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丨明前龍井村老樹茶,山場主監製,幽幽豆花香,限時發售

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一代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曾說:“春天要做三件事,賞花、踏青,喝西湖龍井。”
對於愛茶的朋友來說,如果沒喝到一杯明前的龍井茶,或許是整個春天的遺憾!

西湖龍井,位列中國名茶之首,歷來是茶中尊品、外事禮茶,素有“綠茶皇后”的美譽。
西湖龍井茶的歷史已有1200多年,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

北宋時,高僧辯才歸隱杭州,與蘇東坡在獅峰山腳下品茗吟詩,東坡居士留下了許多佳句和“老龍井”的題字石刻。

清代 《乾隆南巡圖卷》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品茶賦詩,將獅峰龍井村的十八棵茶樹封為欽點“御茶”,從此龍井茶走向了茶界巔峰。

龍井村“御前十八棵”
上好的西湖龍井,自此有了無可取代的地位,每每成為王侯將相、愛茶人翹首以待的一杯春意。
古人有詩:“天下名茶數龍井,龍井上品在獅峰”。

西湖龍井分為五大核心產區——獅、龍、雲、虎、梅,其中又以小範圍的獅峰所產為上乘珍品,難得珍貴。
“獅”字號的獅峰龍井,取義於“獅峰山”,包括龍井村、胡公廟、獅峰山、棋盤山等黃金產地。

龍井村
獅峰產區中的龍井村,不但是大名鼎鼎的“御前十八棵”所在地,更是龍井茶的發源地,核心中的核心,獅峰龍井桂冠上的明珠。
許多茶友感慨道:“不怕價貴,就怕不真。”獅峰龍井村的茶,越是一泡難求,越是真假難辨。

市面上不少商家喜歡玩“文字遊戲”,讓人誤認為龍井茶就是西湖龍井,所以大家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辨別。
如今,西湖龍井茶的年均產量約有800至1000噸,但銷售量卻高達3000多噸,可見近七成都是以假亂真的外地茶。
想要尋一杯“真”明前獅峰龍井茶,必然要費一番周折。

本次,一條生活館聯合“淘茶集”品牌深入原產地,邀請到山場主葛元龍老師,呈現2025年明前頭採的獅峰龍井村老樹茶,一口帶你入江南!
共有4種規格可選:
明前頭採獅峰龍井 50g黑盒裝
明前頭採獅峰龍井 250g紙包裝
明前頭採獅峰產區龍井村老樹茶 30g錫罐裝
明前頭採獅峰產區龍井村老樹茶 250g木盒裝
明前龍井村老樹茶
2025年5月23日23:59 特惠結束

這款系列產品的包裝外觀,由我們品牌設計師的原創設計,曾榮獲2024年度美國紐約NY產品設計大獎。
注:NY Product Design Awards(美國紐約產品設計獎),由國際獎項協會(IAA)主辦,是全球設計領域的重量級獎項之一,評審團陣容由各個設計、營銷、廣告公司,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科中備受尊敬且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組成。

眾籌活動期間,選擇支援“黑盒裝”的朋友,我們將另附贈品牌白瓷玉蘭杯1只。
這款玉蘭杯,如羊脂般溫潤細膩,釉色瑩白,捧杯似撫玉,為茶添香。

支援其他檔位,除了贈送上述的品牌白瓷玉蘭杯1只,還另外附贈觀山意境綠茶杯1只。
觀山杯清透明亮,山影錯落,沖泡間芽葉飛舞下沉,賞心悅目,是視覺和味蕾的雙重享受。

杭州靈隱寺 霜凍後的龍井茶樹
受到多輪“寒潮天氣”的影響,今年茶葉發芽時間較晚,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宣佈,龍井43號品種於3月20日開採,老樹種在3月27日正式進入採摘季,比往年大概推遲了一週左右。
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嘗口鮮,我們時刻留意著茶園的採摘情況,早早預定了明前頭採的第一波嫩芽,價效比超高,且每個檔位都是現貨發售。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政府每年都會根據產地、產量,發放一定數量的西湖龍井防偽溯源專用標識,一茶一碼,沒有它就不是西湖龍井。
本次眾籌的每款茶的包裝上,都有官方提供的專用防偽標識,相當於西湖龍井的一張“身份證明”。
刮開塗層,可以查詢到茶廠、年份、規格、唯一序列號等防偽資訊,確保正品。

葛元龍老師,擁有杭州西湖的1000多畝的龍井生態茶園,其中包括200多畝土生土長的原生群體種老茶樹,代表著真正地道的龍井茶滋味。
龍井茶園深藏山野,遠離城市喧囂。

龍井村的原生態茶園
茶園的四周山巒重疊,地勢北高南低,既阻擋了北方寒流,又截住了南方暖流,茶區上空常年凝聚雲霧,陽光無法直射,形成獨特的小氣候。

晝夜溫差大的微氣候,空氣溼度與散射光為茶葉物質富集提供有利條件,使氨基酸、茶多酚等內含物大量積累,茶葉鮮爽度更高。
更得到西子湖、錢塘江的水源滋養,每一片鮮葉都肥壯厚實,柔嫩多汁,品質純淨。

