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CEOBIZ
來源:金刀慧見孫娟的書房
作者:孫娟
又到了過年,又有很多人來和我傾訴他們的迷茫:孫老師,過年又要回家了,可是回家一週感受到的壓抑,回來上班後得好久才能緩過來。
我給他們的建議是,你有沒有完成精神弒父,實現人格獨立。如果你做到了這一步,回去也不會受他們影響,不回去也不會有道德包袱。
如果你的人格成長還沒有實現這一步,建議你先想把精力放在自我成長上。其他的事情,等你人格獨立後不遲。
所謂的人格獨立沒有那麼簡單,我如今走在人生的中間,往前看,發現比我年齡大的長輩中,哪怕已經六七十歲了,實現人格獨立的寥寥無幾。往後看,我的同齡人和比我小的八零後也只有部分人實現了人格獨立。
而再小一些的九零後,他們的人生還沒有走到這個階段,無論閱歷,還是思想深度還需要繼續成熟。
人格獨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最起碼得從思想觀念,思維模式,行為習慣,潛意識這幾個方面不再習慣性的複製父母,全都自己重新審視。
推翻錯誤的,重新建立起完全屬於自己的體系,然後再和外界去互動。
怎麼才能不再複製父母呢?
首先要能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審視父母,看清父母的情況,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看清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
再審視自己,才能看清自己是否正在不知不覺的複製父母,複製哪些方面。哪些複製是好的,繼續保留,哪些複製是錯的,趕緊修正。
當你開始習慣了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的外在的行為,和內在的感受。能習慣性的用觀察者的視角觀察自己頭腦裡產生的每個念頭,內心產生的每個感受,以及自己每個外在的行為, 你才能真正的看清自己,從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立人格。
例如過年回家這件事,你有沒有想過,過年回家是你內心深處真的想和親人團聚,還是覺得即使自己心裡不舒服,過年應該回家,不回家就成為了另類,怕被親戚說閒話,怕被父母說你不孝,自己也接受不了這麼叛逆的行為?
我今年42歲了,生活中出現的人,從十幾歲到八十歲的都有。有時候看到有些人簡直活成了父母的翻版,覺得很悲哀。
現在的95後和00後很幸運,自媒體這麼發達,他們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幫自己指點迷津的內容,生活中也頻頻出現覺醒後獨立的榜樣。
我出生在80年代早期的縣城,即使後來我和身邊人都陸陸續續的進入大城市工作,但是在我的生活圈子裡,沒有自我覺醒的人。
所以,我自己也經歷過長期的痛苦,和精神世界的推翻重建,才從那團迷霧中走出來。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清楚,走出來,走出一片不被父母影響,完全由自己主宰的自由人生。
有人問我人格獨立是種什麼感覺。
這種感覺是,直到你從一個跪著的,坐著的,趴著的小人狀態站立起來,能夠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像看待所有其他人一樣,審視自己的父母,並且從旁觀者,觀察者的角度,審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知不覺的複製了父母的行為和思維。
用放大鏡找,一一找出來,然後認真思考,哪些是好的,自己選擇保留;哪些是不好的,自己選擇鄙棄修正。
最終形成一個全新的自我,才算真正的從父母的精神體中剝離開來,不再精神共生,實現了精神獨立。
在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有講:真正的精神獨立,就是奴隸脫離了主人的控制,獨立之前,奴隸沒有個人意志,奴隸的意志就是主人的意志。獨立之後,奴隸有了個人意志。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在你還沒有精神獨立之前,你的大腦還沒有甦醒,在不知不覺的被父母控制還不自知。如果父母是一具身體的大腦,你就是身體的手臂,你的一切行動都是由大腦指揮的。但是你精神獨立之後,就相當於這個身體器官也有了自己的個人意志,自己的大腦。
我在30歲出頭的那幾年,用幾年的時間,獨自一人苦苦思索,最終完成了這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在不斷的發現自己的問題,看清周圍的現實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自我懷疑,審視自己,推翻自己,最後重建的過程。
所以,伴隨著迷茫,憤怒,自我懷疑,反思,悔恨,羞愧。逐漸的到後期探索,思考,觀察,最終找到方法,按照這套方法一點一點的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
一些顯而易見的思想觀念,兩代人不一樣,這很明顯。例如上一輩認為做人要多幹活少說話,但是你認為必須學會詳細精準的表達,才能適應現代社會。上一輩認為辦事要靠關係,你認為在大城市能花錢的就不求人。
甚至,上一輩認為女人最好不要拋頭露面,而你認為女性和男性一樣有追求個人事業的權利。
但是,部分觀念不同,不等於你完成了精神弒父。
你可以仔細反思一下,你對你周圍人的看法,是你透過自己觀察得出的,還是被父母日常聊天的描述,先入為主的決定的?
