年剛剛開始,所有人被一新「事物」嚇了一跳,尤其是數字貨幣看了後,一定是一連串的黑人問號臉。
‍‍‍‍‍‍‍‍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有網友發影片爆料,自己辛辛苦苦打工,公司拖欠了三個月的工資,最近公司通知,終於可以發工資了。
‍‍‍‍‍‍‍‍‍‍‍‍
自己滿心歡喜的找財務拿工資,結果一到現場傻眼了,發的工資竟然不是人民幣,而是一堆公司自己印的消費券。
長下面這樣,面額從10塊到五百不等,而且還醒目的標註了YUAN。‍‍‍‍‍
該網友無奈的吐槽,自己辛苦工作3個月,結果換來一堆被限定使用的消費券。「沒錢開工資使消費券抵工資,大家來說說這合適不?」
一向智慧無窮的廣大網友看也被這一幕整不會了!比如有網友表示:「這是咋回事?現在發工資還可以用代金券了?」
人家數字貨幣,好歹要講講故事、吹吹技術、吹吹場景的,您這?直接印刷機一開就完了?
‍‍‍‍‍‍
有網友直呼:這是打算自己印錢了?
而且更關鍵的是,這不是挑戰法幣的地位麼,都這麼操作,那是不是意味著以後招人,都能用這手法給員工報酬了?比如有網友就表示,您這一齣手,直接把人民幣給乾沒了啊!
看到這裡,小柴本以為這是個炒作的假新聞吧,或者有沒有可能是給員工發的福利!畢竟這玩意他不合理也不合法,不帶這麼操作的。
‍‍‍
結果,更多的網友站出來爆料,稱這是真事。該公司已經三個月沒發工資了,結果自己印了代金券抵扣工人工資,而這個代金券只能在該公司物業費、購買房子和車子。
‍‍‍‍‍‍
除此之外,其還表示,部分商場餐飲的券,不找零,分季度使用。並且也有疑似該公司員工曬出了這一系列消費券相關的使用規則。‍‍‍‍‍‍‍‍‍‍‍‍
而且,公司也站出來理直氣壯的回應,確實有這麼個情況,每個人不一樣,價值幾千到幾萬元的都有,具體怎麼使用還不清楚。
回應同時稱,有一部分是消費券低工資,有一部分是發了現金。領導級別越高,消費券的金額越高。
還有疑似該公司員工則表示:「三個月工資人民幣發了1千多,代金券發了1萬多,說要去告他,公司囂張的說,前面還有600多人等著告呢,你去排號去吧。根本不怕你。」‍‍
換個角度看,拿到消費券,你還得感謝公司,你看,難麼多人排著隊,消費券都拿不到,這還有王法嗎?
看到這裡,小柴被驚的眼淚直流,打工人辛辛苦苦掙了幾萬塊的工資,到頭來,成了一堆自己印的各種限制使用規則的消費券這真是「公司掙錢公司花,一分也別想帶回家」。
可是很多人的收入來源,就是這一份工資啊!小孩的學費咋辦、吃穿用度咋辦?這公司,能提供打工人所有的衣食住行的消費專案嗎?
當然,更關鍵的是,很多人都車貸房貸的,這消費券,銀行收嗎?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這麼無法無天的,也因為過於無法無天,這事一曝光,就快速衝上熱搜。
‍‍
又成為網友們見世面的大型名場面。有人表示,這思路一下就打開了,老闆再開個超市迴流,別想把錢帶回家。
‍‍‍
也有人表示:「國內這些資本真不是玩意」
雖然說,此次熱搜事件,用消費券代替工資的離譜操作,引發了不少的輿論,然而,據最新的訊息,這些消費券已經全程綠燈的開始流通使用了。
據相關商場工作人員表示,從昨日開始,就已經開始使用該消費券,但有些商家可以用,有些不行,能用的商場都貼出了告示。「券兒是十足抵用,但是不找零」工作人員表示。
本以為這是個例了,但是萬萬沒想到,這種發代金券竟然已經悄摸的成了一種常態化操作。
比如在該話題下方,不少打工人現身說法:「我們以前公司也有這種情況,每個人有一部分工資是發公司的消費券,這個消費券到指定商戶那消費還得打個折,相當於工資縮水,大家怨聲載道」‍
還有人表示,自己女婿是醫生,獎金髮的是連花清瘟膠囊,還有半年就過期。
‍‍‍
看了這些現身說法的案例,小柴疑似記得,之前不久,好像有類似的新聞也衝上過熱搜,大概也是某個超市,用購物卡代替工資發給員工。‍‍
大概是去年12月初,有網友爆料,其工資被折換成購物卡,但該卡需在鄭州某商場使用且有諸多限制,比如限制每月只能1號購物,一次不能超過300元等。
該事一經曝出,引發強烈關注。而相關公司後續也確認該操作屬實,且確認了這個卡消費時確實有限制。
更離譜的是,這還不是一兩個月的工資,據爆料者稱,自己高達幾十萬的工資,最後都被折算成了購物卡。
而小柴檢索了相關關鍵詞,發現這樣的事,已經不算新聞了,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用貨物抵扣工資再正常不過,消費券、購物卡之類的,這些年也非常多。
從評論區,以及近期的熱點事件也不難看出,似乎這種離譜的操作,在一些人眼裡,已經成了非常正常的了。而離譜的是,很少有人站出來對這種離譜的行為說不。
而《勞動法》第50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這裡明確指出了工資的支付形式應為貨幣,而非其他形式。
而這種消費券、代金券,不具備流通性,也不具備普遍接受性,離開了特定的場合,就是廢紙,他們拿這種東西給打工人當報酬,這不僅是是在侮辱人,更是在踐踏法律。
雖然擺明了不合理也不合法,然後,類似的事情,似乎悄無聲息的開始滲透了,且招數五花八門,到底誰給他們的膽子呢?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這種事違法的事成了常態,而打工人,似乎也沒有辦法說一個「不」字,公司用消費券給員工發工資,也只是像命令一樣下發通知,券的使用範圍、規則,打工人也是無權提出任何建議。
聯想到上週,某知名超市,丟了托盤讓全員每人賠償五百元「物美丟千萬元托盤讓全員每人賠500?網友:請做個人吧!」的事件,有時候,你辛苦賺的錢,最後被換成了一堆消費券,有時候,你辛苦賺的錢,還會被公司,以各種名義輕鬆的收回去。
我們也不難看出,如今打工人的環境是愈發艱難了。讓小柴更感慨的是,這世界,終究是顛成了我們不認識的樣子。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