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們卻突然發現很多接受過頂級精英教育的王室成員,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體面。相反,他們中有些是頻繁逃課考試掛科的學渣,有些在接受採訪時甚至社恐到無法流利地說完一句話。深挖下來,人們驚訝地發現:精英教育,似乎正在批次製造“廢物”王子。
來源丨鳳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根據公眾號平臺最新的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八妹的文章,記得標星標哦,以前加過的也需要重新新增,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人生總會有遺漏,但是不要忘記 “新增星標”哦!!!
很長一段時間,精英教育都被我們看作是“成功的入場券”。接受過精英教育的學生,都被預設擁有以下特質:
成績優異、精通兩到三項運動、擔任多個社團的領導者;他們似乎總是從容自信,舉止得體,在任何場合都可以侃侃而談。
但最近,人們卻突然發現很多接受過頂級精英教育的王室成員,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體面。
相反,他們中有些是頻繁逃課考試掛科的學渣,有些在接受採訪時甚至社恐到無法流利地說完一句話。深挖下來,人們驚訝地發現:
作為王室五十多年來唯一的男丁,日本天皇的侄子悠仁親王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他就讀的高中是日本公認的名校,但日媒卻頻頻爆料稱:
悠仁親王的老師曾透露:“即便課堂上主動點名提問,他也經常一言不發,整個人僵硬在那裡。”
作為皇室第二繼承人,他不僅能與國立科學博物館的知名研究員共同撰寫論文,還頻頻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到了高三,有傳聞稱悠仁為了避開升學考試,計劃透過推薦免試的方式進入日本頂級學府——東京大學。
畢竟,相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推薦入學比拼的往往不是學術能力,而是家庭背景。
頂尖學府“走後門”的輿論刺激著普通人的神經,日本網友發起了線上簽名活動,短短兩週內便吸引了超過1.2萬人參與簽名,訴求只有一個:
悠仁未能如願進入東京大學,而是選擇了另一所頂尖高校——筑波大學。當然,仍然是透過推薦入學的方式。
在他公開發表的一篇作文裡,眼尖的讀者發現很多他人文章的影子,內容可以說是高度相似。
當然,悠仁不是日本皇室唯一的學渣,他的二姐佳子公主的學業也被日媒頻繁討論。
據報道,佳子在專為皇室成員設立的學習院大學就讀時經常缺席英文課,後來乾脆退學,轉入了一所頂尖私立學校。
她入學後的英語分級考試排名倒數第二,大一時便就明顯跟不上同學的進度。
哈里王子就讀的高中伊頓公學,是英國最著名的私立學校之一,這裡誕生了無數首相、名流、學術大咖,一直被譽為“精英搖籃”。
但就是在這樣的精英環境裡,哈里依然無法擺脫學渣體質。
在相當於國內高考的A-Level考試中,哈里的藝術科目和地理科目幾乎都是全校墊底。更尷尬的是,他唯一拿到B的科目,還被爆料是靠老師“暗中相助”才勉強獲得的。
17歲時,哈里就被媒體曝光經常躲進學校衛生間偷偷抽大麻。
富得流油的中東王室,在繼承人們的教育中,也遇到很多問題。
別的同學留學都只帶著行李入學,阿勒薩尼則帶著一大堆僕人進入學校。有人專門負責泡茶,有人專門負責點菸,排場十分講究。
只要給校方一個“安全原因”,王子就可以隨意翹課。坊間甚至傳言,他的作業都是花錢找人代寫的,而他本人則常年待在奢華酒店裡享樂。
紀錄片《上流生活》拍攝了英國一個有800年曆史的貴族家庭。這個家族坐擁16.8個故宮大的莊園和城堡,但現實中的他們一點沒有影視作品裡貴族的優雅與精英氣質。
莊園開放日,他們需要接待前來參觀的遊客,老大在介紹家族歷史時頻頻忘詞,老二則裝病逃席,老三跑去參軍,老么手忙腳亂只能到處尋找老爹幫忙。
手忙腳亂的老錢家族,逗笑了螢幕前的網友,就連夜熒幕中的主人公都開始調侃自己:
王室和老錢家族的繼承人笑話,撼動著人們對精英教育的認知。
但時間倒撥回10年前,彼時的精英教育,還堪稱中產家庭的信仰。
那時,全球各地的家長們都爭著把孩子送往頂尖學府,全世界的中產媽媽對王室成員就讀的學校都充滿嚮往和敬仰。
