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柳飄飄了嗎(ID:DSliupiaopiao)
作者:柳飄飄
預製菜的最高水平不是預製菜本菜,而是預製時間。
好比去餐廳,下單3分鐘後廚就端出一盤硬菜,或者故意等上20分鐘才把料理包扔進微波爐,給你的感覺就會完全不同,甚至你的味蕾都會因這段時間而放鬆警惕。
而最近讓我由衷敬佩的預製品是這條熱搜——
等了這麼久,總算有把握把早就備好的“演技”這詞兒給端上來了?
乍一看靜態的特效妝確實化得ok,也盡力在演滄桑遲緩的神態。
但這厚厚的面具一戴,整張臉也只剩下唇能動了,就算影帝來了也發揮不出演技,更何況這隻____。
可以說,從物理層面到技術層面都沒有半點可營銷演技的空間。
突然懂了熱搜詞條#王鶴棣演技#的留白,原來是後面沒法接褒義詞。

鏡頭拉遠更糟,起身的蹣跚幾步走出了一種節肢動物成精、樹懶在地上爬行的既視感,怎麼看怎麼彆扭。
你感受得到他的關節和肌肉都繃得緊,是用力地演出無力感,完全不是自然的體態。

要知道,老年人的姿態源自於機能的退化,原本一直做的動作因受限才走樣,從而顯得笨拙。
王鶴棣的詮釋,就像是憑著他想象中老年人的樣子去模仿,在淺顯地擺出“老態”,而不是去代入他們的具體狀況,效果可想而知。
我不是非要拿個影后來碾壓,只是舉個足夠標準的正例來解析思路——
葉童在《我愛你!》中演的就不是“老態”這種難以定義的東西,她只是在呈現老化的關節和肌肉。
脊椎無法伸直,膝蓋一直打彎,再加上肌肉都已鬆弛,自然而然地每個動作都對味兒了。

相信不難看出,老年人角色、尤其是跨年齡段出演的老年人角色,絕非什麼門檻很低、化個特效妝就能隨便營銷演技的跳板。
葉童本身年齡就已經夠老年標準了,只是她保養得一向很好,加上演的是患有癌症和阿爾茲海默症的人物,需要把狀態調整得更衰老虛弱一些。
可即便只是這麼小的差距(相對青年演員出演來說),你仍能感受到她用了多少功力去塑造角色。
而那種大幅跨越年齡段去飾演的情況,理論上能成立,實踐上根本是鳳毛麟角的演員才有能掌握的能力,頂級天賦與頂級技巧缺一不可。
擱以往,這是鞏俐這種級別的演員才能駕馭的類別。


《活著》《歸來》
但近些年,這類形象卻越來越多地被新生代演員用作跳板,彰顯自己的業務能力。
金晨在《南來北往》中也呈現了角色的老年階段,當時還打出“首次嘗試老年妝”的熱搜,但作為被女二掀桌的專業戶,此舉也果然等於在太平洋裡打了個雞蛋說請全人類喝蛋花湯,無人在意。

妝容完成度方面主要在化妝師,和演員的業務能力關係不大,所以暫不苛求了。
但你看這挺拔的身姿、麻利的手腳,只感覺她是不是頭和身體各過各的,怎麼臉保養成這樣,身材保養成這樣?
哪怕代入小香風貴婦視角,這類女性勞動不多,對臉又比較疼惜,反而應該是身體比臉衰老得快,得完全反過來才是。


至於她被反覆掀桌,也不冤枉。
同劇的王鶴潤雖不算自然,但至少儘量用眼神去傳達了滄桑落寞。

再看看同劇姜妍是怎麼演年華逝去的——

妝化得並不誇張,但肢體語言已經把人物立住了,這才是在人世間摸爬滾打後該有的樣子。
那,為什麼小輩演員這麼熱衷於演老年形象?
最大的原因或許是,這是一個營銷“敬業”的經典模板。
“自毀”原本漂亮精緻的臉蛋,以容顏老去的形象示人,彷彿這樣就能證明自己不是靠青春吃飯,而是純粹熱愛藝術與事業。
說難聽點,這種營銷背後的思維,甚至有幾分紓尊降貴的意味。不知道沒演技的流量在高貴什麼,演一個外形相對不好看的角色,是受了多大委屈?
這種傳統向上追溯肯定繞不開鎖姐,當年為了擺脫花瓶標籤也是搞了不少花活兒,從農婦演到老太婆,是真沒有在心疼自己的盛世美顏。

