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反手偷家!連挖特斯拉、xAI、Meta四名AI大將,奧特曼這波太狠了

被 Meta 連挖數人後,OpenAI 終於正式打響反擊戰。
就在剛剛,據《連線》雜誌報道,OpenAI 總裁 Greg Brockman 本週二在公司 Slack 群裡宣佈從特斯拉、xAI 和 Meta 挖來四位硬核工程師,並將加入 OpenAI 的擴展團隊。
地址:https://www.wired.com/story/openai-new-hires-scaling/
四人一字排開,來頭不小:
特斯拉軟體工程副總裁 David Lau
xAI 的基礎設施工程負責人 Uday Ruddarraju
xAI 的基礎設施工程師 Mike Dalton
Meta AI 研究員 Angela Fan
值得一提的是,Dalton 和 Ruddarraju 之前也都曾在 Robinhood 工作過。
Ruddarraju 在 xAI 期間主導了「Colossus」超算專案——20 萬塊 GPU、122 天完成整機部署、19 天即投入訓練,速度打破行業常規,讓黃仁勳都直呼超人。
據去年外媒 The Information 披露,驚人的落地速度引得 OpenAI CEO Sam Altman 親自派飛機繞場偵察,只為摸清其建設進度與能源佈置。
四人即將加入的擴展團隊,主要負責 OpenAI 資料中心、硬體與軟體基礎設施的全天候運維,核心任務之一便是由 OpenAI、軟銀集團和甲骨文於今年 1 月份官宣的「星門計劃」(Stargate)。

