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辱女,也能拿下豆瓣9.4?這尖銳題材,真是膽大包天!

最近,有一部劇,一齣現就高達9.4的高分…
它可以說是膽大包天,居然公開討論封殺;
更是不怕死,把所有弱勢群體,都“辱”了個遍:
《道格拉斯被取消了》
英國,倫敦。
道格拉斯沒想到,事情會朝著這麼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
他快精神失常了。
這天,有人發了條推特:著名主播道格拉斯在親戚的婚禮上,說了一則涉及性別歧視的笑話。
道格拉斯不是普通人。
縱橫新聞界三十餘年,從基層記者到家喻戶曉的主播,只要他的臉出現,大家就自然而然想到戰爭、饑荒、暴行和王室成員,國寶級人物去世等等的重磅新聞。
無論在觀眾還是行內人心目中,道格拉斯的地位,都稱得上德高望重。
也因此,如果他有花邊新聞,大家也會下意識把他和官方形象聯絡起來,身份微妙…
所以,同事告誡他:如果你不想身敗名裂,就必須要做個無聊的人,沉默、無趣,是你最好的保護色。
推特提及的,是道格拉斯前幾天參加朋友婚禮時的事。
當時,多灌了幾杯酒的道格拉斯,碰上婚禮這樣的喜慶場合,他也變得放飛自我,話也多了幾句…
但他堅稱:我完全忘了自己說過什麼…這些沒什麼粉絲的殭屍號說的話,風吹過就沒了,怕啥啊!
但歷史總會一次次證明,不在乎的事總會成為翻在陰溝裡的船:第二天,“道格拉斯說辱女笑話”的詞條就衝上了熱搜。
而助推了一把的,正是道格拉斯的節目搭檔:麥德琳。
幾年前,主持界新星麥德琳在傳媒界冉冉升起,年輕的她和經驗豐富的道格拉斯一拍即合,合作主持的節目是電視臺的收視保證,幾乎每期都是爆款。
但擁有大量粉絲的麥德琳,卻轉發了那個殭屍號:大家別信,我的搭檔不會說這樣的話!
原本是撐搭檔的一句話,但別有用心的人卻解讀得陰陽怪氣:難以置信,這不是我認識的搭檔啊。
同行自然不願意放過這麼有熱度的新聞,有作風偏激的記者聯絡採訪,憨厚老實的道格拉斯在這類記者面前,只能任人魚肉…
麥德琳建議:那就讓我來幫你排練,提前預演對方要問的下流問題,好讓你有個心理準備吧。
對道格拉斯而言,麥德琳雖然年輕,但十分可靠,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見識眼界,都值得信任…他們是工作搭檔,更是親密戰友和好友。
然而,當兩人坐在演播室裡面對面時,麥德琳卻直勾勾看著道格拉斯:我知道,你記得那個笑話…
你說的那個笑話,關於我…我不會讓你好過…
道格拉斯嚇得腿都軟了…
因為,麥德琳說的,是真的…
去年六月,英劇《道格拉斯被取消了》在當地播出,最近網上放出資源,豆瓣得分高達9.4分,只有4集的友好體量,每集僅40分鐘,榮登一週全球口碑劇集榜。
男主角休·博納維爾,曾主演《唐頓莊園》和《帕丁頓熊》系列劇集和電影,也是一名演技精湛的老戲骨了;
《唐頓莊園》劇照
女主角凱倫·古蘭,漫威系列電影中的“星雲”,播出一季就被腰斬的美劇《再造淑女》中的艾麗莎等角色被中國觀眾所熟知。
在本劇中,凱倫·古蘭以經得住審視的演技,演繹出了一位高知職場女性的智慧、堅定和冷峻,以實力證明了自己。
片名的“取消”,是直譯,源自於美國早年的社會運動。
而如今指向的,多是在各個公眾領域裡,尤其在好萊塢,個人或組織的言論、行為被認定為“不當”,透過社交媒體曝光後引發集體抵制,最終導致其被社會邊緣化或職業毀滅的現象。
中文裡,我們一般稱之為:封殺。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或許另外兩個譯名更合適:《道格拉斯被封殺了》《道格拉斯塌房了》
眾所周知,無論是東西方,對於性別議題的討論和研究如火如荼,而在“性別歧視”上栽跟頭的大咖,也不計其數…
如今,這種“覺醒文化”的崛起,某程度上,也導致了“言論自由”的理解和邊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毫無疑問,這樣的改變,對於許多曾被傷害、被騷擾,遭遇不公平對待的女性和弱勢群體,都是一種進步…
但是,一系列“取消事件”,也引發了不少人,對於過度審查和言論自由的擔憂和爭議…
現如今,無論是網路還是影視,大家對於“政治正確”的追求和擁護,有些時候,已經大於對創作和表達的堅持。
