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派演員加盟、電影級製作,精品短劇扎堆的“春節檔”誰能爆?

作者|豆芽
這個春節,不看上幾部短劇,都接不上親戚朋友的話茬。阿姨嬸嬸們剛互相安利完“寶藏短劇”,旁邊的00後就忍不住湊上來,神秘兮兮地預測哪些好看、哪些撲街。
在經歷了2023年的野蠻式增長、2024年的精品化轉型後,微短劇已經成為大眾日常娛樂的主流趨勢。
今年春節檔,不僅是電影的角逐場,更是微短劇的勝負局。有媒體統計,今年包括紅果短劇、抖音等在內的多個平臺在春節期間推出精品微短劇超過270部,題材覆蓋懸疑、古裝、都市、女性、青春、奇幻等多個賽道。這只是各平臺精挑細選出來有“爆款”基因的優質作品,真正在春節期間上線的微短劇數量遠不止此。
其中,行業黑馬紅果短劇這個春節檔預計上線超百部精品短劇,在臘月二十三小年夜至正月初七陸續免費播出,使用者平均每天可以解鎖8部不同題材的作品,既可以降低選擇成本、也能滿足不同內容偏好的使用者。
目前已上線的《牆外桃花牆內血》《春日遲》《行道者之劍二十四》等作品,憑藉稀有的題材、正向的立意、電影級別的製作,已經率先吸引了不少使用者的“追更”。由實力派長劇演員舒暢參演的《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錦繡傳》更是吊足胃口,期待值拉滿。
“精品化”,無疑是這個春節檔微短劇最明顯的體感。一方面,懸浮的爽點不再是短劇唯一的標籤,立體的人設、豐滿的細節、更具時代價值的表達成為今年春節檔微短劇的共性;同時,從鏡頭表達到後期特效上的升級,不僅帶來高階的視覺享受,也成為推動故事、表述情感的關鍵;實力派演員的加盟,更是提升了作品的整體質感。
微短劇登陸春節檔,標誌著這一內容已步入大眾主流視野;而當微短劇春節檔開始卷向“精品化”,某種程度上說明整個行業步入了品質之爭的新階段。
補齊題材短板、跳出爽點侷限,微短劇春節檔全面開花
女學生林巧真的意外死亡,意外牽連出一個兵工家族裡兩黨不同陣營就秘密情報暗中角力的故事。
紅色諜戰主題的《牆外桃花牆內血》,以上世紀30年代、中國左翼作家反抗“白色恐怖”的鬥爭運動為背景,圍繞一場撲朔迷離的死亡案、跟隨國民政府上海警察局胡金泉的調查展開。從可疑的血跡、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一本暗含情報的禁書入手,一步步帶領觀眾接近真相,又次次反轉,直到牽扯出更大的勢力角逐,最終展現出我國兵工廠的歷史切面,以及那些滿腔熱血、思想先進的左聯作家們。
每集結尾留置的懸念勾子、張弛有度的節奏,不少使用者直呼“太上頭了”、“這家裡每個人都有嫌疑”、“是不是假死脫身?”……大家一邊跟隨線索尋找真相,一邊腦洞大開想象情節走向。
據悉,該劇由紅果短劇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制作出品,主創來自屢獲“年度優秀網劇”的微短劇“國家隊”。在微短劇市場,由於製作成本高、難度大,懸疑向作品並不多,尤其像《牆外桃花牆內血》這種兼具革命題材與懸疑敘事的優質短劇。
娛樂資本論觀察發現,紅果短劇春節檔片單中,有不少都屬於短劇市場的稀缺品。比如講述歸隱江湖的劍閣閣主重新現身江湖、懲惡揚善的《劍二十四》;遊戲特效師穿越至仙俠世界升級打怪的《特效拉滿:請叫我老祖》;更具現實主義的家庭倫理劇《情暖人間》;青春荷爾蒙滿滿的校園劇《竹馬與青梅》;還有《我的人魚夫君》《長夜相思入星河》等獨家免費首發。
豐富的題材之外,這些短劇在“故事性”上有了極大的提升。“很多短劇劇情都很飽滿”,最近入坑短劇的糖糖告訴我們。近一個月內,糖糖基本上每天看1~2部短劇。
過去,極致的爽點是短劇最凸顯的標籤,也一度引發外界對短劇的內容質疑。但今年春節檔上線的熱門作品,很多都跳出了懸浮的爽點,透過人設塑造、細節鋪陳等,推進故事走向、實現情感昇華。
《春日遲》中,身處低谷的女明星聞檀一見鍾情高冷自持的地質學家明濯,成年人的愛情一觸即發,在極致拉扯中雙方逐漸融化了對方的心,但又不得不面臨愛情與現實的錯位考驗。不同於以往言情劇中硬發糖、無腦虐的套路,該劇體現出了更多主角內心的糾結,讓兩人的化學反應更能牽動使用者的情緒。
其實《牆外桃花牆內血》主線是勢力角逐,但許家三兄妹之間的骨肉情深也讓人觸動;《錦繡傳》中為姐報仇的慕錦繡並非一路開掛,而是有勇氣、有謀略、有隱忍的魄力,最終靠實力翻盤。
此外,緊跟熱點、符合時代價值觀的核心也是今年春節檔微短劇的亮點。
