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迎來100億!打了多少人的臉?

作者:Muse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
文章已獲授權
50億、60億、70億、80億、90億、100億……
中國電影百年曆史,從未有哪部電影如此瘋狂,票房竟以10億為單位進行飆升。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做到了。

春節檔的熱度早已消退,唯獨《哪吒2》始終霸佔全民熱搜榜,它先是超越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新的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一;再是翻過《長津湖》這座巍峨高山,榮登中國影史票房第一;而後又趟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這條無垠江河,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
2月13日19點10分,《哪吒2》更是在全球影迷的矚目下,以無可匹敵之姿,創造了「100億票房」的駭人紀錄!
成都市高新區盛通街,可可豆動畫影視公司的角落裡,導演「餃子」作為最大功臣,完全沒有時間陪同事們慶祝,始終趴在工位上加班加點地畫著破億海報。他明顯能感知到,自己手繪海報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票房飆升的速度。
另一處的角落裡,《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先後為《哪吒2》單獨發了兩條微博,慶賀它所取得的成績。這是其他春節檔電影,所沒有的待遇。
毫無疑問,這是兩位導演之間的惺惺相惜。
縱觀整個中國電影圈,餃子與郭帆是極其相似的,同為80後、都是非科班出身的導演、也都一鳴驚人,創造了票房奇蹟。
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20,他們各佔據兩部電影,分別是《哪吒1》《哪吒2》與《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
他們就像同一座險峰上的攀巖者,感同身受對方所承受的磨難、萬分理解對方所堅守的信念,亦互相注視著彼此先後攀登至更高的山壁。
他們是同行者,也都是奇蹟的締造者,他們都用實打實的成績,告訴了世人一件事:
尊重觀眾的創作者,不會被觀眾所辜負。
1980年,伴隨著一聲啼哭,四川省瀘州市的老楊家誕生一子,名為「楊宇」。因楊父、楊母分別是瀘縣人民醫院的放射科醫生與該院的保管室管理員,故早早定下了兒子的未來——子承父業,當一名醫生。
同一年,山東省濟寧市的老郭家也誕下一子,取名「郭帆」。郭父、郭母亦對自家孩子給予了厚望,希望他未來能成為一名律師。
楊宇和郭帆打小就很聽話,學習成績也始終名列前茅,考上名牌大學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一直被周圍的人喚作“別人家的孩子”。
直到90年代,一個屬於全球文娛的黃金時代。
15歲的郭帆透過十幾寸的彩色電視機,第一次觀看《終結者2》,電影中驚悚駭人的特效、聞所未聞的未來世界,徹底震撼了郭帆的內心。他陡然間萌生了一個本不該存在的想法:我也要拍一部科幻電影。
楊宇亦然。
他整天沉迷於宮崎駿、押井守、皮克斯、迪士尼等大師及廠牌創造的夢境中,尤其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作品,無論是《大鬧天宮》還是《哪吒鬧海》,他都重溫了不下幾十遍。他看得愈多,便愈發堅信,自己熱愛動畫。
      《哪吒鬧海》  
據楊宇的中學老師回憶,楊宇經常會在下課後趴在課桌上畫畫,一旦動筆便會忘乎所以,常常遺漏上課鈴響的聲音。
1999年,楊宇與郭帆跟隨著人潮踏入了高考考場。
考試結束後,楊宇依舊聽話,乖乖報考了華西醫科大學的醫學專業。
郭帆則下定決心跟父母坦白,說自己想報考電影學院,但那一年並沒有電影學院的導演系在山東招生,所以他計劃復讀一年。母親毫不留情地責問:“你復讀就以為自己考得上嗎?而且學法律才是最有前途的。”郭帆被母親說服了,轉而報考了海南大學的法學專業。