這裡的龍井茶樹大都有幾十年的樹齡,紮根於獅峰龍井村特有的微酸性白砂土壤中,微量元素尤為豐富,更利於茶葉風味物質的形成。
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汙染少,造就了獅峰龍井村的上乘品質,是其他地區的龍井所無法比擬的。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值得一提的是,葛元龍老師的茶廠已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各個環節建立起嚴格的質量控制,是業內為數不多擁有該項國際認證的西湖龍井茶企,品質值得信賴。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正是來自獅峰產區、龍井村的限定賞味,鮮爽馥郁,一口難忘!
正宗西湖龍井經過炒制後,呈現天然的糙米色,而不是翠綠色,帶有高階馥郁的嫩豆香、蘭花香。
明前龍井村老樹茶
2025年5月23日23:59 特惠結束

明前頭採 獅峰龍井茶
本次帶來的這款明前頭採獅峰龍井,選用的是“龍井43號”的茶樹品種。

龍井43號,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老樹龍井中選育,屬於優良無性系品種。採摘時間更早,抗病,抗寒,在茶葉形態上高度一致。同時保留了老龍井的部分優良品質,豆香濃郁且有微微栗香,香氣清高,口感鮮爽。
共有兩種包裝規格供大家選擇:50g黑盒裝、250g傳統紙包,均為“淘茶集”品牌原創設計。

黑盒裝的側面是詩文《再游龍井作》,是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所作,將他對西湖勝景與龍井茶的留戀,融入字裡行間。
詩文之間零星落滿的印章的設計靈感,則來自於王羲之的真跡《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為數不多的傳世真跡,千百年來,輾轉於許多人之手,最終在1746年進入了京城內府。
乾隆帝對其愛不釋手,每每提筆臨摹,或是在周圍寫下點評的跋文,共計蓋了170個印章。

而250克的規格,則保留了龍井傳統的中式紙包形態,四四方方,質樸的紅繩手扎,瞬間勾起了兒時走親訪友的記憶。

開盒之前,先品讀林語堂先生的“春天要做三件事”,感受西湖龍井帶來的春天儀式感。

選用2025年明前的第一茬龍井嫩芽,芽葉挑選標準非常嚴苛,以一芽一二葉初展的茶料為主,稀少難得。

幹茶外形鮮嫩肥壯,挺秀尖削,葉身微有芽毛,色澤嫩綠顯黃。
溫杯後倒入幹茶,嫩豆香氣便撲鼻而來,茶湯黃綠清澈,芽葉飛舞下沉,賞心悅目。

入口,一縷清冽的豆花香直至肺腑,還有獨特的嫩栗香、綿柔的蘭花香氣。
唇齒間感受到清冽的鮮爽度,鮮靈動人。
再飲一口,鮮嫩馥郁疊加回甘,齒頰留香,妙不可言。

明前頭採 獅峰龍井村老樹茶
與市面常規的龍井43號品種不同,老樹茶更為香醇厚重,是很多資深茶客心中最地道的“老龍井”滋味。

這款市面稀缺的老樹龍井,來自龍井村百年曆史的群體種鮮葉炒制,也是一些老茶客數著日子等待的限量鮮味。
每年春天的第一次採摘,蘊含老茶樹一整年的精華,保留了自然而純樸的傳統風味,非常珍貴。

老樹龍井,是土生土長的荒野茶,學名稱為“群體種”,可謂西湖龍井傳統的正宗血統,也是第一代龍井茶樹品種,乾隆御前十八棵的品種所屬。
茶樹透過天然的有性繁殖,歷經數十年的生長,根系早已進入土壤深處,可以吸收更多礦物質,山野氣韻十足。

同時,老樹龍井的發芽時間比一般龍井稍晚一些,風味物質積累更豐富。
茶葉飽滿肥厚,耐泡細品,有滋有味,回甘生津綿綿,是很多資深老茶客的心頭好。

但由於老樹龍井的生長繁衍有限,生存能力遠不如“龍井43號”,現存的群體種茶樹已經近乎絕跡,頗為珍貴,且喝且珍惜。

近代“龍井旗槍”錫茶葉罐(左)
民國“三前摘翠”木箱(右)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在包裝材質的選擇上,我們參考了一些民國時期的老龍井包裝,最終選用錫罐與木盒的搭配,簡約雅緻,還具備密封、防潮等實用性。

罐身採用純錫材質打造,小小的錫罐自身就達190餘克,相當趁手。
錫,是特別穩定的食品級金屬,有著“儲茶味不變、盛酒酒醇香”的美譽。對茶人來說,若能擁有一隻上好的錫茶罐,不僅經久耐用,也不失品位。

