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李粒獨自一人過了海關。和氣候陰溼的四川內江不同,9月的香港正值盛夏,強烈的陽光打在身上,讓她產生不真實感。
香港的碩士課程基本不提供住宿,39歲的她帶著兒子搬進一個30平米不到的小房子。在內地時,他們住著200平米的陽光房。這裡只相當於舊房子的一個臥室。
跟空間一起變化的還有她的生活。十年前,李粒陷在婚姻中。丈夫在婚後數次出軌,她經常一個人在房間裡流淚。
離婚前,李粒認為自己是個傳統女性。從小生活在四川內江這個四線小城,她盡職扮演不同人生階段的角色。結婚後,她努力做著好妻子和好媽媽。
幻想很快被打破。在生完小孩三個月後,李粒發現丈夫早已在她孕期出軌。為了維繫家庭穩定,她承受痛苦,陷入自我懷疑。
“他不愛我是因為我太胖了嗎?”李粒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她的大眼睛下有了兩道黑眼圈,白皙的臉龐顯得有些憔悴。她開始節食減肥。那段時間,為了變瘦,她經常不吃飯,漸漸習慣飢餓感。長期的營養不良讓她的身體透支。
一個晚上,她突然感到一陣眩暈。再次醒來時已是深夜11點。順著手臂旁的輸液管,她看到自己的父親拿著一根長長的鐵桿,為她高舉著吊瓶。
環顧四周,沒有丈夫的身影。李粒看著年邁的父親,在心裡責問自己,“你到底在做什麼?你為了丈夫付出,但陪在你身邊的是父母。”從那以後,她決定儘快振作起來,從這段婚姻中出走。
33歲那年,李粒和丈夫離婚,全身心投入工作。這期間,她一路南下到深圳,又來到香港讀書工作。這是她來港的第四年。
居住在逼仄的房子裡,李粒讓自己不要懷念過去,而是專注於開啟一段更加健康和簡約的新生活。由於30平米的空間無法容納太多物品,她不再購入奢侈品,經常穿著一件二三十塊錢的T恤,出門就背一個帆布包。
在工作日,李粒會換上一身利落的西裝,噴上香水,準時到達位於中環附近的辦公室。她在一家香港本土的移民機構做諮詢,每天要聯絡三四位來自大陸的客戶。相比曾經那個傳統憂鬱的女性,來到香港後,李粒遠離了舊的環境,將精力聚焦於自我。年近四十的她感覺自己正在經歷一次人生的重啟。
香港為了吸引更多大陸人才來港,釋出了多種人才引進政策。其中,被熟知的主要是高才、優才、專才三種,需要每隔兩年或三年進行續簽,前兩種計劃主要針對高收入或高學歷的行業優秀人才,專才則主要針對被香港僱主聘用的人才。
相比出國,來港讀書更加便捷,因此成為許多中年女性移民的第一步。她們中也不乏為了孩子教育而來的單身母親。完成學業後,她們可以在6個月內申請“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簽證),首次獲批有2年有效期,期間可自由工作或創業。在此基礎上,她們可以再給孩子申請受養人身份,和本地人一樣享受同等的教育和醫療福利。
近年來,這三項計劃成了許多女性離婚後遠離舊環境、重啟人生的新路徑。

