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NLP走進高校之“走進樂山師範學院”

1
活動介紹
CCF-NLP走進高校”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業委員會(CCF-NLP)發起,聯合MLNLP及各個知名高校開展的一系列高校NLP研究分享活動。透過特邀嘉賓分享交流,促進更多師生對自然語言處理前沿進展的瞭解,幫助在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大學生成長和發展。
本期走進高校活動將於2025年4月11日15:00—18:10走進“樂山師範學院”,與樂山師範學院一起聆聽各位嘉賓在NLP領域的研究成果。

2
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含10分鐘Q&A)
主持人:金澎
15:0015:10    張   嶽開場介紹 + CCF-NLP介紹
15:10–15:20    金   澎      樂山師範學院介紹
活動主持人:金澎
15:20–16:00   張   嶽分享主題:AI科學研究加速–自動的知識整理和寫作(分享+Q&A)            
16:00–16:40   徐睿峰分享主題:大模型時代的情緒理解與情緒支援(分享+Q&A)
16:40–17:20   錢鐵雲     分享主題:大語言模型對齊:從通用對齊到個性化對齊(分享+Q&A)
17:20–18:00   王中卿     分享主題:結合大語言模型的文字隱喻分析(分享+Q&A)
18:00–18:10   活動總結

3
嘉賓介紹

一、主持人:
金澎
樂山師範學院教授
嘉賓簡介:金澎,樂山師範學院教授,電子資訊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特殊教育語言智慧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網際網路自然語言智慧處理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中國計算機學會高階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執行委員、四川人工智慧學會常委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及其應用。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項,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專案1項,四川省科技廳專案2項。在包括CVPR、AAAI、IJCAI等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推薦的期刊和會議上發表20餘篇學術論文
二、開場介紹 + CCF-NLP介紹:
張嶽
西湖大學教授
嘉賓簡介:張嶽,西湖大學教授,工學院副院長。2003年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學位,2009年獲得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0~2012在劍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語言模型、可信賴的人工智慧等。著有劍橋大學出版社《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視角》,編寫牛津參考文獻自然語言處理。擔任國內外頂級會議CCL 2020、EMNLP 2022程式委員會主席,以及TACL、TASLP等期刊編委。獲ACL 2018 (提名)、COLING 2018、IALP 2017、SemEval 2020、ACL 2023(提名)等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多次入選斯坦福全球2%科學家、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等榜單。
三、樂山師範學院
金澎
樂山師範學院教授
嘉賓簡介:金澎,樂山師範學院教授,電子資訊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特殊教育語言智慧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網際網路自然語言智慧處理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中國計算機學會高階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執行委員、四川人工智慧學會常委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及其應用。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項,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專案1項,四川省科技廳專案2項。在包括CVPR、AAAI、IJCAI等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推薦的期刊和會議上發表20餘篇學術論文
四、分享嘉賓:
張嶽
西湖大學教授
嘉賓簡介:張嶽,西湖大學教授,工學院副院長。2003年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學位,2009年獲得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0~2012在劍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語言模型、可信賴的人工智慧等。著有劍橋大學出版社《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視角》,編寫牛津參考文獻自然語言處理。擔任國內外頂級會議CCL 2020、EMNLP 2022程式委員會主席,以及TACL、TASLP等期刊編委。獲ACL 2018 (提名)、COLING 2018、IALP 2017、SemEval 2020、ACL 2023(提名)等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多次入選斯坦福全球2%科學家、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等榜單。
報告題目AI科學研究加速–自動的知識整理和寫作
報告介紹:AI正在成為科學研究的加速器,從文獻調研、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結構預測、文章寫作、自動實驗等方面全面幫助科學家提升效率。在本次報告中,我將會報近期實驗室關於文獻調研和論文撰寫的工作。在文獻調研端, AI可以根據讀者需求推薦文章,自動撰寫綜述,以及幫助人類對領域知識進行問答和翻譯;在論文寫作端,AI可以根據給定的標題,完成自動調研、自動實驗設計、自動文章撰寫的全流程,並且根據審稿意見對文章進行改正。
徐睿峰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
嘉賓簡介:徐睿峰,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智慧學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亞洲自然語言處理聯合會ALRC主席。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自然語言理解專委會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文資訊學會理事、情感計算專委會副主任,廣東省人工智慧安全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情感計算、社交媒體挖掘。出版學術專著3本,譯著1本,發表國際期刊會議論文200餘篇。獲得錢偉長中文資訊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教育部高等院校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黑龍江省/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各一項。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中國中文資訊學會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
報告題目:大模型時代的情緒理解與情緒支援
報告介紹:情緒理解與情緒支援在個體心理健康和社會互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次報告將彙報大模型時代情緒識別、對話情緒識別、對話情緒溯因、情緒支援對話等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研究體會。
錢鐵雲
武漢大學教授
嘉賓簡介:錢鐵雲,博士,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Web資料探勘。中國計算機學會資料庫專委會,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專委會執行委員,主持和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在一流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上(如ACL、AAAI、TKDE、TOIS)發表論文100餘篇。擔任TKDE、TOIS、《計算機學報》等國內外重要期刊審稿人,ACL、IJCAI、WWW等國際頂級會議的領域主席,以及NDBC、CCKS、CCIR等國內旗艦會議的出版、海報等組織主席。
報告題目:大語言模型對齊:從通用對齊到個性化對齊
報告介紹:如何實現大語言模型與人類需求和價值觀的有效對齊,已成為推動大語言模型邁向實際應用的重要挑戰之一,相關的對齊技術也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大語言模型對齊按其目標可區分為通用對齊和個性化對齊兩個方向。本次彙報將圍繞以上兩個方向展開,探討當前大語言模型通用對齊和個性化對齊的發展趨勢與技術演進,特別是極具挑戰性的可擴充套件監督及多模態場景下的個性化對齊技術。
王中卿
蘇州大學副教授
嘉賓簡介:王中卿,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雙創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情感分析,資訊抽取等。在人工智慧與自然語言處理頂級會議與期刊上(CCF-A/B)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五十餘篇。目前主持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擔任ACL,IJCAI,AAAI,EMNLP,COLING等國際會議的高階程式委員或領域主席。並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副秘書長,情感計算專委會常務委員。
報告題目:結合大語言模型的文字隱喻分析
報告介紹:隱喻(Metaphor)是和明喻不同,沒有明確的比喻詞,而是進行隱藏的比較的一種修辭手段。文字隱喻檢測是指從文字中自動發現存在的隱喻現象。由於隱喻沒有明確的觸發詞,語言現象表達較為複雜,目前的相關研究還比較初步。通感(Synesthesia)是指隱喻中表達的感覺與單詞原始感覺不同的現象。對於通感現象的檢測除了需要從文字角度出發外,還需要結合認知科學,分析不同感覺之間的關聯關係。本報告將從利用大語言模型的見多,分析和探討隱喻檢測主要使用的語料庫,和目前最新的檢測方法,以及通感現象檢測最新的研究成果等幾方面進行闡述。

4
直播平臺

     影片號
B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