但熱愛就像永不熄滅的火苗,一旦有風經過,它便會重燃烈焰。
所以,等風來。
上大學以後,楊宇因性格內向,每天除了埋頭畫畫就是健身,活生生將自己練成了肌肉男。為此,楊宇常給人造成反差,人們怎麼也沒想到,這個一身腱子肉的男生,竟然還畫得一手好畫。
有一回,一位同學找他幫忙做美術選修課的作業,主題是“樹”。他三下五除二畫了一幅枝條穿插、密而有序的作品,被老師給了將近滿分的成績。
25年後,該靈感被他用於《哪吒2》中,百萬妖獸身纏鎖鏈的一幕。
後來,楊宇還與另一位喜好畫畫的室友承包了年級內所有的板報工作,他倆每回畫完,都會惹得全校驚詫。無他,楊宇二人實在畫得太好了,堪稱降維打擊。
楊宇會畫畫的名聲逐漸在校內打響,很多人都知道601寢室有個特別會畫畫的大一新生。
大一下學期,楊宇開始覺得內心似乎有什麼東西要破土而出,但自己總是下意識地壓制住它,二者相沖,導致他煎熬難忍。他自己形容那種感受是:“有東西在跳,有火在燒,彷彿一頭豬在地震來臨前想要拱圈。”
隨著時間推移,霧靄消散,真相大白,那是他曾親手掐滅的動畫夢。
大二期間,20歲的楊宇開始嘗試將自己精心繪製的一篇作品投至《科幻世界》雜誌。豈料,畫被入選的那一期,該雜誌卻突然停刊了。這件事對楊宇打擊很大,他開始懷疑起自己是否應該追夢,還是老老實實聽父母的話,當一名醫生。
很長一段時間,楊宇都感覺自己站在一處岔路口,左邊那條路迷霧重重、遍佈荊棘、前途未卜,右邊那條道平坦寬闊、花繁葉茂、安穩無憂。他知道自己應該往右走,但不知怎的,他就是想闖一闖左邊那條路。
      大學時期的楊宇  
大三這一年,轉機來了。
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的黃雷同學,突然放棄了醫生這個鐵飯碗,投身進入了軟體行業。這件事在校內引起極大反響,它也給了楊宇當頭一棒,他感到內心有熱血在湧動,於是他抬起腳,將其重重落在左邊那條路上。
也是這一年,楊宇開始自學MAYA,這是一種全英文的三維動畫軟體,他英語不好,便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死磕,花費了六個月時間熟悉它,又投入一年多的時間鑽研它。
601寢室的室友每當夜醒時,都能看見楊宇隱匿在黑暗中,眼睛死盯著發著昏暗微光的電腦螢幕的畫面。
那是一個追夢人,最執著的時刻。
當楊宇大三才堅定信念時,郭帆大一期間便反悔了。
那段時間,19歲的郭帆突然做了一個夢,他恍惚間看見了自己衰老的模樣,並不斷在叩問自己倘若當初選擇了拍電影,會不會後悔。
睡醒後,他有了答案——不會。
於是,才大一上學期,郭帆便開始滿世界找攝影機、抓群演、請燈光師……第一天拍攝時,郭帆鬥志十足,沒有監視器,那就將寢室裡的電視抱出來充當。折騰了一番後,他開始看效果,結果怎麼看,都覺得不像是一部電影,手法也好、畫面也罷,都太拙劣了。
郭帆備受打擊,好在他有一股執拗的勁,決定不管怎樣,先拍完再說。
就這樣,兩位同齡大學生,一個在成都,一個在海口,相隔1600多公里,卻追逐著相似的夢。
2003年,楊宇與郭帆迎來畢業季,真正的挑戰,就此開啟。
楊宇拿著自己用MAYA製作的三維動畫短片,進入了成都一家數碼影視公司,從事三維動畫創作。
工作尚未開始多久,家中突然傳來噩耗,父親因病去世。他陪著母親料理完後事,擔心她一個人在瀘州無法照顧自己,便將其接到了成都。
楊母知曉楊宇未來將在成都發展,便索性在當地分期買了一套面積不大的二手房。楊宇因剛開始工作,工資入不敷出,楊母則每月有1000元退休金,遂拿出700元還房貸,另外300元用作家庭開銷。
楊宇並未讓母親省心,他工作一年多以後,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幹著些簡單重複的工作,能力上完全得不到任何提升,於是果斷選擇了裸辭。與此同時,他還做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他想要自制一部動畫短片,並藉此作為敲門磚,正式踏入動畫影視行業。
母親見狀,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堅定地支援他:“做你想做的,但別餓死。
在自己一事無成、待業在家、入不敷出、前途渺茫之時,母親默默支援,不嫌棄,不離棄。