龍井村的老茶樹是自然繁育,每片葉的形狀不太一樣,因此成茶也是看起來大小各異,有胖有瘦,有長有短,十分俏皮。
幹茶色澤淡黃嫩綠,顏色近似糙米色,挺直削尖、扁平俊秀,略帶白毫。

細聞幹茶,透著一股山林的鮮香之氣,混合著沁人心脾的甜香味。
沖泡時,豐富的蜜韻襲來,茶湯透明有亮度,翠綠清澈。
除了濃郁的豆香、蘭花香以外,還有馥郁的熟果香。

茶葉輕快下沉,不漂浮。
輕抿一口,飽滿的內質讓口腔有充盈感,綿柔甘醇。
飲後片刻,喉間依舊裹挾著溫潤的豆香,帶有微微清冽感,回味甘甜。

極致春味 源於技藝
龍井就喝明前鮮,已然是綠茶愛好者的共識。

在清明節前摘下的第一茬嫩芽茶,葉片中累積的氨基酸含量越多,鮮味才最為極致。
獅峰龍井又以明前手工採摘為優,素有「明前茶 ,貴如金」之說。
炒制1斤明前龍井,需要手採50000~60000顆細嫩芽葉,才能換一杯春鮮,尤為稀貴難得。

然而,採摘期很短,僅有十來天。葛老師的茶園只做春茶一季,頭採一般僅有一個星期,過了清明再採,味道便大不一樣。
想留下這口“鮮”,就得與時間賽跑。
鮮葉的採摘標準非常嚴苛,雨天不採,魚葉不留,凍葉不摘,必須得芽葉初展時採摘,芽頭在2-3釐米之間。

採摘芽葉
茶芽嬌嫩,只能靠採茶人的經驗,一顆顆用手指的巧勁往上提採,以免破壞嫩芽的完整性,導致流失鮮味。
一個採茶人忙碌10多個小時,也只能採摘4斤左右的鮮葉。
千萬顆芽頭,才能凝聚成一杯鮮,產量更是少之又少。
為了“捕獲”一杯純正的獅峰龍井,三分看茶青,七分看炒功。
獅峰龍井之珍貴,不僅在於鮮葉的上佳品質,更在於工藝的繁複精巧。

鮮葉攤放
採摘好的鮮茶,要第一時間放入晾篩中攤放,通常需要六至十小時,讓其自然萎凋。
攤青結束後,要馬不停蹄地開始殺青、回潮、輝鍋,最後再精選整齊的芽型。
這款龍井茶,由多年炒茶經驗的葛師傅手工炒制。從炒茶手法到鍋溫設定,都有自己既定的標準和秘訣。

手工炒制
炒一斤茶至少需6~8小時,雙手下鍋,看似簡單的炒動,實則需以極大的力度,在鍋溫120℃~200℃的鐵鍋中來回抓、壓、磨、拓……
傳統的龍井炒制有拋、抖、搭、煽等十大手法,需要製茶師傅全程保持專注,根據茶葉大小、老嫩程度與茶坯成型度,靈活變化手法,控制手炒力度。
殺青後,放於陰涼處進行薄攤回潮,約40~60分鐘。再繼續放回鍋中炒,除去水分,增添香氣滋味,便是“輝鍋”。

輝鍋炒制
手工輝鍋,才能讓香氣與醇厚度提升,龍井的口感更為豐富。
“輝鍋”之後,進一步做形、固色、乾燥,再精心篩選整齊的芽形,剔除不符合標準的茶葉。
最後的成品,還會分批抽樣送進檢驗室檢驗,各項指標過硬。
經歷近16個小時的蛻變,鮮嫩的茶青才變為一袋袋鮮靈的龍井。

“收灰”,是傳統老樹龍井的一道“絕密”工序,也是手工龍井更為醇香的秘密。
在茶葉起鍋後,放進放有石灰的缸中密封儲存幾天,缸中的石灰是需要用布緊密包裹起來,不可與茶葉接觸的。

利用石灰的吸水性,使得茶葉更為乾燥,茶中內含物質也得以充分轉化,澀感及刺激性降低。
落在滋味上,便是茶香盈盈,茶湯甘醇。

獅峰龍井的沖泡方法
作為綠茶,茶葉綠嫩嬌細,泡法多有講究,水質以純淨水為上,其次礦泉水。

備器:“一人飲”首選玻璃杯,利於觀賞茶湯,也可用蓋碗。也可以用蓋碗。
水溫:以80~85度為宜。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使茶湯變黃。若水溫過低,又不足以激發茶香。
投茶量:3-5g

沖泡方式:
上投法:玻璃杯中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投入適量茶葉。靜待茶葉浮沉,逐漸伸展,湯明色綠,賞心悅目。
中投法:玻璃杯中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適量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待茶葉舒展後,加滿開水。
下投法:準備蓋杯,投入適量茶葉。加入少許適溫開水,拿起沖泡杯,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濡溼,並讓茶葉自然舒展。待茶葉稍為舒展後,加入九分滿開水,等待茶葉溶出茶湯。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