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5月15日報道,美國聯邦檢察官近日起訴一名名叫於家勇(Jiayong Yu,音譯)的男子,指控他是一個跨國地下洗錢網路的關鍵人物。該網路與墨西哥著名的“西納羅亞”(Sinaloa)販毒集團合作,僅在短短四年內,就協助轉移了約5000萬美元毒品資金。

調查人員指出,該洗錢網路的成員以“車手”身份活躍在加州銀行網點。某天,洛杉磯便衣警察目睹於家勇背著裝滿現金的黑色皮包走進大通銀行(Chase),並在櫃檯存入一疊疊美元。警方隨後詢問銀行人員是否超過法定必須申報的$10,000金額,對方表示,“存了超過10萬美元”。
於家勇隨後開車前往35英里外的克萊蒙特,在大通與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其他分行重複操作。檢方指出,這正是該集團慣用的分批小額存款(structuring)手法,以規避聯邦金融監控系統。
這一洗錢組織的運作邏輯,是以折扣價從墨西哥毒梟手中回收美元現金,再高價出售給生活在美國的特定富裕群體。客戶往往希望將境外資金轉移至美國,用於購置房地產、繳納大學學費、投資等。

為了隱藏資金流向,洗錢集團利用假身份證件、空殼公司、微信聯絡、ATM小額操作等方式,頻繁在花旗銀行、大通銀行、美國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進行資金漂白。他們的“優勢”在於手續費低廉——僅收1%至2%,遠低於市場上其他非法匯兌渠道的7%左右。
這起案件並非孤例。報道指出,去年在北卡羅來納州遭起訴的另一洗錢網路,使用空殼公司賬戶在美國20個州的銀行分行完成超過100筆大額現金存款,總金額高達9200萬美元。這些操作所使用的銀行賬戶常在短時間內被關閉,但資金早已透過銀行本票、加密貨幣購買、或內部轉賬形式被迅速“洗白”並流出。
部分非法資金還會被轉入經營地下錢莊的特定賬戶,進入美國金融系統後,最終可能流入合法表面用途,例如購買住宅、支付國際學費等。
面對如此複雜的跨境洗錢模式,美國銀行業的監管漏洞也受到質疑。儘管目前所有涉及銀行尚未被起訴為共犯,但監管不力的代價正在顯現。
去年,美國執法機構罕見地對銀行展開行動:道明銀行(TD Bank)因內部合規薄弱,被總部位於紐約法拉盛的洗錢組織利用,在紐約、新澤西、賓州三地共完成4.7億美元非法資金的漂白交易,最終被美國監管機構重罰30億美元。
當天匯率
1 美元=7.21 人民幣
歡迎關注 華人生活網
華人生活app 全新升級了
華人生活app成為你
拓展人脈和商機的工具

閱讀原文網址下載華人生活平臺,
美國同城分類資訊網免費釋出平臺!
點選下方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