例如,也許你認為你的奶奶不好,到底是你自己觀察得出的,還是因為無條件的認同了對婆婆有意見的母親的態度?
你認為隔壁那個有錢的鄰居人品很壞,是你自己觀察得出的,還是聽父母講的?
你和母親這邊的親人走得近,和父親這邊的親人走的遠。是因為他們雙方對你的態度不同,還是母親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了?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對你生活中的其他人的描述,是客觀的,還是帶著他們的主觀情緒的?
這只是個例子,透過這個例子可以舉一反三的想象生活中那些具體的小事,你的認知是怎麼來的?是在父母長期言傳身教下產生的,還是自己透過獨立的觀察思辨產生的?
例如窮人的孩子,談起自己窮,有的人有一種道德上的自豪感,因為他們認為富人都是壞人。而且人窮很光彩。這完全是被籠罩在父母情緒下的一個復讀機。
當人一旦有了這類不假思索的認知,現實生活一定是父母的翻版。沒有活出獨立而清晰的自己。
更深層次的是思維模式的修正。這一點只有遇到日常小事才能觀察得到。
例如,判斷是非時的思維方式,日常做抉擇時的思維方式,以及面對問題時的習慣。
大多數普通中國人,面對衝突時往往採取態度,迴避問題,或者和稀泥。
例如,當發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馬上轉移話題,問你,你在哪呢?吃飯了沒?堵住你的嘴,不讓你再說下去了。
需要解決的問題便從此擱置。實際上,這些問題迴避之後,並沒有消失,卻有可能在日常壓抑中釀成大錯。
人和人之間無法開誠佈公,怨氣越積累越重,最後只能分崩離析。
再例如,大多數人習慣根據道德和觀念判斷是非。
面對需要解決的衝突,正確做法應該實事求是的,弄清楚來龍去脈,劃分責任,到底是誰的責任,該道歉道歉,該賠償賠償,才能真正處理問題。
但人們往往會根據道德倫理秩序來判斷是非。
有一年,我的一位表哥在外地做生意很成功,過年回來後,一位小舅舅因為嫉妒,無緣由的藉著酒勁,扇了表哥一巴掌。當場的親戚們沒有譴責這位舅舅,卻一致對付這位表哥:他是長輩,長輩打你一下,你不能計較。你也不能還手,對錯不用說,就因為他是你長輩。
今年我和我哥聊了很多,有些話十年前我就和他說過,他當時每一句都反駁我,甚至打壓我。但是今年,我又把十年前的話重新說了一遍,他不反駁了,勉強理解,並且覺得我說的是對的。
他說:他以前覺得自己很容易知道是非對錯,遇到事情很容易做出判斷。可是這兩三年突然變得迷茫了,遇到事情時不知道該怎麼判斷了。
我對他說:那是因為你成長了,我在三十歲上下也經歷過這個階段。你之前之所以很容易做出判斷,那時因為,之前的你時根據觀念和道德倫理做判斷的。這幾年你發現這種思維模式有問題,推翻了,但是你還沒有建立起來新的思維模式,所以你迷茫了。
他點頭說是。
正確的思維模式,就是實事求是。遇到問題先把來龍去脈搞清楚,用邏輯判斷,分別站在雙方角度考慮,最後再做出結論。
這是社會學的思維模式,也是現行法律的思維模式。法律裁定責任,講細節,講邏輯,講事實。
幾年前和我表妹聊我所面對的家庭重男輕女的問題給我帶來的痛苦,表妹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肯定你們雙方都有問題。
這就是典型的鄉村和稀泥思維模式,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
人們總是喜歡第一時間否認事實,迴避事實,美化事實,透過自我催眠來回避痛苦。而不是正視事實並且梳理,正確解決。
常常被人欺負不敢反抗,於是把自己的軟弱可欺美化成大度善良。這麼一想瞬間高興起來了。
魯迅先生寫的阿q,講的就是現在基層社會的大多數人的現狀。
人們覺得自己很懂得尊重人,卻沒發現往往只尊重有錢人和官員,以及對他有威脅的人,這不是尊重,是恐懼。
人們總是覺得自己很懂得愛人,卻沒發現經常對比自己差的人產生好感,卻比比自己優秀的人敬而遠之。其實這不是愛,這是在弱者身上找到優越感,帶來的愉悅。
這些思維模式很隱秘,不像思想觀念那樣,兩代人的衝突在表面。所以人們往往輕易不會發現。
喝下麻藥的人怎麼能發現麻藥呢?他們唯一的感覺就是暫時不痛了。自我催眠的人也是這樣。
以上只是個別的幾個例子,如果你真的用心,會發現這類問題非常多,只有自己細心留意, 一點一點的找出來,清理掉。
像一個覺醒的人,第一時間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從出生到此刻喝下的多有髒東西都吐掉,然後逐漸的數理清楚,建立起一個清晰的大腦。
如果你能從客觀的觀察者的角度想想,你的父母只是萬千普通基層社會人員中的一個。一點都不特殊。
同圈層的人往往存在著相同的人格特徵,你的父母就正好是那個例外嗎?
