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瞭解跨境十年(2014-2024),洞悉跨境電商發展“脈搏”!

"帶你洞悉跨境電商十年發展'脈搏'!"


出品 | 直擊跨境   作者 | 陳烈
文章分類:直擊跨境電商發展十年(2014-2024)
這是直擊跨境的第661篇原創文章,本文1.8萬字,閱讀約18分鐘。
當前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嚴峻挑戰,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時代,作為未來經濟重要業態之一的跨境電商正在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跨境電商已經為全球消費者與優質商品架起橋樑,搭建連線生產商、品牌商、貿易商等環節的直連通道,成為全球外貿轉型發展的壓艙石。

從產品研發、品牌打造、市場營銷到物流供應鏈,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離不開跨境電商的全方位助力,這也讓中國跨境電商當下已經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發展新格局的關鍵節點。

相關

賣家一定要了解跨境電商發展歷史、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才能成為這個時代的贏家!為此直擊跨境應各位粉絲朋友的要求跟大家梳理出了這篇《一文帶你瞭解跨境十年(2014-2024),洞悉跨境電商發展"脈搏"!》文章,希望對大家接下來的跨境電商事業有所幫助,如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2014年以前
跨境電商啟蒙時代
2005年個人代購興起,不少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或者是在外工作的國人,每年回家的時候幫親戚朋友帶點國內沒有的化妝品、手錶、皮包等物品。人們總是更期望得到他們從國外帶回來或者寄回來的物品,因為這些物品有些國內沒有,有些國內有但是價格高昂,委託人自然要給些“小費”感謝。2007年,淘寶創立淘寶全球購,匯聚了銷售海外優質商品的賣家,真正滿足了消費者“足不出戶 淘遍全球”的心願。2008年,在經過三鹿奶粉事件後,更多的家庭選擇從海外代購奶粉,一度引起國內代購奶粉的熱潮。
1、邁向電商全品類
eBay 、newegg 、 Amazon全球主流電商平臺,剛剛開始從賣電子書等單一品類往眾多品類貨物邁進
2、外貿國六條出臺
在中國進出口外貿需求趨緊的背景下,國務院和商務部推出《關於實施支援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簡稱外貿國六條。這是商務部第一次正式對跨境電子商務進行明確的政策支援。
3、蘭亭集勢上市
2013年6月6日,經過6年修煉的蘭亭集勢上市登陸納斯達克,被譽為中國跨境電商第一股,隨後股價一路上揚,僅僅兩個月便從開盤時的每股9.5美元躥升至最高23.38美元。
4、敦煌網和阿里推出跨境電商融資
隨著小微企業貸款難、及滿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流動資金需求,敦煌網和阿里推出跨境電商融資。敦煌網,與幾家銀行合作開始推出貸款額度從5萬元~150萬元的聯名簽帳金融卡、及最高貸款額度是50萬元的信用卡。同年5月阿里為國際站會員新開通10億元信用貸款。
2014
從進口加速轉向出口時代
2014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為跨境進口電商元年,這一年裡,傳統零售商、海內外電商巨頭、創業公司、物流服務商、供應鏈分銷商紛紛入局,跑馬圈地。
2014年56號文讓“海外代購”走出灰色地帶,2014年8月1日,海關總署“56號文”生效,“56號文”實施後,個人物品將按行郵稅進行徵稅,未經備案的私人海外代購將被定為非法根據政策要求,跨境電商整個過程的資料需要納入“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與海關聯網對接。此外,進出境貨物、物品資訊也要提前向海關備案。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國內各地電商平臺開始跟國外合作,將經營規範化。
1、wish開始嘗試進入中國
秉承著“把更豐富、更優質、價效比更高的中國產品輸送到全球”的理念,2014年Wish中國在滬成立,隨後一馬當先、幾何式增長,成為跨境電商行業的一匹黑馬。
2、天貓國際正式上線
2014年2月19日,阿里巴巴宣佈天貓國際正式上線,為國內消費者直供海外原裝商品。
3、亞馬遜入駐上海自貿區
2014年,亞馬遜稱計劃在上海新設立的自由貿易區開展業務,這項重大舉措將使該公司可以在華銷售更多外國商品,幫助提升其對阿里巴巴集團等對手的競爭力。
4、9610跨境電商程式碼出臺
2014年2月7日,海關總署釋出2014年第12號公告《關於增列海關監管方式程式碼的公告》,增列海關監管方式程式碼“9610”,全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簡稱“電子商務”,適用於境內個人或電子商務企業透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並採用“清單核放、彙總申報”模式辦理通關手續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透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一線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除外)。至此,跨進電子商務首次納入海關正式監管程式碼範圍內,為跨境電商進出口提供海關監管支撐。
5、百圓褲業10億收購環球易購
在2014年,徐佳東將環球易購賣給了上市公司百圓褲業,對價10億元。隨後,百圓褲業次年更名為跨境通,成為A股首家跨境電商企業。
6、傳統企業開始涉足跨境電商
2014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涉足跨境電商。華為,中興,THL,ZOPO借第三方平臺eBay出海;以特步和奔騰為代表的中小型企業也積極嘗試透過速賣通和敦煌網開拓國際市場。
2015
跨境電商迎來”卡位”時代
1、平臺紛紛湧入海淘市場
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5.4萬億,整個2015年是跨境電商的湧入、卡位的一年,包括阿里、京東、蘇寧、唯品會等電商平臺紛紛切入海淘市場,“洋碼頭”、“蜜芽”等後起電商的發力,跨境電商已經成為風口上的“新豬”。跨境電商萬億大蛋糕已在開啟,將對上下游產業鏈上的支付、物流帶來“聯動效應”。
2、全國第一個綜試區成立
2015年3月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作為全國首個跨境電商綜試區,杭州以“六體系兩平臺”為核心的跨境電商“杭州經驗”為後來全國其他綜試區複製推廣帶來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3、環球易購借殼上市成功
2014年環球易購被上市公司百圓褲業收購,2015年6月,“百圓褲業”正式更名為“跨境通”,成為A股首家上市的跨境電商企業,成為A股市場跨境電商第一股。
4、亞馬遜平衡車事件
2015年聖誕前夕的幾聲爆炸徹底打碎了不少中國出口電商賣家的幻想。隨著相關事故的不斷出現,曾經備受追捧的“平衡車”一時間成為燙手山芋,遭到以亞馬遜為首的電商平臺的冷落,並平臺亞馬遜首次對中國賣家關閉賬戶實施制裁,相繼海外實體店、國際航空巨頭等也對其下了“封殺令”。曾經孤注一擲的中國平衡車賣家虧的虧,倒的倒,賤賣的賤賣,最後毫髮無損的畢竟少數。
5、海關總署出臺58號公告