而電影中的哪吒,在被世人用異樣眼光看待、在離家出走踏上征途、在四面楚歌之際,也是母親在背後全力託舉。
但令楊宇沒有想到的是,他本以為製作這部動畫短片只需要一年即可,哪曾想,一閉關,就是三年半。
漫長的三年半時間,楊宇彷彿人間蒸發。他後來回憶說:那段時間,因為家庭開支全靠母親的退休金,為了省錢,他沒有離開超過家裡40公里以外的地方。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客廳、臥室、廁所“三點一線”打轉。
無聊時,他就會收看央視一檔名為《贏在中國》的節目,看著王石、史玉柱等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他總能從中汲取到能量。
生活上節衣縮食,娛樂上清心寡慾,外界還漸漸傳出雜言碎語,說他一畢業就在家“啃老”。“啃老”的標籤無論貼在誰身上,都是極具恥辱性的。但楊宇仍舊沒有放棄,因為他深知這是一場豪賭,不成功,便成仁。
2009年年初,中文網際網路突然火了一條16分鐘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故事講的是兩位霸主為爭奪土地,陡然間發動戰爭,其中兩個飛行員在交戰中落入荒島。為了求生,他們化干戈為玉帛,由敵人變成了朋友,也看清了戰爭的真相。
 《打,打個大西瓜》影片
這條動畫短片無論是劇情、畫面,還是創意都堪稱驚豔之作,一舉震撼了整個動畫界,甚至攬獲了國內外一眾獎項,其中還包括「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楊宇在《打,打個大西瓜》片尾致敬一眾偶像  
網友們紛紛詢問,究竟是國內哪家動畫團隊,為中國動畫界揚眉吐氣了一回。結果當他們得知整部短片,皆是由導演「餃克力」獨自制作完成時,全都驚掉了下巴。
餃克力,一夜成為中國動畫圈炙手可熱的人物。
「餃克力」,就是楊宇。
這一年,他28歲。
      楊宇接受老家報紙採訪  
郭帆同樣為了擠進電影圈費盡了心思,他畢業後獨自一人直奔北京,拿著兩部大學期間拍攝的短片以及一個法學專業文憑,敲遍了整個北京城所有電影公司的大門。每次一進門,他都會忐忑地對前臺說“我是來面試導演的”,無一例外,都被對方掃地出門。
經受了一次又一次打擊後,郭帆仍未放棄,他決定曲線救國。既然電影行業進不去,那就進廣播電視行業,它至少和電影擦點邊。就這樣,郭帆面試進了一家旅遊衛視,在裡頭擔任節目包裝監製一職。
可在電視臺幹了幾年後,郭帆發現這條路根本行不通,遂在2008年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目標是導演系。哪曾想,導演系堪稱北影最搶手的專業,且名額只有稀少的五個,郭帆未能上岸。
第二年,郭帆吸取教訓,決定再次曲線救國。他不再關心哪些專業適合自己,只要能進北影就行,於是報考了招生人數最多、競爭壓力最小的管理系。豈料,無心插柳柳成蔭。郭帆不會預料到,這門隨意報考的管理系,未來將給自己帶來巨大助力。
2009年,29歲的郭帆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
這是他距離電影,最近的一次。
      郭帆在北京電影學院
楊宇一舉成名後,於2011年8月17日成立了一家「餃克力」動畫工作室,不拍電影、也不繼續製作動畫短片,專門承接一些廣告、遊戲CG、影視特效的外包單。
此舉,並非是成名後忘記了初心。楊宇深知,拍一部動畫電影,特效需要錢、美工需要錢、配音需要錢……哪哪都得大量燒錢,「資金」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坎。
倘若說,此前的三年半是用來磨礪技術,那未來的三年半將用於積攢資金。
2015年,資金慕名而來。
某一天,楊宇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聲稱自己是光線影業旗下動畫電影廠牌「彩條屋」的CEO,正在挖掘中國最有潛力的動畫長片導演,楊宇便是他最看好的人。
此人名叫易巧,6年前因看過《打,打個大西瓜》,奉楊宇為天才動畫導演,接手動畫電影廠牌後,便第一時間想起了他,堅信對方會給自己帶來驚喜。
突然得知自己可以拍一部動畫電影,楊宇只覺得天上掉了一塊餡餅,“啪嗒”一下砸在了自己頭上,以至於他有些暈暈的。
但他很快面臨一個問題——拍什麼?
