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寸地”打官司,房主損失10萬英鎊還收死亡威脅,最終“人財兩空”!

在英國埃塞克斯郡切姆斯福德,一場圍繞“一英寸土地”的鄰里糾紛最終演變為耗時數年的官司,不僅導致家庭損失超過10萬英鎊的法律費用,還引發了死亡威脅……
事情還要從2016年說起……
當地居民Darren和Debbie White為了給兒子建造花園小屋,拆除了與鄰居Alder一家的分界牆。

他們認為:
原來的分界牆存在結構安全隱患,還“歪歪斜斜”,因此在獲得規劃許可後重建了一堵“筆直”的新牆。
但這堵新牆比原本的牆略微向外擴充套件了一英寸。
從此,噩夢開始了……
看似無足輕重的一英寸,卻引爆了一場“法律戰”。
鄰居 Alder家稱:
Whites夫婦侵犯了他們的土地,幾經爭執無果……
2020年9月,Alder正式提起了法律訴訟。
法院在查閱房產歷史後發現,2005年兩棟房屋的前任屋主曾簽署一份邊界協議,明確了房產的確切界限,而這份協議對現任屋主同樣具有法律效力。
儘管Whites表示自己並不知情,但法院仍判其敗訴。
這場官司最終讓White一家揹負了超過10萬英鎊的法律支出,並可能不得不賣掉房子來支付費用。
Debbie White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我每天晚上躺下都不想醒來。”
她因嚴重的精神壓力患上了抑鬱症和焦慮症,還在服用最大劑量的抗抑鬱藥。
更嚴重的是,糾紛期間他們還遭遇了匿名死亡威脅,有陌生人曾上門威脅說“要槍殺她的丈夫”,目前尚無證據表明這件事情與Alder家有關。
Debbie補充道:“我們真的收到了生命威脅,這不是一個普通鄰里糾紛應該有的結果。”
雪上加霜的是,Darren患有原發性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症,目前住院治療。
透過這個故事,房產君想跟大家普及一下,英國關於鄰里圍牆糾紛,有哪些相關的規定:
1.如何確認圍欄歸屬?
要弄清楚圍牆或圍欄的歸屬,最權威的方式是檢視房產的地契和土地註冊資訊。地契中通常會使用“T”符號標示誰負責某一側的維護。
2.左邊還是右邊歸你?
並沒有統一法律規定哪邊的圍欄屬於你。不少人以為“左邊歸自己”,但這只是民間經驗,具體還要看註冊檔案或開發商規劃圖。
3.動手改建前必須三思
如果你打算自行更換或加高圍牆、籬笆,以下幾點別忽視:
  • 別越線建,即使是一釐米都可能被視為侵佔他人土地;
  • 避免“先斬後奏”,先溝通,能免去後續不少麻煩;
  • 善用“共享圍牆協議”(Party Wall Agreement),這是在兩家共用圍牆時,較為穩妥的法律保障方式。
4.圍牆最高能建多高?
後花園的圍牆最高可達2米,超出則需申請規劃許可;前花園或靠近道路的一側最高不得超過1米。
5.調解服務可避免法庭紛爭
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RICS)與物業訴訟協會提供邊界糾紛調解服務,可幫助鄰居和平解決糾紛,避免高昂的法律費用。
6. “好的一面”歸誰?圍欄朝向大有講究
許多英國家庭都以為圍欄“好看的一面”應朝向鄰居,這其實是源自傳統禮貌和安全考量:
  • 美觀方面:木板順的一面(無橫條)更整潔,通常朝向鄰居;
  • 安全方面:這樣安裝更難被攀爬進入自家花園。但法律上並沒有強制規定朝向,歸屬還是以產權圖紙和地契為準。
7. 沒有檔案怎麼辦?
現實中,英國很多老房子壓根找不到地契檔案,這時可以:
  • 查詢HM Land Registry(英國土地註冊局),通常能提供邊界圖;
  • 請測量師(Surveyor)出具專業報告或建議;
  • 邀請鄰居簽署非正式邊界協議,未來若有爭議,也可作為證據。
房產圈的結尾提示:
這個真實的故事再次提醒我們,鄰里之間的邊界問題絕非小事。一英寸的土地,背後可能藏著巨大的法律、經濟和心理代價。在任何施工或圍欄改建前,務必先查清權屬,做好溝通,避免小事變大禍。
ref:https://www.thesun.co.uk/money/34569061/neighbour-war-death-threats/
掃碼➕客服微信諮詢
微訊號:BuyHomeUKSerena
歡迎諮詢:英國購房的各種問題
———————————————
我們是英國房產圈,一個靠譜,有料,不忽悠的英國房地產公眾號。
如果你對英國房產投資感興趣,就戳下面關注我們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