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白天,北京一家酒店的商務大廳內,來自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三國的代表坐在講臺上,代表們的面前是一份厚厚的、極其重要的協議。
三位代表翻開協議,翻到最後一頁的簽字欄,深呼吸一口,再抬頭看看另外兩人,然後拿起筆,緩緩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摁下紅色的手印。
這份極其重要的協議,就是“中吉烏鐵路”的正式協議,等待多年的中吉烏鐵路,終於要開工了。
早在1997年,“中吉烏鐵路”就已經被提出,從中國喀什出發,經過吉爾吉斯,最終抵達烏茲別克的安集延,線路全長不到600公里。
其中,中國境內200多公里,烏茲別克境內50公里,剩下的都在吉爾吉斯境內。
一旦建成,中國和中亞的聯絡將明顯加強,從中國往西亞和歐洲賣貨,路程將縮短900公里,並節省約一週的時間。
但因俄羅斯的反對和吉爾吉斯的政局動盪等原因,一直反反覆覆,無法開工。
直到2022年5月,由於在烏克蘭的戰事不利,且外交陷入空前孤立,俄羅斯不得不在中亞放鬆控制。
在“集安條約組織峰會”上,吉爾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和普京談了半小時,他說“吉爾吉斯需要中吉烏鐵路,就像需要空氣和水”,普京聽完後表示不再反對。
普京默許後,各方普遍認為“中吉烏鐵路”將很快開工,然而此後一年,專案似乎陷入了停滯,一度有擱淺的傳言。
其實專案並沒有擱淺,而是在緊張地談判和準備中,雖然普京不反對,但吉爾吉斯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冷戰時期,蘇聯出於國防考慮,將大量原本位於歐洲部分的工業轉移到了中亞內陸,以減少被西方打擊的機率,類似我們當年的“三線建設”。
於是中亞的斯坦們吃到了一波紅利,出現了一批區域性工業中心,吉爾吉斯的首都比什凱克就是其中之一,比什凱克所在的楚河流域還形成了一個工業帶,就是下圖紅圈處。

有人吃到了紅利,就一定有人吃不到。吉爾吉斯南部的奧什州和賈拉拉巴德州遠離首都,且被群山包圍,交通不便,不利於工業開展,至今都以農牧業為主。
經濟結構的差異,帶來了社會結構的差異。
北部更世俗化,政府的作用更大,而南部則是個部族社會,部族長老才是大BOSS。
政治上,南北互相看不順眼,都不願意對方掌握政權,看看吉爾吉斯的歷屆總統就知道了。
開國總統阿卡耶夫是北方派,連續做了三屆,2005年被“鬱金香革命”推翻,南方派的巴基耶夫上臺,五年後,巴基耶夫被推翻,同為南方派的奧坦巴耶娃代理了一年,繼任者是北方派的阿坦巴耶夫。
阿坦巴耶夫之後,又是南方派的熱恩別科夫,再到如今的北方派的扎帕羅夫。
雙方你來我往,國家無法正常建設,體現在“中吉烏鐵路”上,就是北方派希望採用“北線方案”,也就是從喀什往北,穿過吉國中部,進入北部,再繞個大彎到達南部,進入烏茲別克。
這個線路有利於北方,而且可以加強南北交流,南方有什麼事,也方便北方調動物資。
但在南方派看來,你這樣彎彎繞繞,錢是不是要多花?多花的錢你出麼?而且鐵路大部分在北部,意味著北方才是收益的大頭,南方的好處有限。
所以南方派希望採用南線方案,從喀什出發,直接穿過吉爾吉斯南部的奧什州,進入烏茲別克,這個路線的好處是一條直線,不用彎彎繞繞,成本要低得多。
“南線方案”也是中國和烏茲別克認可的路線,如下圖,由於網上的中吉烏鐵路線路圖太亂,很多都不太對勁,我只能簡單標一下,大家知道大概即可,細節不用在意。

