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款特種兵”們正在退出江湖。


文|姜蘇仁
編輯|張鵬霞
來源|鹽財經(ID:nfc-yancaijing)
封面來源|Pexels
5月20日一覺醒來,存款人傻眼了。比燭光大餐先來的是降息套餐。
1年期定期存款跌破1%,活期存款更是降到0.05%。不止大行在下調存款利率,5月以來,就連以高利率吸引儲蓄的中小銀行也陸續降低存款利率。
一降再降的數字不止跳躍在各類新聞頭條上,還在加速帶起連鎖反應。曾經風靡一時的“存款特種兵”話題在多個社交平臺再次火熱起來。
只不過,這一次被討論的不再是跨省存款,而是利息可能還賺不回機票錢,不僅浪費金錢、時間和精力,甚至可能還存在各種阻礙和潛在風險。
“存款特種兵”們正在退出江湖。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定期存款也不香了。
或被動或主動,這代人正在拋棄“存銀行吃利息”這條路。錢還能放哪?一部分年輕人率先開始給自己攢起了“新三金”,把求穩的錢分散放進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黃金基金。

存款利息不香了,“新三金”成貴替
520那天,黎靜“輕輕地碎了”。
工作第4年,主業與副業齊飛,她才攢下人生的第一個80萬。本來想著存銀行定期,每個月拿點利息,多少都是賺了。然而,觀摩一年多,利率一降再降,這意味著她可能什麼都還沒幹,就要眼看著積蓄縮水了。
她想到了前段時間,一個女生攢錢百萬卻被Deepseek辣評無效存錢,當時登上全網熱搜。沒想到這麼快就落在了自己身上。
自媒體博主“愛生活的夢”把工作以來攢的百來萬基本都存在銀行定期,近期一筆大額存單到期,她向Deepseek尋求建議時發現,過去兩三年基本屬於無效存錢了,存款利率跑不贏通脹率,只能越存越虧。
Deepseek還預測,未來五年平均通脹率約在2%,貨幣基金或能勉強持平,債券基金可能溫和跑贏,黃金和股票長期能贏但短期波動大。

5月20日存款利率全面下調當天,房貸利率也迎來年內首降,1年期和5年期均較上一期下降10個基點。
房貸人“回了一口血”的同時,手上有閒置房產的包租婆們也趁著降息利好,反向賣房,回籠更多流動資金。
一位網友賣房後拿到400多萬房款,果斷選擇將340多萬放入支付寶裡的短債和餘額寶。他的目標是理財收益能超過此前的房租收入,這樣既不用被多餘的固定資產束縛手腳,收入來源也有保障。

甚至更有遠見的網友,早早在22年就賣房買入黃金。
綜合各個平臺的經驗和求助帖看,“風險低”“跑贏通脹”“收益高於銀行定期”是年輕人尋找“存款替代品”時反覆提及的關鍵詞。
而債基、黃金、餘額寶,成為其中出場率最高的穩健理財產品。根據螞蟻財富最新公佈的資料,截至4月底,有937萬90後、00後同時配置了餘額寶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黃金基金,帶動了一股“新三金”的風潮。

被存款利率澆過一盆冷水的黎靜,做過一番功課後,把七成資金放進了“新三金”。她開始學著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更穩健地分散配置。
其中,餘額寶收益最穩定,而且比定期存款利息高。債券基金本質上投向的是政府、大銀行等標的,整體表現也穩定,只是短期也可能出現波動,但不影響長期上漲走勢,比貨幣基金還能再多賺點。
黃金作為今年的大熱門更不用多說,前幾年買黃金的人都嚐到了甜頭。不過,金價的波動高於債券基金,修復週期也更長,但它依然是全球公認的避險資產,收益漲幅比債券基金更可觀。
今年以來,黃金ETF基金迅速走熱,緊跟金價、門檻低、比實物黃金買賣更方便等優點,使其廣受青睞。