2015年9月9日,海關總署出臺2015年第58號公文,全稱為《關於加強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監管工作的函》,可以說是2015年關於進口電商在政策方面一個比較重要的舉措,根據公文規定,保稅進口模式只能在保稅進口試點城市實行,這一方面規範了進口電商市場,絕了部分打擦邊球者的路,同時對部分已經有成型佈局的進口電商也產生一定影響。
6、行郵稅將取消
跨境進口電商發展到2015年時,三大問題一直困擾著眾多進口電商從業者,一是人才問題,再是模式問題,最關鍵的還是政策不穩定問題。其中政策不穩定之中,最明顯的就是稅制問題,進口電商一直走行郵稅,相對於傳統一般貿易而言是十分優惠的。從6月份開始,各種網傳行郵稅將取消的訊息,而海關總署方面也透露出正在制定新稅種的訊息,讓行郵稅、綜合稅的身影更加撲朔迷離。
2016
跨境電商迎來政策利好時代
1、兩平臺六體系
2016年1月9日,杭州綜試區聯合杭州海關、省外匯局、杭州檢驗檢疫局和杭州市國稅局召開新聞釋出會,首次全面總結和闡述了“六體系兩平臺”的建設成果。這標誌著杭州率先開始全面建設兩平臺六體系(插圖兩平臺六體系)
何為“兩平臺六體系”?
“六體系”包括資訊共享服務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智慧物流體系、電商信用體系、風險防空體系和統計檢測體系;“兩平臺”分別是指線上“單一視窗”平臺和線下“綜合園區”平臺。其中,建立資訊共享服務體系,將統一資訊標準規範、統一資訊備案認證、統一資訊管理服務,打通"關"、“稅”、“匯”、“檢”、“商”、“物”、“融”之間的資訊壁壘。建立線上“單一視窗”平臺,將實現政府管理部門之間“資訊互換、監督互認、執法互助”,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全程無紙化,提高通關效率。
2、第二批綜試區批覆
2016年1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寧波、青島、深圳、蘇州這12個城市設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標誌中國跨境電商開始正式納入國家實驗田專案。
3、深跨協首屆跨境電商全球大會亮相深圳
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在2016年3月8日其為期兩天一夜的首屆跨境電商全球大會,正式亮相深圳,平臺集聚!
4、“四八新政”引起跨境進口電商震盪
2016年4月,財政部等13個部門首次釋出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和《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第二批)》兩批清單,第一批清單包括1142個稅則號列商品,第二批清單共有151個稅則號列商品。2016年4月8日出臺“四八新政”,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並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海關新政進口從負面清單轉為正面清單!進口企業從跨境電商饕餮盛宴到集體陣亡。
2017
跨境電商出口迎來融資熱潮時代
1、14部門推廣跨境電商綜試區
國家14部門聯合發文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將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和線下產業園區“兩平臺”及資訊共享、金融服務、智慧物流、風險防控等監管和服務“六體系”等成熟做法面向全國複製推廣。
2、進口關稅開始大幅下降
12月1號起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共涉及187個8位稅號,平均稅率由17.3%降到7.7%。進口關稅的調整意味著今後消費者在國內就可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心儀的進口產品,其他國家也能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3、跨境電商出口引爆融資熱潮
跨境電商出口火爆,多家企業拿到融資。在整個跨境電商中,出口跨境電商因其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第三方平臺門檻低等因素,依然佔據跨境電商主導地位,也持續備受資本青睞。2017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共發生了包括通拓科技、價之鏈、薩拉摩爾、有棵樹、賽維電商、踏浪者、PingPong、星商、洋蔥海外倉、拓拉思等在內的32起融資事件,總金額超71億元人民幣,獲得融資企業數量以及總金額均比2016年多,而且資本化收購、併購現象明顯。
2018
貿易戰開啟“逆全球化”時代
1、中美貿易戰下徵收關稅升級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因智慧財產權侵權問題對中國商品徵收500億美元關稅,並實施投資限制”。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挑起對華貿易爭端,依據所謂“301條款”,即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每年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
2、跨境電商Sass軟體興起
2018年跨境電商SaaS企業融資次數達到小高峰。2018年12月,第一款可以幫助中國跨境電商賣家解決在亞馬遜各個平臺上處理相應資質問題的軟體上市,這其實現在爆火的跨境電商SaaS市場的雛形。比如諸如店小秘ERP,馬幫,易倉,九米各類跨境電商軟體橫空出世。
3、產品從鋪貨開始注重品牌建設
早在2018年,亞馬遜就已經進行過一次針對中國賣家的大規模封號行動。當時美國調整了稅法,要求電子商務的賣家也要納稅,歐洲各國也調整相應的稅務規定與美國的稅制相對齊。亞馬遜在很短時間內就通知所有的線上賣家,後臺必須補齊美國或者歐洲的稅務賬號,以便亞馬遜代為扣稅並向各國稅務機關申報。
4、首屆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在北召開
2018年2月9日至10日,首屆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第一次在北京召開,來了40多個國家,中國海關將聯合世界海關組織(WCO)共同主辦此次盛會。會議的主題是:“創新、包容、審慎、協同,推動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
5、萬國郵聯集體漲價
2018年萬國郵政聯盟上調運價,FedEx旗下的聯邦快遞、聯邦貨運和陸運,將從2018年1月1日起提高運價,此外大件以及需要額外處理的包裹也將另行收取費用;繼聯邦快遞FedEx宣佈上調運費以來,包括DHL、UPS、美國郵政、法國郵政以及荷蘭郵政等多國郵政、快遞企業在內也紛紛上調運費。漲價後的郵政小包代理模式市場2018年會面臨重新洗牌,想必未來行業的變數會較大。
2019
跨境電商進入品牌化、本土化、及多元化時代
1、跨境電商行業門檻變高
隨著越來越多傳統企業、品牌商開始走向世界舞臺、全球市場,面對跨境電商逐漸提高的資金、技術、服務要求門檻和運營難度,中國跨境電商開始向精細化、品牌化、本土化以及多元化發展。
2、美客多開闢中國市場
2019年,美客多進入中國後立即啟動跨境商業專案(Cross Border Trade),邀請中國賣家入駐美客多,為中國的跨境電商賣家開通了拉美地區最大流量的四個站點,包括巴西、墨西哥、智利和哥倫比亞。當然了,深跨協也有跟它們做過活動。
3、全國綜試區擴增到59個
12月2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在石家莊市、太原市等24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試行增值稅、消費稅免稅等相關政策,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自此,我國已有59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4、跨境電商融資持續火熱