其實你看得出來,她的表演水平比起後生已經高出太多,是真的在感受一位老者的狀態,但奈何角色從根本上就不適合她,效果勉強。
盛年武則天的威風凜凜她差一口氣,晚年武則天的高處不勝寒,自然也差了點意思。

更何況,這條賽道的神仙實在太多。
從斯琴高娃。

《武則天秘史》
到歸亞蕾。

《大明宮詞》
再到幾乎實現了武則天壟斷地位的慶奶。

《武則天》
沒有一個是輕易能撼動的存在。
你可能會說,這不公平啊,她們演老年人時都已經是中年人了,和角色差距小,當然演得好。
對,但這其實又印證了,大年齡跨度的表演是門檻很高的,哪怕是這些頂級演員,也是等到她們中年的全盛期才駕馭得好,而大花鎖姐都在這兒栽過跟頭。
包括大眾評價一直很好的蔣欣、孫儷,演技不差,但在這種角色面前駕馭能力也實在有限,怎麼看也只是她們的日常表演加了個老年特效。


《老農民》《甄嬛傳》(美版)
就這樣,大批連基本功都不過關的晚輩,也真敢拿這當跳板,買些熱搜詞條就吆喝起來。
《燕雲臺》中唐嫣只在髮套中摻了些銀絲,臉蛋依舊緊緻無瑕,連芭比粉的口紅都沒換一個。

《孤芳不自賞》裡楊穎喬裝老婦,雖不算完全出演老年人,但一如既往的敷衍妝造和瞪眼表演,還是極具幽默氣息。

當年85花幾乎人均趟過這渾水,也都舞過“敢演”“敬業”的人設,明明0人受到好評,至今仍有大批新人前仆後繼。

其實年輕演員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但凡你是真·實力選手,所有門檻都只是你站得比別人更高的臺階。
如《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的張博。
他畢業於中戲02班,這一班也算蠻傳奇的,著名的學生就有唐嫣、文章、白百何、童瑤、白靜、毛俊傑、李澤鋒、斕曦、曹曦文、孫堅、楊爍、陳思斯、郭珍霓等,有過幾位大紅的明星,其餘的也基本有些代表作和代表角色。
張博是其中最戲大於人的,幾乎沒多少人識得他,資源也向來不好,直到被相中出演《大秦3》中的秦昭襄王嬴稷。
出場時人物正值年輕氣盛,於是往往眉飛色舞、目光如炬,可見性情極為暴躁衝動。

到最後一集,他已滿頭華髮,成為一代穩重又不失驍悍的梟雄。
登場時幾步雖走得蹣跚遲緩,卻氣勢壓人,極有威懾力。

經典的飲酒一幕,一個眼神,更是把老辣兇猛顯露無疑。

演嬴稷這年他29歲,不算特別年輕,但要演出帝王暮年的氣魄,絕對不是什麼簡單的事。
鞏俐演《活著》時也不過28,一路從少婦演到老婦,不看正臉你壓根想象不到這步履蹣跚的背影是她。


當年在戛納記者問她這麼大年齡跨度的表演對她來說難不難。
鞏皇一臉平淡地表示:不難老孃還不喜歡。

更高階的案例,還有經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在內地老一輩觀眾中知名度不低的反戰電影《二十四隻眼睛》。
主演高峰秀子是亞洲頂級的女演員,在片中飾演善良美麗的鄉村女教師。
片子開頭她來到小學任職時才剛畢業,在班裡點名時,眉眼飛舞間全然是少女的好奇和清純,此時她正值30歲。