2017年,就有媒體報道曾指出:中國的富裕家庭將子女送往英國,安排他們接受“完美握手”和“優雅坐姿”的專門訓練,以及學習餐巾擺放的位置、餐具拿取順序這些複雜而精細的禮儀。
在家長們的想象中,英式精英教育不僅能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小孩,還可以讓孩子形成更加靠近上流階層的品位和審美。
而從頂尖學府畢業的小孩,距離成為真正的精英只差一個畢業證。
移居倫敦的記者李爽在《傲慢與偏見——英國私立學校訪談錄》中提到,一個來自中國北方的男孩,11歲便被父母送入英國頂尖私校。為了讓他順利入學,父母投入了100萬元,經歷了一年半的瘋狂補習、刷題和麵試。
在學校的日子裡,男孩十分孤獨。他沒有社交、沒有朋友,和國內的父母漸行漸遠,還要承受父母為自己花費重金的心理壓力,日日煎熬。
在《我在上東區做家教》一書中,作者講述了自己在紐約富人區的親身經歷。上東區是全美最富裕的社群之一,遍佈豪華公寓與名流府邸,住戶非富即貴。坐擁鉅額財產的富豪們雖然早已為子女規劃好足夠的資產,但在他們看來:
被名校錄取不僅關乎孩子的未來,更是他們“投資”成功的證明——如果子女能進入藤校,就意味著他們的精力、資源與金錢沒有白費。
這樣的心態驅使下,富豪們對子女的學業要求普遍苛刻。孩子除了保證成績,還要狂卷體育,因為這是進入名校的重要砝碼。
臨近期末,各類考試與比賽接踵而至,但父母不允許孩子耽誤任何一個,疲憊的孩子只能在趕往比賽的路上甚至飛機上完成作業。
每週五,學校裡總有不少學生情緒崩潰,疲憊到放聲大哭 。還有學生因難以承受家長帶來的重壓,沾染上吸菸、賭博和盜竊的惡習。
年幼的王室成員時刻活在公眾的審視之下,還要面對家族內部的競爭和權力角逐,心理負擔更為嚴重。
總被媒體討論的英國王子哈里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在公眾面前一講話就大汗淋漓。
日本的真子公主也患上心理創傷,“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無論是出生在中產、富豪還是王室,精英教育的代價都是高昂的。
貴族教育的侷限在於,它將“成功”作為唯一的目標,一切都向名校、財富和地位看齊。
看似給予孩子最優渥的教育環境,實則讓他們的人生失去了鬆動的空間。
在這種體系下,個人興趣往往被讓位於競爭優勢,情感需求被忽略,真正的自我被壓縮排精英塑造的標準模板裡。
在人們發現精英教育批次製造廢物王子之後,才不得不承認:
只不過,更富有家庭的試錯成本更低,家族兜底的能力更強,所以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往往很難看到下墜的痕跡。
在資訊極不對稱的年代,旁觀者看不到家族兜底,很容易把豪門後代的精英範歸功於精英教育。
網際網路縮小了人們獲取資訊的成本,普通人開始直視王室。
當人們不再仰望貴族,才有機會意識到貴族子女們也不過是裝在套子裡的孩子。他們被精心培養,卻也被嚴格框定,人生的每一步都由不得自己。
哈里退出王室,真子公主卸下皇室身份,甚至表態不想回日本。
被譽為“日本最美公主”的佳子,也因為努力攢錢想要逃離皇室而在網際網路走紅。
輿論給這些脫離皇室成員的評判,不再是失敗者,而是:
過去,學歷、身份和財富被視為衡量成功的黃金標準。但如今,個體的感受漸漸佔了上風。
幸福感、健康和自由,終於被擺在了和學歷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在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探討斥資百萬雞娃是否必要。
相比只有精英一個答案的過去,如今人們關於育兒的探討明顯正在變得多元。
也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精英的慣性依然存在。但談及教育,人們討論和關注的重心正漸漸從成功變成快樂和自由。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極揚文化,是一家新媒體、新消費為主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程式碼:873375),旗下金八媒體矩陣包括金融八卦女、新10億商業參考等,超過1100萬用戶選擇關注我們的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