作為一部英劇,《道格拉斯》以一種“在危險邊緣試探”的打趣,以一種戲謔的,富有英式毒舌又黑色幽默的口吻,撕開一些,在變革之中,日常的荒誕:
比如,聊天時隨口打了個比喻,卻因為話裡涉及一部非洲和英國的戰爭電影,要馬上澄清:我不是種族歧視哦,不要誤會;
比如,上司找脫口秀演員談工作,卻以為司機是演員,只因為司機是白人,演員是少數族裔,而這位上司,宣稱自己是平權人士。
比如,經紀人說道格拉斯被指控“厭女”,道格拉斯糾正那是性別歧視,經紀人撓頭:現在新名詞那麼多,我是真記不住啊;
比如,道格拉斯的女兒,一個標準的“左派”。
她批評舅舅曾經開過不得體的玩笑,涉嫌厭女。
道格拉斯反駁:你舅舅是個一輩子沒和女性生活過的gay,他的言行對女性沒有任何威脅,這樣也算性騷擾嗎?
她不滿家人去迪拜度假的安排:我們幹嘛要為一個,會處死同性戀的國家貢獻GDP?
但當父親想和她討論哪些國家會處死同性戀時,她又十分抗拒:我拒絕討論,因為那是種族歧視。
當得知父親陷入性別歧視的風波時,她妙語連珠,態度十分微妙:你可千萬別出事,我可不想有不得不抵制你的那一天;
父親感覺到不對勁:別忘了,再怎麼樣,我是你爸…
她擺擺手:放心吧,沒人會忘記父權制。
比如,當道格拉斯想公開表態,自己不想站隊任何主義時,他那身為編輯的妻子,深諳傳播學的真諦:表達觀點太危險了,敢於冷漠才能安享晚年…
在這個因言獲罪的時代,編劇很勇敢也很巧妙地,“辱”了所有人:虛偽的平權人士、性少數群體、左派、傳媒…
但在這些發生的場景,又充斥著現實和政治正確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
在平常的交談之中,每個人隨口的,已經形成的語言習慣和肌肉記憶,是否要面面俱到,要保證萬無一失,才能開口說話?
當一個年邁的,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老人,無意中在言語中冒犯了女性,那是否應該被審判?
當親人被封殺和抵制,作為親近的人,應該及時割席、六親不認,完全忠誠於自己的主義和立場,還是應該站在已經“社死”的一方,抱有最後一絲憐憫?
當女性、性少數群體、少數族裔等等,保障和權益亟待完善的群體,遭遇利益和立場衝突時,公眾應該怎麼看待多方的紛爭?
這些在正確之外的灰色地帶,少有人敢踏入,這些更貼近現實的,值得被討論的人性話題,似乎在更大的聲浪面前,總是顯得蒼白。
但戲謔歸戲謔,在嚴肅議題上,導演並不含糊…
女主角麥德琳,外表冷豔美麗,公認的能力頂尖主持人,光鮮體面的國民耀眼明星…
年紀尚輕,就已經和國寶級男主持平起平坐…
然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她所遭受的隱性歧視和騷擾,如同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明明是搭檔,但旁人提及道格拉斯時,卻會有一個表面親暱,實則惡臭的稱呼:你男人。
道格拉斯的妻子總是懷疑兩人有一腿,利用自己是報紙編輯的職務,在報紙上陰陽怪氣麥德琳,甚至只是因為穿了個比基尼,就要在娛樂版被說“賣肉”;
業務能力不相伯仲,但大眾對於道格拉斯是敬重和讚賞,對於麥德琳,眼神和話語表露的,都是曖昧奇怪的意有所指…
作為女性,身處高位的麥德琳,需要比任何人都更刻薄、更鋒利、更殘忍,看到自己女性身份背後的漩渦,並把它化成推自己向上的風暴。
她看穿了外界所有不懷好意的目光,再省略、進化掉自尊心。
當想要為搭檔排練預演,她的理由無法令人拒絕:我是個女人,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人,會因為能反駁我而感到興奮。
甚至在面對道格拉斯的妻子的人身攻擊:你看起來像和我老公睡過。
麥德琳頭也不回:嗯,但你倆看起來像沒睡過。
然而,在這般刀槍不入的形象背後,是長年累月的恐懼、煎熬和失望。
從小,電視上口若懸河、學富五車的道格拉斯,就是麥德琳的偶像。
她以這位前輩為榜樣,一路努力,進入傳媒行業。
但面試她的上司,卻特意把地點放在了酒店房間。
在面試過程中,上司不斷用下流的言語,過分的肢體動作,試探、侵犯麥德琳,一步步實現他的服從性測試:
如果有男的靠近你,你會怎麼做?
