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曾好好
編輯|徐菁菁
女兒糯糯4歲半的時候,米醬帶著她去了參觀了家門口的公立學校、也去看了當地最好的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相比,私立學校生源經過篩選、孩子都是來自重視教育的家庭,學校還有綠油油的小樹林、還養了六匹馬,有廣闊的馬場給孩子們上馬術課,還有更國際化的英語教育、放學後多種課後班可以選擇、米醬和糯糯都更喜歡有小馬和機器人課的私立學校。

她們決定參加“小學受驗”考試。在日本,考大學叫“大學受驗”,考中學叫“中學受驗”,“小學受驗”簡稱“小受”,即幼兒園升小學的考試。
米醬是中國東北人,19歲去美國留學,遇到現在的日本先生,二人結婚回到了先生的老家日本關西。選了一塊地、修了自己設計的房子、造了園子、生了孩子。一兒一女,一家四口住在自己設計的平屋裡,牆是山裡來的土砌的、有落地窗,屋外是米醬的小院子,裡面種了玫瑰、鬱金香、梅花、金合歡……黃木香長了四年,黃色的花朵開滿枝、簇成一個花拱門,每天孩子上學、先生上班都從下面經過,日子緩緩流淌。
私立學校的說明會那天,米醬穿戴整齊早早出發,她發現所有到訪家長都不約而同穿著紺藍色的套裝、統一的黑色皮鞋。她穿了一身淺米色西服套裝,在紺藍色人群裡格外打眼。“我自己覺得穿得挺正式的,一下子驚著了,有點手足無措。”
從那之後,米醬知道,參加小受,家長穿紺藍色套裝是預設的常識。她帶著女兒去商場的受驗服專櫃置辦了價格不菲的套裝。這些衣服設計簡約、品質上乘、裁剪合身但又不貼身,款式略有差異、都是清一色的紺藍。女孩的衣服是露白色衣領的連衣裙、短外套;男孩是白色Polo衫、紺色背心短褲;白色襪子黑色皮鞋是標準配置,大人孩子穿上精緻而正式,像要去做客赴宴。
除了服飾體面、周邊配套也很講究,孩子的書本文具都要放進專用的布包裡,手帕紙巾要放進小口袋布包別在腰上,進入學校要更換專用的室內鞋,以及與之匹配的鞋包,萬一下雨、還有專門放傘的傘包。媽媽絲襪要是透明的肉色絲襪、黑色中跟皮鞋,沒有裝飾物、米醬把在美國穿的衣服都收了起來,一改風格、著裝整齊、拎著黑色手包潛入“日本藍”的小受大軍之中。

每個學校考察要點不同,但大體分為 “筆試”、“行為觀察”、“體育 ”和 “手工”“家庭面試”幾個方面。參加小受要報小受私塾也是一個共識,考試要考的東西,大部分是家長在家教不了的。米醬和先生在網上挑選了一家升學率不錯的私塾。
一起玩耍的糯糯的好朋友小果也在準備小受,一開始米醬只是想,不管考得上考不上,也快5歲啦,去幼升小私塾(補習班)裡學點東西也蠻好的,兩個孩子也可以做個伴兒。
從家裡開車半小時到達,第一次上課情形也讓米醬有點意外。同一個班的同年齡孩子大多數已經補習半年了,孩子們出奇地安靜、整齊、身邊的母親們全程陪同,“媽媽們都紋絲不動、盯著孩子做作業、目光如刀。”每週兩小時的授課、家長都要著裝正式,坐在孩子旁邊一起上課,家長和孩子的行為舉止都在老師的考察中,“我好像自己上了一個日本小學。”米醬每次進教室都要深呼一口氣。
日本的私塾在幾十年的經營中,不斷成熟完善、與學校形成一種知己知彼、默契微妙的共生關係。透過簡單入塾測試,把一個2-5歲兒童的天賦技能長處短板用資料表格梳理出來。圖形、表達、理解力、數學、手、運動能力……需要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私塾都會給家長專業的意見,許多家庭從孩子兩歲就開始上私塾備考。
筆試除了圖形、記憶、數學、國語,還會考到日本季節時令常識,比如桃子梨子是幾月成熟?女兒節盂蘭盆節是什麼時候?番茄的截面和蘋果的截面長什麼樣?
畫畫也是考試重點、老師讓孩子畫一幅畫,“畫一個你想要的機器人”,觀察孩子的創造力、精巧程度、也在看他們能否保持桌面的整潔,能否用語言解釋自己畫的內容。
靈巧性測試,如撕紙,在規定時間把紙上的動物圖案用手撕下來,不能撕破也要撕得乾淨完整,要學會五種不同打蝴蝶結的方式、用剪刀膠水做手工。