2019年在資本重點下注的電商、支付與物流等各跨境領域共發生了29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達214.7億元,大家熟知的有Wish獲H輪融資、"斑馬物聯網"獲1億美元C輪融資、Club Factory獲1億美元C輪融資等。
5、跨境電商直播席捲全球
2019年3月從中國第一個網紅電商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起,網紅直播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社交電商最熱最新的模式,隨著市場對手不斷增多,競爭加劇,流量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最終直播成為一種可供選擇的營銷常態。
2020
跨境電商迎來前疫情時代
1、口罩事件
2020年美國疫情大面積擴散,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上的口罩,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在3月下旬的報道,由於亞馬遜平臺上售賣口罩、消毒液的商家未獲得批准,美國站3900多個商家賬號受限。2020年四月下旬已有大批次賣家因為賣口罩被永久封號、永久凍結資金。據爆料,波及200多家店鋪,全部是自發貨賣家,被凍結的金額高達上億元。其中,被凍結幾千至幾萬美金的中小賣家佔大部分,也有一些被凍結了幾百萬美金的大賣家。這次封店,不止包括了N95口罩賣家、一次性醫用口罩賣家,也包括銷售普通棉質口罩的賣家,甚至還有洗手液、耳溫計賣家。
2、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容至105個
隨著疫情拉動全球線上購物需求,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增速顯著,成為穩外貿的“利器”之一。5月6日國務院日前批覆同意在雄安新區、大同市、滿洲里市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經過5次擴圍,目前全國綜試區城市數量達到105個,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此舉就是引導跨境電子商務全面發展,全力以赴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3、跨境電商增列9710、9810新海關監管模式
為了更好推動跨境電商發展,讓行業不斷走向便利化、陽光化、合規化,於2020年6月中國海關總署釋出了2020年第75號公告《關於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增列海關監管方式程式碼“9710”(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直接出口)、“9810”(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海外倉)。並快速於7月1日正式施行。
4、RCEP全球最大自貿區成立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並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RCEP的生效實施,標誌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
2021
亞馬遜封號讓跨境電商迎來合規時代
1、亞馬遜平臺封號
我們隨著行業規範和規則趨嚴,跨境電商賣家提升合規和危機意識,才能從容應對全球危機。
跨境電商賣家,從鋪貨年代開始,轉入精品品牌賣家,2021年關賬號後,2021年跨境電商頭部賣家死傷慘重,深跨協今年和去年白皮書報告裡面有寫,基本受平臺規則影響的,亞馬遜頭部大賣大部分90%都是深圳企業,所以整個行業損失是非常嚴重的,元氣至今沒有恢復。
2、平臺封號加速獨立站快速崛起
隨著封號潮愈演愈烈,亞馬遜的重拳出擊引發了跨境電商賣家對佈局獨立站的重新思考,不在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跨境賣家開始紛紛擁抱自主可控的獨立站平臺,由此催生了大量資本湧入獨立站賽道。以2021年為例,僅SheIn、patpat、cider、cupshe等為代表的品牌獨立站相繼獲得了大額融資,有的甚至一年兩度融資。獨立站SaaS服務商Shopify也全面爆發,同年第二季度的月平均獨立訪客首次超過亞馬遜,同時這一差距預計將不斷擴大。3季度第三季度Shopify財報顯示,Shopify淨利潤11.48億美元,暴漲501%。
3、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開放中國招商
疫情以來,以沃爾瑪為代表的歐美傳統線下零售商積極拓展線上板塊,今年3月,沃爾瑪電商平臺美國站正式面向中國跨境賣家開通官方招商通道,這也是沃爾瑪電商平臺首次開放中國公司主體入駐,隨著4月其的封號潮事件,大批中國賣家開始湧入沃爾瑪電商平臺。
4、鋪貨賣家開始轉向精品小賽道經營
隨著電商平臺要求嚴格,從2021年起隨著跨境電商發展趨勢的變化,大部分從鋪貨的賣家開始告別“鋪貨”的外貿思維,轉向小類,小品類、以及小品類、精準賽道或者小賽道的經營,目的就是打造品牌經營客戶,做長期買賣。 
5、歐洲vat稅務開徵
2021年7月1日前,對進口到歐盟的所有商品,其本身價值不超過22歐元的部分可免除增值稅,從2021年7月1日開始,隨著歐盟VAT開始徵收,歐盟將取消22歐元增值稅免稅標準,這意味著價值不超過22歐元的進口貨物不再享受免稅待遇。2021年7月1日開始,將價值不超過150歐元的貨物直接賣給歐盟消費者的電商企業,可透過新的IOSS平臺在歐盟進行增值稅相關登記、申報和繳納。對大部分歐洲站賣家來說,歐盟增值稅新政實施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運營成本上升。
2022
跨境電商後疫情時代
1、獨立站PayPal事件
從3月以來,網傳中國賣家被PayPal划走的資金恐有10多億元!不論這個金額的真實性如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賣家們損失慘重。面對PayPal的賬號“清零門”愈演愈烈,不少中國獨立站賣家正遭遇資金斷裂、大幅裁員、申請破產、打工還債。到了6月8日,40位中國賣家統一身穿印著“PayPal,還我血汗錢,還我公道”字眼的黑色T恤,在在PayPal上海總部前攔著幾條黑色橫幅,其上寫著:“黑心PayPal,坑死商戶,還我血汗錢”、“無良貝寶,趁疫打劫”。
2、俄烏衝突和疫情引發歐美高通脹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烏衝突正式爆發,隨後這場衝突就導致了歐美和美國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飛速上漲,和疫情一道成為誘發歐美通脹加劇的重要原因。據歐盟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22年歐盟居住、水電、天然氣等燃料價格上漲了18%;由於汽油、柴油價格上漲,導致交通運輸價格上漲了12.1%,食品飲料(不含酒精)上漲了11.9%。反觀美國,2022年6月美國CPI同比漲幅達9.1%,重新整理1981年11月以來最大值,到了第三季度美國家庭債務暴增3510億美元,為2007年以來最大增幅。為給通脹“降溫”,從3月份開始,美聯儲在2022年共加息7次,累計加息425個基點。
3、歐美高通脹引發罷工潮、裁員潮