南線方案在吉爾吉斯境內只穿過奧什州,等於南方獨享收益,這下輪到北方派不幹了,他們強烈反對南線方案。
除了南北之爭,吉爾吉斯在鐵路軌距問題上也不省心,鐵路軌距大致分為三種:米軌(寬度1000毫米以下)、標準軌(寬度1435毫米)、寬軌(寬度大於1435毫米)。
米軌主要是英國和英國前殖民地在用,寬軌主要分佈於前蘇聯地區,標準軌則被大部分國家採用。
中國是標準軌,自然希望“中吉烏鐵路”也是標準軌,方便對接,吉爾吉斯作為前蘇聯加盟國,則希望沿用寬軌,或者在中國段用標準軌,到了吉國境內改為寬軌。
這樣的壞處是效率低了,軌距不同,意味著貨物也要重新裝一次車,要設立換裝場,相當麻煩,但某種程度上,吉國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作為一個實際失業率常年在25%以上的國家,設立換裝場可以強行創造一些就業。
此外,錢也是個問題。專案總資金至少60億美元。哪怕中國出七成,烏茲別克出一成,吉爾吉斯最低也要出兩成,也就是不低於12億美元。
而吉國2022年的GDP不過120億美元,財政收入30億美元出頭,前期只能擠出5億美元左右。
在三大問題的阻礙下,整個2023年三方都在談判,專案的前景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直到2024年3月,扎帕羅夫接見了中鐵的工程團隊,專案的曙光再現,兩個月後,扎帕羅夫在訪問奧什州時宣佈,“中吉烏鐵路”將在10月份開工,然後就是6月6日,三方在北京正式簽約。
問題來了,上面的三大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
吉爾吉斯雖然沒錢,但是可以拿別的東西抵押,作為一個75%國土都是高原山地的國家,吉爾吉斯的成礦條件極其優越。它家裡別的不多,就是礦多。
比如黃金儲量3000-4000噸,銅儲量250萬噸,銻儲量26.4萬噸,鐵礦儲量41.85億噸等等。用一些礦產換取出資比例降低,並不難。
所以“錢”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路線和軌距。
先說路線。
目前,官方放出的路線資訊太少,不能確定哪條是正式路線。
但吉國交通部長在2022年末透露過,將採用“喀什—阿爾帕—馬克馬爾–賈拉拉巴德—安集延”這條線路。
仔細看這條線路,從喀什出發後,在納倫州進入吉國的阿爾帕,納倫州屬於北方,抵達馬克馬爾後,拐個彎南下,進入賈拉拉巴德州,前面說了,賈拉拉巴德州屬於北方。
這條線路和原先北線的不同,在於南移了一點,不用過於偏北,南北的利益都兼顧了一點,成本也不像原先的北線方案那麼高,是個中庸的解決辦法。

說完線路,來說說軌距。
基本可以確定,“中吉烏鐵路”會採用兩種軌距,也就是標準軌和寬軌共存。由於軌距不同,途中必須進行換軌,換裝場設在馬克馬爾,喀什到馬克馬爾段用標準軌,馬克馬爾以下用寬軌。
這樣做的原因,是純寬軌我們不會答應,純標準軌吉國難答應,於是一半標準軌一半寬軌,雙方都能勉強接受。
無論線路還是軌距,我們都沒有十分佔優勢,這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尤其是換裝,貨物需要重新裝一次,是相當麻煩的,降低了效率。
但即便如此,也必須先開建了,隨著俄烏戰局的明朗和西方壓力的日趨增加,再拖下去變數也會增大。
2023年,中國與中亞的貿易額達到了9298億美元,同比增長34.9%,其中和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的貿易,合計接近1400億,僅靠幾條公路,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必須建鐵路,“中吉烏鐵路”只是開始。
有了一個成功案例後,就會有更多的合作。
中亞是個寶庫,不僅有近一億人口的市場,極其豐富的資源,還處在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交通樞紐,如果能和中亞國家深入合作,“一帶一路”的局面將真正開啟。
令人遺憾的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俄羅斯的阻撓和美國在中亞的存在,我們難以和中亞國家開展深入合作,只能做一些小生意。
直到美國退出中亞,直到俄烏戰爭打成持久戰,我們才迎來了天賜良機,說句不誇張的,“中吉烏鐵路”能夠開工,不僅要感謝西方的極限制裁,還要感謝烏克蘭的奮力抵抗。
總有人說,我們應該站隊西方或者俄羅斯,但“中吉烏鐵路”簽約的事實已經證明,倒向任何一方都會讓自己變得廉價,只有中立最符合國家利益。
站得越穩,好處越多。
——————————————-
↓點選購買盧克文新書《燃燒1864》↓
618活動:1本減6元 2本減16元 5本減51元
———————————————-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關鍵詞
中亞
吉爾吉斯
鐵路
奧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