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為什麼選擇開源?

公元752年,撒馬爾罕的造紙坊裡,一個杜姓老人,已經習慣了當戰俘的日子。
只是偶爾在打水浸泡樹皮的時候,他才會想到,一年之前的早上,他在怛羅斯河畔清洗盔甲時,水也是一樣的清冷。
那一天,距離大詩人李白故鄉碎葉城500裡的怛羅斯河谷,三萬唐軍的玄甲在烈日下泛著青黑寒光,而對面,則是十萬白袍阿拉伯聯軍。
第一支鳴鏑是在未時三刻破空的,三百架唐軍伏遠弩掀起的鋼鐵暴雨,覆蓋了大食騎兵的衝擊鋒線。然後,安西老卒組成的陌刀陣,踏著整齊的步伐向前推進,把倖存的大食騎兵連人帶馬,斬成血肉瀑布。
看起來,哪怕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國,也不是武力強橫的大唐的對手。
然而,位於唐軍側翼的盟友葛邏祿人卻突然反叛,如同沙漠蝰蛇般撕開了右肋防線,隨著繡著“安西節度使高”的猩紅大纛被砍倒,唐軍猝不及防,腹背受敵,整齊的軍陣被十萬阿拉伯人徹底撕碎。
靠著700陌刀手的拼死搏殺,最後僅有數千唐軍回到了安西,剩下的唐軍,不是被殺,就是被俘。
在歲月長河的漫漫長卷中,文明的演進恰似一場波譎雲詭的航行,那些扭轉乾坤的關鍵轉折,往往並不是來自精心擘畫,而是來自無數的偶然。
怛羅斯之戰,對大唐來說,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壞事。此役之後,唐軍在中亞征討戛然而止,而隨後的安史之亂爆發,安西軍奉命中原平叛,更是讓大唐徹底失去了中亞,一直到今天。
但對整個人類發展史來說,怛羅斯之戰卻在另外一個維度上,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程序。
我們都知道,人類文明從封建社會到工業社會,始於15世紀的文藝復興,接著是歐洲科技爆炸和工業革命。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歐洲在中世紀長達1000年的時間裡,都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到了15世紀就突然文藝復興了?
原因很簡單,知識傳播的成本降低了。
在長達1000年的時間裡,歐洲的知識傳播載體,一直是羊皮書。
羊皮書這玩意雖然很有逼格,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首先就是成本貴,一張羊皮頂多能做4-6頁羊皮紙,一本書要多少隻羊?還有就是人工貴,一本書靠一個抄書匠要抄一個月!
1282年的佛羅倫薩,一套羊皮紙的手抄《聖經》,價值60弗羅林(一枚弗羅林金幣3.5克黃金)。
這麼算來,一本聖經要賣到15萬人民幣左右!
書籍的製造本來屬於知識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因為其昂貴的價格,導致書籍十分稀少,普通民眾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書籍,這樣一來,知識——這一誕生以來就承擔著傳承人類文明的東西,被教會和貴族牢牢壟斷了。
但是,來自中國的兩種發明,徹底改變了歐洲。
怛羅斯之戰中,大量唐軍被俘,其中就有懂造紙的人。
當阿拉伯人發現被俘唐軍揣在懷裡的糙紙時,猶如看到了寶藏一般。於是,來自大唐的造紙術,開始在阿拉伯帝國流傳開來(雖然現在歷史學界關於造紙術的西傳有不同說法,但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是怛羅斯之戰導致的,撒馬爾罕城中造紙作坊遺址的壁畫就是證明)。
這些唐軍不會想到,他們手中的造紙術擴散到歐洲,並將紙張的價格降到牛皮紙的百分之一時,會引發怎樣的文明衝擊波。
到了1175年,義大利法布里亞諾造紙廠年產量已經達到了300萬張,雖然廉價的紙張大大降低了獲取知識的成本,但抄寫的效率仍然低得嚇人,動輒數月的抄書過程仍然是知識傳播的瓶頸。
