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11年之後,智慧音箱鼻祖完成最大升級,直指ChatGPT


一個擁有 6 億使用者量的標杆性智慧平臺接入了大模型,會帶來哪些連鎖反應?

作者|蘇子華


編輯|鄭玄

2 月 26 日,智慧音箱鼻祖、初代語音助手 Alexa 在誕生 11 年之後,迎來了最大的一次升級,正式接入了大模型。
升級版的 Alexa 取名為 Alexa +,需要付費解鎖,每個月的訂閱費是 19.99 美元,但所有 Amazon Prime 會員均可免費使用,Prime 會員費是每年 119 美元。亞馬遜 Prime 會員是一項訂閱服務,包括物流、影片流媒體、音樂流媒體、遊戲會員等福利。
Alexa +將在 3 月初面向美國使用者開放試用版。亞馬遜在紐約的釋出會上如此定位 Alexa+ :希望成為「你在數字世界中最好的新朋友」。
在此次升級之前,行業人士評價,「Alexa 和 亞馬遜智慧音箱 Echo 越來越像老物件了,變化緩慢,而且總是落後於時代。」
而此次升級,讓 Alexa 終於可以挑戰 Google Assistant 和 Siri、ChatGPT 等接入了 AI 大模型的產品。
截至 2025 年 2 月,ChatGPT 的周活躍使用者數已突破 4 億,近三個月增加了約 1 億使用者,勢頭迅猛。而不可忽視的是,目前接入了 Alexa 的存量裝置有 6 億臺。
當一個擁有 6 億使用者量的標杆性智慧平臺接入了大模型,能否讓 AI 助手的競爭格局發生扭轉?

支援 Alexa 的不同規格的 Echo 音箱|圖片來源:RTINGS

01
大模型攪局者,
亞馬遜版 AI 助手有何不同?
從亞馬遜介紹的使用場景上看,Alexa+已經徹底走出了智慧音箱。
據悉,Alexa+採用了 Anthropic 提供的 Claude 大模型,以及自研的 Nova 模型,來完成多模態的互動,既能處理複雜語義推理,又能執行訂票、購物等實體操作。

Alexa 將上線的新官網|圖片來源:Alexa

Alexa 將具備獨立的 App、網站。在 Alexa 的 App 和網站上,使用者可以與它對話,用它輔助寫作、發郵件、生成文案和圖片等等,就和 ChatGPT、DeepSeek、kimi、豆包、Claude 等產品一樣。
亞馬遜特別強調了 Alexa+的記憶能力。它會記錄使用者的偏好,也就是說,如果你告訴它你是一個對麩質不耐受的素食主義者,那麼它未來推薦的食譜就會考慮到這一點;或者,在點外賣的時候,會推薦常去的餐廳下單食物。
不過,與以上主流的大模型 AI 助手不同的是:
跨裝置的同步能力。使用新版 Alexa+,使用者可以在一臺裝置上開始對話,然後在另一臺裝置上從上次中斷的地方繼續對話。
Alexa 也嵌入到汽車、電視、音箱等裝置之中。亞馬遜希望 Alexa+可以同時覆蓋家庭、辦公室、汽車等多種場景。
另外,Alexa 作為從家庭場景的智慧音箱起家的 AI 助手,執行能力是它的優勢。根據官方介紹,他們打通了不同的網站和 App。除了常規的控制智慧家居、播放不同音樂播放器中的音樂,還可以透過語音在網上下單商品和外賣。現在引入 agent,可以設定日程提醒等等。

透過語音設定任務|圖片來源:Alexa

不過,透過語音助手來打車、購物、點外賣可能不一定是個好場景。Alexa 曾經與 Uber、達美樂披薩等企業合作,但一段時間後,發現使用者使用頻率不高,最終停止合作。
調研顯示,智慧音箱最常用的功能只有兩個,詢問天氣和播放音樂。
在引入大模型之後,依託於大模型的多輪對話能力,或許可以激發 AI 陪伴、AI 輔助工作的需求。進而,提高 Alexa App 的下載量。
目前,OpenAI 提供了一個免費版本的 ChatGPT,同時還有一個每月 20 美元的高階訂閱版本。Anthropic 的 Claude 聊天機器人付費版本每月收費 20 美元。
佔據了 6 億臺裝置家居裝置的 Alexa,能否依靠家庭場景這一優勢逆襲,還是個未知數。
02
智慧音箱鼻祖,一直在虧錢
智慧助手 Alexa 和配套的智慧音箱 Echo 在誕生之初,曾經被視為谷歌與蘋果學習的物件。產品一經推出,就大受市場歡迎。
然而,殘酷的是,智慧音箱 Echo 雖然已經賣出了 6 億臺,但一直虧損,且銷量增長勢頭不再。
據 Business Insider 報道,Alexa 團隊 2022 年虧損 100 億美元。當年,亞馬遜開啟萬人裁員計劃,重點就是 Alexa 的硬體團隊。
到了 2022 年,大模型開始爆發,ChatGPT 等產品對於老一代的 Alexa 無疑是降維打擊,智慧音箱的銷量開始連年走低。根據公開資訊,2022 年全球智慧音箱市場出貨量為 1.2 億臺,同比下降 25%。2023 年底,Alexa 部門繼續裁員數百人。2024 年上半年銷量同比跌幅達 30%。
擁抱 AI 大模型已經刻不容緩。

各類 AI 大模型助手已經在過去 2 年裡迅速崛起,瓜分了市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此次升級,IDC 可穿戴裝置和其他裝置研究經理吉特什·烏布拉尼(Jitesh Ubrani)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Alexa+的訂閱費可能會幫助減少虧損,亞馬遜希望這項旨在與使用者對話的改版,能將其數億使用者中的一部分轉化為 Alexa+的付費使用者,從而為這項無利可圖的業務帶來回報。
調研諮詢公司 Forrester 首席分析師托馬斯·哈森 (Thomas Husson) 的表達更加直接,他認為,此次升級是亞馬遜的一種預設,即其對智慧音箱的最初願景已經失敗。
他說,亞馬遜最初希望透過補貼 Echo 智慧音箱,讓 Alexa 進入不同家庭,促使使用者能透過 Alexa 進行購物,來為電商業務帶來增量。「這一策略失敗了,亞馬遜已向 Alexa 部門投資了 250 億美元。」
從對話效果、功能上來看,Alexa+算是亞馬遜推出的第一個「真正智慧且實用的助手」。不過,如今,各種大模型 AI 助手正在進入到不同的硬體之中,比如玩具、耳機、檯燈,甚至是嵌入到桌子中。可以說,Alexa+的推出已經稍顯遲緩。
亞馬遜能否藉助電商平臺、亞馬遜 Prime 會員等優勢,重塑 AI 應用格局,Alexa+能否擺脫智慧音箱的限制、智慧音箱能否藉助 Alexa+重振旗鼓,都值得期待。
*頭圖來源:Bloomberg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極客一問
你如何看待 Alexa 接入大模型?

更多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