2022年,隨著高通脹引發歐美不能應付日常開支,隨後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陸續出現了在運輸和能源行業不同規模的罷工潮,從英國的最大集裝箱港口費利克斯託,到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和德國的漢堡港,再到美西港口,國內跨境人歷歷在目。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矽谷走上了一條不斷爆發的裁員潮路,據科技行業裁員統計網站的資料,進入2022年以來,科技行業裁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萬人之多,這其中大部分是集中在美國的科技企業中。。亞馬遜為了應對業績、成本現金流壓力、增速放緩和倉庫人員過多,亞馬遜從1季度開始截止到2季度末,亞馬遜直屬員工減少了9.9萬人,下降幅度創下了歷史新高。
4、深跨協把Ozon引入中國
隨著俄烏衝突加劇,讓俄羅斯對中國產品存在大量需求,而中國品類豐富、及非常有價格吸引力商品,讓雙方的消費市場和供給市場迎來了機遇期。為此深跨協透過各方協調和努力把正式把Ozon成功引入到中國深圳。2022年11月21日,Ozon Global宣佈在深圳開設中國總部辦公室,為眾多品類的中國賣家提供服務。Ozon Global計劃在2024年吸引超過10萬名中國賣家入駐,並將來自中國賣家的營業額提高10倍。
5、獨立站正式迎來了融資高峰
2022年全球經濟整體大環境不好,但跨境電商依然迎來了繁榮發展,特別是跨境電商SaaS企業獲得新一輪融資高潮。2022年1月20日,全球獨立站 SaaS 企業店匠宣佈完成總額 1.5 億美元的 C1 輪融資;2022年3月1日店小秘宣佈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8月16日又宣佈完成1.1億美元D輪融資;2022年3月21日,中國獨立站建站SaaS服務平臺FunPinPin宣佈獲得梅花創投的A2輪融資。
6、第六、第七批綜試區批覆數量達到165個
2022年1月22日,國務院同意在鄂爾多斯市等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到了2022年11月14日國務院同意在廊坊市等33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此次擴圍之後,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數量達到165個,覆蓋31個省份。
2023
跨境電商風險與危機並存
1、全球電商市場繼續蓬勃發展
在2023年及未來,跨境電商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主要得益於全球市場的不斷擴大、政策的逐步放寬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將為跨境電商創造更多的機遇。
2023年9月7日,海關總署正式公佈了我國今年前8個月的外貿進出口資料,1-8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7.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略將0.1%),其中出口為15.47萬億元(增長0.8%);進口為11.61萬億元(下降1.3%)。這個超27萬億元的數字,也預示著我們外貿進出口已處於歷史同期高位。
據Worldpay早前釋出的2022年全球支付報告》,報告指出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8.3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達到4.33萬億美元,歐洲將達1.4萬億美元,北美將為2.23萬億美元。特別是以巴西(18%)、墨西哥(17%)所代表的拉丁美洲市場到2025年的電商年增長率將達到兩位數。同樣據eMarketer機構在2022年預測,隨著全球電商市場將繼續呈現快速增長的繁榮景象,全球整體電商市場規模2025年有望提升 至7.4萬億美元。
2、中國跨境電商平臺開始崛起
隨著全球數字化程序的加快和全球線上消費崛起,跨境電商成為了中國品牌和中國平臺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途徑,這得益於跨境電商透過線上銷售渠道,突破了傳統貿易的地域限制,為中國品牌打開了全球市場大門。
近日隨著馬來西亞站點的上線,中國跨境電商黑馬Temu已順利拿下了包括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及大洋洲等區域的全球40個國家站點,據Statista釋出的資料顯示,當前Temu的美國使用者數量已超過了1億。
另據高盛分析師Eric Sheridan,截至今年二季度末,Temu全球下載量超1.2億次,躋身全球應用下載榜前十;截止目前,TikTok Shop在東南亞已經相繼拿下了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電商市場。
以TikTok Shop越南站為例,近日TikTok Shop在越南的收入僅次於Shopee,未來TikTok Shop或許有望成為國內賣家出海的重要渠道之一;2022年,SHEIN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大的購物應用程式,安裝量為2.29億次,成功超過Meesho(2.1億)、蝦皮(2.03億)、亞馬遜(1.95億)。
目前shein在Google Play市場中的下載量已經接近1億次,擁有近600萬條評論,又成功拿下了捷克市場。當然了像速賣通、阿里國際站、敦煌網也都已經成為了中國跨境電商出海的中堅力量。
3、政府出臺利好跨境電商政策
近年來,跨境電商發展取得可喜進展。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制度、管理和服務方面持續創新,釋出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跨境電商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各綜試區持續推進“六體系兩平臺”建設,大力培育市場主體,逐步完善跨境電商生態,帶動當地產業最佳化升級,取得積極成效。
為了實現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解決當前跨境電商面臨的痛點、難點,國家正陸續豐富涵蓋補貼、免稅、通關手續、配套物流、稅收優惠、人才體系等跨境電商配套政策的出臺和迭代最佳化。
2023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釋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基於現有的跨境商貿結構和局勢對海關、對外經貿合作、商務貿易等都給出了相關的國家支援。其中指出透過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拓展銷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將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的主流模式。
8月底,為支援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三部門聯合釋出公告,延續實施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退運商品稅收政策,公告規定,對2023年1月30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在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監管程式碼(1210、9610、9710、9810)項下申報出口,且自出口之日起6個月內因滯銷、退貨原因原狀退運進境的商品(不含食品),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出口時已徵收的出口關稅准予退還;出口時已徵收的增值稅、消費稅,參照內銷貨物發生退貨有關稅收規定執行。