舒暢參演的《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取材於民間愛情傳說《白蛇傳》,在山中飛昇未果的小青蛇,轉世為顏青辭來人間渡情劫,雖然遇到了可以助自己“增法力”的有緣人,但面對陌生的現代化社會,小青蛇也鬧了不少笑話。
趁蛇年熱度,與蛇相關的故事、元素更容易被看到,在春晚上經典影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主演趙雅芝、葉童的亮相引“經典永不過時”的感慨,《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在這個春節亮相,應時應景。
強調女性價值的“大女主”也是這個春節檔短劇的亮點,《江南時節》裡的女主江南就是一位在職場叱吒風雲、打贏百場官司的金牌律師。
紅果短劇站內還有不少回鄉、過年為主題的微短劇。例如《回到90過春節》中從小母親去世的主角陳小虎,意外獲得穿越到90年代的能力,為圓一家人整整齊齊過年的夢,陳小虎反覆穿越、最終促成了全家歡喜大團圓。
這也是微短劇的創作優勢,更短的創作週期、更凝練的故事,讓製作方們有了作品與現實高度同頻的空間。
橫跨言情與仙俠,拋掉套路與雷同,紅果短劇交出的這份春節檔片單,成為備受不同內容偏好劇迷喜愛的“電子年貨”,既能在走親訪友之際無負擔觀看,也能順便充當飯桌上的社交貨幣。
從光影藝術到演技大賞,微短劇如何演繹“鏡頭美學”?
除了內容上的升級外,今年春節檔微短劇在製作上也不輸長影視內容。
此前就有導演向娛樂資本論感慨,豎屏在資訊量呈現、鏡頭美感上有一定侷限,而且豎屏的一大難點在於,很容易給人粗糙的觀感,稍不講究就會與高階感失之交臂。在爭分奪秒講故事的短劇中,鏡頭還起到劇情補充的作用,需要謹慎考慮每一個畫面的作用。過去一年,很多製作方都在探索適合微短劇的鏡頭語言。
在行業各方的創新嘗試下,今年春節檔的微短劇,已經很少看到一眼粗糙的製作了。專業的鏡頭排程、絲滑的分鏡銜接,每一幀都能帶來美學享受和視覺爽感。
《劍二十四》在鏡頭上尤其講究,該劇集有大量劍術交鋒的鏡頭,但凡差點火候,就很難讓觀眾感受到江湖高手的風韻,也會拉低整個故事的信服力。
為呈現精彩的視效場景,製作團隊特邀專業武術指導全程參與拍攝,以精心打磨的招式配合跌宕起伏的俠客故事,展現真正的“高手過招”。第一集劍二十四與李總捕的首次過招,就讓觀眾大飽眼福。
不少短劇還透過強質感的後期特效,構建出宏大的場景、渲染出細膩的鏡頭美。特效一直都是檢驗作品是否有質感的重要元素,很多大製作的長劇集也常常翻車,被批“五毛錢特效”。
今年在紅果短劇上線的諸多仙俠題材作品,特效都非常線上。改編自番茄小說的《小師妹天生反骨》,就有大量營造修仙氛圍、法力變換的特效。《我的人魚夫君》第一集開場以宏大的奇幻場景將觀眾拽入夢境,緊接著絢爛的藍色空間絲滑切換至蔚藍的大海,兩位矯健的人魚嬉鬧其中。
後期特效不僅體現在這種架空題材上,部分現代言情也巧妙應用了後期,以具像化主角之間的化學反應。《江南時節》中江南與時節在酒吧的初遇,就是以時間靜止的手法來表達江南的心理變化。
一部高質感的影視作品,也少不了服化道的加持。不論是以幹練的OL著裝凸顯金牌律師江南的理性剋制、還是用典雅高貴的錦繡製衣一展宮廷的繁華歲月、抑或是透過性感又不落俗的時裝來點綴小青蛇的美豔靈性,今年紅果短劇的春節片單,確實更容易在細節上將觀眾帶入劇情。
另外,如果說硬性技術決定了一部作品的下限,那演員們的演技則決定了作品品質上限。
在短劇行業發展之初,很多演員沒有經過行業訓練,粗線條的演法常常讓觀眾出戲。但如今越來越多實力派長劇演員、科班出身的新人開始嘗試短劇,舒暢就是首次涉足短劇。《牆外桃花牆內血》主演中,就有任山、關亞軍、馬巖等老戲骨,也有來自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專業院校的年輕面孔。
同時一批在短劇賽道殺出重圍、嶄露頭角的品質演員,也拉高了短劇整體的演技水準。在《春日遲》中飾演女明星聞檀的,正是人氣短劇演員王格格。趙柯淳、孫樾、餘茵等也都憑藉在多部短劇中的表現吸了不少粉絲,大家紛紛表示“別光演短劇,也去演長劇啊。”
基於微短劇快節奏的敘事邏輯,很多製作方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製作流程,讓畫面更契合短劇的傳播特性,也確保視覺呈現質感,避免作品陷入低階、粗糙的詬病。
短劇精品化2.0:消費模式多元、演員走向臺前、優質創作者入局