行為觀察:我們一起給垃圾分類吧,我們一起給小狗做個房子吧……
體操課孩子們會一起做遊戲比賽,比如說。一張報紙四個孩子一人拿一個角,上面載了一個球,一起從A點走到B點。一方面觀察孩子的協調性運動能力,也觀察當比賽失敗或出現失誤時候時孩子的反應。
行為觀察、筆試、手工、體育包括禮儀都被精確到刻度打分排名定期發放到家長手中。
米醬覺得陪讀這個環節非常煎熬。“五六歲正是在外面瘋跑的年紀,一屋子孩童卻要坐在座位上不能亂動。”上課時三個老師在旁邊拿著資料夾在一旁一邊觀察一邊記筆記,表揚行為規範的孩子。“打招呼的時候聲音很大,鞠躬90度很棒。”孩子們在這樣的氣氛中,不斷下意識地自我調整。

培訓老師提醒著家長和孩子,“油斷大敵”,疏忽大意是最大的敵人,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姿勢言行,不能讓自己姿勢垮掉、精神過於鬆懈,糯糯是乖巧文靜的女孩,行為觀察還是手工課對她不在話下,倒是同班活潑好動的男孩子,上完課下來媽媽和孩子滿臉疲憊。
“他們非常在意問候語,見面有沒有大聲說你好、早上好,吃飯的時候有沒有說‘我開動了’,吃完有沒有說‘謝謝款待’,給小夥伴添麻煩了有沒有說‘抱歉’,這是禮儀打分的關鍵。要所有人穿著一樣、行動一樣、但又不能都一樣,要有關懷、對周圍有覺知、或是有一定領導力、不然無法從一堆孩子裡脫穎而出。”時間長了,米醬可以一眼分辨被訓練過和沒有訓練過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其他的孩子是孩童,天性爛漫或是沉默內向,像花園裡的小花小草,盛開或是搖曳各有姿態。小受的孩子遠遠看去,頭髮整整齊齊、穿著深藍色制服露白色圓領、白襪子配皮鞋、站得端正、坐得筆直,走路吃飯從容端莊,不會哈腰駝背叉腰追逐,站在人群裡、像小巧精緻的盆栽,看著非常小一盆,其實已經很有年頭了,老師們心中有尺,給天然的孩童們塑造形狀。
米醬覺得過多的禮儀規矩束縛了孩子的天性,她對女兒說:“即使老師不滿意你的表現,你也沒有問題,這個東西沒有對錯。”
而他的先生在日本土生土長,覺得幼兒的規矩教育非常重要,一家人出門旅行,米醬會讓孩子自由探索,他的先生總是在孩子還沒開始探索前,告訴他們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摸,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在日本生活時間長了,米醬體會到,既然在日本生活、孩子們還是要學會這裡的規矩。保守封閉、墨守成規,這可不就這些年她看到的日本深處嗎?小學受驗是嵌合日本社會傳統的存在,是具體而微的濃縮模型。
毛豆住在東京,有兩個兒子,她想讓哥哥挑戰的是東京最難考的小學——16年一貫制的超難關名校。這樣不僅能享有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可以“一步到位”、小學直通大學“提前上岸”,不受中考、高考升學之苦。
孩子未來不用為了考試刷題,可以做喜歡做的事。再來,小受的課程確實很不錯,國語教材適合幼童、時令季節的常識多瞭解也非常好、聽長文章回答問題也很有助於孩子的專注力和記憶力,“就算沒考上,學習了鍛鍊了也是一種收穫”。
東京需要透過小受考試入學的的私立及國立小學共六七十所,其中筑波大學附屬小學、早稻田附屬小學、慶應義塾小學是排名前三的名校。毛豆家的夢校是慶應義塾幼小學,創校150多年,是由福澤諭吉創辦的日本最早的私立小學,可以從小學一路直通慶應大學,學生大都來自精英名流、政客世家、醫生世家、對普通家庭開放少數名額。
“二三十個孩子選一個,機率很小,但如果搏一把進去了就一步到位了,沒有上就當是給孩子鍛鍊了。”毛豆20年前留學赴日、在東京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她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就是應該被塑造的,站要有站相、坐有坐相,不管是收拾整理還是寒暄禮儀,都應該得體,早點了解日本社會的規則,對他以後的人生、未來進入日本社會都有好處。”