“收蛋人”求穩,還要求賺
在“新三金”的群體裡,債券基金“收蛋人”最近幾年迅速崛起。
債基的基民們自稱“收蛋人”,他們將0.01%的收益稱為“收一個蛋”。比起同齡人,趙奇算是一枚資深的“債基收蛋人”。
2019年,他就開始試水買債基,如今更是把40%的積蓄都投入了債基,每天的一項固定日程就是開啟支付寶“收蛋”。

幾年下來,債基給他的最大體感就是“穩,不搞心態”。債基的波動很小,偶爾“碎蛋”(收蛋人將負收益稱為碎蛋,仍以0.01%為計算單位),他也不會太過擔心,債基看長期受益,“碎掉的蛋早晚會收回來”。
資管新規之下,理財產品加速邁入淨值化時代,老百姓對於“剛兌”這件事也逐漸祛魅。“銀行存款保本也就50萬,但定期的收益實在太低了。”趙奇說,“銀行理財也可能虧。相比之下,純債基金也有小波動,但很快都會回正,收益也比定期好多了。”
的確,趙奇長期持有的4、5只債基最近收益都還不錯,彌補了二三月時的碎蛋。更令他驚喜的是,4月股市震盪那幾天,他算了下,那周自己還收了124個蛋。他悄悄截圖在小紅書發了帖子,沒想到引來很多同道中人到評論區留下腳印。

隨著市場行情回暖,趙奇把大頭的錢放“新三金”之外,也給自己配置了一點股票基金。“就放了一點,成年人不做選擇,求穩和求賺我都要”。在他看來,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是蹺蹺板,哪怕一個虧,另一個大機率賺著。
不少人和他想到了一起去。螞蟻財富的資料顯示,截至4月30日,有超1600萬“債基收蛋人”在支付寶上同時配置了股票基金。

趙奇去年中就組了個群叫“收蛋人聯盟”,群友人手一套“新三金”起步。今年大家尤其活躍,經常在群裡互相支招、分享經驗。
在趙奇的理財組合裡,“新三金”的配置資金仍佔大頭,從股債配置看,純債基金倉位佔比60%多。他有意讓穩健型選手託底,這樣的配置方案在市場波動時,能有效分散風險。長期綜合來看,還能有不錯的收益。

理財觀念開始代際演變
過去,存款趴著吃利息、在市區買套房,就能自然而然收穫不錯的回報。如今,如何重新配置資產成為一代人新的命題。
過去,“結婚三金”象徵家庭財富積累,如今,“新三金”意味著年輕人對個人財務風險的重視。
隨著存款利率下調、各種不確定性增加,年輕人們更傾向於給自己鋪好“安全墊”,讓生活更有底氣。
之前,儘管黎靜手握80萬,卻絲毫不敢動彈半分,“存款不知道放哪裡才能不貶值,心裡老是覺得很焦慮,甚至不敢花錢”。
直到把這筆錢放進比較穩的資產後,她才鬆了一口氣。這兩天,黎靜終於啟動了擱置已久的出國旅行計劃,並且打算回來重新續上喜歡的瑜伽課。
趙奇也一樣,各個APP裡關於股市、降息等財經新聞推送不斷,但他每天還是樂呵呵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每天日收一蛋,再靠整體組合悶聲發小財,知足了”。平日吃點好的、買盤遊戲,都更有底氣些。
這屆熱衷搞錢的年輕人,對理財的認知越來越清醒。不少人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理財心得,“普通人理財的意義是為了讓自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底氣”。
對他們而言,高風險高收益終究是遙不可及的暴富神話。相比之下,類似“新三金”這樣多條腿走路、分散投資的穩健理財方式,更讓人放心。
儘管收益可能慢一點,但細水長流,每日都有“蛋”收,長期有小錢賺,在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反而顯得更加實在。
就像黎靜說的,“這就是普通人邁向未來的底氣。任何時候都能相信,我兜裡還有點小錢,苟住,不用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