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到《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標題是 《China's alarming sex imbalance》(中國令人擔憂的性別失衡)。文中提到的一組資料讓我震驚:到2027年,中國23-37歲的男性將比同齡女性多出2250萬,性別比高達119:100。這意味著,每5個適婚男性中就有1個可能面臨“結構性單身”。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2020年人口普查顯示,農村地區的性別比高達120:100,而城市僅為106:100,這意味著我的5個堂哥表弟們就有一個極有可能找不到物件。

此外,2024年的結婚率創下1980年以來的歷史新低,彩禮金額卻在持續飆升。
這些資料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中國的性別失衡如此嚴重?彩禮現象背後又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作為一個90後,我對這些問題有一些觀察與困惑。
一、性別失衡的背後
中國的性別失衡問題,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文章中提到了下面這兩個主要原因:

我的父母是幸運的,第一個孩子就是男孩。我哥出生於1988年,我生於1990年。父母為了讓我和哥哥一起上學,甚至把他的年齡報大了一點。當時,家裡值錢的東西都被帶走了,我才得以來到這個世界。
二、彩禮
彩禮是一項傳統風俗,指的是談婚論嫁的一方給付另一方錢物(一般是男方付給女方),用於彰顯男方迎娶女方的誠意,也為新婚家庭注入一筆啟動資金。
下面這張圖片很清晰地來展示了我國彩禮如何演變而來的。

我母親跟我說過她的嫁妝是棉被和縫紉機。那現代的彩禮在中國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
根據2022年的資料(不知是否屬實,僅供參考),中國彩禮金額最高的地區是江西,平均38萬元,其次是福建(30萬元)、浙江(25萬元)、江蘇和遼寧(20萬元)。而像北京、廣東、西藏等地區,彩禮金額則相對較低,通常在10萬元以下。

根據網上資訊,彩禮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
1. 經濟因素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東,彩禮金額較低,可能是因為這些地區的婚姻觀念更加現代化,女性經濟獨立性較強。而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彩禮金額較高,可能是因為這些地區仍然保留著較強的傳統觀念,彩禮被視為對女方家庭的經濟補償。 -
2. 文化象徵彩禮不僅僅是金錢的交換,它還象徵著男方家庭對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諾。在一些地區,彩禮的多少甚至直接影響到婚姻的社會地位和麵子問題。
三、我的思考
作為一個住在美國西雅圖的90後女性,如果我要和現在的美國男友步入婚姻、建立家庭,我應該怎麼去思考?怎麼去跟家裡人溝通?如果要舉辦婚禮,在哪裡舉辦?怎麼舉辦?彩禮環節對我們來說重要嗎?
我現在對彩禮的認知是不太清晰的。我不知道母親對彩禮怎麼看,如果她要求,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會要求我未來的物件或者我們一起出這筆錢。這會讓我感覺被貼了一個價格,結婚成了一筆交易似的。我在想為什麼要去做這個事情呢?如果我母親或者家裡需要錢,我完全可以單獨支援,事實上我也已經並一直在支援。另外,嫁妝我也不需要,於我最大的嫁妝對就是精神上的支援和祝福。
如果我決定要進入婚姻、組建家庭,那就說明我在各個方面都已經準備好了。對我來說,婚姻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共同組建一個有意義的生活,遇到問題時雙方是否有該有的態度一起去面對。我能否克服跨國婚姻的挑戰?如果我和現男友在美國結婚,可能會面臨文化差異、家庭參與度低等問題。我的至親家人甚至都沒有護照,母親也不願意出遠門。如果他們無法參加在美國舉行的結婚儀式,我也要學著去接受。更加遺憾的是,父親只能在天上觀看。但這是未來需要去擔心的問題。
四、結語
對我而言,婚姻不僅僅是物質和形式的結合,更是兩個人共同追求幸福和意義的旅程。無論未來在哪裡結婚,如何安排婚禮,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合適的隊友,一起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彩禮可以是一種形式,但我想真誠的愛與責任,才是婚姻最堅實的基石吧。
你對彩禮現象怎麼看?你認為彩禮在現代婚姻中還有必要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