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056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01
“您在文章中說,有強烈自驅力,有強大學習能力,甘願承擔責任,做事又靠譜,還懂得協作的人非常稀缺,但是如何縮短和“領導”之間的隔離帶,讓領導看到自己是“有強烈自驅力……還懂得協作的人”?
後面這位夥伴展開的講了講:
具備“稀缺人”素質素養的普通人,必然是一直在折騰而且走過很多彎路,所以拿到結果還不夠顯著。他們和結果之間缺少叫機會的梯子,而這把梯子只有真正的“領導”才能給予,可是普通人和真正的“領導”中間有天然的隔離帶。

拿找工作來講,中間隔著hr和用人部門,絕大部分他們都不具備這種鑑別能力。小部分用人部門有鑑別能力,他們也會明白如果這種稀缺的人不是“自己人”那寧可不要。
拿創業來講,前期的業務必定規模不大,不太起眼,根本入不了“領導”的眼,也進不了“領導”的耳朵,更沒有機會向“領導”爭取資源和機會。
想問圓方哥,這種處境是不是隻有用超常規的魄力才能破局?
02
“跟圓方怎麼認識的呢?其實很簡單。萬叔刷公眾號的時候,刷到一篇文章,圓方寫的《2023,世界會更好麼?》下面是付費閱讀,單篇66.66元,付費人數超過1W+。這……一篇就是收入百萬啊!……萬叔特別想找個機會,認識一下這樣有趣的傢伙,順便深入瞭解一下背後的商業模式。”
“翻到其中有一篇文章,下面有一個姑娘,問,圓方,我想跟你一起寫作,請問有什麼要求嗎?圓方回覆說,你先堅持日更到20篇再來找我吧。不知道那個姑娘有沒有堅持更到,但萬叔咬牙開始堅持了。雖然前面寫得很爛,很艱難。到了20天的時候,在下面留言,問,元芳,我上次看到你說可以有人跟你一起寫作,我寫到20天了,能跟你聯絡下嗎?”
這一聯絡,一交流,就有了創始人筆記,這個公眾號。
堅持下笨功夫,每一晚的努力,靠時間的複利,才是拉開和同齡人差距的正道。
03
上面這一些,是“萬萬”的視角,下面來談談“圓方”的視角。
實際上,“萬萬”把“躍遷”這個事情的難度想高了10倍,而留言的夥伴把“躍遷”這個事情的難度想高了100倍了。
說一個圓方的觀察:
任何一個社會,越在底層,資源越匱乏,廝殺越慘烈,機會越稀缺;越在高層,資源越充沛,合作越從容,人才越稀缺。
這麼說吧:
高層對於“真正”人才的渴望,是要遠高於底層對於“機會”的渴望的。

這個世界上99%的人都是在混日子,其實但凡做好“正確的努力”,機會都不會少。
所以,如果你覺得沒有“機會”,那很大機率不是因為“領導”沒看到,或許是因為你真的“做得不對”。
比如寫公眾號這個事,圓方有幾十萬讀者,也只有幾十人提出過類似的想法,這個比例大概只有萬分之一,這幾十個人,能夠像萬萬這樣先“堅持寫20篇”再給圓方資訊的只有不到十個人,而這幾個人其實圓方都給到了機會,而堅持下來拿到結果的只有兩個人。
從這個案例,大家琢磨一下,真正“人才”的稀缺程度。
04
大多數,掌握資源的領導都不是傻子,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如果你一直努力而沒有被看到,那或許因為,你的努力和領導的“需求”並不匹配。
舉個例子,比如一位外賣小哥非常努力,蟬聯這個區域的單王,請問,他的努力“王興”看到了麼?
可能在大資料上看到了,但即便看到了,請問這個“努力”和王興對於人才的需求匹配麼?王興會把單王提拔哪怕做“站長”麼,可能也不會,因為“站長”的勝任力模型,和外賣小哥的勝任力模型是不一樣的。
你的努力,要和你想要去的位置“勝任力模型”足夠匹配
,這樣的努力,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與此同時,如果說在過去的時代,你的才能可能被埋沒,但是在這個時代絕不會。
比如你學的是法律,想去一個律所工作,你覺得你的能力特別強,但是律所主任看不到你的努力和天分,不願意要你。很簡單呀,你自己在網上開個直播,開始普法,或者給觀眾線上解決法律問題。不用多,你有幾千個真實的粉絲,你去99%的律所,大門都是向你展開的。
又或者,你去網上搜一搜,把這個律所主任近十年打過案子都蒐集出來,大概也就需要幾十天的時間,全部認真學習一遍,把他打贏的分析贏在哪裡如何學習,打輸的分析輸在哪裡如何改進。然後形成一個文件發給主任。我相信主任一定二話不說,就把你收入門下……
05
傳播學有一個規律:
傳播價值越高的資訊,傳播成本越低。
傳播價值越低的資訊,傳播成本越高。
被“看到”這個事也是這樣。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被“看到”。
要麼是你努力的東西本身,對於你想去的位置,想得到的機會“毫無意義”,要麼就是你的努力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優秀”的水平。
還是那句話,有強烈自驅力,有強大學習能力,甘願承擔責任,做事又靠譜,還懂得協作的人太稀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