圖 | 安然深港通勤路上的學生和家長
離婚後來到香港,38歲的安然正在重寫人生的劇本。30歲時,她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辭掉了在廣東國企的工作,走進一段失敗的婚姻。她的前夫沒有工作,靠著父母的收入過活。和他相反,安然是一個好強、有事業心的人,在結婚12個月後,她決定和丈夫分居。
2024年,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她咬牙離開熟悉的山東,從萊州來到香港讀研究生,搬進了同樣只有30平米的房間。
重啟人生,意味著跟過去已經建立的生活告別,在很多層面從零開始。剛來香港時,安然感到落差。在萊州時,她已經建立起兩個公司,每年都有過百萬的穩定收入。來香港前,她出行基本都是開車或打車。在這裡,昂貴的打車費讓她望而卻步,不得不乘坐人擠人的大巴和地鐵在擁擠的城市裡穿梭。此外,即使房間狹小,她一個月仍需付一萬多港幣的租金,其它日常生活的開銷也跟著物價翻倍。
除了經濟支出外,語言障礙和生活習慣也困擾著她。來港前,她從小到大在山東接受著填鴨式教育,英語學習基本上是 “啞巴英語”。為了促使自己融入環境,她不得不每天早起半個小時背英語單詞,不斷和周圍人交流 ,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
伴隨著高壓,安然同步在新環境中尋找著商機。她敏銳地發現,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場更加成熟和國際化,有更多樣的理財方式和空間。於是,她進入金融保險行業,頻繁往返於深港兩地,幫助更多人進行家庭理財管理。
每天行走在香港的人潮和高樓間,伴隨著紅綠燈持續發出的響聲,安然經常感到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在這個環境當中,每天如果不跑起來,你就會感覺你在頹廢。”在山東時,她每天十二點前就會睡覺,來到香港後,休息的時間被推遲到一兩點。
在香港拓展業務時,安然也直接感受到這裡和內陸的差異。在她看來,香港的職場氛圍更加公平和開放,“很講原則,沒有徇私舞弊,什麼都要按規矩來。”她不再需要像在山東經商時那樣,託關係、找人脈,更加專注於業務本身。
半年後,安然開始逐步適應香港生活,感覺自我也隨著城市的節奏一同不斷更新。她逐漸意識到,舊環境雖然有許多便利,但也有諸多侷限。脫離過去後的重啟固然艱難,但可以更自如地追逐事業,釋放野心。來到香港,她不僅在物理意義上和那個限制自己的環境徹底分離,更感覺自己真正走向了精神獨立。
曾經,她以為自己來港的決定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在那一刻,我發現,我(來香港)完全是為了我自己。”
和安然一樣,36歲的楊梅也在香港迎來事業的新起點。她來自四川內江的山村,現在是一個女性職場時尚品牌的創始人。在她香港辦公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貼著五行樣衣圖片。最近,她正忙著準備2025年的春季新款。2月開工至今,她20天內進行了三場直播,每場直播時長達四個小時。
這不是過去的楊梅可以想象的生活。27歲那年,楊梅和前夫分手,結束了七年的感情。三年後,她前往深圳進行服裝品牌創業,並在社交媒體寫下感悟,“我目前所具備的自信和自由,都只源於工作。”在創業後,楊梅突然發現自己的所有成長都來源於自己。她不再像以前一樣,期盼透過一個伴侶來扭轉自己的人生。
2024年4月,楊梅和合夥人開了一個會議,在幾小時的討論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冒著在兩個月內消耗100萬的風險,帶著自己的品牌打入香港。
回家後,她吃了一顆助眠藥,仍然難以入睡。“敢於虧損,還是享受人生?”她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條帖子,勸說自己“要經歷,要相信”。

