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曾夢想過,在法意邊境的雪山小鎮擁有一間木屋、每天滑雪、喝熱紅酒、晚上點著壁爐聽著爵士入睡……
歡迎來到現實世界——這裡也許不是你想象中的滑雪大片,而是一部關於“打工人的雪山生活實錄”。
今天,我們要聊的不是“滑雪穿搭指南”,也不是“如何拍出雪地美照”,而是那些在歐洲高階滑雪勝地背後,默默支撐起“奢華假期”的雪場女孩Chalet Girls——
她們的故事,有點酷、有點累,也有點顛覆你對“滑雪度假”的所有幻想。

首先,先糾正一個刻板印象。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Chalet Girl”是因為那部2011年的同名電影:《Chalet Girl》👇

電影裡,天真漂亮的少女誤打誤撞進入上流社會的滑雪圈,在滑雪、戀愛、宮廷式狗血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但現實生活可沒這麼浪漫。
這裡所說的“Chalet Girl”指的是在歐洲滑雪勝地工作的人,特別是在高階滑雪木屋(chalet)中擔任廚師、清潔、司機、保姆、禮賓等角色的工作人員。
她們被僱來為那些願意花幾千歐一晚的超級富豪們提供“保姆式”服務。
而這個群體雖然名字叫“chalet girls”,但現在早已男女皆有,而且遠比你想象中要“專業+卷”。

其實,“Chalet Girl”這個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
那時候,英國的貴族們漸漸不再能承擔在歐洲的豪宅,乾脆把這些大house改成出租式滑雪屋。於是,家裡的女兒們被派去“照看生意”——燒飯做衛生招呼客人順便滑雪,一舉多得。
久而久之,這種冬季臨時工的角色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對很多英國學生來說,gap year不是揹包遊,而是到法國、奧地利或瑞士的滑雪勝地做一個冬天的chalet girl:一邊工作,一邊享受免費滑雪和山間生活。
聽起來是不是還挺浪漫的?
但別急,現在的“浪漫濾鏡”已經碎成渣了。

Sophie的親身經歷就是好例子。
早上7點,天還沒亮,法國阿爾卑斯山上的Les Gets小鎮一片寂靜。但Sophie已經踩著冰雪,在彎彎繞繞的山道上狂奔了。
她不是去滑雪,不是晨跑,她遲到了。
今天是她第一天上崗,要為25位高階客戶準備早餐。而她剛從派對宿醉中醒來,一邊吐一邊煎蛋和培根。
這不是電視劇,這是她親口笑著說的,但你能想象那個畫面嗎?

說白了,這份工作,真的不是混吃等滑雪。
你得早起準備早餐,清潔房間,接送客戶去滑雪場,做晚餐、調酒、擦雪靴、洗衣服、泡茶……還要記住客戶不吃蘑菇、愛喝什麼年份的紅酒、狗的名字叫啥、以及他們朋友的朋友最討厭什麼顏色的靠墊。
有人形容這份工作就是:“你每天都要主持一場超豪華的私人晚宴,兼任活動策劃和心理諮詢。”
而所有這些換來的,可能是——月薪約1000英鎊,換算過來不到9000人民幣。
當然,大部分僱主會包吃住、給你滑雪通行證,但算上每天14小時的工作強度,根本不及英國最低工資。
靠什麼活下去?靠客人給的小費——有時候一個星期能拿到幾百歐,才勉強讓“打工不白打”。

那麼,“Chalet Girls”真的都是“富家子女來體驗生活”嗎?這恐怕也是最容易誤解的地方了。
是的,早期確實很多來自“中上階層”的年輕人來打工,但現在,工作門檻越來越高,“有滑雪經驗”“懂高階餐飲”“能用法語交流”“擁有歐盟護照”……都成了基本條件。
比如,VIP Ski公司說,他們招一個崗位有15個人搶,競爭激烈到難以想象。
想滑雪,你得先拼過上千名競爭者,還得熬得住體力+腦力+社交力的三重考驗。
現實就是,有滑雪夢的不一定能來,有錢的人未必願意幹,有人幹了也很快“精神失重”。

當然,還有人以為她們每天在頂級木屋裡點燃香薰泡熱湯、看雪景自拍。
其實她們的住宿,常常在酒吧地下室、臨時員工宿舍或山腳邊的破舊房子裡。沒有窗,隔音差,還要忍著凌晨4點前的DJ轟炸聲入睡。
但哪怕只睡了3小時,早上7點你也要穿上整潔制服,化淡妝,微笑服務。
想偷懶泡一下客人的按摩浴缸?不好意思,一旦被發現,你就得打包走人。
“你是服務人員,不是住客。”就這麼簡單粗暴。

Voila,“Chalet Girl”也許聽起來是“滑雪勝地版的芭比生活”,但當濾鏡拿掉,你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20來歲的女生,在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山上,用不熟練的語言服務陌生的客人。
她們洗碗、煎蛋、挪雪、打掃馬桶、調酒接送,每天只睡幾小時,有時還要笑著面對“你長得真像我家保姆”的尷尬場面。
女主光環全破碎,但這就是人生啊。
-END-
Ref: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truth-chalet-girls-europe-skiing/index.html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