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一週畫記:法國警察涉嫌“看臉查人”的權力被關進了籠子

有競爭的思想,有底蘊的政治
圖、文|李公明
開欄小語:塗鴉小分隊的人有一句口號: 畫什麼才重要!怎麼畫和畫成什麼,沒那麼重要!
圖1 法國警察涉嫌“看臉查人”的權力被關進了籠子 紙本 彩墨 65cm X 45cm 李公明 作 2025年7月11日 
所謂“看臉查人”(contrôle au faciès),指的是法國警察和憲兵在公共場所的日常執勤中有權查驗公民身份,但其遴選檢查物件的標準不是基於對方具體行為對公共秩序的危害程度,而是基於外貌特徵,而且在實際運作中主要集中在種族、宗教或國籍上(無論是真實還是推定的)。因此“看臉查人”一直被指責具有明顯的歧視、尤其是種族歧視嫌疑。今年6月26日,歐洲人權法院(CEDH)對“塞迪等人訴法國”(Seydi et autres c. France)一案作出判決:法國政府因對本國公民實施歧視性的身份檢查、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而被判敗訴。這一判決引發維權團體的歡呼,被稱為“歷史性的勝利”,同時也將法國憲警部門多年來一直備受詬病的“看臉查人”問題再次帶回到聚光燈下。(據“澎湃新聞·思想市場”報道,2025年7月8日)
孟德斯鳩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很容易濫用權力。法國警察“看臉查人”涉嫌濫用權力。現在這種有嫌疑的權力被歐洲人權法院關進了籠子。
圖2 紀念米蘭·昆德拉:“玩笑”!紙本 彩墨 拼貼 65cm X 45cm 李公明 作 2025年7月11日
今天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逝世兩週年紀念日,“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發表文章,節選昆德拉的好友撰寫的《寫作,多麼古怪的想法!》。文章說:“‘玩笑’始終是貫穿他作品整體的一條紅線。從《玩笑》到《慶祝無意義》,昆德拉的作品一直忠實地居於這一標誌之下。”“讓某一個真理動搖:這幾乎是昆德拉所有小說所實施的計劃。”我們都有過體驗,在“玩笑”中真理往往會動搖。在這篇文章中,我才知道昆德拉在臨終前把他所有的書——差不多有五十多種語言,一部分的檔案和通訊,還有他的私人圖書館,都將安放在他出生的城市布林諾的“米蘭·昆德拉圖書館”中。但是我也知道其實昆德拉對於故鄉、祖國有自己的看法。他於1975年流亡法國,但是無論在哪裡,他總是“生活在別處”。
去年10月30日我們塗鴉小分隊到昆德拉的家鄉布林諾,在街上塗鴉了,還畫了街景寫生。不是“玩笑”啦!
(2025年7月11日 從化沙貝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責編:彭珊珊。本期微信編輯:彭珊珊。
本文為思想市場原創內容,點選“閱讀原文”進入澎湃新聞網站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