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677天
在經歷一年的法律糾紛和34項重罪指控後,特朗普在紐約的判決聽證會上獲判“無條件釋放”,既無監禁,也無罰金或緩刑。這一結果距離他第二次宣誓就職僅有10天時間。法官胡安·默坎 (Juan Merchan)表示,基於“總統職務的保護優先於一切其他因素”,特朗普因即將擔任總統而免於懲罰。默坎指出:“如果是普通公民或普通被告人,特朗普不會享受如此程度的保護。”但因他的職位特殊,法院判處無條件釋放,認為這是唯一合法且不會妨礙國家最高職位的判決。
這一判決在重罪案件中極為罕見,而特朗普面臨的指控理論上可能導致最多四年監禁及數萬美元罰金。儘管如此,“無條件釋放”通常會限制犯罪者的投票權或持槍權,具體視州法律而定。本次裁決標誌著特朗普複雜的官司之路暫時告一段落了,僅留下一次法律警告。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拜登即將卸任之際,美國經濟展現出強勁勢頭。勞工部週五公佈的12月就業報告顯示,各項資料超出經濟學家預期,描繪出一幅樂觀的經濟圖景。12月新增就業崗位達25.6萬個,遠高於彭博社預期的16.5萬個。失業率降至4.1%,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扭轉了11月短暫上升的趨勢。同時,過去一年工資增長達3.9%,跑贏通脹,顯示出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這些資料為即將到來的新政府提供了一個強勁的經濟基礎。

圖片來源於彭博社

美國最高法院今日就TikTok禁令展開激烈辯論,針對該平臺的母公司背景展開了長達三個多小時的質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對TikTok律師諾埃爾·弗朗西斯科(Noel Francisco)關於TikTok與中國政府“無關聯”的說法提出質疑,強調:“國會關注的核心問題是中國對內容的操控以及資料的獲取與利用。”

圖片來源於網路
儘管判決結果尚未公佈,但禁令若在1月19日如期生效,將對平臺使用者產生重大影響。據估計,僅一個月內約200萬創作者可能面臨3億美元的收入損失,許多人已開始為這一潛在的打擊做準備。最高法院的最終裁決預計仍需時日,法官們還將繼續向司法部官員提問。

洛杉磯南部山火持續肆虐,拜登今日與一些關鍵官員進行了會面,商討聯邦政府對這一災難的應對措施。這次會議緊隨加州州長紐森的緊急狀態請求獲批之後,目前已有18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自火災週二爆發以來,破壞程度令人震驚。消防員預計,今晚風勢減弱可能為遏制火勢帶來轉機。與此同時,政治爭論持續升溫。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放大“極右翼觀點”,將火災歸咎於民主黨和多元化政策。《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馬斯克已經發表或回覆了80多條與火災相關的帖子,其中不少內容基於虛假資訊或帶有種族歧視傾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加州消防局證實,週四上午,一架加拿大CL-415“超級滑板車”(Super Scooper)水上飛機在協助撲滅洛杉磯帕利塞茲山火時與一架無人機相撞,導致所有正在執行滅火任務的飛機暫時停飛。此次事故使僅有的兩架能從海洋快速汲水並投放滅火的兩棲飛機之一停運,對撲滅該地區火勢構成重大打擊。加州消防局發言人表示,這架飛機每天執行數十次飛行任務,每次能攜帶1,600加侖水,對迅速控制火勢至關重要。由於其他同類飛機需返回機場補給,這種機型的連續汲水投放能力無可替代。托馬斯稱,此次停飛令滅火進度顯著延誤,“火勢在短短30分鐘內可能迅速蔓延,進一步威脅馬里布和聖莫尼卡之間已經有數千座房屋被毀的社群。”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稱, 中國駭客近期入侵了美國財政部的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這一負責審查外國投資對國家安全風險的辦公室,並訪問了相關非機密檔案。此次攻擊凸顯了中國對美國關鍵機構的間諜興趣,特別是在CFIUS近期擴大對靠近軍事基地的房地產交易審查權力之際。儘管沒有證據表明機密資訊被竊取,美國官員正評估此次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而財政部表示駭客透過第三方服務商入侵,目前已無法繼續訪問系統。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方防務分析人士發現,中國廣州船廠正在快速建造至少5艘特殊駁船,其設計明顯適用於兩棲登陸行動。這些駁船配備超長前橋和開放平臺,可快速解除安裝重型裝備,且與中國滾裝船隊相容,具備在短時間內讓裝甲車輛和其他軍用物資登陸的能力。一些美方專家認為,這些駁船可能為潛在臺海衝突做準備,或至少為中國提供戰略槓桿。儘管其聲稱具有民用用途,但規模和設計超出常規民用需求,進一步增強了軍事目的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世界氣象組織(WMO)確認,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5°C,首次突破《巴黎協定》1.5°C的關鍵門檻。這一結論基於包括NASA和NOAA在內的六個國際資料集,凸顯全球變暖的加速趨勢和其對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等的推動作用。WMO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均強調,這並不意味著《巴黎協定》目標失敗,但每一分升溫都會對人類和地球產生更大的影響。各國需採取果斷行動,以應對2025年的氣候挑戰並避免更嚴重的氣候災難。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