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

CHH ID:xiaofx


曾侯乙

,周王族諸侯國中曾國(又叫隨國)的國君,姬姓,名乙,生活於距今約2500年的戰國早期。

其墓葬發掘於1978年,位於現今湖北省隨州市。出土了大量精美珍貴的青銅器、樂器、漆器、兵器等,共15000多件,包括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



鑊鼎,用於在祭祀等活動中煮牲肉,足飾獸面渦雲紋,器身飾蟠龍紋和垂葉紋



大銅匜鼎,為匜、鼎的合體,形制較為罕見,疑為盥洗用具。


大銅尊缶,通高126釐米,腹徑100釐米,是目前考古出土最大的青銅酒器,肩部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



銅尊盤,酒器,尊的口沿是多層套合的鏤空附飾,由無數條龍蛇所組成的鏤空花紋相互盤旋環繞,盤身的四個摳手也是由無數條龍蛇組成的鏤空花紋,是商周青銅器的巔峰之作。


青銅建鼓底座,由八對大龍和數十條糾結纏繞的小龍構成,龍身互相纏繞鏤空並鑲嵌綠松石



銅聯禁大壺,酒器,總重超過240公斤,所有的重量都落在禁的底部4隻身軀玲瓏、昂首張口的小神獸身上。



銅鑑缶,酒器,中間間隙可放置冰塊使酒變涼並防止變質,四角四邊均有一個攀伏的龍形耳



銅九鼎八簋,東周時期“禮崩樂壞”,諸侯僭越用上了天子才能有的禮制。


編鐘,鎮館之寶,全套編鐘共65件,依大小次序分3層9組,上刻銘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總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量最多、儲存最完好的一套編鐘。


鍾架木樑原件,在掛鐘處刻有音律銘文。


曾侯乙墓內棺,棺身遍塗朱漆,其上以黑、黃色漆繪各種形態的龍、蛇、鳥、獸、神等,絢麗多彩。



曾侯乙墓外棺,外壁以黑漆為地,上施朱彩,並以透雕、浮雕、圓雕等技法雕琢出各樣紋飾。



銅鎮,一套四件,古人席地而坐,此物用於壓住席的四角。


銅漏鏟,柄上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



銅蓋豆,用於盛放調味品,全身鑲嵌的綠松石大部分尚存。


彩繪龍紋蓋豆,蓋、器身兩部分均以整木雕就,蓋頂中心浮雕兩條相互蟠繞的龍,周邊飾變形雲紋。


彩漆木鹿,鹿身為整塊木頭雕成,角為真鹿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