出走的決心
29歲時,李粒和丈夫再一次走進民政局。走過四年婚姻,鮮紅的證件從此換了一個名字。
回家後,她有些躊躇。面對剛滿四歲的兒子,她不忍直接說出離婚的事實,“從現在開始,媽媽要開始帶著你一個人生活了。”男孩懵懂地點頭。“那媽媽以後喝稀飯,你也要喝稀飯;媽媽吃好的,你也吃好的,好不好?”兒子應了一句“好”。李粒忍住淚水,緊緊抱住孩子。
在離婚後的第三年,32歲的李粒決定重返職場。她在內江入職了一家金融公司,從底層的業務員一路升遷到深圳總部的管理層。2020年,在一次出差途中,她在飛機上看到香港大學高階工商管理碩士的招生簡章。從小看TVB長大的她非常向往香港。抱著提升自我的心態,她申請了這個專案,並順利拿到offer。
和她的經歷類似,安然是家裡的長女,從小到大,她都是主動承擔家庭責任的那個。15歲時,她曾獨自揹著書包去外地幫父母要債,最終拿回幾十萬的欠款。
18歲那年,她從高考大省山東走出,進入電子科技大學就讀計算機專業,並在畢業入職東莞國企。事業如預想般的那樣蒸蒸日上。30歲時,她進入公司管理層。當時,遠在老家的父母不斷催促她回家結婚生子。
前進的道路被家庭和婚姻打斷。她最終因為責任感回到山東縣城,嫁給一個家境殷實、沒有工作的男人。
婚後的生活讓安然感到割裂。丈夫沒怎麼上過學,和受過高等教育的安然沒有任何共同話題。除此以外,長期不工作的丈夫一直在家啃老。孩子出生後,安然曾經鼓勵他試著出去工作。一開始,她要求他一個月賺3000塊錢;後來,她只希望他能在家做一下家務。要求一降再降,丈夫仍然置若罔聞,整日宅在家裡玩手機。
看著整日攤在床上的丈夫,她決然地搬離死氣沉沉的家,獨自開始創業。
2019年,安然決定進入裝修設計行業,“即使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但我從來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她不想將視野侷限於縣城,而是望向民營經濟活躍的溫州。那段時間,她常常往返於兩地之間,每天都泡在工廠裡,從早上7點工作到凌晨1點。
當一切都趨於穩定時,遠在深圳的妹妹告訴她,“姐姐,你可以去試著為孩子拿一個香港身份。”生長於山東,兩姐妹不得不先承受應試教育的痛苦,靠自己一步步走出縣城。雖然安然的生活早已穩定,但失敗的婚姻讓她明白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猶豫再三之後,她決定前往香港讀書工作。
為了走出壓抑的原生環境,她們花費了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楊梅記得小學時,她曾因為說出自己的夢想是“考上大學”而遭到同齡人嘲笑。在偏遠的西南山村,同伴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
環境的打壓並沒有阻攔楊梅出走的決心,22歲時,她不顧家人勸阻,跟著賞識她能力的經理辭去服裝導購的工作,隻身前往重慶。
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楊梅感到非常興奮。她相繼在幾個知名服飾品牌工作,成為一名專業的陳列師,負責零售店的櫥窗設計。在工作時,她發現自己在時尚審美上的天賦。相較於單調常規的工作服,她更偏愛有獨特剪裁設計的亮色衣服,搭配上自己小麥色的皮膚和上挑的丹鳳眼,她的衣品經常被顧客稱讚。

圖 | 楊梅的穿搭
後來,她決定辭去陳列師的工作,並在購物平臺上註冊網店。行走於非洲、歐洲和東南亞,楊梅收集並搭配來自全世界的衣服,成為一個專職買手。
2019年,在網店積攢到七萬粉絲時,她再次決定轉變方向,前往廣東進行服裝品牌創業。在楊梅看來,自己是一個隨時在變化,從不因為任何事而停留的人。面對未來,她總是告訴自己:“大不了重頭再來。”
考察後,楊梅決定在深圳建立服裝公司。一方面,深圳依託著成熟的服裝產業鏈,方便品牌的創立生產。此外,深圳毗鄰香港,是一個開放的沿海城市,能夠為品牌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在建立起50多人的團隊後,她迎來一段最艱難的時期。在品牌早期發展時,他們體量不大,大工廠經常不願意接單,小工廠的製作質量無法保證。於是,她決定自己組建工廠。
楊梅從來沒有經營工廠的經驗,製造業於她更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在管理過程中,經常會有工廠老人不聽楊梅的指揮。她不得不衝著員工們發脾氣,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11點,壓力越來越大。
除此以外,在近年動盪的大環境下,服裝行業無可避免地受到衝擊。楊梅的公司也受此影響不斷虧損。兩年左右,她決定關閉工廠,尋找新的出路。
在觀察世界時尚趨勢時,她發現,在國內的中式風格不斷創新,越來越摩登時,大多數歐洲人對其的印象仍然是陳舊和傳統的。於是,楊梅決定試著將新中式融入品牌,進一步在海外推廣。
疫情一結束,她就獨自前往米蘭,迅速找到住所,開始在當地聯絡考察。在米蘭的三個月,為了給公司節約開支,她搬進一個破舊的房子,搭地鐵奔波各地。在當地,她聯絡到了義大利服飾品牌在米蘭的線下店,舉辦聯名快閃活動,並在米蘭釋出了她的品牌。
米蘭之行結束後,在她發愁線下實體店的開辦地點時,香港的投資署向她拋來了橄欖枝,她立刻前往香港進行籌備。

