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5,十年間美國大學排名掉的「最猛」的前五十——苦的只有學生罷了….

本文轉載自:Panopath留學過來人(ID:Panopath_liuxue
U.S.News的大學排名一直備受想要留美申請者的關注,這個榜單很大程度上也左右著世界各地學生和家長對美國高等院校的選擇。因此很多大學也會為了這個排名下足功夫,大家可能意識到:
有些時候榜單與我們的認知出入不大,但也有幾年榜單怪怪的,不知道為何就“退步”和“飛昇”了。
對比從2015年到2025年,有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大學,排名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進去還是TOP 30,等到畢業的時候都快跌到50了,而有的學校,學生不用努力,學校會自己捲到前三十。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下這些“退步”明顯的學校,看看你的夢校是否也在其中?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退步最明顯的TOP 10大學

從2015年—2025年,退步最快的大學分別是——

維克森林大學
羅切斯特大學
塔夫茨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芝加哥大學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波士頓學院
裡海大學
達特茅斯學院
埃默裡大學
其中維克森林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直接掉出前30,向著前50一路狂奔;前10裡還有兩所藤校,哥倫比亞大學從第4名退到第13名當然它也是很抓馬,達特茅斯學院也從11名降到了15名;頂級名校芝加哥大學也從第4名降到了第11名
原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排名已經是他們退步之後的結果了,咱就是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看完top 10,我們再看看整體的退步情況——