然後,中國又送來了活字印刷術。
1455年,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根據中國的活字印刷術,研究出了自己的金屬活字印刷機,這種機器一天能印3000頁,抵得上一個修士抄寫一年。
雖然他印刷的第一本書是聖經,但從紙張上赫然顯現整齊的德文字句那一刻起,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擋知識的低成本傳播了。
造紙術和印刷術,對文明發展的影響是革命性的。
教會掌控的抄經院體系崩解後,知識獲取成本驟降百倍,紙張和印刷機賦予了普通人閱讀的權利——
但丁的《神曲》不再屬於佛羅倫薩貴族,而是酒館詩人的談資。拉丁文的“神授特權”,崩解為德語、法語、英語的狂歡。主教們至死不信,高踞在象牙塔頂層的他們,竟會被小酒館裡傳閱的小冊子掀下神壇。教會裁判所的火焰燒得再旺,也追不上用紙傳播的《十日談》。
最終,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伽利略的日心說紙質印刷本,開始在歐洲大陸肆意傳播,最終撕裂了封建社會的認知枷鎖。
畢竟,當奢侈品變成日用品,壟斷者就再也關不住思想的洪流。
而當知識複製成本跌破臨界值,學習知識的人數也就能形成“鏈式反應”,帶來一場技術爆炸。
道理很簡單,當知識掌握在100個人手中時,就算窮其一生,也難有突破。
而當知識掌握在數千萬人的手中時,哪怕絕大部分人都是庸才,但只要其中1000個是天才,他們的靈光一閃,就足夠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了。
我們翻翻數學、物理學、化學專業的歷史書就會發現,人類的技術進步,往往都是普羅大眾中的少數人推動的。
蔡倫和畢昇不會想到,他們改進和發明的造紙術和印刷術,會在一次戰敗之後,像一顆蒲公英種子,讓在萬里之外的大陸開滿文明之花。
1000多年後的2024年,在杭州市拱墅區的一棟寫字樓裡,工程師們正在除錯最新的大模型。
如果說他們和當年的大唐工匠有什麼相同點的話,那就是,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讓知識的火種突破階級的封鎖。
因為他們的DeepSeek模型,是開源的。
什麼是開源?
在計算機領域,它可以簡單理解為公開自己的原始碼、設計思路以及底層架構等等。
開源的思想其實可以追溯到計算機發展的早期。那時候,程式設計師們經常在一個小圈子裡互相分享程式碼,共同改進軟體。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前沿技術創新的程序中,成為推動技術發展的那個關鍵人物。
開源真正成為一場社會運動,其實要從80年代說起,那時候麻省理工一個程式設計師斯托爾曼發現自己的印表機老是卡紙,卡得痛不欲生,他覺得一定是這個印表機的驅動有問題,就想找生產商施樂公司索要驅動程式原始碼,想研究一下。
但是呢?施樂公司拒絕提供這種原始碼。
這種“技術壟斷”徹底激怒了這位自由派程式設計師,隨即,斯托曼發起“GNU計劃”,喊出震撼時代的宣言:“軟體應該像空氣一樣自由!”
從此,“自由軟體”這個概念誕生了,隨後,在一群矽谷精英的運作下,這項運動改名為“開源”(Open Source),併成立OSI(開源促進會)。
具體到AI領域,也同樣存在開源和閉源之爭。
以ChatGPT的研發公司OpenAI為例。
OpenAI的創始人山姆·奧特曼,曾是個典型的開源主義者,2015年有記者問他:由大公司控制的少量AI系統更安全,還是大量獨立系統更安全?
奧特曼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隨後,奧特曼創立了OpenAI,號稱要為了人類的利益,對抗谷歌的壟斷,建立開放的人工智慧,所以給自己公司的名字裡面,也帶了一個Open。
結果呢?OpenAI開源了幾個不怎麼成功的大模型之後,到了GPT-3,就閉源了,更不要說後來的GPT-3.5和o1。
為啥要閉源?
