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再建兩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新方法可在2小時內診斷腦腫瘤丨科技早新聞

Cover Story
今日封面
近日,蘇州拙政園山青水綠,小荷初露,美景怡人。(來源:視覺中國)
S&T News
早新聞來了
基於“中國天眼”(FAST)的觀測資料,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顆罕見的毫秒脈衝星。這顆脈衝星與伴星每3.6小時就互相繞轉一圈,且伴星會週期性地遮擋它,形成類似日食或月食的掩食現象,每次遮擋持續0.6小時。相關研究23日發表於《科學》。>>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23日,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三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專案新建的5、6號“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單機容量120.8萬千瓦,兩臺機組年發電量將達200億千瓦時。這也是繼防城港核電站3、4號核電機組後,我國西部地區新建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來源:新華社)
據國家管網集團23日訊息,我國主要油氣管道整合執行五年以來,天然氣輸送量突破1萬億立方米,單日最高輸氣能力突破11億立方米。(來源:科技日報)
國家管網集團天津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圖片來源:國家管網集團
公安部、國家網信辦等6部門23日聯合對外發布《國家網路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規定,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證件的自然人,可以自願向國家網路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申領網號、網證。既能證明身份,又能避免個人資訊洩露。(來源:新華社)
上海理工大學科研團隊聯合美國杜克大學團隊,透過模擬昆蟲的複眼結構,設計出一套0.8立方厘米的仿生視覺系統,實現了百萬畫素級的全綵超大視野高畫質成像,更透過AI技術賦予系統“理解”能力。該成果22日登上國際期刊《科學進展》封面。>>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打造的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平臺22日正式上線,這是中國首個以熱帶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數字平臺,讓西雙版納超1.5萬種物種資料“有跡可循”。(來源:新華社)
中國鐵路昆明局資料顯示,截至22日,中老鐵路貨物運輸總量正式突破6000萬噸大關,跨境運輸貨物超1390萬噸。(來源:央視新聞)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昆明局
23日,日本和歌山縣冒險世界遊樂園釋出訊息稱,在該遊樂園旅居的4只大熊貓將於6月28日送返中國。這4只旅日大熊貓分別是“良浜”“結浜”“彩浜”和“楓浜”。(來源:央視新聞)
英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神經腫瘤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新開發出一種超快速腦腫瘤基因診斷方法,可以將腦腫瘤的診斷時間從此前的6至8周縮短至2小時。(來源:新華社)
美國哈佛大學23日再次起訴特朗普政府。此前一天,國土安全部宣佈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專案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來源:新華社)

Hot News
熱點推薦
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你知道嗎?海龜的性別並不是在受精時就確定的。海龜的性別是由什麼決定的?還有哪些動物的性別不是天生的?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郭炘蔚 
稽核:朱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