2015-2025年美國大學排名退步排行榜👇

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有人直呼:好傢伙,保底校直接幹進T30了啊(是誰我不說

排名掉的快的學校,苦的只有學生自己。當年申請NEU的時候還是40,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畢業成54了,之後可能還會掉。
是啊,《算你畢業的早》。
(source:小紅書)
其他退步明顯的大學
除了TOP 10,還有一些我們熟悉的大學的排名在十年間也出現了下滑:
喬治敦大學:從21名降至24名,退步3名。
耶魯大學:從3名降至5名,退步2名。
賓夕法尼亞大學:從8名降至10名,退步2名。
聖母大學:從16名降至18名,退步2名。
範德堡大學:從16名降至18名,退步2名。
南加州大學:從25名降至27名,退步2名。
不過退步都在5名以內,不算誇張,就很保值。
排名退步的“常青藤”名校
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部分常青藤學校的排名也出現了下滑趨勢。
比如——
賓夕法尼亞大學
曾經穩居前十的賓大,近年來排名有所下滑,尤其是在科研經費和學生滿意度方面表現不佳。
達特茅斯學院
作為常青藤中的“小而美”代表,達特茅斯近年來在綜合排名中逐漸被其他學校超越,主要原因在於其學科覆蓋面較窄。
公立大學的“逆襲”與“退步”
在談及原因的時候,有的小夥伴認為是小而美的“博雅教育”與綜合大U之間的較量,也有人認為是公立與私立高校之間資源資金不平衡。
然而鷗醬卻認為,問題並不能一概而就。
近些年來,美國公立大學的表現可謂“冰火兩重天”。一些學校憑藉高性價比和優質教育資源迅速崛起,但也有部分公立名校排名下滑。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雖然UCLA依然是公立大學的佼佼者,但其排名近年來有所波動,主要原因在於加州財政壓力導致的經費縮減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作為公立大學的“老牌勁旅”,密歇根大學近年來在科研產出和國際影響力方面略顯疲軟。
這裡插一句:排名評分中有一項重要指標——學校獲得的校友捐助。公立大學相對於私立學校一般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在該排名子項上得分一般較低。
所以雖然公立大學依然表現強勁,但是依然不能分庭抗禮。
私立大學的“黑馬”與“失意者”
不過私立大學也不是能一直笑到最後的。
作為學術界的“硬核”代表,芝加哥大學近年來排名穩中有升,但在學生生活體驗方面卻飽受詬病。
看到這樣的資料,在無人在意的交流,網友默默吐槽:
芝加哥大學一片狼藉。強者隕落……
還有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排名近年來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於其地理位置限制了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這可能也是NYU被人說水校但還是留美學子的熱門選項的原因吧~
為什麼這些名校會“掉隊”呢?
關於為什麼這些名校會掉隊,坊間一直有著激烈的討論。就像清華北大一定要決出個第一一樣,即使畢業了,母校的排名也都在牽動大家的心。
外網論壇也同樣對十年間的排名退步對比發出了態度。
但西北大學排名如此之高的原因以及排名整體上被搞砸的原因在於,他們兩年前改變了排名方法,以促進社會公正,因此教育質量排名的關鍵指標
(如教師與班級規模 – 已被證明可以提高教育質量)被降低優先順序或被刪除。
因此,像西北大學這樣“完全覺醒”的學校排名上升了,大型公立學校也一樣。但那些要麼不那麼覺醒,要麼就是沒有足夠的捐贈來提供那麼多經濟援助的私立學校排名卻一路下滑。
所以大家的態度是:
這樣的排名不代表什麼,因為每年的排名標準都在變化。
排名高不代表學校質量高,排名低也不等於學術差。比如捐款,調整class size都可以提升學校的綜合評比分數。
在U.S .NEWS排名方法中,需要考慮同行評價、學生錄取高標準程度、畢業率、師資、20人以下的小班比例、錄取率、資金來源、校友資助等眾多因素。
  • 經費問題: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大學,經費的縮減都會直接影響科研投入和教學質量。
  • 學生滿意度下降:排名機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就讀體驗,包括校園生活、就業支援等。
  • 國際化程度不足: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大學的國際聲譽和合作專案也成為排名的重要指標。
  • 專案/專業設定單一:一些學校因學科覆蓋面較窄,難以在綜合排名中保持優勢。
如何卡BUG提排名?
很多同學也發現了,按照上面的邏輯和評分標準,其實大學可以改變部分policy提高學校排名啊……
比如有人發現Rutgers名次升得很快——
《給錢了》
《吃透演算法》
只能說懂得都懂哈哈哈,說實話對於本校學生來說這是好事情。學校自己努力,爭氣,向上。排名升了對學生有益無害,學生也沒做錯啥哈。
(source:小紅書)
再回到BUG,我們舉幾個例子。
比如畢業率的比重如何規範呢?
由於各個大學把握分數的尺度不同,有的學校Hard A有的Easy A,學校也可以為了這個評分跟教授提前定好課堂的及格率,這樣一來是不是給學生放水的大學反而佔便宜了呢?
比如——招收成績優異的學生
招收SAT分數高、高中成績優異的學生,學校可以迅速提升“新生質量”這一排名指標。例如,杜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曾透過增加亞裔學生的錄取比例,顯著提高了新生學術水平的排名。(但同時弊端也可能是亞裔校友的捐贈率通常較低,許多人甚至不願意支付每年100美元左右的校友會員費)
提高教授工資是提升排名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高薪可以吸引頂尖學者,提升學校的學術聲譽和研究產出。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丹尼爾斯校長的領導下,透過大量捐贈設定了多個高薪講席教授職位,顯著提升了學校的排名。
但很明顯,也有很多學校不care——“我管你怎麼評價呢?公道自在人心。”
應該如何看待大學排名?

所以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大學排名?

雖然排名是選校的重要參考,但它並不是唯一標準。
每所大學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色,選擇學校時更應該關注自己的興趣、職業規劃以及學校的資源是否匹配。排名下滑並不意味著學校質量下降,而是反映了高等教育領域的動態變化。
從2015年到2025年,美國大學排名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高等教育領域的激烈競爭。無論是“掉隊”的名校,還是“逆襲”的黑馬,它們都在不斷調整和最佳化自己的教育模式。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而不是盲目追求排名。
本期福利
*我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美本申請擇校資源網站列表】,包含美本申請時大家可以參考的選校網站資源供大家參考,有需要的家長可以聯絡助手領取👇
近期預約直播如下,點選【預約】按鈕立即預約,開播會提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