在今年的微短劇春節檔,不僅可以看到過去一年行業的發展狀態,也能窺見新一年的方向。
其實“精品化”是2024年整個行業的大趨勢,諸多平臺、短劇頭部機構也都在極力推動行業的品質迴歸。短時間內經歷了使用者規模和內容“雙爆炸”的紅果短劇,在2024年年末推出了“果燃計劃”,透過聯合投資、保底分賬等模式,鼓勵更多創作者投身短劇創作。此次春節檔的作品,也是多元創作者彰顯內容質感的縮影。
但從一個新內容模式的發展週期來看,真正的精品化還遠不止此。
行業各方真金白銀的投入下,微短劇市場上已經積累了一批兼具故事和製作的優質作品,給整個行業的品質進階打了個樣。下一步,就需要不斷除錯整個行業的底層機制,觸發行業的正迴圈,在合理的機制下去孕育更多好作品。
在內容市場,生意端的模式變化會極大影響內容創作,很多不完善、或者單一的機制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擾亂髮展秩序。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如今業內已經發展出了IAP(付費)、IAA(免費)、端原生三種主流生意模型。
其中以紅果短劇為代表的IAA模式,讓內容創作者卸下了枷鎖,有了喘息的機會,可以精細化演技、情節、製作等來拉伸使用者停留。此前紅果短劇總編輯樂力在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時,就提到“不少‘爽過頭’的劇,可以刺激垂類人群不斷付費,但在紅果無法吸引更大範圍使用者,很多人受不了太極致的情緒,反而是專門為免費創作的短劇留存效果更好。”
此外,以漲粉、養號為目標的端原生,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變現渠道。多種消費模式共同增長、形成各自的生態,驅動內容端的百花齊放,市場才會進一步擴大。
其次越來越多有演技、可塑性強的短劇演員開始展露頭腳,走向臺前,有助於提升大眾對精品短劇的認知。“不輸長劇演員啊”、“孫樾領進門,愛上所有人”……諸如此類的評論,正說明優秀演員可以高效與大眾溝通。
春節期間,紅果短劇不僅上線了多部人氣短劇演員加持的作品,還推出了聚焦演員的節目《出發吧,短劇!》。王格格、馬小宇、張集駿、覓七、白方文等演員分別前往海南、山西、內蒙,帶觀眾領略祖國各地美景和風土人情的同時,將演員的真實狀態呈現在大眾面前,建立起創作者與粉絲之間的瞭解橋樑。紅果站內還有專門的“演員”賬號,舒暢、王道鐵、王云云等都已入駐。
隨著微短劇市場的成熟,越來越多專業創作者也紛紛入局,繼續做大行業蛋糕。
過去一年,大量地方廣電、文旅部在嘗試結合短劇,並在積極探索懸疑、文化、公檢法等特殊題材,“正規軍”的入局,“在內容上開闢了新市場,在稽核上也比較強優勢,一定會有地方廣電媒體在短劇賽道取得過去難以想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樂力此前提到。
而本就紮根於影視內容的老玩家們,例如愛奇藝等長影片平臺、華策等專業影視公司都在積極擁抱短劇。去年年底,紅果短劇與愛奇藝達成合作,圍繞精品內容進行IP聯合開發、聯合出品、成品內容授權等,引行業關注。
前文提到的“果燃計劃”,就是為了掃除行業瓶頸。在樂力看來,當前的短劇市場還遠沒有到“分蛋糕”的階段,做大蛋糕才是當務之急。“如果下一階段內容質量提升和品類泛化做的不到位,會很快遭遇使用者增長瓶頸。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果燃計劃,號召更多有創作力的傳統影視公司、廣電媒體和有影響力的藝人一起來做短劇,提升行業天花板。”
包括紅果短劇上線的100多部精品短劇在內,今年春節檔微短劇的品質升級,讓我們看到了微短劇精品正在大步快走、進入2.0時代。2025年,我們也希望更多行業“黑馬”出現,進行產業鏈的探索、模式的創新,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如同2023年上線的紅果短劇。而隨著全行業的積極參與,微短劇有望從更底層的運轉機制出發,驅動生意模式與作品品質達成正迴圈,為行業帶來更多驚喜。
話題互動:
你今年春節看了哪些短劇
推薦閱讀

生活化敘事,
“隔代親+萌寶”助力甜寵劇再出圈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