該專案首期計劃投入 1000 億美元,未來四年計劃投入 5000 億美元,專案計劃配備數百萬個專用 AI 晶片,是旨在支撐未來更大規模模型訓練的重要基礎設施。
可以說,星門專案不僅是維持 OpenAI 在行業領先地位的關鍵,更是幫助其衝擊 AGI 的壓艙石。
但相較於一直以來在模型研發、產品形態上的出色表現,此前長期依賴微軟的 OpenAI 在技術廣度和工程經驗都存在明顯補位空間。
而這四人的加入,恰逢其時。
Ruddarraju 在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表示:
基礎設施是研究與現實接軌的地方,而 OpenAI 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特別是星門計劃,這是一個基礎設施領域的大膽探索,正好契合我喜歡挑戰的系統級問題。
Lau 則在宣告中表示:「對我而言,推動安全、對齊良好的通用人工智慧發展,已經成為我職業生涯下一階段最具意義的使命。」
OpenAI 這場「挖角」發生之際,Meta CEO 扎克伯格也同樣正在大舉招人,已經挖走至少 7 位 OpenAI 員工,開出的條件簡單粗暴:高薪+海量算力。
報道稱,小扎還將目光投向了 OpenAI 前 CTO Mira Murati 的 初創公司 Thinking Machines Lab,已試圖挖走這家公司的部分員工。
但隨著 OpenAI 反手挖走特斯拉、xAI 和 Meta 的多位基礎設施骨幹,這場頂級 AI 人才爭奪戰的天平開始產生了微妙的傾斜。而被 OpenAI 反手「偷家」後,也是時候輪到扎克伯格體會 Altman 上週的那種壓力了。
此次被挖的四人是誰:
David Lau | 特斯拉軟體工程副總裁
他本科就讀於斯坦福大學,2004 年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
畢業後,他加入了 Altera(後被英特爾收購),在這家公司工作了超過八年,從高階設計工程師一路做到嵌入式處理器工程經理,主導了多個微處理器與嵌入式系統的技術開發與團隊建設。
在 Altera 後期的任期中,他曾擔任嵌入式 IP 與軟體工程團隊主管,並參與了外派管理工作。
2014 年,他加入特斯拉,歷任韌體工程與系統整合總監、平臺與診斷高階總監,並在 2017 年升任為軟體工程副總裁至今。
在特斯拉期間,他全面負責車輛系統、雲服務以及製造系統相關的軟體架構與團隊擴張,是公司軟體技術路線的重要推動者和高管之一。任職期間超過十一年,他見證並參與了特斯拉從自動駕駛到製造自動化等多個關鍵工程領域的快速演進。
Uday Ruddarraju | xAI 基礎設施工程主管
Uday Ruddarraju 擁有超過十年的一線架構與平臺建設經驗。
他目前居住於美國舊金山灣區,擔任 xAI 和 X 平臺聯合的基礎設施工程主管期間,他領導了計算、網路、儲存、資料平臺、生產與研究基礎設施,以及資料中心後端的團隊建設工作。
加入 xAI 之前,他曾在 Robinhood 任職近六年。
在 Robinhood 的高速增長期,他既是早期核心工程師也是技術負責人,全面統籌平臺基礎架構的擴充套件與穩定執行。
他曾於 2023 年至 2024 年擔任高階工程總監,並在 2021 至 2022 年間擔任首席軟體工程師,更早期則擔任資深軟體工程師。
在加入 Robinhood 之前,Uday 曾在 eBay 工作超過五年,從最初的實習生做起,一路升任為雲平臺技術負責人,深度參與並主導了 eBay 在 2015 年開始的大規模 Kubernetes 遷移計劃,並對 Kubernetes、OpenStack 等開源社群做出早期貢獻。
他擁有明尼蘇達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期間還曾擔任研究助理,積累了系統工程與基礎設施方向的學術與工程融合經驗。
Mike Dalton | xAI 基礎設施工程師
Mike Dalton 是 xAI 的技術團隊成員,專注於 AI 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在馬斯克旗下的 X 平臺兼任產品工程負責人,協助推動產品系統在底層架構上的整合與演進。
加入 xAI 之前,Mike 曾在 Robinhood 擔任首席架構師近五年。
在此之前,他在 Google 工作了超過七年,擔任 Google Cloud Platform 的雲網絡資料面技術負責人,其代表成果被收錄在 USENIX 等頂會論文中,具有較高的行業影響力。
Mike 畢業於斯坦福大學,他在 2005 至 2009 年間以研究生身份在斯坦福攻讀並完成博士學位,是典型的技術背景出身。
Angela Fan | Meta AI 研究員
Angela Fan 是一位長期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與文字生成的研究科學家,目前常駐法國巴黎,曾在 Meta FAIR 擔任研究員。
在加入 FAIR 之前,她在法國國家資訊與自動化研究所與 FAIR Paris 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文字生成。更早些時候,她曾在哈佛大學取得統計學本科學位,並擔任研究工程師。
Angela 在自然語言處理社群有極高影響力,她是多篇重量級論文的合著者,包括 2023 年釋出、被引用超 1.6 萬次的《LLaMA 2: Open Foundation and Fine-Tuned Chat Models》,以及 2024 年的《The LLaMA 3 Herd of Models》,也是 2019 年廣泛使用的序列建模工具包 fairseq 的核心作者之一。
截至目前,她的論文總引用量已超過 4.6 萬次,h-index 為 42,i10-index 為 58。

這些文章也值得一看

最後,不妨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場硝煙瀰漫的挖人大戰。
1️⃣OpenAI 四位華人 AI 大牛集體被挖!清北浙大中科大校友,小扎殺瘋了
2️⃣瘋狂挖人之後,小扎剛剛官宣超級智慧 AI 夢之隊,華人佔大半 | 附 11 人核心名單
3️⃣OpenAI 內部信曝光!奧特曼怒斥小扎 7 億挖人:唯利是圖的僱傭兵,將被使命打敗
4️⃣美國現在最貴的,是中國 AI 人才:清北中科大學霸正在「統治」矽谷 AI 圈
5️⃣蘋果模型負責人跳槽 Meta!年薪數千萬美元,華人引爆矽谷 AI 人才大戰
歡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暢聊 AI 產品,獲取#AI有用功,解鎖更多 AI 新知👇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作品或相關連結)
更多崗位資訊請點選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