當然全國各地均出臺了各種扶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
在深圳,幫助企業真正實現“合規築基,行穩致遠”,深圳市跨境電商9710出口陽光化公共服務產品落地儀式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為駐站跨境電商賣家提供關、匯、稅合規方案,支援有陽光化意願的企業“浮出水面”,能夠在現有政策框架下更加便利地辦理陽光化通關、結匯、所得稅繳納、出口退稅等全鏈條業務。
在南京,為落實江蘇“28條”,南京5條新政為跨境電商賦能,,如打造報關、退稅、融資、數字出海等一站式綜合服務生態,支援跨境電商企業申請境內外各項專利,擴大自主品牌出口,對跨境電商依規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
在海口,為推進海口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建設,促進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該局近期草擬了《海口市支援跨境電商發展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將支援跨境電商企業落戶,跨境電商企業在海口落戶後一年內交易額達到1億元以上的,按交易額給予企業0.5%的扶持,扶持金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在支援跨境電商平臺建設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對納入海口統計,且年度線上交易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跨境電商平臺企業,一次性給予10萬元扶持。
在濰坊,海關總署覆函同意增設濰坊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關區程式碼(4316),該程式碼於今年8月25日起正式使用,自此濰坊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成為全市首傢俱有獨立海關程式碼的跨境電商海關監管作業場所。
4、金融事件
受益於當前的技術變革,貨幣市場也在不斷發展,包括投資在內的有很多機構都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推動跨境電商融資力度不斷加大。 
據網經社旗下電商大資料庫“電數寶”監測資料顯示,2023上半年跨境電商服務商融資事件數共11起,融資總金額超15億元。融資方包括:尋匯SUNRATE、QuickCEP、及時語、芯宏科技、Return Helper、海圖資訊、EchoTik、嘀嗒狗、疊溪科技、跨境魔方、Akulaku。省份分佈上,廣東融資次數最多,為5起,佔比為45.46%;其次是北京為3起;上海、香港和福建各1起。
6月28日,數字化全球支付與財資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尋匯SUNRATE於近日宣佈完成最新的D-1輪融資。
6月26日,中國品牌出海營銷SaaS服務商“QuickCEP”(快牛智營)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戰略融資。
6月26日,跨境AI服務商”及時語“宣佈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源渡資本獨家投資。
6月9日,跨境電商服務商“芯宏科技”宣佈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5月15日,跨境退貨解決方案提供商“Return Helper”宣佈完成150萬美元Pre-A輪融資。
5月8日 ,廣州海國圖智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5月4日,TikTok第三方資料服務企業“EchoTik”宣佈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4月20日,TikTok 電商資料服務平臺 " 嘀嗒狗 " 宣佈完成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
3月24日,出海貿易服務商“疊溪科技”宣佈完成300萬元種子輪融資。
2月16日,出海智慧獲客SaaS企業“跨境魔方”宣佈已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1月10日,先買後付電商平臺“Akulaku”近日獲日本大型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的2億美元戰略投資,最新估值達195億人民幣。
到了7月19日,阿里巴巴再次向 Lazada 注資 8.45 億美元,用於扶持本地商家。
7月19日,跨境電商售後運營服務商“愚公科技”宣佈完成老股東增資的近千萬元Pre-A輪融資
7月27日,跨境電商數字API平臺“豆沙包”於7月25日完成獲戰略融資。
8月16日,時尚奢品文化消費平臺識季宣佈完成B+輪融資,由網際網路生活方式平臺小紅書投資。
9 月 13 日,美國跨境支付平臺 Parallax 宣佈完成 45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10月13日,工業品跨境供應鏈服務平臺“綠森工業品"宣佈完成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非凡資本擔任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後,公司將擴充技術團隊,加強平臺數字化、智慧化並將 SaaS 系統向更多供應商開放。
另外從據商務部網站釋出的訊息來看,2023年1-1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078家,同比增長3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03.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0%。從來源地看,英國、法國、荷蘭、瑞士、澳大利亞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93.9%、93.2%、34.1%、23.3%、14.3%(含透過自由港投資資料)。
5、跨境電商主體和賣家狀況
據據中國企業資料庫企查貓,目前中國跨境電商企業主要分佈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特別以廣東和江蘇為代表,隨著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整個全國全覆蓋,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正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
從商務部獲悉,我國設立了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透過先行先試,複製先進經驗,我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0萬家,建設獨立站超20萬個,綜試區內跨境電商產業園約690個。我跨境電商貿易伙伴遍佈全球,與29個國家簽署雙邊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新業態發展,多次部署推進跨境電商發展工作,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跨境電商發展速度快、市場潛力大、帶動作用強,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匹配供需,為更多的企業和終端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優質服務,未來中國跨境電商主體和獨立站數量將持續實現爆發式增長。