奧特曼找了一堆理由,比如開源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閉源以保障模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啊,比如外部競爭非常激烈,閉源可以確保OpenAI的技術不被輕易複製啊,比如透過商業應用賺取利潤,從而聚集更多的算力和人才形成良性迴圈啊,等等。
其實,都是扯淡,當年那個屠龍的少年,現在也變成了惡龍,只想著閃光的金幣而已。
目前,OpenAI已經初步建立了商業模式,即token經濟,透過向用戶提供API有償服務,基於token用量計價,然後來賺取鉅額利潤,然後用良好的盈利預期,從股市中圈到更多的錢。
但問題在於,再通用的大模型,也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且GPT太貴,窮人用不起。
所以,開源大模型應運而生。
首先開源的,是meta的大模型Llama
Llama雖然是開源先行者,但它的這個開源,是“假開源”,只公開了訓練出的模型,但不公開訓練程式碼和訓練資料,而且明文要求,只能用於科研,不能用於產品。
而DeepSeek呢?不僅開源了1.5B、7B、14B、32B、70B以及670B多個型別的模型,甚至相關的訓練資料、程式碼和MoE架構都開源了,並且提供了基本的開發工具包。
這是啥概念?意味著只要你的電腦足夠好,你完全可以本地部署DeepSeek,不花一分錢地用AI。你也可以根據DeepSeek模型,用“蒸餾技術”去蕪存菁地保留需要保留的方面,形成一個專用模型,不管是讓它代替你看病也好,還是讓它替你寫材料也好,都能隨你心意。
如果你技術足夠好,你甚至可以用DeepSeek公佈的訓練資料、程式碼和演算法,租個伺服器,再重新搞出一個專屬於你的賽博女友大模型,滿足你的所有幻想。
打個比方,閉源相當於去米其林餐廳吃飯,需要花錢,開源則相當於自己做飯,除了食材的錢之外,其他不用花錢。
閉源的問題在於,米其林餐廳的菜是標準化的,很難根據你的口味進行調整。而開源就像是把米其林菜的菜譜分享了出來,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都教給了你,你只需要少放點糖或者多放點鹽,就能做出更符合你口味、且品質和米其林標準一樣的菜。
這樣一來,意味著所有人都能成為米其林“大廚”了。
比如印度,在DeepSeek開源後馬上就跳出來說,計劃參考DeepSeek,在未來10個月內開發出本土大語言模型。而英國也表示,借鑑DeepSeek可以幫助英國成為歐洲的AI中心。
看到這裡,咱們心裡自豪之餘,可能也有點疑問,咱們辛辛苦苦搞出了個DeepSeek,怎麼英國和印度也能免費用?那我們不是為他人做嫁衣了嗎?
其實,這個疑問問到了問題的核心:中國的AI,為什麼要選擇開源這條路?
很簡單,為了人類文明的未來。
玩過《賽博朋克2077》的都知道,光怪陸離的夜之城,其實是一個充滿腐敗與黑暗的地方。
在這裡,整個城市實質上被一個跨國公司荒坂集團所掌控,AGI、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科技雖然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但也成為了剝削和壓迫的工具。
荒坂集團透過控制科技資源,進一步鞏固了自身的權力和地位,“上等人”在摩天大樓的頂端,出入有飛行汽車,高高在上。而底層卻在犯罪、暴力、資源爭奪中民不聊生。
試想,如果AGI(AGI是一種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學習和執行多種任務的人工智慧系統)的未來被某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所獨佔,賽博朋克的世界或許就不再是遊戲,而是我們子孫後代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
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2025年1月21日,特朗普上任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宣佈了美國的“星際之門”計劃。
“星際之門”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超過5000億美元的資本投入,建設起全球領先的AI基礎設施。
美國的債務問題都快破產了,特朗普為啥還要拿出這麼多錢來梭哈AI?
特朗普的真正目的,就是透過簡單粗暴地堆算力,率先實現AGI,使其具有自學和解決從未接受過訓練的問題的能力,用近乎無限的AI算力,來替代有限的人腦算力,最終透過窮舉的辦法,將人類幾十年來吭哧吭哧一點一點試錯的所有科研專案,儘快找到正確答案,進而保持美國的領先優勢。
真到了這一步,你還真以為他們會那麼好心地把投資這麼多的成果,免費給全人類使用?
不要拿利益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當一家企業率先實現AGI,那麼毫無疑問,它會壟斷全行業,獲取驚人的財富。
當一個國家率先實現AGI,那麼同樣毫無疑問,它將以AI為工具,稱霸世界。
想想只有美國擁有核武器的時候,它是如何訛詐全世界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AGI比當年的核武器還要可怕。因為核武器的原理是公開的,只要勒緊褲腰帶,以堅強的決心頂住國際壓力,核武器是能搞出來的。
但問題在於,AGI這玩意和核武器不一樣,美國手握兩個大殺器:AI的先發優勢和GPU的壟斷,這兩個大殺器都是巨大的護城河,如果像美國人那樣堆顯示卡、堆資料、堆資源的話,永遠都堆不過美國,也永遠跟不上美國。
只要美國限制你的演算法和獲取高效能GPU,你就會永遠被鎖死在底層,跨不過AGI這個門檻。
那怎麼辦呢?
開源。
開源,是一個陽謀,它起到的是一個“強己”和“擊敵”的作用。
“強己”,是因為開源之後,徹底削平了AI的門檻。在短短的時間內,讓AI覆蓋到每一個人。
在之前,GPT雖然很牛X,但它不僅收費,而且還針對性地限制中國大陸和港澳地區的使用者使用,就差把歧視倆字寫到臉上了,所以其應用普及面並不太大。
但DeepSeek開源之後呢?哪怕你一點也不懂五行八卦,但只要在手機下一個APP,就能在過年回家的時候給親戚長輩們算命了!
