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環球小姐學歷造假38萬保錄港大,入獄240天,背後是一條學歷造假的灰產鏈

還記得那個剛摘下“環球小姐”桂冠的港大碩士嗎?兩週後,她被戴上手銬送進法庭,判監240天。
從“舞蹈才女”“作文天才”“時尚模特”到“哥大畢業的港大學霸”,28歲的李思萱曾經履歷光鮮,是媒體鏡頭下“別人家的孩子”。
可如今,她成了偽造學歷、欺詐入學的反面教材,也成了被黑中介吞噬的“代價樣本”。
而在她背後的,則是一條已經潛伏許久、屢禁不止的“學歷造假灰色產業鏈”。

李思萱本人的起點並不低。她從小學習舞蹈、古箏,還獲得過體育舞蹈金獎,2012年被評為“少年作家”。
但她真正被公眾熟知,是在2024年,作為深圳代表斬獲環球小姐中國大灣區總冠軍。

她對媒體介紹:“我目前在香港大學攻讀應用語言學碩士。”
這個身份曾讓她閃耀無比。但事實是,她壓根沒上過哥大。

圖源:香港01
她原本就讀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已脫離中南財大體系),2020年畢業後找上了內地一家名為“學術帝”(合肥學術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的黑中介,對方收取38萬元人民幣,為她量身“定製”了一個假身份——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本科學位,全A+成績單,連推薦信、郵件、畢業證、成績單都一應俱全。
2021年底,港大稽核通過了這套材料,向她發出了有條件錄取。隨後她正式成為港大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

原本,一切似乎都在計劃之中。若按部就班畢業,她甚至能成為“真·港大碩士”。
但她還是高調了。

2024年,香港高校開啟學歷打假行動,港大開始逐步核查錄取材料。李思萱也被“點名”。
她收到港大郵件,要求當面核實哥大學歷,結果她拒不回應,並在6月離港返回內地。

7月4日,她作為“香港大學在讀生”參加環球小姐大賽,勇奪深圳賽區冠軍,在媒體採訪中高調展示學生身份。誰知,這場風光不過維持了兩週。
7月20日,她在港大校園內被入境處人員攔截,隨即被捕。警方在她住處搜出偽造的港大畢業證書,原本“合格”的成績被她自己動手改為“優異”。
2025年5月8日,沙田裁判法院宣判:李思萱因“以欺詐手法取得服務”及“管有虛假文書”兩罪成立,被判監240天。署理主任裁判官直言:她的造假行為“貫徹始終”,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系統性欺騙。
現在,她的百度百科簡介已經增加了這段不光彩的經歷。環球小姐奪冠時,她哭著說“感謝父母栽培”成為了最大的諷刺。

圖源:百度百科

比李思萱更令人憤怒的,是幫她完成這一切的“幕後推手”。
她提到的“學術帝”中介,實為“合肥學術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在多份內地法院判決中被點名為“慣犯”。
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一場庭審中,該中介律師親口承認:確實多次為客戶偽造學歷、工作經歷、留學背景,成功幫客戶騙取香港及海外大學的錄取。
他們的套路是:包裝留學背景、偽造國外大學學位、安排上幾節遠端網課,營造“名校畢業”假象,再利用技術手段製作虛假文書,包括:
  • 仿冒官方成績單模板
  • 假郵箱傳送學校確認信
  • 修改成績、偽造推薦信
  • 甚至傳言透過賄賂獲取真實學籍資料
案件披露後,香港媒體曾點名批評這家中介,但令人震驚的是——它至今仍未被追究刑事責任。

在香港以“欺詐手法取得服務”屬刑事罪行,但在內地,除非中介“收錢不辦事”或“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否則哪怕偽造材料騙取海外錄取,也多以民事責任收場,輕則退款了事,重則不過行政處罰。
學術帝公司原股東兼法定代表人宣東子,此前活躍內地社交媒體,宣傳「保錄取」生意。但自從香港法庭提及該公司名後,很多網上宣傳貼文已被刪除。


中介學術帝創辦人宣東子刪除貼文
這正是問題的核心——只要你騙得成功、客戶不舉報,中介可以安然全身而退。
港大查出來了,李思萱被判刑。但協助造假的中介卻依舊活躍。這不僅傳遞出一個極其危險的訊號:“只要膽子夠大,造假照樣能上名校。”
而香港高校目前為止的對策,多集中在提升稽核強度,比如:
  • 理工大學與教育部留服認證平臺聯合核查
  • 科大啟動校內欺詐警報系統
  • 中大要求推薦信和成績單直接由學校傳送

但問題在於,技術手段的迭代速度,遠遠快過人工審查流程。一旦學生材料造假成功,不僅擾亂招生秩序,更可能影響學校整體聲譽。
澳門高校早已被“DSE成績造假”嚇怕,直接宣佈不再接受內地國際生申請。如今,連香港理工大學也逐步限制內地留學中介介入,未來港大會不會也走這一步,仍未可知。

李思萱事件,不是孤例。2025年3月11日,一名30歲內地男子鮑某被香港沙田法院判處監禁三個月。該男子於2022年末至2023年初申報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時,謊稱其擁有美國紐約大學理學學士學位並讓他人代為進行線上面試。
2023年2月,香港中文大學錄取鮑某,同年8月,鮑某入學。2024年4月,因鮑某表現不佳,香港中文大學開展調查確認其並非紐約大學畢業生,並於8月底報警,9月初撤銷其入學資格。鮑某於2024年9月16日欲經落馬洲離港時被截停。

我們要問的是:
  • 誰在縱容黑中介?
  • 為什麼屢次認定造假仍無人被刑責?
  • 是不是隻要“不被揭穿”就可以“無罪通行”?
學歷本該是個人努力的標誌,卻逐漸被一些人操作成“資本交易”的結果。我們真正該警惕的,不是李思萱這一類個體,而是制度“鬆緊帶”背後的法律空白。
讓“努力”的意義被消解,讓“誠信”被無視——這是對教育最沉重的傷害。

📣 你怎麼看待留學造假這件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想了解更多留學新聞與趨勢,記得關注@北美留學生觀察。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