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開年第一會”裡,騰訊影片傳遞了劇集的哪些新訊號?

作者|阿po
2023年長劇觀眾初嘗“好劇自由”的滋味,2024年短劇來襲繼續倒逼長劇衝入深耕期,2025年春節檔電影、短劇市場火熱,騰訊影片憑藉現實主義年代家庭劇《六姊妹》衝出重圍,拿下全維資料斷層第一。
從前兩年的《三體》《繁花》到今年的《六姊妹》,每年的開年好劇都讓行業看見精品劇的真正力量,也讓平臺堅定了加速精品創作的正確路線。
在今天(2月20日)首屆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大會上,騰訊線上影片副總裁王娟強調了長影片行業“穿越週期,唯有好內容”的長期主義思路升級。
“觀眾已經不願意為平庸內容買單了”的話語振聾發聵,提質減量後的精品內容是平臺的命脈所在。

騰訊線上影片副總裁王娟

同時,娛樂品類層出不窮導致使用者行為變化,以及使用者嘗試過“好劇自由”的美味之後,壓力也繼續給到平臺方,如何能夠持續產出使用者愛吃的“精神食糧”,並且讓使用者“吃得越來越好”,無疑是下一個階段市場的核心訴求。
如今,騰訊影片作為中國使用者量最大的長影片平臺之一,在分享了平臺側對使用者與市場的洞察同時,提出了精確而長遠的下一步變化:從“內容升級”到“精準共振”。
不再只是單純打造爆款,而是圍繞觀眾需求進行內容精細化佈局。頭部劇集IP化、垂類精品情緒化、短劇矩陣多元化,這些變化背後,是騰訊影片對行業方向的深思熟慮,也是對使用者體驗的深度打磨。
當好劇已經成為常態,騰訊影片接下來的目標或許是:讓每一部精品劇,都能在人們心中留下一點什麼。
“好劇自由”時代的精品進化論
網際網路影視進入精品化時代不過七八年時間,行業的階段性變化卻十分清晰。從2017年暑期檔首度追求“做精品”的標杆與爆款起飛,到2021年末開啟“提質減量”,行業進入週期性調整的特殊時刻。
2024年長劇行業湧現最多的聲音是如何迎接短劇的衝擊,事實上很多年前我們已經討論過長短影片的競爭,娛樂形式的多元化態勢不可阻擋,越來越多的娛樂形式在分散使用者注意力,但無論形式千變萬化,關鍵仍然是利用“好內容”抓住使用者眼球。
每一個娛樂品類都不再“按量取勝”,王娟提到在過去一年裡,無論是網路劇拍攝備案與發行公示數量,還是電視劇生產並獲准發行數量都在呈現下降趨勢。同時,長劇進入了有效產出高質量作品階段。
在提質減量一年半後,2023年行業明顯實現“精品劇自由”,從豆瓣國產劇評分來看,《漫長的季節》以9.4分成為口碑黑馬,前十名高分劇均進入8.5分檔位,不僅成為最高質量的一年,並且做到了題材上的百花齊放,這也仰賴平臺透過差異化對精品內容的佈局。
這一年騰訊影片用不設邊界“一劇一格”的X劇場進行精品短劇集的先鋒探索,又推出了喜劇賽道的“板凳單元”與輕議題質感劇集的“螢火單元”,形成“一劇場兩單元”的差異化精品內容排播矩陣覆蓋全年,以滿足使用者多元的喜好需求。
2024年“提質減量”繼續走向深水區,正如王娟所言,從騰訊影片的平臺數據分析中可以看見A級以上專案的首集棄劇率穩中有降,但B級劇集的首集棄劇率明顯上升,另外S+專案的有效UV佔比也比B級劇集高出近20個百分點,此外整體站內劇集的完播率中位數較2023年有所增長。
騰訊影片去年自開年大劇《繁花》到《與鳳行》《慶餘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實現上半年爆款霸屏,《長相思 第二季》暑期檔熱播,又憑藉《永夜星河》《九重紫》兩部衝入“爆款俱樂部”的黑馬劇為觀眾帶來驚喜,《山花爛漫時》更將精品國產劇天花板推至豆瓣9.6的高分。
不難理解,使用者耐心下降只是針對平庸以下質量的內容,高質量內容依然對使用者有高吸引力。能否實現“好劇自由”成了每年國產劇精品化程度是否達標的門檻,也是接下來國產劇質量底線。
同樣是全年爆款熱劇,2024年的精品長劇相比2023年也有了微妙的變化,使用者需求從“好劇需求”進階到“情緒價值需求”,頭部虹吸效應與爆款高腳杯效應明顯,觀眾篩選喜好劇集更加精準。
進入2025年,觀眾不僅關注劇情質量,更期待價值共鳴、議題共創、觀看體驗升級的需求愈發清晰,跨年熱劇《大奉打更人》以及家庭劇《六姊妹》,雖然題材不同,但本質都是從不同角度講述大時代與小人物的關係,觀眾從小人物們身上看見自己,得到情緒的釋放與共情,以此標準,接下來的精品劇會再度升級。
如何打造2025年的精品內容苗圃?
近兩年的高分劇數量接連上升,離不開平臺對市場的精準預判,放棄平庸內容,調整精品內容結構進行分割槽打造,成為2025年內容市場的一場重點實驗。