忘記過去
2024年3月8日,在確定完首店在香港六月開幕的事宜後,楊梅無法控制地流下眼淚。
除了喜悅外,她還感到一種巨大的失落。“那一刻,我很想和我愛的女性友人們一起慶祝,但她們都不在我身邊。”對於楊梅來說,創業期間有著無數艱難時刻,因為女性夥伴們的支援,她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楊梅的社交賬號裡,有一半的內容都是她和女性好友的合照。對她來說,社交媒體是她與別的女性分享自己創業和生活體會的空間。
在運營前期,經常有人會罵她醜,對她進行外貌攻擊。讓她感到溫暖的是,評論區有許多女性會站出來維護她,讚美她的獨特和自信。在去澳洲旅行的前夕,楊梅收到一個包裹,是一個女性粉絲寄過來的一本澳洲書籍。
在米蘭時,楊梅和義大利服飾品牌的華人店主Monica成為了親密的朋友。當時,兩個在異鄉相遇的華人女性一起加班加點設計趕工。楊梅用影片拍攝下這段記憶:看起來瘦小的女士們專注地在樣衣上標記,調整著假人模特的位置和動作。她們一件件試穿即將展示的衣服,自信地看向鏡頭,眼神中有蓬勃的生命力。

圖 | 楊梅和Monica在米蘭準備活動
在認識這些女友們前,楊梅是一個有些內斂和怕麻煩別人的人。然而,在社交場合,她遇到無數施以援手的夥伴,無論是關係要好還是初次見面,她們總是會真誠地詢問楊梅:“我要怎麼樣才能幫到你?”
這樣的力量託舉著楊梅走出過去的人生,也讓她想要託舉更多人。最近,她決定和朋友開啟一個助力港漂女性融入香港的計劃。她發現,很多港漂女性在短期內很難意識到,專業、獨特的職場打扮在香港工作環境中的重要性。因此,楊梅想透過自己在服裝方面的特長,彌合這個文化資訊差。除此以外,她也會邀請更多創業導師,解答港漂女性在職場和工作中的困境,為她們爭取更多機會。
李粒也投身於類似的行動。在移民諮詢行業,李粒的客戶經常會跟她分享自己被黑中介詐騙的經歷。李粒也曾是受害者中的一員。2014年,她在網上了解到一個自稱來自深圳、在香港有實體公司的移民中介,告訴她能夠低成本拿到香港身份。然而在幾次諮詢後,中介開始不回信息,她再次來到辦公樓時,那裡早已人去樓空。

圖 | 李粒曾經付給黑中介一筆費用
於是,李粒決心進入移民諮詢行業,為更多大陸人提供正規的諮詢服務。透過這份工作,她漸漸找到自己在香港生活的意義感。在她看來,找她諮詢的客戶都是像她一樣的港漂。面對港陸之間巨大的資訊差,她希望減少過去的自己曾經歷的悲劇,“能幫一個是一個”。
她也漸漸地習慣了這裡的壓力和邊界感。在香港通勤的地鐵上,有很多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下班後,整個車廂是沉默的,沒有座位的人倚靠在欄杆上,整個人垮了下去。大家各做各的事情,很少大聲交談。這樣壓抑的時刻在她看來是一種真實,“這是他們真正的生活,在內地的時候,我們不管從裡到外都希望自己很精緻。”現在,她衣櫥裡的衣服越來越少,週末也很少參加多餘的社交活動。她更喜歡和兒子一起去周邊的小島爬山,親近大自然。
她幾乎忘記了在婚姻中的那些日子。即使談到這些經歷時,她仍會止不住地流淚。“(婚姻)的的確確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我現在更把它當作我人生中的劇本。” 來香港重啟人生的第四年,她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隨意懷疑自己,更不再期待有另一個人來拯救她。她自己拯救自己。
在做移民諮詢之餘,最近,李粒又和內地的女性朋友一同運營起一個公司,孵化著上千個待業或失業的素人女性。她感到自己正和無數身處困境的女性們建立起深刻的聯結,“看著她們成長,賺到了第一桶金,我覺得這是一件積德的事情。”
李粒時常從她們身上看到過去的自己,“她們有的一邊獨自帶著孩子創業,有的正遭受著婚姻的危機。”她回憶起辦完離婚手續的那天,從民政局出來已經是傍晚。她和前夫各自開了一輛車,李粒走在前面。
四川的冬天是陰冷的,那天的夕陽卻非常明媚。太陽打在車窗上,她盯著那束光,心中反覆默唸,“太陽,你給我一點力量吧,我是打不死的。”
*應講述者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
真實故事計劃(公眾號ID:zhenshigushi1)——每天講述一個從生命裡拿出來的故事

▼精英說今日影片推薦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