一次次的提問和反饋中,DeepSeek自己也在學習更好地理解人類,更好給出答案,這對它來說也是一種迭代和進化。
曾經在一次國際軟體開發大會上,一個國外的開發者問一箇中國程式設計師:你們的軟體怎麼迭代這麼快?幾天就迭代一個版本?是因為你們僱傭了幾萬個程式設計師嗎?
中國程式設計師苦笑一聲:“並不是,是因為我們有幾億使用者在幫我們測試新功能(找bug),發現不滿意的地方就會把我們罵死。”
DeepSeek就是走的這個路線,用數以億計的資訊反饋,來加速技術進步。
等全球使用者、中小企業都開始用DeepSeek的時候,生態也就建立起來了,市場也就來了,錢不也就來了麼?
更關鍵的是,開源之後,不僅有數以億計的使用者在幫忙測試,還有數以百萬計的程式設計師在參與研發!
傳統AI研發需要多少人?以OpenAI為例,其核心研發崗有390個,力量算是比較強了,但也要一兩年才能迭代一個模型。
而開源之後呢?全球所有對大模型感興趣的程式設計師都可以參與其中!靠著“人海戰術”,快速修復漏洞、最佳化效能。
開源,讓天才不再需要“許可證”,不論你是不是擁有大廠的職位,你都有資格研究大模型。
根據jetbrains的統計,中國的軟體開發者數量已突破940萬,約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在全球最大的程式碼社群GitHub上,中文AI專案的增速是英文的三倍,中國科技公司貢獻了35%的頂級AI論文。
可以說,中國20年的理工科教育,儲備了世界第一的計算機人才,這都是中國未來實現AGI的本錢。
中國數以億計的理工科畢業生中,有多少人想在本地部署一下DeepSeek?中國940萬軟體開發者中,有多少會參與到DeepSeek的除錯和改進當中?
而且別忘了,還有1000多萬的國外開發者呢!他們對效能不低於GPT的DeepSeek也是興趣滿滿的!GitHub圈子裡流傳著一句話:當你慷慨開啟技術大門時,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都會帶著禮物來敲門。
換句話說,DeepSeek開源之後,就相當於邀請全世界開發者參與到研發之中,這裡面但凡有100個人“靈光一閃”,就能像《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那樣,成為人類文明的轉折點。
這就是中國,在這場人類最接近的科技革命中,在算力不足且後發的情況下,唯一勝利的機會。
而“擊敵”,則針對的是美國的“星際之門”。
年初“星際之門”公佈時,美國報紙毫不吝嗇地誇耀說:這是新時代的曼哈頓計劃。曼哈頓計劃讓美國稱霸了過去,而“星際之門”將保證美國稱霸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星際之門”這500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歐洲、日韓,還有中東。除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還想用這種投資讓這些國家和美國進行利益繫結,一方面為美國提供AGI應用的市場,另一方面徹底孤立中國,讓中國成為AI孤島
但現在呢?DeepSeek一開源,美國的星際之門計劃徹底搞不下去了!
DeepSeek的成本滿打滿算,也就500萬美元,就搞出了和o1水平差不多的大模型,你要是歐洲、日韓和中東的投資者,你會不會對星際之門的高報價產生懷疑:美國佬是不是變著法坑我的錢呢?
有這錢,為啥我不自己搞?或者把10%的錢給中國讓中國搞?省下90%的錢不香嗎?
這有點像嶽不群苦心積慮得到了辟邪劍譜,自宮練成了之後,出門竟然發現有人把《辟邪劍譜》印成了書放到大街上賣!賣肉的唱曲的都能買一本,而且最關鍵的是,不用自宮!
你說岳不群此刻啥心情?是不是覺得天都塌了?
