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憐花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全文318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7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釋出公告,引動了整個市場的熱切關注——發行本金總額120.23億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換債券。
且這筆債券發行所得放募集資金淨額,將會定向投入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國際電商業務的發展支援。
根據公告,債券的履約方式較為靈活,具體會參考阿里健康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即阿里巴巴可以選擇透過交付阿里健康股份(00241.HK)、現金,或現金與阿里健康股份的組合方式履行交換義務。
從行業視角看,這場債券發行,多少可以窺得阿里對於長期業務佈局的深遠考量,如何盤活存量資產來聚焦新的增長曲線,再以資本工具,來投入業務發展、撬動業務升級。
不過,此舉也被少量媒體解讀為阿里巴巴“變相減持”阿里健康。
實際上,稍加深入研讀公告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首先,零息可交換債券的初始轉換價格很重要,它是一個重要參照物,能夠體現出債券認購人對於阿里健康的遠期目標價。
其次,根據最新公告,初始交換比率為每 100萬港元本金額債券可交換約 160,513.6 股阿里健康股份,相當於每股阿里健康股份的初始交換價格為6.23港元,較對沖配售價格(即每股阿里健康股份 4.21港元)溢價48%。
大行里昂證券也指出,考慮轉換溢價較高,債權人行使可能性較低,意味阿里巴巴短期大幅減持可能性不大。里昂認為,阿里巴巴主要目的並非減持阿里健康,而是以其優質底層資產進行低成本融資。

1
戰略下的資本最佳化
此番發債計劃,是阿里巴巴繼2024年11月發行26.5億美元債券後,又一手重要資本運作——在市場利率低位時的融資視窗捕捉。
這種可交換債券,以是行業內常見的融資方式,企業可根據資本管理和業務發展需要,綜合考慮市場優惠利率狀況,適時開展融資活動,充分利用優惠利率資金投入發展。
零息債券的發行價格通常低於面值,到期按面值贖回,實際融資成本,則透過價差隱含來體現。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由於不用支付票面利息,企業可以避免定期支付利息的現金流壓力,同時在市場利率較低時,還可以透過更大的價差(即更低的發行價)來鎖定長期的低成本大資金,尤其適合需要長期資金支援且現金流穩定的大企業。
換句話說,市場利率低的時候,發行零息債券是一個明智選擇。
所以也可見今年以來,市場可交換債券的發行,都較為活躍,2025年3月,百度發行了20億美元的可交換債券,2025年5月,中國石化發行了77.5億港元(約10億美元)的可交換債券,紛紛選擇在利率下行週期啟動融資。
阿里巴巴眼下選擇在2025年市場利率處於歷史低位時發行零息債券,也是異曲同工,可以顯著降低融資成本。
但這債券也不是誰都發得起的,發得起,也得還得起。
這背後,得有阿里巴巴的強勁的財務狀況打支撐。
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季度,阿里巴巴淨現金為3664億元人民幣。同時,阿里巴巴保持較低的負債率,在中國頭部網際網路同業中處於較低負債水平,有著最優信用評級。
不只有賬上趴著穩穩的大現金流,即便全部使用阿里健康股票結算,阿里巴巴也能夠保持住對阿里健康的控股權。
公告顯示,阿里健康在債券發行後及未來交換股份後,仍將是阿里巴巴集團的旗艦醫療健康平臺和並表子公司。
意味著,發行可交換債券,既不會影響阿里健康的業務經營,也不會影響阿里健康與阿里巴巴其他業務開展合作。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發債公告當日,阿里健康2025年初至今股價已上漲40%,已經成為了市面上優質的投資標的,此時發行可交換債券,可最大化利用其資產價值,獲得低成本融資。
這種安排既為未來可能的股權結構調整預留空間,又避免了直接減持對阿里健康股價的衝擊。由於可交換債券不涉及新股發行,所以阿里健康的總股本,也並不會因此稀釋。
待到發行之後,阿里可以此進一步最佳化長期債務上的資本結構,增強財務彈性,在不影響控制權的前提下,實現股權價值的市場化變現。
2
第二曲線,阿里押注雲和全球化
這次發債的目標,是阿里巴巴要在戰略上拉出新的增長曲線。
而此次募集資金精準投入的雲計算和國際電商兩大領域,正是阿里面向未來的新增長引擎———以「AI+雲」為核心的科技業務將被打造成第二增長曲線,同時電商出海也蘊藏著巨大發展機遇。
此前阿里巴巴的態度一直是對外宣稱: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數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
對阿里巴巴來說,要打造領先的AI模型,追求模型智慧能力上的上限和邊界,同時建設一張具備AI技術服務能力、具備全球技術競爭力的雲計算網路,其才有機會把「AI+雲」真正塑造成阿里巴巴面向未來的新增長引擎。
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新引擎,眼下的成績還相當爭氣。
今年的第一個季度,雲智慧集團收入同比增長了 18%,國際零售業務增長了24%,這兩個增長率是阿里所有業務中最高的。
這樣亮眼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共雲業務的增長,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的 AI 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七個季度實現了三位數的同比增長( 增長超過 100% )。至於利潤,雲智慧集團的經調整 EBITA 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69% 。