很多時候,當一位短片導演首拍長片時,往往都會選擇翻拍自己的成名短片。但楊宇沒有這麼做,他的腦海中,不知怎的,猛然間浮現出年少時重溫了一遍又一遍的《哪吒鬧海》。
“哪吒其實和我挺像的,都有不認命的一面,以前我看《哪吒鬧海》就很感動,他為國為民,自刎這些情節都歷歷在目,所以是有這種情節的。”
楊宇相信,哪吒就是自己最好的選擇。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科幻圈迎來驚天大訊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三體》,榮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轟動世界。
要知道,雨果獎可是世界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無論是含金量,還是影響力,都是最頂尖的存在。
訊息一齣,舉國沸騰。
所有人確信,這將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重要里程碑。
電影圈亦聞風而動,遊族影業、中影股份、摩天輪文化傳媒等影視公司先後買下劉慈欣手中的版權,轟轟烈烈地吹響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航號角。
可沒多久,所有人都像是霜打的茄子,蔫了。因為他們意識到,中國目前根本拍不出真正的科幻大片,遑論實現劉慈欣所暢想的未來世界。
早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就曾上映過兩部“科幻大片”,《未來警察》與《機器俠》,無一例外,都是名導執筒、巨星加持,結果均被調侃為披著科幻外皮的情感片,口碑票房雙撲街。
      左圖《機器俠》劇照;右圖《未來警察》劇照  
中影股份不信邪,他們先是找了卡梅隆、呂克·貝松這些國際名導,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後來又詢問了幾位國內大導演,無一人敢接。
病急容易亂投醫,誤打誤撞之下,中影找上了郭帆。
彼時的郭帆,在圈內小有名聲,2011年拍了一部小成本的《李獻記歷險記》,帶著一些科幻元素。2014年又拍了一部青春片《同桌的你》,以小搏大,收穫了4.7億票房,由此聲名鵲起。
但這樣一名只拍過兩部小成本電影的年輕導演,能拍好科幻大片嗎?
沒人相信,中影也不信。
但出乎意料的是,郭帆竟然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中影那邊起初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可聊著聊著,發現他確實是一個資深的科幻迷,遂選定了對方。
同樣的問題,也纏上了郭帆——拍什麼?
