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國際學術圈鬧起了一場風波,起因是關於一位教授歧視中國學生的事情。
這位教授叫做Rosalind Picard,是MIT麻省理工學院一位很有名的科學家,她被邀請去NeurIPS,這個全球頂級的人工智慧會議上做演講。

Picard在演講有一頁PPT講到了一個學生,她特地註明,這個學生是“被頂尖大學開除的中國學生”。

這個中國學生髮生了什麼事呢?
她說,這個中國學生因為使用人工智慧作弊而被開除。
而據稱該學生說道:“我這樣做是為了讓論文成績看起來更好,在我的學校裡沒有人教我們道德或價值觀。”
可是在整個演講裡,她說到了好多學生的負面案例,可是沒有一個學生指明瞭他們的國籍。
唯獨在說到作弊這件事情時,她特地提及這是一個中國學生,並且藉著這個中國學生的話,說“中國的學校不教道德和價值觀”。
不過估計是她也知道自己的這句話會惹麻煩,因此,她會在PPT的下方,用一行小字來備註,說:
“我認識的大多數中國人都是誠實和正直的。”
當時會議上有很多中國學者,在聽到她的這段話時,全場瞬間就沉默了,場面很尷尬。
不過等這位教授講完後,一箇中國女生突然站了起來,舉手發言。
她先是肯定了這位教授的演講,然後話鋒一轉,說她覺得教授在演講中特意強調中國學生作弊的事,讓她感覺到有所冒犯,並希望教授在再次演講時刪除這部分內容。
女生的發言結束後,臺下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位教授當時被說得有點尷尬,她在回答女生質疑時,話語明顯有些慌亂。
她可能沒想到,在這麼一個重要的國際會議場合,會有一箇中國學生,竟然這麼大膽,當眾質疑她的行為吧。

不過,她很快對她的行為進行了解釋,表示對提及該學生的國籍表示“遺憾”。
下面這個影片,就是這次會議的現場錄影,在官媒中國日報上也報道了!
02
這事在學術圈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人質疑:如果是道德和價值觀教育的缺失,為什麼要強調 “中國”?

有人說自己是中國人,當時就在現場,那位教授的言語很不妥,應該道歉!

在這麼多輿論的壓力下,那位教授發表了公開申明,進行了道歉:

“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必要的,與我的觀點無關,並造成了意想不到的負面聯想。我為此道歉,並對此事造成的困擾感到非常抱歉。我從這次經歷中吸取了教訓,我歡迎大家提出如何彌補社群過失的想法。”
而NeurIPS組委會也釋出了道歉宣告:

“我們想針對今天下午受邀演講時發表的言論做出回應,因為這是 NeurIPS 所不能容忍的,也不符合我們的行為準則。我們正在直接與演講者討論這個問題。NeurIPS 致力於成為一個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地方,讓每個人都受到平等對待。”
這場關於“歧視中國人”的風波,終於得以告一段落!
03
我聽了那個中國女生回懟MIT教授的發言,真是太颯了!
全程英語,思維縝密,邏輯清晰,還有理有據,說的那位教授當場啞口無言。
而就在那位女生的身上,我更是悟到了學好英語的關鍵!
1
第一點,
英語表達最重要
我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會更關注我們的書面英語,相對於閱讀、寫作來說,口語是最不重視的!
而等我出國後才發現,恰恰是口語表達,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英語表達足夠好,我們才能和外國同胞一起交流、學習和工作。
在口語表達裡,有一個誤區就是:
很多父母會特別關注孩子的發音,希望孩子能發一口特別標準的英音或者美音。
但是就我看來,口音是最不重要的!
只要孩子能熟練清晰地表達自己,別人能聽懂就行,有沒有口音,甚至有一些中式英語,都完全沒關係!
就像那位發言的中國女生,她的發音帶有中國人的口音,如果用英國、美國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女生的發音並沒有像當地人的發音那麼標準。
但是有口音又有啥關係呢?
人家一樣能表達的很清楚,包括MIT教授、組委會、全場觀眾都能聽得明明白白,完全不影響溝通交流。
那位教授被女生那些流利的英文問題,一時間質問的有點慌亂,她只好用一些尬笑掩飾自己的尷尬。

