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林七
編輯 | 肖曉兆

運動沒有年齡限制
11月26日,長春下了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20歲的劉文迪從學校請假出來,跳進南湖的冰水裡。下水的感覺是:心臟一下收縮,肺裡的空氣被壓出去,喘,吸不上來氣。嗆了口水,發現水涼得發甜。匆匆上岸,風吹來,皮膚凍得發紅,火辣辣的,很快水凝結成冰霜,像長出了魚的鱗片。
只游出七八米,劉文迪就上了岸,全程一分鐘左右。冬泳圈有不成文的規定:水溫每降低一度,就要少遊一分鐘。下水時間太長,肢體末端供血不足,會被凍壞。儀器顯示,當時湖水溫度2.81℃,室外-7.87℃。
劉文迪在吉林大學讀物理專業。臨近複習周,同學大多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卷學分績點,爭保研名額,法學生、醫學生凌晨三四點還在走廊背書,他不想這樣——長期外出運動,令他有足夠的底氣應對備考,身體可以捱到深夜,在教室搭個帳篷就睡。犧牲掉一些考勤分,但能掌控自己做什麼的感覺,令他著迷。
初雪那天,劉文迪請了假,打上車直奔南湖。下午3點,路邊還殘留積雪,南湖的水面結了冰,只留下半徑十幾米的水域。校區離南湖3公里,他常來這裡跑步,夏天看見“巧克力大爺”在沙灘上曬太陽,冬天看見他們跳入冒著白氣的湖面。
每一天,冬泳的人會按照各自的時間表來到這裡。
凌晨5:00,退休前做外貿的69歲大爺睡不著了,準時在這裡下水;6點30,63歲的女律師朱朱(化名)上岸,健身一個小時,再去上班;下午3點,顏值最高的“長春美人魚”團隊來了,穿著大花泳衣泳褲,齊刷刷遊起來。隊裡過半是女性,去年天津獅子林橋的跳水火了,兩位大姨坐火車趕過去,穿“紅色尾巴”泳裝,很快成為鏡頭的焦點。
“美人魚”團隊中有一位熱心男士,64歲的退休教師初哥,有天穿著棉衣在路上騎車,身後有人喊“同學,你讓一下”,他開心得一晚沒怎麼睡。初哥獨自居住,生活規律,早起看書,中午熱一下早餐剩下的水煮低脂菜,就騎車趕來。
知道女士們喜歡拍照,他經常找路過的年輕人幫忙拍,就這樣遇上了劉文迪——一個高個子男孩,有肌肉,久久地站在岸邊,兩眼放光。

●劉文迪
劉文迪從小愛好游泳,去千島湖,朋友劃皮划艇,他衣服一脫就下水了。“自由,想去哪兒遊,就去哪兒遊”,速度不如皮划艇,但身體全由自己把控。打籃球,跑馬拉松,登山,鐵人三項……劉文迪喜歡各種運動,但以前登山遇見過老年團,他總是擔心風險,不敢跟老人一起活動。
在他看來,老人更適合曬曬太陽,下下棋。今年他在南湖公園跑步,親眼見證老人跳入冰水的過程,深受觸動。他覺得冬泳的人很浪漫,“大家會給運動下標籤,什麼少兒活動,老年活動啥的,但是我覺得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運動沒有年齡限制。”
劉文迪後來瞭解到,常來遊的人,一般一天也就遊一次,來回15米。但為了這一分鐘,他們三十多年來不斷爭取,從能下水開始,慢慢蓋起二層小樓“冬泳之家”——長春市冬泳協會所在地,水電暖、健身器材,是老人們一年年爭取的結果。
“冬泳一分鐘,快樂一整天”,冬泳的人都這麼說。要維持每天的一分鐘,還得克服天然的困難。
長春最低氣溫零下二三十度,厚厚的冰層圍攏湖面,冰每半小時結一次。破冰的方式,以前是徒手砸,後來用網撈冰,再後來拿船晃開冰面,現在水底放個養魚的泵,咕咚咕咚往上冒泡,攪動湖水能保持在1℃左右,就可以遊了。
認識初哥後,對方發來一篇文章,講述冬泳諸多好處,劉文迪細細看完,認同多巴胺帶來快樂一說。第一次下水,初哥全程陪同,怕出意外,但劉文迪很生猛,直接在氣溫零下十幾度的天氣下水。“擺脫日常束縛,獲得一段時間的放空。”劉文迪在戶外時,壓根不會想起校園生活,連人類社會都很遙遠。

●冬天的南湖

記錄「巧克力大爺」和「美人魚大姨」
跟著初哥,劉文迪加入了南湖的“下午3點幫”,開始接觸“巧克力大爺”(游泳的人皮膚呈巧克力顏色)和“美人魚大姨”。
到了4點,在生產線忙碌一天的工人阿健會在下班後過來。他習慣一個猛子紮下去,在水裡像喝冰鎮啤酒,“管它是(汽車)前蓋還是後蓋的零件,什麼都不用想,非常爽。”
傍晚5點30的時間,則屬於52歲的企業管理人員孫宇。孫宇是冬泳協會書記,遊了18年,從家到南湖,單程要40分鐘,但他基本上一天不落。遊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其他人紛紛回家,孫宇獨自在水裡,感覺像充電——白天被領導批評、講ppt的昏脹感消失,大腦復活,甚至可以迎接半夜的國際會議了。下水那一刻,他形容“渾身每個毛細血管都像針扎,一下就快樂,興奮,渾身上下產生內啡肽”,而他最喜歡上岸的那一刻,身體分泌貝塔內啡肽帶來的興奮,像打了一場勝仗,這個快樂要大於多巴胺,因為經歷過痛苦,更持久。