6、跨境物流商
隨著全球化的推動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商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消費者可以透過跨境電商平臺方便地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而這些商品需要透過跨境電商物流進行全球範圍的配送。隨著跨境電商市場的擴大,跨境電商物流行業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隨著全球貿易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創新應用,跨境電商物流行業將進一步最佳化物流網路、提高效率,併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物流體驗。同時,政策支援和消費者需求的提升也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跨境電商物流行業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在俄烏衝突升級、歐美高通脹等多重因素導致全球經濟體增速下行大背景下,中國跨境電商物流企業依舊錶現可圈可點。7月初,喜運達(GoLucky)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投資由心資本和普洛斯領投,老股東深澗資本跟投。9月初,國內全自營跨境物流平臺“多發貨”順利拿下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資金主要將用於平臺的產研投入、人才投入、及“多發貨”的品牌建設等方面。
7、跨境金融商
隨著Swift系統和全球銀聯絡統的滯後,以PayPal、Asiabill、pingpong、連連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快速崛起。接著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保險、人保等國際國內保險公司開始相繼加入到了跨境電商這個行業,為大家提供金融服務,所以跨境電商這個生態開始逐漸完善,開始為為商家提供類似於金融服務的一種業務,包括信用評估、支付結算、支付風控和跨境匯款等業務,在方便了消費者和商家交易的同時,更助力了跨境貿易的順利進行。
未來,隨著跨境貿易的進一步推進,跨境電商金融必將面臨更多挑戰和機遇。在跨境電商金融面臨著3大挑戰。信用風險:在國際貿易中,跨國交易缺少可靠的標準,商家信用難以評估,跨境電商平臺要承擔更多的風險。法律風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和監管標準不同,跨境電商平臺需要面對不同的法律挑戰。技術風險:跨境電商金融服務依賴於網際網路技術,面臨著資訊安全、資料隱私和網路攻擊等風險。不過跨境電商金融服務是傳統金融服務的補充和拓展,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隨著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數字人民幣未來或成為行業支援跨境電商支付的重要舉措,推動建立多方位的跨境支付體系,促進其朝著規範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8、大國實力背景下的未來博弈
在中美博弈、“歐美高通脹”、“俄烏衝突”大背景下這種大時代的背景下,2023年9月7日海關總署正式公佈了我國今年前8個月的外貿進出口資料,1-8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7.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略將0.1%),其中出口為15.47萬億元(增長0.8%);進口為11.61萬億元(下降1.3%)。
2023年前8個月,我國與第2、第3大貿易伙伴歐盟和美國貿易總值分別為3.68萬億元(下降1.5%)、3.05萬億元(下降8.7%),佔我國外貿總值的份額也分別降到了13.6%和佔11.2%。特別是隨著歐美大幅度把外貿訂單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墨西哥後,我國對歐盟和美國外貿出口分別下降了下降4.4%和下降11.7%,到2.37萬億元和2.27萬億元。那麼向東南亞、拉美、東歐、中東、非洲市場尋找新的市場增量將是接下來跨境電商企業和賣家要重點考慮的事情了。
1-8月中國與東盟的4.11萬億元的貿易總額(增長1.6%),東盟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佔我國外貿總值的份額已上升到了15.2%。其中2.8%的出口增長和2.4萬億元出口額,這裡國內的跨境電商賣家和傳統大貿企業,要看到這裡面的出口創匯和營收增長機會,特別是RCEP進一步降低關稅的情況下。
另外2023年1-8月,中俄貿易額為1551.01億美元(增長32%),其中我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和進口分別為718.04億美元(增長63.2%)、832.97億美元(增長13.3%)。早在2022年時,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1902.71億美元,同比增長29.3%,中國連續13年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
2024—未來
跨境電商前景無限
1、深圳外貿正在成為廣東“引擎”
2024年前2個月,深圳進出口6751.8億元,同比(下同)增長45%,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4414.4億元,增長53.1%;進口2337.4億元,增長31.9%,進出口增速居全國前十大外貿城市首位。
從深圳海關獲悉,一季度,深圳市進出口1.02萬億元,為10年來同期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8.8%,佔同期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50%。其中,進口3778.5億元,增長29.9%;出口6424.4億元,增長28.2%,出口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
今年一季度深圳進出口創歷史同期新高,佔據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在鞏固全省、全國外貿基本盤方面發揮了“頂樑柱”“壓艙石”的重要作用,表現亮眼、韌性十足,充分體現深圳作為外貿大省勇挑大樑的責任擔當和發展潛力。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跨境電商已成為全球貿易一股“新勢力”,也成為目前我國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深圳大力扶持跨境電商發展,並積極鼓勵“跨境電商+產業帶”等模式,帶動更多產業組團出海,為外貿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相關資料統計,深圳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數量超15萬家,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Lazada、eBay等平臺幾乎佔據了中國賣家的半壁江山,亞馬遜中國賣家中,三分之一來自深圳。也讓深圳作為"跨境電商之都"地位,進一步鞏固!
