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鐵上看見有人把自己“拷”在了窗戶上!結果竟是….

正文前叨叨
🔔溫馨提示一下,咱們的雪地靴羽絨服馬上都要截團了哦。
這倆都是冬季剛需來著,咱們的團品品質槓槓的,收到的反饋都超好,還沒有看到的姐妹抓緊最後一天時間!
點選上方藍字即可跳轉團文
1
01
Hello姐妹們,
因為公司業務的關係,我又一次跑到烏魯木齊來了。
新疆可真遠啊,來一趟都感覺像出國,不過每次都能遇到很多新鮮又有趣的事。
單就過來的其中一段高鐵上,就讓我撞見了一場現實版的“好奇心害死貓”。
那天,本來還挺安靜的車廂突然有人爆笑。
隔著幾排座位,我瞥見好像是一個男士被什麼東西粘住了,貼著車窗動彈不得。
有個小夥子可能跟他是一起的,邊笑邊在拍影片,還說著:“等我發上抖音你就火了!”
旁邊有幾個乘客在圍觀,還有人說:
“又一個挑戰的,手錶果然會粘住!”
這下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站起來一看,原來那個男士把自己的Apple Watch“粘”車窗玻璃上了,就像給自己戴了個手銬似的。
我沒好意思直接拍人家,影片是網上搜的
他試著用手摳,用紙巾擦,甚至掏出一張會員卡,像開鎖似的試圖撬開它。
然而,手錶紋絲不動。
周圍的乘客忍笑不止,就連路過的列車員也來了句:“這個窗戶我們擦得乾淨吧?”
想來也是見怪不怪了。
我上網一搜才知道,這奇葩操作竟然是社交媒體上正流行的“粘手錶挑戰”!
不僅高鐵窗戶能粘,你的iPhone、iPad,只要是光滑玻璃材質,都可以“疊羅漢”。
不少人好奇去試,結果全被“套牢”了。
好些網友都是坐高鐵的時候刷到相關的帖子,受好奇心驅使,非要去試。
想必我遇到那位男士也是這麼不信邪。
這下高興了吧?
最“慘”的大概是這樣的土豪網友吧。
要是拆分的時候用力過猛,“友盡”的可不只是手錶,還有手機螢幕哦。
1
02
1
為何高鐵窗戶能粘住手錶呢?
我這個“好奇寶寶”雖然強忍住沒把自己的手錶摁窗戶上,但不可能不去一探究竟啊。
原來這個鬧劇背後的罪魁禍首,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很有趣的科學原理——光膠現象(Optical Contact Adhesion)。
通俗來說,就是當兩塊極其光滑的表面(比如高鐵窗和Apple Watch螢幕)緊密貼合時,空氣被擠出,兩者之間會形成非常緊密的接觸,表面分子間的作用力(即範德華力)就開始發揮“粘合劑”的效果。 
表面越光滑,粘合力越大。
如何“解救”被粘住的物品?
如果你也中招了,別硬摳硬拉,這樣不僅會損壞物品,還可能刮花玻璃。
正確的取下方法是: 
  • 旋轉破壞貼合點:
輕輕一個方向旋轉手錶,逐步減弱貼合力。 
  • 滑動而非拉扯:
用手緩慢推開,讓物體沿玻璃滑動,而不是直接用蠻力向外拉。 
  • 潤滑劑輔助:
用溼紙巾或少量液體潤滑邊緣,進一步減少吸附力。 
有趣的是,光膠現象不僅能在高鐵窗上實現,只要是光滑的玻璃表面(比如落地窗、鏡子),都能成為實驗場地。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個挑戰會迅速走紅:
看起來簡單又神奇,但一旦失敗,就是大型“社死現場”,搞笑程度100分。 
03
等我到了客戶那裡,一起吃飯時聊起高鐵上的“奇遇”,大家都覺得太搞笑了。
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嘴裡塞燈泡”啊!
這個咱們從小就知道吧?
小時候不知道被告誡過多少次,燈泡不能放嘴裡,要不然拿不出來。
但許多人偏認為自己嘴巴大,燈泡小,塞進去肯定沒問題。
殊不知,燈泡能塞進,但因為下頜肌肉的形狀和反彈作用,拔出來卻難如登天。
一不小心,就要跑急診室,讓醫生帶著工具“解救”你。
後來竟有商家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搞出了“糖果燈泡”。
但是,大家依然不要去試哦!
這“燈泡糖”進了嘴,也是不容易搞化的!
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吞燈泡挑戰竟還是“全球共享”的嘞。
席間一位英國客戶驚呼到,原來中國人也流行“嘴裡塞燈泡”?
這在Youtube上可是流行了好幾十年,江湖地位之高,至今不倒!
後面再聊起來,原來放眼歐美社交圈,這類“蠢萌實驗”數不勝數。
英國客戶跟我們說,當年的Youtube上,各種挑戰影片火爆一時,但也留下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
牛奶箱挑戰
Milk Crate Challenge
這是2021年前後爆火的一個挑戰:
挑戰者需要攀爬疊起來的牛奶箱塔。
結果呢,九成以上的人以“骨折式摔倒”收場。
這挑戰過程甚是搞笑,但也導致了許多急診事故,後來平臺不得不將相關影片下架。
1
幹吞肉桂粉
Cinnamon Powder Challenge
這個挑戰據說是“網紅鼻祖”:
看似簡單,一勺肉桂粉下肚而已,有啥難的?
但親自試過的人會告訴你:
肉桂粉會瞬間吸走口腔所有的水分,變成黏糊糊的粉團,不僅會嗆得人涕淚橫流,還有窒息的風險!
美國甚至因此專門製作了一期公共健康宣傳片,呼籲人們“肉桂粉只該撒在麵包上”。
手臂貼冰櫃
Frozen Arm Challenge
這個所謂“遊戲”就更加離譜了:
用手臂貼在冰櫃內壁,利用低溫讓皮膚和冰櫃表面凍住。
挑戰結束後,許多人發現自己真的“凍”在冰櫃裡了,最後需要溫水解救。
更糟的是,一些人因此留下了凍傷。 
平臺已經下架相關影片了,還是有人挑戰手臂泡冰桶裡
04
 1
為什麼這種挑戰會廣泛流行?
這些挑戰看似荒唐,但卻總能吸引大批人嘗試,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不信邪心理:
總有人覺得,別人失敗了,但我不一定。
社交壓力:
看到別人或者身邊的朋友都做了,自己不試試就顯得“慫”,於是排隊上演“勇者鬥蠢”。
對風險認知不足:
大多數人會高估自己的認知水平,卻低估這些看似無害的挑戰背後潛藏的風險。 
從高鐵窗戶的光膠現象到歐美的奇葩挑戰,這些趣事的背後,其實都藏著科學原理。
如果我們多瞭解一分,或許能避免挑戰失敗帶來的尷尬,甚至危險。 
下次當你覺得生活無聊,想要挑戰些什麼時,不妨選擇更安全的方式。
比如:挑戰一天不看手機,或者試著在咖啡店和陌生人聊五分鐘天。
至少,這些挑戰不會讓你“拷”在窗戶上,或者因燈泡卡嘴跑急診。 
總之,記住這句至理名言:
好奇心固然寶貴,但別讓它害死貓,更別害死你哦!❤️
1
END
1
最後一天
澳洲進口美麗奴羊皮毛一體,質感超好!
保暖又透氣!冬天必備神器!
坦博爾羽絨服,北京冬奧會合作伙伴,品質沒話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