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西部遷移”是不是真的?

這幾天好多人問我“西部遷移計劃”到底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

雖然西部遷移計劃是真的,但原因卻不是網路上一些人所說的那樣。
“西部遷移計劃”突然火起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臺海、朝鮮半島不安寧;

第二,最近股市大漲大跌,各路大資金都陸續進入了股市,很多大資金都不甘寂寞,積極尋找炒作的熱點,然後“產業西部遷移”就進入了一些大資金的眼眶內,於是藉機炒作了一番。

我們重點說說第一點:西部遷移計劃是不是應對臺海、朝鮮半島的?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海地區進行了今年的第二次“圍島”演習,“聯合利劍-2024B”;另外,最近朝鮮半島也不太安寧,朝鮮和韓國的口水仗打得很厲害。
於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又把“西部遷移計劃”拿出來製造恐慌,他們的邏輯是——一旦臺海或朝鮮半島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戰火就可能波及到中國的沿海地區,所以才有了“西部遷移計劃”。
這個根本是無稽之談。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直接攻擊中國大陸本土,哪怕是朝鮮戰爭時期中國直接參戰了,美國也只敢炸掉鴨綠江大橋朝鮮一側!
俄烏戰爭期間,歐美國家給烏克蘭提供很多先進武器,但是它們也不允許烏克蘭利用那些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
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如果歐美敢讓烏克蘭利用那些先進武器攻擊俄羅斯,那麼俄羅斯就敢把自己的先進武器賣給歐美的敵對國家,而且也取消那些國家使用武器的限制。
比如,俄羅斯把洲際導彈、戰術性武器等賣給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甚至賣給一些地區武裝,而且不限制他們使用,那時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任何一個軍事基地都在攻擊範圍內。
這可不是我瞎說的,今年的6月5日,普京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活動間隙與媒體進行交談時就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有人覺得,可以把這些武器送到俄烏戰場,並允許烏克蘭用其打擊俄本土,那麼俄羅斯為什麼不能也向世界其他地區提供遠端武器,並讓這些地區用其武器打擊那些為烏克蘭供武的國家?
所以,一旦臺海戰爭爆發以後,如果美國敢向臺偽當局提供先進武器,那麼中國也就沒有了任何顧忌,到時美國在全世界的軍事基地(包括美國本土),都處於其敵對勢力的各種高階武器的攻擊之下。那時,美國的軍事霸權還何在?
另外,就算朝鮮和韓國打起來了,韓國也沒有膽子將戰火燃燒到大陸本土,否則整個韓國必將被中國滅國。
以中國目前的實力,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敢將戰火燃燒到中國本土上,否則它們必然會粉身碎骨!所以,“產業西部遷移計劃”不是針對臺海的,也不是針對朝鮮半島的。
那麼,西部遷移計劃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要將一些產業向西部遷移?
事實上,西部大開發從來沒有停止過。
西部大開發主要包括兩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上世紀60年,為了防止世界大戰的爆發,中國決定開展“三線建設”;
西部共有12個省,面積非常龐大,佔中國陸地面積的71.4%,但是人口卻佔總人口的28.6%。
大家也知道,中國的西部地區大多是崇山峻嶺,易守難攻。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中國之所以能夠打持久戰主要就是因為有西部的存在。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本曾叫囂“三個月佔領全中國”,然而,直到日本戰敗,日本所佔領的區域也只侷限於東部地區——即使在靠近東南的沿海地區也始終沒有淪陷,就是因為那裡有崇山峻嶺的保護。
但是,大家也知道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工業也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美蘇爭霸開始,在那段時間,中蘇、中美關係都有過一段非常不好的時期,蘇聯和美國都曾叫囂著用原子彈對付中國。
那時,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都可能爆發。
當時,中國的絕大部分的工業都在沿海地區,一旦發生戰爭,沿海地區就必然是戰場,工業設施很難儲存下來。那時,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要得到後方的支援。如果後方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的話,那麼戰爭就會非常的艱難。
關於這點,蘇聯在衛國戰爭的時候曾受到非常大的教訓。
蘇聯的領土面積非常的大,但是人口和工業主要集中在氣候和環境比較好的東歐平原,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區氣候比較惡劣,人口比較稀少,也沒有什麼工業設施。
正是因為這種不合理的佈局,讓蘇聯在希特勒的攻擊下,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在德國猛烈的攻擊下,斯大林不得不採取措施,將大量工業轉移到發展比較差、氣候比較惡劣的西伯利亞地區。
正是因為這種佈局,讓蘇聯的工業儲存了下來,在衛國戰爭的後期,源源不斷的為蘇聯提供了大量的飛機、坦克和哈秋沙等武器,最終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1964年4月,一份總參作戰部提供的“我國經濟佈局已經不再適應未來的戰爭需要”的報告中說道:我們的主要工業都分佈在沿海一帶的大城市,一旦發生襲擊,中國沿海周邊的工業基地都可能會癱瘓,我們必須加強三線的建設。
這就是西部大開發的第一個階段,其目的是為了防止世界大戰的爆發:我們要在第三線佈置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樣即使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東部地區的工業全部被摧毀了,我們也可以透過第三線源源不斷的生產武器,保證國家不淪陷、民族不滅亡。
那麼,現在我們又重提西部大開發是不是因為世界又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了呢?