我現在看到很多人一談起別人,就是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人懦弱,有的人愛佔便宜,有的人愚蠢,有的人狡猾。
人們也很能清楚的看到社會大眾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大眾不思考,奴性,沒自尊,甚至惡毒刻薄。
但是一談起自己的父母,彷彿天神下凡,偉大,智慧,淳樸,善良,完美而純潔。他的父母是本圈層出汙泥而不染的白蓮花。
這麼說的人,非蠢即假。
大家都是普通人,如果你的父母和你所在的圈層徹底不同,那麼他也不可能長期生活在這個圈層中。
愛父母不是這麼愛的,不是把父母想象成天神下凡,才能愛他們。而是能真實的看到他們在現實中的樣子,同時富有感情。
這才是真實而理性的愛。
如果你發現不了父母身上的種種問題,說明你還籠罩在父母的精神體的煙霧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只有你真正用旁觀者的視角,清醒而客觀的看到現實,如果他們不是你的父母,只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此刻才能用旁觀者的角度看清自己生長的土壤,從而看清自己在這樣的土壤下,會成長成什麼樣子。
只有這樣,才有反思自己,修繕自己的可能。
中國的社會,絕大部分人都不清醒,大家的腦子都是發矇的,像一群夢遊的人,看上去每天吃喝拉撒,但都是按照提前輸入的程式行動,靠著慣性,靠著社會的規訓,靠著情緒,被事情推著走。
對自己內心的感受從不重視,也沒有遠大的理想,更加沒有對生命的熱愛,自己的內心都沒喚醒,更別提忠實於內心了。
都覺得自己有理性,其實連真正的理性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
以為遵守社會規則,做一個大家心中普遍公認的好父母好女兒好兒媳,就是理性, 以為沒有感受,不吵不鬧不說話,循規蹈矩就是理性。
真正的理性分兩種,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價值理性是清晰的知道你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從內心的感受出發,工具理性你能用清晰的邏輯分析判斷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對待,如何處理。
可以有很多人,即沒有感性,也沒有邏輯思維能力,有的只是滿腦子的迂腐觀念和隨波逐流,對人生稀裡糊塗,對現實無法思考,活成了養殖場流水線上的產品,卻以為這就是理性。
中國人嘴裡說的成熟,也不是真正的成熟,他們把能按照標準模式生活,能滿足社會期待和他人期待,唯獨不按照自己的心願生活,當作成熟。
其實,真正的成熟是人格的成熟,形成自我同一性,看清自己的問題,不斷的修繕,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進取。把時間精力放在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上,不被社會左右,也不被他人擺佈,才叫真正的成熟。
可悲的是,我們社會中的人,把這種生活狀態叫做任性,反而認為不成熟。
所以,在愚昧群體中,是一個顛倒世界,人們把錯的當成對的,把好的當成壞的。
最後大家都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輩子憋憋屈屈,混混沌沌。
如果你真的熱愛自己的生命,不願意這麼活一輩子。那麼,精神弒父,樹立自我,人格獨立,是必須要走的一步。
只有完成了這一步,真正屬於你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