根據前文使用者資料的變化,平臺最大的精力仍然繼續聚焦在頭部專案上,但是基於使用者精力的分散,會發現越來越難用一部爆款內容輻射到所有使用者,所以就要透過組合新的內容結構來滿足使用者。
騰訊影片的“超級頭部+精品垂類”是比較穩固的組合拳策略,用優質的頭部內容聚焦大部分長劇使用者,用精品垂類抓住不同圈層人群的口味。
去年開始這一策略繼續進化,頭部內容正在更好地從單點突破的純爆款劇集轉向IP生態化運作的“超級內容IP”。以《慶餘年第二季》《大奉打更人》《永夜星河》等作為核心,孵化創作的同時開始強化IP開發,在劇集本身成為爆款、炸開觀眾討論度之後,授權衍生同步跟進,平價輕周邊、影視收藏卡牌與茶飲聯名成為精品頭部內容標配。
而首集棄劇率、有效UV佔比、完播率等資料都在下降的腰部內容正在消失,平臺正在用垂類精品替代即將消耗完的腰部存量。
在這場“砍掉腰部劇”的提質減量行動中,“難以獲得頭部資源的新晉創作者如何找到正確的晉升鏈路”這一行業人才梯隊培養的議題也在不斷被提及,垂類精品則是其中重要的通路。
垂類精品包含了輕量開發的高回報黑馬劇,以及分眾創新極具藝術價值的口碑劇。比如從2023年騰訊影片開始進行的“一劇場兩單元”差異化精品內容就是很好的示範,生活流懸疑劇《漫長的季節》、東方古典懸疑劇《繁城之下》、探討生死議題的輕現實都市言情劇《春色寄情人》等精品劇,兼具了獨特的先鋒審美與共情共議的價值共鳴,因此才得以高口碑發酵。
而今年,像女頻古裝劇《九重紫》《錦繡安寧》、國安題材的《宿敵》和都市劇《閃耀的她》《不討好的勇氣》,這些在垂類賽道播出了出圈效果的劇,則是帶來了高價值回報的精品劇。
在這樣一種對精品垂類的定義下,對優秀創作班底和優質文字的看重大大均衡了過往對流量演員的依賴,可以更好地將成本還之於創作。
王娟還在演講中表示,過往專案投資和開發中,10%~20%的低效投入預算將被最佳化,轉移到橫屏短劇的開發中。騰訊影片過往一直保持著長影片平臺在短劇內容方面的優勢,以明星品牌“十分劇場”創造了橫屏短劇分賬天花板,今年年初積極佈局豎屏微短劇後,未來將會繼續深耕精品橫、豎屏短劇試驗田,構建長短劇互補格局,並提升內容與使用者的匹配度,讓好劇精準觸達核心觀眾。
精品國劇的共創與拓路
在內容生產端,騰訊影片首創的“後驗激勵”機制正在成為行業轉向精品化的關鍵推手。2024年,這一激勵金額較去年增長四倍,透過“市場價+後驗激勵”模式,讓真正高質量的作品獲得更高回報。
在長影片行業,如何讓創作者真正專注於內容,而不是被市場短期回報驅動,一直是影響劇集質量的重要因素。野蠻生長與以量搶奪市場份額的年代過去之後,本質還是鼓勵行業中的創作者與平臺站在一起面對使用者反饋的考驗,強調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後驗激勵”機制,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有力回應。
“後驗激勵”重在作品上線後的市場表現,與創作者的最終收益直接掛鉤,這意味著劇集的長期表現越好,創作者的收益越高,從而激勵製作團隊在前期投入更多精力打磨內容。這不僅改變了劇集生產的盈利模式,提升了優質內容的商業回報,也加速了行業的精品化程序,證明了好劇終究能找到市場,而非被流量短期左右,更為中小型製作公司和新生代創作者提供了更公平的市場機會。
另外,長劇相對單一的盈利模式對發行渠道十分看重,如今長劇在海內外的發行都有著明顯變化。在國內,首輪發行從隨著衛視量級不斷集中於頭部五大衛視,而總檯央視的聚攏效應更為明顯,同時央視亦能幫助不少劇集擴大觸達率和影響力。
在海外,精品國劇的出海步伐不停加快。過去,海外觀眾對於中國劇集的印象主要停留在武俠、古裝等特定型別,現在更多元的國劇題材正在全球市場開啟新局面,從《三體》《長相思》等劇的海外熱播,到現實題材、都市劇在東南亞、北美市場的突破,中國長影片平臺不僅打通了海外的收益渠道,更透過內容生產加速推動中國劇集從區域傳播向全球文化現象轉變。
過去幾年,長影片行業經歷了從流量至上到精品化的轉型,如今又進入了更加精細化的調整階段,平臺正嘗試找到更穩定的增長節奏,無論是強化IP生態、深耕垂類精品,還是透過“後驗激勵”機制助推行業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騰訊影片都在用更務實的方式最佳化內容佈局。
對觀眾而言,市場的調整帶來了更豐富的選擇,也讓真正有價值的劇集能被更多人看見。而對整個劇集行業來說,這種持續產出精品、穩步升級的路徑,才是影視行業穿越週期的關鍵。
話題互動:
你喜歡什麼型別的劇集?
推薦閱讀

捆綁play、裸男色誘全上陣的
國乙為何衝不動?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