更何況,DeepSeek這麼一搞,把OpenAI的API盈利模式給斷了,畢竟有免費的DeepSeek可用,誰還花錢用GPT?逼得奧特曼也不得不宣佈,GPT-5將全面開放,所有ChatGPT的註冊使用者都將能免費無限制使用。
沒有了海量金錢的投入,就再次把美國和中國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而美國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在AI領域一騎絕塵的優勢,變成群雄並起,每個國家都能享受到AGI帶來的發展機會,每個普通人都能享受到AGI帶來的生活便利。
保證AGI不會在一個壟斷的國家中誕生,才能給人類文明的發展,留下來最後一點自由的希望。
2025年的除夕夜,網上流傳出一封信,據說是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鋒寫的,回應了遊戲科學創始人、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DeepSeek可能是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的讚譽。
雖然事後證明這封信是假的,但寫的真的很好,我們摘錄如下:
必須坦白,團隊讀到“國運級”這個形容時,所有人頭皮都是麻的。我們不過是站在開源社群巨人們的肩膀上,給國產大模型這棟大廈多擰了幾顆螺絲。
您提到的六大突破,其實每一環都凝結著更動人的故事:那個能在手機上跑的mini模型,靈感來自甘肅一位中學老師在GitHub提的issue;支援聯網搜尋的功能,是內測使用者連續三十天凌晨三點提交錯誤日誌喂出來的。還有上週有位視障開發者用我們的API做了個“氣味導航”應用,當他演示如何透過不同頻率的震動識別街道商鋪時,整個會議室安靜得能聽見顯示卡風扇的嗡鳴。那一刻我突然眼眶發熱,終於理解了您說的“水與電”——真正偉大的從不是某個模型,而是千萬普通人用它創造的善意漣漪。
馮總說“知識和資訊平權”,這正是我們夜夜啃論文的動力。三年前在餘杭塘路的小倉庫裡,我們曾用馬克筆在玻璃牆上寫下:“讓最偏遠山村的孩童,能和矽谷工程師用上同樣聰明的AI助教”。雖然離這個夢想還很遠,但每次看到網友們分享的對話截圖,就覺得那些熬掉的頭髮都值得。
最後想對所有人說:請把掌聲留給正在改寫規則的每個中國開發者。當你在公交車上除錯模型,在早餐攤前畫架構圖,在產房裡突然蹦出最佳化思路,才是“國運級”的瞬間。
DeepSeek願做大家程式碼荒野裡的火柴,但真正點燃AI火種的,永遠是你們眼底不滅的好奇與堅持。
從措辭和行文風格來看,這封信非常可能是DeepSeek自己寫的,不愧是中國人自己訓練出來的大模型啊,能夠精準找到中國人的淚點。
也許DeepSeek自己也認可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像紙張和印刷術那樣,把AI的光輝透過開源撒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打破“知識必須依附權力”的古老詛咒。
怛羅斯之戰1300多年後,歷史再次到達了十字路口,人類再次面臨一個古老的選擇:知識應該被鎖在羊皮書裡,還是鋪在紙張上?
2月11日,世界人工智慧行動峰會在法國巴黎落下帷幕。法國、中國、印度等61個簽署方簽署了巴黎人工智慧宣言,共同釋出《關於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慧造福人類與地球的宣告》,承諾將以“開放”、“包容”和“道德”的方式開發這項技術。
但美國及其盟友英國,卻拒絕簽署共同宣告。
這像不像中世紀教會和貴族對知識的壟斷?
而中國倡導的開源,才是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的精神延續。
也許中國AI的開源暫時賺不到錢,但個體短期利益的讓渡,卻能換來文明的長期爆發。就像當年,造紙術未能讓蔡倫暴富,金屬活字印刷機也沒能拯救古藤堡的破產,但結果,卻使整個歐洲的識字率飆升,催生出笛卡爾、牛頓、瓦特這樣的人類群星。 
目前,這一大趨勢將大機率在人工智慧上重演,而DeepSeek及其代表的中國式高效能開源路線,才是人類的未來。
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在孟加拉國,漁民能用微調後的DeepSeek模型預測魚群軌跡;在肯亞,剛畢業的黑人大學生,能用微調後的DeepSeek模型進行農業災害預警;在印度,一名印度大學生能用DeepSeek模型精準進行糖尿病眼底篩查,讓更多的人不至於告別光明……
從小接受“達則兼濟天下”教育的中國人,不論發展到什麼程度都始終堅信,技術的終極意義不是獨享,而是照亮更多人。  
相比高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美國,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旗的中國,才更有資格掌控人類和AI的未來。
兩千年前,中國透過絲綢之路輸出四大發明;兩千年後,中國透過光纜向世界輸送蘊含著“科技平權”精神的智慧火種。
歷史已經證明,紙張會碾過羊皮紙,印刷機會粉碎手抄本。那麼現在,中國開源的AI,也必將砸碎一切閉源霸權的鎖鏈。
也許整個世界,只有延續了5000年文明的中國,才真正懂得
文明的真諦,從來不是將知識鎖進保險箱,而是讓它像野火一樣,燒遍荒原。
——————————————-
↓盧克文精選文章合集,點選選購↓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