2、"全託管"和"半托管"熱潮來
自2022年9月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臺 Temu 率先推出全託管模式——商家只需將貨品發至Temu國內倉,平臺會幫助賣家解決推廣、倉儲、流量、發貨等難點,甚至配送、客服、投流、售後部分也是Temu平臺來負責,隨後大獲成功之後,包括速賣通、Lazada(被阿里收購)、TikTok Shop、Shein等國內最主流的跨境電商出海平臺已經先後紛紛全面擁抱全託管模式。
以目前發展趨勢來看,跨境電商擁抱全託管或半托管模式已經是勢不可擋,在我看來這得益於在全託管和半托管模式下迸發出省時省力、及降低新手跨境賣家出海准入門檻等諸多優勢,包括速賣通、Lazada(被阿里收購)、TikTok Shop、Shein、Shopee等電商平臺負責店鋪運營、倉儲、配送、退換貨、售後服務等環節,賣家只需要提供貨品、備貨入倉等相關工作,最終賣家提報供貨價後再由跨境電商平臺和賣家一起決定最終銷售價。
到了2024年阿里國際站與Temu等頭部跨境電商平臺相繼宣佈推出半托管模式,由此半托管成為2024年開年以來跨境電商行業的另一大新特徵。
2024年1月5日,阿里國際站宣佈將推出半托管服務,國際站半托管服務將為商家提供專屬營銷、門到門物流履約、逆向退貨服務等運營託管解決方案。該專案預計2024年2月3日(北京時間)上線,首期開放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英國、德國和法國6個國家站點,未來將開放東南亞市場等20個國家站點。
Temu半托管一期業務計劃於3月15日在美國站點啟動,並將在當月月底擴充套件至歐洲各大站點平臺,不過此次推出的半托管模式主要針對貨在海外倉的賣家。
2024年開年以來,隨著利好政策不斷傳來、及行業前景持續向好,國內跨境出口電商頭部平臺再次擁抱全託管,在此背景下,接下來包括包括北美的亞馬遜和沃爾瑪、拉美的美客多、韓國的Coupang、非洲的Jumia、中東的Noon、及俄羅斯Ozon等全球各地電商平臺,將或多或少受到在國內掀起的全託管、半托管浪潮影響。
3、中國電商平臺引爆韓國市場
這兩年隨著韓國市場消費潛力和網際網路滲透率的快速提升,來自中國的Temu、速賣通正在加速當地的市場的佈局和投資力度,以達到快速搶佔韓國電商市場份額的目標。

2024年3月19日,韓國YTN電視臺報道稱,韓國總統尹錫悅當天召開內閣會議,要求各部門調動一切政策工具穩定物價,確保物價上漲穩定在2%左右,包括促進直接貿易、降低水果關稅等。這些措施反映出韓國政府遏制通脹的緊迫性。

此時中國跨境電商平臺Temu、速賣通透過高性價比、豐富的商品種類以及配送快、免費退貨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獲得了韓國消費者的芳心,由此中國電商平臺在韓國市場實現了快速發展。
從韓國《紐西斯》4月7日報道的訊息來看,今年3月份來自速賣通和Temu等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在韓國使用者數分別達到了887.1萬、829.6萬,拿下了第二和第三的名詞,同期分別環比增長了8.4%、42.8%。
目前演員湯唯已成為了速賣通AliExpress在韓國市場的最新代言人,去年速賣通就簽下了馬東錫作為首個代言人,這些都說明了速賣通一直將韓國市場視為重點市場之一。
3月14日,全球速賣通宣佈三年內向韓國投資11億美元(約78.98億元人民幣)的計劃,並透過聘用大量韓國員工來擴大韓國子公司的規模。
另外2024年初,速賣通成功超越本土電商巨頭Gmarket、11St,歷史性地成為韓國第二大電商平臺,打破了韓國市場由本土平臺壟斷的局面。
從2023年7月24日Temu正式上線其韓國站點開始,Temu為了加速滲透韓國市場目前已在韓國首爾設立辦事處。4月3日有外媒報道稱,Temu的韓國公司“WhaleCo,Korea Limited”註冊資本總額為1億韓元(74000美元),主要從事電商及相關業務活動,但具體辦公地點尚未公佈。
4、野莓和Ozon成為中國賣家搶佔俄羅斯首選
在俄羅斯電商市場規模方面,從相關機構Statista與Data Insight在今年年初聯合釋出一份關於俄羅斯市場的調查報告來看,2024年俄羅斯電商銷售額或有可能突破10萬億盧布(約合7780億人民幣)大關。到了2027年時,該報告顯示俄羅斯電商銷售額預計將增長到15萬億盧布(約合11670億人民幣),訂單量也有可能增長到如今的兩倍多。
在俄羅斯電商使用者方面,俄羅斯電子商務企業協會(AKIT)給出了一份可供參考的精準資料,該資料顯示:2017年俄羅斯電商使用者數量為5155萬,這一數字在2022年時增長到了6813萬,到了2027年預計將進一步增長到7540萬。
2023年度俄羅斯線上銷售額接近6.4萬億盧布(約合4979億人民幣),相較2022年明顯增長了28%,這其中96.9%的線上銷售額來自俄羅斯國內,其餘3.1%則是來自跨境電商。
目前在俄羅斯約合4979億人民幣電商市場,俄羅斯本Wildberries野莓和Ozon這2家土電商平臺已經佔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所以大家想要搶灘俄羅斯電商市場,那麼Wildberries野莓和Ozon將是大家目前非常重要的首選渠道。
5、TikTok恐被美國封禁
美國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於當晚正式簽署了TikTok禁令法案,由此TikTok“不賣就禁”的最後期限最終被設定在了2025年1月。
此前20、30年中國在全球市場一直扮演著承擔“生產加工低端製造業產品”的世界分工角色,大家相安無事!但如今在一批諸如華為、位元組等一大批企業努力下,我們正在往全球科技、文化高地爭取“一席之地”之際,但卻面臨對手的無情打壓和圍堵。
就在美國拜登總統簽署了TikTok相關法案後,TikTok執行長周受資公開發聲:對這項可能禁止TikTok在美國運營的潛在法律表示強烈譴責,並堅稱TikTok將採取法律手段力保在美國的線上運營狀態。他向所有支援TikTok的美國使用者表達了堅定的決心:“請大家放心,我們絕不會離開。”
與此同時,如果你2024年出海做跨境賣家,如果能有一個自帶轉化流量的跨境電商平臺可以選擇的話,那麼在直擊跨境看來它一定非TikTok Shop(簡稱TKS)莫屬了,畢竟其背靠著全球月活使用者將達到15億的TikTok。
當然在TikTok月活使用者已超1.5億的美國市場,TikTok Shop美區已經成為當下助力跨境賣家爆單的第一選擇,有不少賣家已經在TKS美區實現了近100萬美元的月銷售額。
譬如來自中國杭州的跨境品牌大賣SupeRun憑藉細分賽道和獨特營銷策略,其產品不僅在亞馬遜銷售火爆,入駐TikTok後,單品銷量更是在短短幾個月內突破1萬件,成為運動器械賽道的頭部大賣。

6、巴黎奧運會讓跨境賣家銷量激增

法國當地時間4月17日,巴黎奧運聖火在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前點燃,由此巴黎奧運會進入百日倒數際,據直擊跨境瞭解巴黎奧運會讓義烏商戶們從春節後就忙了起來。
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家不願具名的助威手環商戶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他表示,工廠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現在下單到工廠要一週左右才能出貨,運到法國又要一個多月,所以最早的外國客戶在春節後就來下單了。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1-2月份,義烏對法國的出口額達5.4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體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長了70.5%。