在這個充滿男性特權的世界裡,你會感到厭煩嗎?(此處一語雙關,我有觸碰到你的奶子嗎?)
他當著她的面寬衣解帶,一邊說:你該不會以為我想和你上床吧?
他逼迫她喝酒:別讓我不好受…
在面對如此嚴絲合縫、步步緊逼的、有技巧的、靜水流深的、圍獵式、滲透式的性騷擾時…
作為新人的麥德琳,在極度的恐懼、反覆的不安和疑惑中,不斷退讓、迎合,妥協…
在看這場戲時,我彷彿能看到許多新聞的縮影:
高校教授利用學術權力和成果為誘餌,長期性侵女學生;
高中教師誘姦未成年女學生,導致女學生換上重度抑鬱症,最終自殺…
在所有披露的聊天記錄中,我們看到的,是手握權力的一方,如何利用自己的閱歷和經驗,對涉世未深的一方,無休止的引誘和脅迫…
然而,在所有事件發生之後,仍然會有人說:是女生自己不檢點,不過是學術妲己和學術紂王之間的性資源交換…
對於這些落後、過時、愚蠢且惡毒的聲音,烏鴉只希望大家謹記:
在一段資源、權力,社會地位不對等的關係之中,所有的你情我願,都不過是上位者對下位者實施的屠殺和陰謀。
然而,每一場被精心策劃的誘殺背後,都有著沉默的幫兇。
在預演和排練之中,被麥德琳反覆敲打和誘導的道格拉斯,終於卸下了虛偽的面具。
在婚禮上,在公眾場合中,他不止一次地說:當我第一次看到麥德琳,看到她伺候上司時,我就知道她肯定會成功。
話裡話外,他都在明示暗示:麥德琳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全靠睡上來。
當年,他敲開上司的房門,看到孤立無援,眼神里滿是驚恐的麥德琳,作為前輩的他,選擇邪魅一笑:你會成功的…然後揚長而去。
他帶著男權社會的傲慢,男性聯盟天然的默契,先入為主的偏見,隨後到處造麥德琳的黃謠…

劇中,麥德琳很好地保護了自己不受侵犯,利用把柄,助自己走上了高位。
她甚至可以原諒道格拉斯當年的轉身離去,明白旁人面對這種尷尬情況的明哲保身…
然而,在聽到道格拉斯造謠的那一刻,女主痛心的,是原本她以為的同盟,原本應是朋友的,敬重的前輩,居然也是惡臭的同夥…
作為童年的偶像,標杆,燈塔,頃刻毀滅…
麥德琳說:僅非敗類,不足以承受嘉獎,自詡正常的男人有如此之多,但平時你們又在哪兒?你選擇了抬腳走人,再編成段子,呼朋引伴,博其一笑…
我們永遠不知道,每場女性遭受的侵害,表面上看到的那一位男性,背後還有多少參與圍剿和助瀾的同盟;
只知道,那些所謂的,能被公眾看到的被傷害的女性、經歷痛苦勇敢發聲、甚至發聲後又漸漸不見後續的案件,僅僅是冰山一角…
那些在公眾眼中小題大做的搏鬥,都已經是當事人被羞辱和欺凌過千百遍後,絕望的自衛和反擊…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讓更多人看到女性遭受的不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