●冬泳協會書記孫宇
這是劉文迪第一次近距離進入老年群體。孫書記說,關鍵是那一跳,跳下去了,就戰勝了自我的恐懼和渺小。他曾在冬泳時被冰劃傷手臂出血,但沒有退縮停止,“冬泳是群體運動,大家相互比賽,別人都能跳,你敢不敢跳?”
劉文迪瞭解到,來南湖游泳的人普遍五六十歲,有人原本是陪孫子游,最後孫子不去,自己喜歡上了這項運動。年紀最大的95歲,是個醫生。
63歲的女律師朱朱冬泳的第一年,每天要心理鬥爭:別去了,遭這罪犯不上;再尋思,好多姐妹相互監督,送孫子上學的,中午要做飯的,都擠出時間相約去,還是去吧。現在她還在工作,可以當天坐飛機往返上海出差,第二天照常上班。
工人阿健去年給兒子買了套房,很快他的工資和房價一起下跌,一家人省吃儉用,阿健不再買新衣服,但冬泳還是要來,“人生就是體驗”。
孫書記在接近零度的水裡,跟自己對話,下了班天黑了,他抬頭看見滿天星光,覺得整個南湖都是自己的。“人是社會性的存在,而社會是關係的總和,關係如何變成存在,必須得表現出來,舞臺由此產生。”初哥總結。
湖邊下水處,也總圍著路人看戲,覺得他們“老了還這麼作”,“非要往水裡去,有沒有考慮過家裡人”。不過劉文迪發現,巧克力大爺和美人魚大姨對這些外在評價不太在意,人生走過一大半,酸甜苦辣都要嘗試。

●“美人魚”女士

活在當下
南湖公園湖水面積約92萬平方米,最深處10多米,冬泳區域在南湖金沙灘的下水處。長春市冬泳協會1500多會員從春天開始遊,到了冬天,堅持下來的還有300來人。
冬泳後,劉文迪慢慢進入他們的視角,細細品味生活。某段時間劉文迪家人病倒了,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思考疾病、死亡以及生命的意義。
認識初哥後,他逐篇看初哥寫的文章,看到“生命無常,致力於創造出更好的過程”,劉文迪對“過程”有了更具象的認識——“在地球上,我所在城市日落的瞬間,某個城市正悄然黎明。時間只是個相對的概念,年齡也是,大家都應該好好對待當下”,他也開始考慮,老了之後要繼續堅持讀書,或者做社群服務類似的事。
學業壓力還是追著跑。背個大包回到學校,看到別人都在學習,劉文迪覺得自己像個客人。看著別人卷,焦慮難免存在,他打算用一年時間備考研究生。

●冬天的南湖
去南湖冬泳,不用花成本到達遠方,是他能快速“得到高層次滿足”的最好方式——這是來自他和初哥都提到過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冬泳同時滿足了位於金字塔上三層的愛與歸屬、尊重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冬泳完,穿上塑膠拖鞋,水結成冰沾地容易滑,小心翼翼走上一分鐘,進入“冬泳之家”。劉文迪喜歡這裡的氛圍,老人們聚在一起健身,交流當天冬泳的感受,打兵乓球,玩牌,圍一圈看棋的比下棋的都多。
他們見了劉文迪,都會打招呼,傳授冬泳的注意事項。媽媽擔心他的安全,“這麼冷你去幹啥,感冒了怎麼辦?”劉文迪輕描淡寫回復:水很淺,大爺一直保護我。

●冬泳的人
他加入了長春最熟悉南湖的群體。春天的水最清澈,能看到淤泥裡的水草。草越長越大,在夏天將湖水染成墨綠。秋冬季節,山白了,湖水黑了,他們最喜歡的冬泳開始了。
初哥第一次見到“美人魚”王文英(化名),就被髮起挑戰,跟她比賽。自知遊不過,初哥派出了朋友應戰,朋友也敗給了這條美人魚——王文英49歲,在鐵路局工作了半輩子,體育學院畢業,有技術,體力好。去年天津跳水火了,她花了1000多塊,從吉林坐動車趕過去,和遊客們輪番合照,“人來到世界一回,快樂健康為主”。
劉文迪看過美人魚最美的一面,大哥大姐穿著泳裝,男的有胸肌,女的亮出馬甲線,小麥色肌膚在陽光下反光。後來,劉文迪學會了透過膚色來判斷對方遊得久不久。游泳是他們的生活狀態,膚色是勳章。
(本文為特約釋出)
版權宣告: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宣告除外。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