比如,需要脫鞋入室的場合,脫鞋時不可以兩個腳互相一蹬把鞋脫掉,先脫掉一隻,再脫另外一隻。脫完鞋要彎腰用手把鞋擺整齊,鞋頭朝門口,然後寒暄問候、進門。離開的時候也是同樣,致謝,站立著穿好鞋、再道謝道別。
玩耍的時候,不能只想著自己,對周圍的人和環境要有察覺,懂得“讀空氣”,是不是擋路了、是不是給人添麻煩了、是不是感受到他人的情緒、是不是有“眼力勁兒”。
毛豆的讓孩子幼兒園年中的時候開始上小受私塾。“要上私塾,但是又不要太早開始上私塾,不然孩子眼裡就沒光了,訓過了。”名校喜歡的孩子要有聰明的腦袋、成熟的做派、又要有孩童的眼眸。
上私塾最開始一週一節課,隨著考試臨近,課程逐漸增加到一週兩節甚至三節。在日本普通興趣班的平均收費大概8000日元/月,小受的費用一節課相當於普通興趣班一個月,簡單算下來,費用一年至少花200萬日元。在人均平均年收入458萬日元的日本,“小受”是小眾精英富裕家庭的選擇。
私塾老師雖然不把孩子之間做高低比較,但是每個月都有測試、家長都可以看到自家孩子的分數和排名,排名高歡喜、考得不理想焦慮滋生,壓力增大,想要趕上,於是加課“針對性指導”,不知不覺付出越多、越在意最後的結果,弦越繃越緊非常考驗家長心理素質。
家長之間的聊天也變得氣氛微妙。“日本媽媽還好,大家都比較客氣注重隱私,從來不問分數排名,中國媽媽們直率坦誠,往往交流一頓以後,更加焦慮。”米醬覺得“比較”是私塾增加家長的焦慮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多掙課時費。
糯糯的手工、行為觀察、體育都不在話下,但筆試不是她擅長的,每天回家做各種練習冊習題,時間長了情緒爆發,乖巧的孩子也開始反抗、趴在桌子拒絕做題。“我知道你很難,但是想想那麼好的學校、那麼多好玩的課,一定不要放棄。”糯糯的爸爸安慰她。

輔導功課也有耐心耗盡、河東獅吼的時候,這時候米醬和先生軟硬皆施,輪番上陣。這個思路行不通、換另外一個思路講解。日復一日,小院裡的鬱金香開了謝了、金合歡也開了謝了,銀杏的葉子變黃了、考試也臨近了。考前,私塾老師會為孩子和家長動員打氣,甚至會有一些考試方向內部訊息,儀式感和緊張情緒在私塾和家庭中蔓延。
面試也是小受考試的重頭戲,學校會問孩子一些簡單問題以考察家庭背景。
糯糯面試的時候有點小緊張,老師問她,你早上吃了什麼啊?
糯糯回答:烤魚和味增湯。私塾老師說,這種問題一方面考察孩子的表達能力,父母養育孩子的態度,飲食是不是敷衍、家庭關係是不是緊張。比較優秀的答案,是要用語言把早餐這一家庭場景描繪出來,讓人有畫面感,又覺得家庭很溫馨。
老師問:你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什麼呢?
糯糯回答:洗手。
而糯糯的朋友小果,也是五歲,她的答案讓老師眼前一亮、滿臉堆笑:“我一到家就先親一口媽媽。”小果的媽媽坐在一旁驚呆了,但還是管理好了表情,她回家從來沒有親過媽媽,但是女孩兒聰穎知道老師想聽什麼樣的答案。
老師也會問孩子,你平時最愛玩什麼呢?誰陪你玩?
“不要教他怎麼說,如果你想讓孩子怎麼回答,平時就那樣去做。”職場媽媽毛豆在孩子教育方面用心勤奮,“我不想讓他回答我回家就是玩遊戲機,所以我給他買了益智遊戲牌,我常常陪他一起玩成語接龍什麼的。他說他想成為宇航員,我就陪他去科技館、天文館逛逛,自然面試的時候如果被問到,他一定有很多想分享的。”

