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無能,從瞎開會開始

作者:張麗俊
來源: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

最近,有粉絲朋友在後臺留言,讓我聊聊開會的事。

有人說,比工作更累的,是開會。

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晨會、午餐會、招聘會、頭腦風暴會、培訓會、專案會、分享會、轉型會……
會議本身沒有錯,但最可怕的是領導開無效的會議。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做有效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不開無效的會議。沒有效果的會議是浪費時間,開有效的會議,主管才能創造效能。”
那麼,是什麼導致會議變成了無效會議?
我認為有7宗罪。
01
第一個,形式主義
什麼是形式主義?

很多領導熱衷於開會,每天組織七八個會議,芝麻大小的事情也要開會。

最後,就變成了形式主義。
他為什麼要這麼幹呢?
其實是因為他在用戰術上的虛假勤奮,來掩蓋自己的戰略上的懶惰。
當有一天,公司不出業績,當團隊不出結果,他就有了藉口。
更大的領導問起來,這時候,他就會說:
什麼?沒有出業績?跟我沒關係。
你看我多忙啊,每天組織大家開會,工作十多個小時,兢兢業業。
我太辛苦了,你們都是見過的。
業績不好的時候,他就會認為跟他沒關係,肯定是大環境不好,是員工執行力不到位。
你看,這就是他開會的意圖。開會,也就成了形式主義。
02
第二個,以領導為主角
少說多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對領導來說。
很多會議,沒有發揮有效的作用,就是因為領導將會議變成了他的獨角戲。
如果不是通知性的會議,是需要發揚民主精神的,要共同探討。
但他不是這樣,領導會象徵性地問你,對這事有什麼看法。
隨後,他就開始了滔滔不絕的演說。
後來你慢慢明白了,不管會議的議題是怎樣的,最後都是由權力最高的人說了算。
所以,從那以後,你就不願意發表意見了。
領導說什麼,你都會贊同。
而領導也會陶醉於此,見大家都同意,覺得自己是英明神武的,露出滿足的表情。他說得更高興了,唾沫橫飛,展開了個人脫口秀。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說:“我們之所以開會,是因為要想完成某一項具體工作,單憑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夠,需要結合幾個人的學識和經驗。”
所以,一場有意義的會議,絕對不會是某一個人的獨角戲。
03
第三個,沒有目標或主題偏離
谷歌前CEO埃裡克·施密特說:“任何會議都應該有它的目的,如果這個目的不明確,或者會議達不到這個目的,那麼這次會議就應該取消。”
開會,千萬不能為了開會而開會,一定要有確定的目標。
除了確定的目標外,而且要做到不偏離主題。
有一個知名的腳踏車棚效應。
某個國家,正在籌備建立核電站。為此,特地成立了一個核電站計劃委員會。
但委員們聚在一起,爭論的大多都是員工的腳踏車棚,比如修多大,使用什麼材料等等。
他們根本沒有思考,關於核電站本身的問題。
你看,他們偏移了主題,在討論一些瑣碎的事,是毫無意義的。
很多領導也是這樣,開會是要解決一些重要的問題。結果他們卻在小事上糾纏,在一些無關痛癢的細節上死磕,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04
第四個,沒有準備
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領導突然通知你,十分鐘後,一起到會議室開一個會。

等大家一到場,大家面面相覷,根本不知道今天要討論的是什麼。

你看,這就是沒有準備。

最後要花半天的時間,才能對齊資訊,浪費在了無用的事情上。

毛主席非常重視開會的效率,他要求:“開會要事先通知,讓大家知道要討論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並且早做準備。”
所以作為會議的發起人,你必須要知道會議為什麼要開,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場會給參會的所有人帶來哪些價值。
在開會前,你要確保大家都知道會議目標和進度議程,確保收集到所有會議所需的報告、課件、資料等資料。
好的會議主持人也會自己提前設計問題,透過拋問題引發大家思考,透過拋問題得到結論,引導大家從開放的問題到封閉的問題,讓大家在提問和回答的過程中產生真正的共識。
想要會議高效,要用超過會議的時間去做準備。
05
第五個
讓不需要參與的人來開會
我相信你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重要的會議人不多,人多的會議不重要。
但有些領導開會,很喜歡將會議擴大。
比如你正在工作,突然被要求參與到某一個會議中,實際上,這個會議跟你沒有任何關係。
你進去時一頭霧水,出來時還是一頭霧水。
將會議規模擴大,其實是非常沒有效率的。
每個人發言一兩句,會議就變得冗長。每次開會都是4、5個小時起步,開得人困馬乏。
你的時間都浪費在了開會上,反而耽誤了自己的正常工作。
在這一點上,值得向喬布斯學習。
在關於喬布斯和蘋果公司的《瘋狂的簡潔》一書中,其中一個故事就講了喬布斯和廣告公司開會的事。
在和廣告公司的例行會議上,喬布斯突然發現了一位新面孔,喬布斯指著這位女職員問:“請問您是哪位?”
那位名叫Lorrie的職員解釋說因為這個案子和她所在的市場部專案之間有關聯,所以她也被叫來開會。
聽完這些,喬布斯禮貌地請Lorrie小姐離開了。“我不覺得你有必要參加這個會議,Lorrie小姐,謝謝。”喬布斯說。
所以開會的範圍要儘量縮小,有助於節約時間。
06
第六個,推卸責任
毛主席說:“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
的確,開會是要解決問題的。比如2月份的目標沒有完成,在總結之後,核心要確定3月的策略和打法。
但很多公司內部開會,不是這麼做的,他們在會議上,不斷追究責任,不同的部門老大,都在說是別的部門的原因。
銷售老大認為運營部門的線索不行,運營部門,則指責銷售團隊的轉化率太低。
最後,一場業務會議,變成了甩鍋會。吵來吵去,也吵不出個所以然來,真正的問題卻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所以,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開會,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07
第七個,沒有結論
開會,還有一個可怕的地方,就是沒有結論。
經常開會是帶著一個問題去,然後帶著5個問題回來。
最後就是不斷開會,討論過的事情,又拿出來重新討論。
即便是有了結論,也沒有人去落實。會後也沒有檢查,也就不了了之。
等領導下一次想起來時,繼續拉著一幫人開會。
一個議題,1月份在討論,結果到了年底,還在那裡討論。
所以,開會一定要有結論,有了結論還不夠,還要責任到人,並且會後還要有檢查和跟進。
以上,就是導致無效會議的7個常見原因。
不要再瞎開會了,開有效會議,才是管理者走向成熟的開始。
來源:關注我,與100萬管理者一起學組織和管理。張麗俊,創業酵母創始人,酵母諮詢創始人,知名組織創新專家、前阿里巴巴集團組織發展專家,《組織的力量》一書作者。
THE END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可以點選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