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巴黎藝術展中,重新感受極具文化多樣性的長江

為什麼長江如此迷人
——高翔&旅克·理查德繪畫與日記展
展覽時間
2024年12月19日-2025年1月15日
(週日、法定假日不開放)
週一至週五
(2024年12月25日、2025年1月1日不開放):
10:00-12:30/14:00-17:30
週六
(2024年12月28日、2025年1月4日不開放):
10:00-12:00/13:00-17:00
地址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
1, boulevard de la Tour-Maubourg
75007 Paris
免費參觀,無需預約
歷史𣊬間定格
長江,全長6300多公里,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長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橫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孕育了燦爛的良渚文化與吳越文明。作為中國古代的重要交通和經濟命脈,見證了無數的歷史更迭,滋養了沿途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從金沙江的奔流到三峽的壯麗,再到平原的江南煙雨,長江不僅是自然的奇蹟,更是一條流動的歷史長廊,承載了中國千年文明的記憶,同時也是連線東西的重要經濟紐帶。

上海·南京路旁的小弄堂 23cm×27cm 色粉筆、水彩紙 2005
2005 年夏至2006 年春,中國畫家高翔和法國作家旅克(Luc Richard) 逆長江溯源而上,沿途步行、坐船、租車、乘班車、搭拖拉機等,選擇靠近長江的道路,希冀以行走的方式丈量這條悠遠的大江。
三峽·宜昌至巫山的船上之二 25cm×34cm 色粉筆、素描紙 2006
一位畫家、一位作家,用不同的視角和記述形式,彼此呼應,塑造了一個立體的、生機勃勃的長江。他們用藝術性和記錄性並存的方式觸摸了鉅變中的中國時代和社會,對生命存在的意義也展開了追問。
《為什麼長江如此迷人》色粉畫本
七本(34cmx25cm素描紙)
一本(27cmx23cm水彩紙)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在中法建交60週年之際邀請到中法兩位作者,展出他們在長江沿途繪畫的60餘幅色粉畫和部分日記,並與法國文藝界嘉賓進行對話,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該展可以讓法國觀眾近距離感受兩位作者的長江文化行旅,深層次地探尋長江文化與自然魅力。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
人類的兄弟姐妹
色粉筆的材質與稠厚、直率的線條,這些都將我們帶入它們展現於紙上的那一瞬間。我們想象高翔拿著畫本和色粉筆,保持敏銳與警醒,他坐著、蹲著或站著,伺機作畫。他用時光將他與物象在轉瞬即逝的交流中留下的印象表現出來,他勾勒它們,它們也觀察他。
上海·住崇德路弄堂的叔叔高景輝 27cm×23cm 色粉筆、水彩紙 2005
從遠景到最微小的細節,每一頁都拓展了我們的視界。色粉筆奇蹟般地還原了動態、聲音、氣味和光線。泛白的天空,陰影與色調均勻的畫面,日暮的雲朵。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是處在今天還是 20 世紀?
上海·崇德路叔叔家牆上的德國掛鐘和畫 23cm×27cm 色粉筆、水彩紙 2005
感謝這次獨特的旅行,它帶著溫情與慷慨。在旅途中,一個有著千面的永恆國度,一條巨大的河流,徐徐展開無數次兄弟久別重逢般的美好相見。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古老的傳統之中,也存在著艱辛與嚴酷。歡樂的孩子,小手工業和大工業,雄偉的自然,木頭和石頭砌起的房屋,不朽的瞬間,故事的開端,歡聚的時刻,家庭時光,繁華或荒蕪的街道,建築工地,懸停的時間,一些未完成的草圖,但目光已移向別處。

為什麼長江如此迷人
高翔  著 繪 譯
[法]旅克·理查德  著
[法]樓蘭·埃爾薩塞  譯
活字文化  策劃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
2022年6月
高翔,你的畫作在我們的生活中畫出了線條。這些線條將兩個不同的世界連線在一起。我在其中找到了我的世界,那是我在清晨所觀察到的世界,同樣的憂慮、關切的畫面,可觸及的緊張感。所有這一切讓我們彼此靠近,並在你如此可愛的土地上為我們提供了無數光芒。