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中,不少新產品都極具法國特色,一款法國國旗配色的助威棒可以連續使用10個小時,一上架就受到了熱捧。經營戶們認為,歐洲國家的體育氛圍都比較好,一旦有了業務往來,後續持續訂購產品的機率很大。
7、亞馬遜新一輪掃號或持續到今年12月30日
有賣家透露稱,亞馬遜在本週六(5月11日)凌晨針對大批變體違規店鋪開啟了新一輪掃號。隨後諸多賣家都收到了亞馬遜的通知郵件,被指“建立的ASIN變體違反了亞馬遜的ASIN建立政策”,賬號被停用,無法進行正常銷售運營。同時賣家還爆料,此輪掃號或將持續至12月30日。
對於這一訊息,亞馬遜並未做出回應。但無論如何,面對近期亞馬遜針對變體違規操作的嚴審,相關賣家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申訴,並更加註重賬戶的合規情況。已經被封號的賣家,首先要去檢查一下店鋪裡可能導致違規的變體,調整一下變體組合,解除或刪除違規變體,違規問題解決之後,要去撰寫POA去說明違規問題,並重點描述已採取的措施和將來會如何避免違規行為。
8、美國又對華施加301關稅
隨著美國繼續搞對華脫鉤、貿易對抗等逆全球化戰略,從相關媒體的報道來看,接下來美國政府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在今年從25%增至100%,而對半導體的關稅稅率到明年將從25%增至50%。
當地時間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USTR)宣佈,在審查了五個全國性工會的申請書後,決定按美國《貿易法》第301條,啟動對中國在關鍵海事、物流及造船領域的行為、政策和做法(acts, policies, and practices)的調查。這是拜登政府2021年上臺以來,首次對中國具體行業採取301調查。
從商務部新聞辦公室披露的訊息來看,5月14日美方釋出對華加徵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時,宣佈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加徵關稅。
從北京康斯特儀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445)在互動平臺的回覆來看,目前該公司出口產品已經被美國徵收了25%關稅,除此外暫無其他新增關稅影響。
除了此次美國新加徵關稅將影響到價值將達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外,這也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暖、及綠色經濟轉型造成巨大影響。
不過就在5月14日美國正式宣佈將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高到100%,歐洲相關國家德國總理朔爾茨、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對此分別回應到:“加徵關稅一事,我們一致認為這是個壞主意”、“歐美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出售汽車,還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我們需要記住這一點”。
為了應對部分國家的貿易戰,中國在4月26日通過了《關稅法》,允許其對貿易伙伴實施反擊,以應對對方對我們出口產品徵收關稅。該法律是北京貿易防禦工具庫中的最新成員,旨在鞏固和改進現有措施,以應對與美國和歐盟日益緊張的關係。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旨在防止貿易伙伴對中國使用類似武器。
9、未來發展
新技術應用,就是經濟驅動加上資本驅動,技術的驅動加上資本的驅動,將迎來跨境電商新的發展藍圖,當然這裡面我們也要看到,未來發展我們也會面臨更多的壁壘。比如AI、ChatGPT在內的新技術為跨境電商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小外貿企業藉助這些智慧化工具和應用,不僅能提升運營效率,還能更好地滿足年輕買家和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
人才全球化,跨境電商出海,與全球競爭對手競爭時,僱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員工都有助於企業把本地化做得更好,同時與公司調性保持一致。時代變了,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做跨境電商的同時,線上渠道孵化出的中國品牌逐漸走向線下、走向全球。跨境電商平臺和獨立站崛起後,越來越多的老闆追求更長期的回報,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改變,最近幾年的跨境電商人才招聘趨勢,發現專業運營和市場人才、拓展外語類、國際貿易類等跨境電商綜合性人才需求量逐年飆升。
各地電商綜合能力提升,在生態營造、政策支援、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各地、各相關部門要找準目標定位,明晰思路舉措,從更廣範圍、更大空間創造良好環境,做大跨境電商規模總量,加速推進各地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有影響、有示範意義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接下來國家正在積極整合個相關職能部門、跨境電商協會、及跨境電商企業,來支援跨境電商這個行業的發展,打通跨境電商行業存在的痛點堵點,一起做好指引工作、培訓工作、孵化工作、合規工作、政策扶持落地工作、及行業國際標準搭建等工作,才能讓各地的產業快速有效的進入跨境電商賽道。
最終一起為“中國中低端製造訂單衝破東南亞、印度和墨西哥沖刷、把高附加值中國智造透過跨境電商賣向全球、及在晶片等高科技產業努力突圍美國封鎖”添磚加瓦,為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實現“文化跨境 品牌出海 質量強國”提供有力支撐,最終讓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為助力中國重返世界中央舞臺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也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談談你的看法、及轉發,最後關注我不迷路。
轉自直擊跨境 作者 陳烈
本文由「華爾街俱樂部」推薦,敬請關注公眾號: wallstreetclub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宣告:「華爾街俱樂部」除釋出原創市場投研報告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新增WSCHELP微信聯絡刪除。謝謝授權使用!
關於我們

華爾街俱樂部凝聚華爾街投行的高階資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包括企業赴美上市、戰略投資、併購、私募路演和投資者關係等。在投資理念和技術方面提供華爾街投行專家實戰培訓,為您進入華爾街鋪設成功之路。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