所以大家也看到,財報會上,可以說阿里巴巴的整個會議的重心,幾乎都是「AI+雲」。
對此,阿里也表示往後將大力投資於雲計算業務,今年2月宣佈了未來三年投入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的總額,將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
新業務需要這麼大的資金,絕非誇張之言。
對雲計算的鉅額投入,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是極為必要的,對其收益也是極有信心。
尤其是阿里雲目前作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雲”,穩住行業地位至關緊要。

且阿里的管理層在財報會上表明,認定了未來 AI 的核心一定是搭載在雲計算網路上的,大模型AI的絕大部分輸出都會在這上面完成,因為那些巨大的模型只有在雲計算網路上才會具備最高的效率。
不止阿里,這也是全球科技巨頭的共識,谷歌母公司也在其最新一季財報會上,表達了其 2025 年的資本開支目標,相比去年同期大大增加了 42%。因為以現在人們對 AI 的需求量只龐大,已經超過了谷歌雲服務目前的可用容量,急需大量資金做擴容跟做大基建,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亞馬遜也同樣,其 2025 年的資本開支也比去年同期增長 了24%,並且絕大部分都拿來投入AI 和雲服務。
這樣的跡象只會愈演愈烈,尤其是使用者們對於AI計算推理的需求在爆發,新增的客戶有六七成以上都要將運算資源用在推理上。
除了雲計算之外,國際電商業務也是重要的新增長點,阿里募集資金投入業務在重點市場鞏固優勢地位,自然不難理解。
可以說,這次零息可交換債券的發行,本質上是形成“子公司價值提升—母公司融資成本降低—戰略業務加速擴張—反哺子公司生態協同”的正向迴圈。
3
結語
這場債券的發行,對於需要長期資金投入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週期長)和國際電商(市場拓展需持續投入)業務而言,無疑是更適配的融資節奏。
透過低成本融資、股權價值釋放和戰略資源再分配,阿里巴巴有望繼續鞏固在雲計算和國際電商領域的競爭優勢。
總體來看,阿里賬上趴著數千億的淨現金儲備,短期流動性壓力基本可控,21%左右的負債率在中國網際網路同業中是最低水平之一,阿里這種“低負債+高現金儲備”的財務結構,也為應對潛在風險提供了緩衝墊。
從行業視角看,阿里巴巴後續的市場表現和戰略調整值得持續關注,此番操作,既考驗阿里對戰略領域的深耕能力,也依賴其對資本工具與市場節奏的持續把控——而這恰恰是也是巨頭在複雜環境中實現穩健增長的關鍵命題。
參考文獻:
1.阿里巴巴2025第一季度財報
2.AI基礎設施市場份額,阿里雲第一!|阿里雲
3.阿里宣佈投入3800億元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新華社
4.人們終於開始相信阿里的AI有價值了|知危
好物推薦
全年52期特惠價:390元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點選「推薦❤」,讓更多的人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