宜昌·長江大橋夜景 25cm×34cm 色粉筆、素描紙 2006

在人類平等的高度上,你好奇的目光引領著我們。沒有距離,沒有打擾。我們跟隨著你,一張張面孔向我們微笑,我們感覺受到接納,親密關係的大門緩緩開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你畫面上生動、強烈、帶有溫度的色彩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脈搏。
讀你這本壯美的書,有一種追隨著蜿蜒河流的強烈感覺。我只有一個願望:去這些陡峭的河岸崖邊,找到這些女人、男人和這些地點,體驗這些獨特的時刻。穿過一座座橋,跨上一輛輛摩托,爬上一輛輛貨車,跳上一條條船,順水而行,這些水流彷彿是血管,為世界跳動的心臟輸送著血液。當我合上你的書,因在書中的發現而更充實,我變得更強大、更有活力,已做好再次出發的準備。

小三峽·大寧河邊 25cm×34cm 色粉筆、素描紙 2006
謝謝你,親愛的高翔,人類的兄弟。

電影導演   朱莉·波圖賽利

(Julie Bertuccelli)

長江視覺影像志

從石鼓鎮至尼西的途中 25cm×34cm 色粉筆、素描紙 2005
這裡展出的是高翔與法國作家旅克·理查德 (Luc Richard)數年前的一次長江旅行寫生的作品。這是一次行走中的視覺記錄,具有社會調查的屬性,是以長江流域為中心,在一個大的文化視野下展開的敘事,是一線的、現場通訊式的寫生與日記記錄。這是他們藝術走入生活的巨大考驗,也是對古人“行萬里路”的親身實踐。
與一般採風紀遊不同,高翔與旅克透過逆長江溯流而上的行走,更加貼近長江文明的脈絡和肌理,透過實地觀察、感受、記錄,用畫筆速寫沿途地理地貌、社會民生、人文風情、山水景物,敘述長江與人的關係與流變,捕捉現實與記憶的瞬間,畫風樸素、真實、生動。
南京·長江邊 25cm×34cm 色粉筆、素描紙 2005
這些畫作與日記不屬於特定風景或者特定人物,它給我們勾畫出關於長江的一個個區域性,即在這條蜿蜒曲折的河流上每一個節點,都呈現為豐富而又獨特的地理時空、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景觀,這些區域性連線起來,連綴整合為一幅長江區域自然人文的宏偉全景,為我們建構起一個關於長江的視覺影像志。
這些倏忽而過的繁華或荒蕪,重疊交錯的風景和身影,宏偉的遺蹟遙遠的山村,都凝聚了作者深沉的愛與關切,目光所及流露出他們對於精神原鄉的憂思,處處可見他們對於時間痕跡的追尋吟詠,對於生存處境的拷問。長江亙古長流,世界不息變動,不同時代長江被賦予不同的時代內涵和精神價值,即使同一時代,長江也因其穿越中國境內的廣闊區域而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豐饒景觀和社會風貌,長江因此而迷人。
萬古江河不盡流,新時代推動建設生態長江,長江水系生態環境狀況得以很大改善,長江正被溫柔以待。同為一家人,共飲長江水,長江以其獨有的精神底蘊和文化認同,為中華文明注入生生不息的動力。我們希望從高翔與旅克的作品中,從他們對長江流域的文化行旅中獲得啟示,共同探尋長江何以長江的答案。
中國美術館研究部副主任   韓勁松
相關推薦
高翔 著/繪/譯 [法]旅克·理查德(Luc Richard) 著 
[法]樓蘭·埃爾薩塞 (Laure Elsaesser )  譯
活字文化 策劃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純粹Pura  出版 
2022年6月
長江從東向西貫穿中國全境,是中國第一大河,它的每一刻變化,都是我們這個時代和國家的縮影。時值21世紀,正是中國社會變革最激烈的時刻,也是長江沿岸自然和人文景觀發生鉅變的一段時間——三峽大壩的建設如火如荼,庫區蓄水位逐年升高;經濟全球化深入長江中、上游腹部城鎮,新蓋的山城和拆平的老城在同時述說變遷的故事。
兩位作者彼時的行走,讓我們看到變化中的中國——下游發展中的社會,對比上游原生社會的落後與寧靜。
全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在我們頻頻爭論人類的未來究竟何去何從、人類的幸福究竟如何定義時,這本高翔和旅克的長江行走考察《為什麼長江如此迷人》令人於疫情反覆之下陷入關於個體生存狀態的深深思考。
《為什麼長江如此迷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