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頂級AI天才成「團寵」:布林請吃飯,奧特曼約打牌


新智元報道  

編輯:桃子
【新智元導讀】天價薪酬、創始人親自出馬、派私人飛機接送,為了搶奪頂尖AI人才,矽谷大廠猛下血本。內部人士透露,OpenAI更是開出了高達2000萬美元的股權激勵。
矽谷巨頭們,正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人才爭奪戰。
如今,OpenAI、谷歌、xAI等公司不惜重金,爭奪那些能夠改變遊戲規則的「超級明星研究員」。
路透爆料稱,頂級AI研究人員的年薪已突破天際。
OpenAI的頂尖人才年收入可輕鬆超過1000萬美元。
谷歌DeepMind更是開出高達2000萬美元的年薪,並透過縮短股權歸屬期(從4年降至3年),以及額外的股權激勵來吸引人才。
更誇張的是,派私人飛機接送,都成了招人的「常規操作」。
不得不說,矽谷大廠真是下足了血本!

頂尖IC人才,矽谷搶破頭
在科技行業,頂級人才一直是稀缺資源。但AI熱潮讓這種稀缺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ChatGPT在2022年底橫空出世以來,AI行業的招聘競爭已升級到「職業運動員」級別。
為了搶奪這些被稱為「個體貢獻者」(IC)的頂尖人才,公司甚至丟擲數百萬美元的獎金和股權激勵。
OpenAI為留住有意加入Ilya新公司的研究人員,還開出了200萬美元的留任獎金,以及2000萬美元以上的股權激勵。
而面對來自Eleven Labs的挖角,OpenAI也提供了至少100萬美元的留任獎金。
有些人只需留任一年,即可獲得全部獎金。
相較之下,Comprehensive.io資料顯示,科技巨頭的頂級工程師平均年薪為28.1萬美元,股權為26.1萬美元。
12位參與AI研究人員招聘的人士比喻道,「AI實驗室的招聘方式就像下棋」。
前OpenAI研究員,現RunSybil CEO Ariel Herbert-Voss表示:
他們會像在棋盤上布子一樣,希望儘可能快地行動,因此願意為擁有專業且互補專長的候選人支付高額費用。
這些科技公司會考慮:我有足夠的車嗎?足夠的馬嗎?
一些頂級人才的爭奪,甚至驚動了公司創始人。
OpenAI研究員、德撲之父Noam Brown,在2023年探索工作機會時,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親自請他共進午餐。
奧特曼邀他到家中玩撲克,還有投資者派私人飛機接送。甚至,就連馬斯克也親自致電,力求為xAI爭取人才。
儘管薪酬誘人,但對許多研究員來說,資源支援和研究願景同樣重要。
Noam Brown最終選擇OpenAI,並非因為薪資最高,而是因為OpenAI願意為他感興趣的專案投入人力和計算資源。

從「10倍工程師」
到「1000倍研究員」
全球真正能夠推動LLM發展的頂尖IC,可能僅有數百人。
這些人才對AI模型的成敗至關重要,被稱為「10,000倍研究員」,遠超傳統「10倍工程師」的影響力。
奧特曼曾在2023年底發帖感嘆,「10倍工程師很酷,但那些10,000倍的工程師/研究人員才真是厲害……」
2024年9月,OpenAI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的離職,點燃了人才爭奪戰的又一把火。
離職後,Murati創立了一家AI初創公司Thinking Machine,迅速從OpenAI挖走20名員工,並吸引了其他實驗室的研究員。
如今,她的團隊規模已達60人。
雖然她的公司尚未推出產品,但憑藉強大團隊實力,已在進行一輪破紀錄的種子輪融資。
Murati的離職不僅讓OpenAI感受到壓力,也讓整個行業意識到人才流動的巨大影響力。
AI人才的稀缺迫使一些公司另闢蹊徑,採取創意招聘策略。
專注於識別頂級AI人才的資料公司Zeki Data表示,它正在採用體育行業的資料分析技術,來發現有潛力但尚未被髮掘的人才。
他們發現,Anthropic傾向於招聘理論物理學背景的研究員,而其他AI公司則瞄準了量子計算領域的專家。
在這份「2025年AI人才報告」中,一張圖表指出美國科技巨頭每月招聘軟體工程師的曲線圖,從2023年之後,整體趨勢有所下降。
前微軟GenAI研究副總裁、現OpenAI研究員Sébastien Bubeck表示,「我的團隊中有非常有才華的數學家,如果不是AI領域的快速發展,他們不會進入這個行業。
現在,各領域的人才正湧入AI,這些聰明人正在改變行業」。
參考資料: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openai-google-xai-battle-superstar-ai-talent-shelling-out-millions-2025-05-21/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rtificial-intelligence/a16z-eyes-leading-mega-round-former-openai-ctos-startup-thinking-machines-2025-04-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