但到了電影結尾,經過了侵華戰爭,以前的學生有不少已隨戰爭而去,而學生的孩子們又成了她新的學生。
妝化得並不濃,也還是挑著眉說話,但你就會發現根本性的差別——
她臉部的肌肉是鬆弛的,沒什麼移動幅度的,挑眉也並非是做鮮活的表情,反而是在努力扯高眼瞼掩飾疲態。

演員實質上當然沒有任何改變,但她似乎能命令每一根肌肉都代入老年身份,由此也出現了自然的皺紋和五官位移(眼角、嘴角下垂等),還原了老年人的神態。
全景鏡頭中展示的站姿,也完全是關節老化後自然出現的體態,雙腳是內外八字,肌力不協調而骨盆前傾,脊椎彎曲。

這已經超厲害了。
但在6年後,她在電影《笛吹川》裡又進化了。
演少女,狀態比20多歲還好。

演老人,直接佝僂地猶如風中搖曳的一株枯樹。

在路邊坐下的一個細節就很見功夫了——
腿腳無力,所以是用手使勁將腳給擺好,同時身體也會失去平衡地傾斜。

這才叫天賦派的任性,什麼老演少、少演老的壁壘,對於這種演員都不算事兒。表演確實是可以千變萬化、有無窮可能性的,只是這個可能性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那普通一點的青年演員想挑戰這類角色難道就完全沒有機會了嗎?
其實也不是。
有個比較bug的門類,是“非典型老年人”,對於那種非頂級的演員是個很好的中轉站。
當然,哪怕不是頂級演員,你起碼得是個好演員。
比如黎耀祥20多歲時就壟斷了的老頑童一角,雖然也需要做出一些老態,但畢竟設定是孩童心智+武功大師,更大的難點反而是在老態中演出幼稚和健碩。
駝著揹走到椅子旁坐下,旋即腳就踩了上來,“老”和“頑”相輔相成。

更好的例子是央視版《天龍八部》中,舒暢演繹的天山童姥。
當時張紀中想要找一個年紀小又能演的演員,奈何始終找不到合適人選,好在最終找到了舒暢,才解了燃眉之急。
而舒暢也是有夠神的,她沒讀過《天龍八部》,更不知道自己要演誰,直到進了劇組才知道她的角色是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太太。
不過,天山童姥雖是一個近百歲的老人,卻也有其特殊之處。
其一,因練功走火入魔而永遠保持女童外貌,避開了最難的肢體表演;
天山童姥年歲雖高,但逍遙派長年隱居,與世俗糾葛不多,因此她一直有著野性乃至天真的一面,不需要過於深沉持重。

但要知道,《天龍八部》2002年開機時,舒暢才15歲。
她不需要演繹高難度的“老態”,但天山童姥孩童外表下的“老氣”對她仍是個大挑戰。
重點是眼神,身體其他部分永不衰老,但看盡滄桑的雙眼必然是有城府的、不怒自威的。

關鍵詞則是矛盾感,要用最人畜無害的面相,演出一種視眾生如草芥的殘忍與老辣。

在下線之前,天山童姥因為功力盡失也回到了老嫗狀態,不過這段戲不長,加上是臨死前的狀態,只要把虛弱與瘋魔外化地演出來就行。
但舒暢仍舊完成度很高,那種不可一世的兇殘看得人心驚膽戰。

看吧,其實也並沒有比其他老齡角色容易多少。
所以我對演技通稿、個人營銷從來都是沒有意見的。像這樣精彩的表演、優秀的演員不推出來給大眾,我們要錯過多少好東西?
只可惜現在是預製菜打上了廣告,而真的好廚子都無人問津。
我覺得內娛新一代演員其實蠻會演的,只是他們擅長的不是什麼複雜的角色,而是演“好演員”這個人設。
為了買熱搜往臉上糊的特效假體、妝容,厚度加起來或許也敵不過臉皮。
作者介紹:本文轉載自柳飄飄了嗎(ID:DSliupiaopiao),業餘追劇,職業吃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