因此,英語裡的口語表達最重要,口音是其次。孩子有口音沒啥問題,最關鍵的是能不能用英語熟練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別人聽懂你的觀點,這點很重要!
2
第二點,
寫作能力很關鍵
我最敬佩那位中國女生的一點是,在MIT教授發言後那麼短的時間內,那個女生就能第一時間寫一篇小作文,組織好語言,進行反擊。
而且她的語言非常有條理和邏輯性,在很短的時間裡,她組織了四段話。
首先是第一段,她肯定了那位教授的內容是好的,有積極的意義。

接著到第二段,她開始畫風一轉,指出她發現的問題。
她說教授的PPT中在說到“AI作弊”這件事的時候,特別指出“中國學生作弊”。


但是在提到別的不好的做法時,教授卻沒有提及別的學生的國籍。


於是到了第三段,她開始丟擲自己觀點,她認為“中國學生被冒犯了”。



最後就是第四段,她進行總結,提出她的訴求,“希望將來能刪除PPT這裡對中國學生的描述”。



這段話總時長不過2分鐘,可是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這位女生能快速組織起一篇完美的小作文,結構清晰,邏輯縝密,觀點明確。
而正是這篇完美的小作文,無論是那位MIT教授,還是臺下觀眾,都聽了非常信服。
因此,學英語最關鍵的就是提高孩子寫作能力,提高語言的邏輯性,學會提煉觀點,這樣孩子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做演講,都會很吸睛。
31
第三點,
英語中的情商
這位女生還有一個讓我很佩服的地方,在於她的情商,尤其是英語中的情商。
這位女生在選擇發言質疑MIT教授的時候,她肯定知道是很難很難的!
畢竟這位教授是全球最頂級名校的學術權威,她一個學生人微言輕,怎麼能讓教授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受她的觀點,並且改正錯誤呢?
這個說話的方式就很重要了,得指出教授的問題,但又不至於傷了她的臉面,從而讓她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修改。
換作是我,我覺得好難做到啊!
但是那位中國女生是怎麼搞定的呢?
我覺得那位女生做的很成功的一點是,她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相信她剛聽到教授那番話,一定是很生氣的,但是她能及時壓制自己的怒火,然後心平氣和地和對方溝通,而不是情緒的宣洩,這點非常不容易。
她有一段說的特別精彩。
她沒有批評MIT這位教授“對中國學生歧視”,而是換了一個委婉的說法:
“是不是大多數中國學生都很好,這就導致你看到1、2個學生犯錯時,會特別引起你的注意?”



這其實是給教授一個臺階下,委婉地指出她的問題。
果然,這位教授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是女生的話並沒有讓她非常尷尬,沒有面子。
她可以順著女生的話,接著說下去:
“除了那個學生,她合作的中國人都非常好……”


後面她感謝了女生的發言,並且答應刪除那頁PPT中不當的表達。


就此,一場風波完美地解決!
因此,一個人的情商,尤其是和外國人溝通的情商很重要。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和外國人交流,如何讓她們能接受你的觀點,這也是很有說話技巧的。
和別人溝通,不要情緒的發洩,而是心平氣和地擺事實講道理,照顧到別人的情緒,這樣溝通的效果會更好,目的也更容易達成!
04
聽完那位中國女生的講話,我真的挺震撼的。
現在的孩子不再像我們這輩人一樣,內斂,羞澀,不愛表達自己,甚至被別人欺負時,會選擇隱忍。
相反她們更有自信,更懂得展現自己,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國際會議上能當眾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便面對學術權威也絲毫沒有怯意。
這才是新一代中國少年該有的樣子啊!
而為了達到這樣的境界,能實現國際間的交流,孩子的英語能力也是無比的重要!
多多關注孩子的英語表達;
多多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多多提升孩子的英語情商。
這三點都是孩子學好英語的關鍵,也方便我們更好地展示我們的自信、文化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