很顯然,不是!

既然沒有爆發第三次大戰的風險,中國為什麼又要重提西部大開發?為什麼要將產業向西部轉移?
這就涉及到“西部大開發”的第二個階段。
第二階段:從2020年開始,國際國內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西方國家逆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中國經濟發展也陸續遇到困難,為了保證經濟持續發展,中國必須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域性出發,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國內的形勢是什麼?
東部和西部發展嚴重不平衡,雖然西部地區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與東部差距比較大,所以必須要協調發展。
另外,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東部地區人工成本不斷上升,一些中低端製造已經難以承受,開始向其它國家轉移。為了保留中低端製造業,我們必須要向人工成本比較低的西部轉移。
這樣,不僅能促進西部的發展,也不會像美國、日本那樣丟掉了中低端製造,導致產業“空心化”:中低端製造利潤雖然低,但是能養活大量人口——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不斷的喊著讓製造業迴歸的主要原因。
國際形勢是什麼?
隨著美國不斷的對世界發動貿易戰,現在發達國家逆全球化的勢力都非常的大,不排除大家都一起“閉關鎖國”。
比如,現在歐盟又準備開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了。
雖然我們努力的在避免貿易戰,但是有些事是不以你的意志而發展的,我們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一旦世界逆全球化形成大勢,那麼中國將不得不啟動“內迴圈體系”——東部沿海地區主要從事高階製造,中西部從事中低端製造。
隨著逆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對外出口受阻,尤其是涉及大量人口就業的中低端製造出口受阻,經濟發展已經達到瓶頸,經濟形勢比較差。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我們就必須要擴大內需。
大家都知道,基建是拉動經濟發展最佳方式,一旦西部大開發再升級後,對道路、橋樑、房屋、隧道等建設需求大幅度的增加,中國經濟再保持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西部發展需要海量的工程建設。
所以,大家記住了,中國提出“產業西部遷移”不是為了防止戰爭,而是為了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那麼,西部能不能承擔“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發展”這個重任呢?

能!

因為第三線不僅僅有崇山峻嶺做保護,而且它擁有發展工業的一切基礎。
1、西部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可以大力發展水電,保證電力的供應;
河流是如何形成的?
海洋、河流和湖泊中的水被蒸發,遇冷後變成雨滴或雪花降落,很大一部分降落在高山地區,然後從山上往下流,形成大江大河。

西藏高原是“亞洲的水塔”,而三線地區正好處於平原和高山之間,具備大力發展水電的條件:只要在山腰上建立水電站,蓄水後開閘放水就可以帶動發電裝置發電。

中國的大型水電站主要都分佈在雲南、貴州等地,所以西部地區擁有發展工業所必須的電力。
2、西部擁有豐富的石油,可以保證能源供應;

以前我們就和大家分析過,油氣田主要分佈在盆地中,而四川恰恰就是崇山峻嶺包圍中的一塊盆地,所以那裡石油和天然氣也比較多。

3、西部擁有豐富的礦產,可以保證工業對原材料的需求;

有山就有礦,就能為發展工業提供原材料。

另外,西部還有肥沃的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是魚米之鄉,可以發展農業……

正是因為西部地區無論是電力、能源、資源和農業都足以支撐中國發展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所以毛主席決定在三線地區建立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也被稱為“大三線建設”。
目前,中國在三線地區擁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其中以四川為代表,全國所有的工業部門(38個重要部門),在四川都有。
……
大家想想,如果歐美都“閉關鎖國”了,中國的中低端製造出口都遇到困難了,大量商品都出口不出去,我們自然也就不需要從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大量鐵礦石,也不需要再進口那麼多石油了,整個東部的發展也就沒辦法承擔那麼多人口的生存了。

這個時候怎麼辦?

中國的資源大多都在西部,具有發展工業的一切條件,這個時候,我們當然要將很大一部分產業和人口向西部遷移了。
關於西部,我腦中一直有一個畫面:我們把房屋建設在幾千米的高山內部,這等於有了一個強大的“防護罩”,就算是原子彈也無法摧毀;在高山的內部,我們建設溫室農業,無土種植;四通八達的隧道,高速磁懸浮鐵路,將各個高山相互連結起來……
未來,中國將形成“東部高階製造、西部中低端製造”的產業佈局,大量中低端製造和人口將向西部遷移。
西部,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希望所在!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當臺海、朝鮮半島不穩定的時候,一些人為了流量沒了底線,就反覆的拿“產業西遷”來製造恐慌,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不懂國際政治的朋友,被人一忽悠就非常容易恐慌。如果您遇到“恐慌”的親人和朋友,將這篇文章發給他們就行了。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