學校希望家長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如果入學了,長達十幾年的合作裡,學校希望家長是契合的、配合度高的。
家長面試表現也至關重要,私塾有給家長開模擬面試課。面試進門時爸爸在前,孩子在中,媽媽在後,媽媽要拿所有的包包檔案、都進門後,雙手輕輕關門。全家站在老師面前、自我介紹和寒暄後落座。問題圍繞孩子的性格特點、家庭教育理念展開。
考試當天,是全家整裝待發“上戰場”的日子,衣服檔案前一天整理好確認多次,米醬一夜幾乎無眠,自己從小的考試都是非常放鬆“大條”,但是現在卻非常緊張擔心自己給女兒拖後腿。離學校還有幾百米的路上,對家庭的考察就已經開始,沿路都有老師問候打招呼、拿著ipad錄影。臉上有沒有笑容,姿勢、態度。
申請書的填寫也是對家長的考驗。寫了改改了寫、私塾也會幫著改。米醬和先生一直在猶豫,在這簡短的介紹文字裡,到底是說出自己的特點讓人印象深刻還是按標準樣本來?
“媽媽來自中國、爸爸是日本人、兩人在美國讀書認識、所以糯糯來自一個國際化的家庭,我們選擇貴校的原因是覺得貴校的國際化的英語教育、開放度很適合我們的家庭”,兩人再三猶豫還是把這一家庭特點刪掉了沒有寫上去。中規中矩地完成了一份申請書。
“一直非常緊張、比自己高考還緊張、擔心自己語言表達不到位會給孩子拖後腿。”由於沒有在背景材料中介紹國際婚姻背景,即使日語已經很流利,米醬在緊張的情況下依舊沒有辦法如母語般自如表達。是多說多表達,讓學校儘量瞭解自己,還是少說少出錯,米醬選擇了後者。

《考試》劇照
毛豆的申請書也填寫得小心翼翼,據說有的學校不僅是從文字內容上稽核家庭,還會從各種小細節上進行測試,比如說報名表需要用有光澤的A4紙列印、用筆顏色、各種文字格式空格有沒有按要求做到位。
學校要求提供家庭住民票(類似戶口本),並且要在孩子名字那一欄,用紅筆標出。到底是把孩子名字用紅筆圈出來,還是應該把孩子名字那個框用紅筆描出來,毛豆都思索半天,想做到十全十美。
放榜那幾天,米醬時不時檢視自家郵箱。直到收到一封小而薄的學校來信,開啟信封,上面寫著小小的字:“不合格”。雖然已經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米醬還是沒有忍住哭了出來,一家人一年的努力,付諸東流。她給一起備考的小夥伴小果家發訊息:我們落選了,你們呢?很久很久沒用回信,過了幾個小時,她看到小果媽媽發過來幾個字:我們竟然考上了。
小朋友的一場不大不小的考試、大人也要經歷很多種考驗:日復一日的努力、陪伴孩子瑣碎日常的恆久耐心、求而不得的內耗、以及同伴之間的競爭比較,喜怒哀樂、此起彼伏——皆為人之常情,過完一關又一關。小果的私塾還是米醬介紹的,兩個女孩還是那麼好的朋友,但這著實讓她失落了許久。

還好她們收到了第二所志願校的錄取通知書,這次的來的是一個沉甸甸的A4信封,裡面出了錄取通知書、還有一系列入學安排、學校手冊。米醬很快調整心態,告訴自己和孩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毛豆的孩子只衝的一貫制最難關校、最後沒有被錄取,她分析原因,覺得可能是孩子候場的時候站姿不夠規範,她積攢經驗,決定過兩年讓弟弟再試試。
4月4日,學校開學日,米醬穿上了婆婆40年前的藍色套裝裙、帶著糯糯在櫻花樹下拍下入學合影,兩個人都笑得很開心,“如果說小受這個過程有什麼收穫的?我覺得孩子知道了什麼叫為了一個目標、齊心協力、全力以赴。”

排版:秋秋 / 稽核:小風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