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孩子是科技界最糟的職業選擇!

精選評論:
@破防派

@真相派

@理智派

如今很多經驗豐富、design / coding / behavioral 滿級的大廠老鳥也已經不再是香餑餑,能否拿出一個參與度高、含金量高、實操性高的好專案成為了大中廠面試官新的重點考察項。
面試官如何評判專案的好壞?
《Twitter後端專案實戰》裡的專案深度對標L5/P8技術水準,前Facebook工程師令狐沖老師手把手帶你coding,分4個學習階段帶你敲超過一萬行的程式碼,從0搭建一個可上線、受面試官認可的產品。


我現在手頭有兩個offer,一個是Netflix L6,總包63萬刀,基本都是現金,沒什麼股票;一個是Meta E6,總包55萬刀,主要是股票。
我現在想知道我的這兩個包裹還能上漲多少,Netflix L6有可能談到75萬刀嗎?Meta E6最高能談到多少呢?我應該選擇哪個包裹?求各位大佬指教。

精選評論:
@認真建議派

@簡約派

@提問派


Meta現在給所有人開低價offer已經成為了常態。
隨著最後一點福利也被取消,降級錄用似乎成了新標準。除了直接拒掉offer,還有什麼辦法讓他們給出公平待遇嗎?

精選評論:
@舉例派

@起鬨派


為什麼生孩子是科技界最糟的職業選擇?
在我們這個整天喊著"系統最佳化"和"財務自由"的行業裡,卻很少有人敢審視這個最關鍵的槓桿——生育選擇。不要孩子不僅是我的個人選擇,更是對抗體系的戰略武器:
1. 吞金巨獸
你砸在 daycare、大學基金、興趣班和最新電子產品上的每一分錢,本可以用於自我提升/副業/應急儲備。本質上,你親手給老闆遞上了枷鎖——當 paycheck 成為剛需,你永遠被育兒開支綁架。
2. 高薪高危行業
六位數年薪背後是週期性裁員和戰略突變。一次架構調整就能讓你墜入"行業次級聯賽",像 NBA 棄將般掙扎於合同工崗位。沒有"無孩一身輕"的地理/財務彈性,你就是待宰羔羊。
3. 權力與宗教的生育陷阱
縱觀歷史,統治者和宗教永遠在合謀推高生育率——更多人口意味著更多士兵、工人和消費機器。看看俄羅斯"英雄母親"計劃、匈牙利生育補貼,或是中國最近的催生政策。就連美國右翼也一邊加稅一邊喊"多生快生",CPAC 會議上那些白痴的嘴臉還不夠清楚嗎?
4. 消費主義的終極騙局
育兒被包裝成"無私奉獻",實則是用旅行、愛好和職業自由置換的消費選擇。那些"溫馨時刻"服務的正是從你通勤費、球鞋、流媒體到育兒需求的壟斷資本。
5. 用貝索斯邏輯反擊
當亞馬遜老闆說"你的利潤就是我的機會",我們更該領悟:不生育=個人利潤率暴漲。這讓你在談判、懟老闆甚至瀟灑離職時底氣十足——更長的跑道意味著更多的轉型/創新/拒絕資本。

精選評論:
@意見不同派

@理智派

@勸導派


拉到文末免費領取:
提供專案原始碼,專案可直接寫進簡歷
涉及大量面試核心考點
專案可遷移,匹配多種場景

微信新增-【小七】
回覆【專案】,即可免費領取
碼農高階崗求職大禮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