中影手中共有三部劉慈欣的作品版權,分別是《微紀元》《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究竟哪部更適合拍、票房預期更高,誰心裡都沒底。
思前想後,郭帆決定拍《流浪地球》,因為他認為這是三部作品中最容易實現影視化的。
當然,容易並不意味著簡單。彼時的中國科幻電影就像一片荒土,寸草不生,沒有成體系的工業化,也沒有成功案例可參考。
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時間倒回到2014年,這一年,郭帆、陳思誠、甯浩等中國青年導演被國家電影局公派至美國的派拉蒙影業進行交流學習。開頭都很順利,對方展示了好萊塢大廠的頂級水準,各種驚世駭俗的特效、設計理念將郭帆等人震得心服口服。
可當觸碰到電影製作的工業化流程時,派拉蒙方閉口不答,甚至遮遮掩掩,一點兒畫面都捨不得透露給郭帆等人。
那時,郭帆便清楚,工業化體系才是電影行業最核心、最重要的東西,沒有它,就拍不出科幻大片。而中國電影圈,甚至連工業化的地基都沒有打好,二者的區別,等同於自動化流水線工廠與手工作坊。
郭帆面臨的困境不止於此,還有同樣重要的「資金」。
那時的電影投資方,有中影、北京文化和萬達電影三方,怎料萬達突然中途撤資,資金出現大缺口。
洶湧的暗流之下,還潛藏著特效、佈景、道具、人員管理等等一系列難題。
所有的一切,都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般橫亙在郭帆面前,令人心生畏懼。
郭帆沒有退縮,他自詡愚公移山,既然無法翻越,那就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挪走。沒有成體系的工業化流程,便親自制定;資金不足,那就砸鍋賣鐵,還不夠,再絞盡腦汁找免費演員、借免費道具;特效粗糙,那就一版一版來最佳化,直至滿分為止。
十年磨一劍,一朝露鋒芒。
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正式上映。
當觀眾們走進電影院時,無不難以置信地望著大熒幕,人們不敢相信,這竟是中國人拍的科幻電影,它是如此的夢幻,又是如此的真實。
一時間,全網沸騰,影迷們高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已開啟。
五個月後,同一座影院、同一座影廳,《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式上映。
當觀眾再度抬首望向巨幕時,又一次被震撼,眼前鋪天蓋地的特效堪稱驚豔絕倫,是此前從未在中國動畫電影中見過的場面。
一傳十、十傳百,《哪吒之魔童降世》亦引爆了影迷們的熱情,票房一路飆升,最終定格在50.36億元,高居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榜榜首。
而它的導演,名叫「餃子」,這是他的電影處女作。
「餃子」,就是楊宇。
在39歲的年紀,楊宇和郭帆一樣,先後圓了自己少年時的夢想。
而在抵達終點的最後一段路途期間,楊宇遭遇的坎坷,並不比郭帆少。光是劇本,他就打磨了整整兩年,共66稿;因資金緊張,請不起動作指導,楊宇便親自上場,據說超過70%的角色他都演示過;由於特效難度極高,某外包公司的特效師還因壓力過大選擇了離職;節衣縮食下,楊宇依舊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特效鏡頭堆疊到了1400個。
事實證明,觀眾不會辜負任何一個用心創作內容的導演,《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佐證。
楊宇、郭帆也愈發堅信:好作品,都是用時間磨出來的。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郭帆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享福,而是馬不停蹄地開啟了《流浪地球2》的拍攝計劃。
《哪吒之魔童降世》登頂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一後,楊宇仍未將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他深知第二部將會是更艱鉅的挑戰,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影迷期待。
一晃眼,又是數年光陰。
2023年1月22日,《流浪地球2》更勝前作,當太空電梯在大熒幕中出現的瞬間,中國影迷無不發出驚歎:我們的科幻電影,終於可以比肩好萊塢了。
2025年1月29日,《哪吒之魔童鬧海》亦超越前作,特效也好、故事也罷,皆抵達了更高的山巔,那是中國動畫電影未曾踏足的領域。
曾記否,2025年春節前夕,聖誕節票房慘淡,是近六年最少的一次。
      圖源:微博@Bunny娛樂  
因此,唱衰中國電影的聲音絡繹不絕,無數媒體、專家甚至直呼:觀眾已經拋棄電影了。
短短3個月,風向逆轉。
《哪吒2》用遠超影史票房紀錄的成績告訴所有人,不是觀眾不愛看電影了,而是人們愈發理性,不肯再為營銷買單、為流量付賬。相反,那些踏踏實實創作出的好作品,必將脫穎而出。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郭帆還是楊宇,哪怕他們不是科班出身,哪怕他們不懂娛樂圈的人情世故,哪怕他們不深諳商業運作的邏輯,但只要他們憑藉一腔熱愛,以死磕的態度去創作電影、去尊重觀眾,觀眾,自然也會用手中的電影票,無條件支援他們。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我們有理由相信,《流浪地球2》的40.43億票房不會是終點,《哪吒之魔童鬧海》的100億票房亦不會是終點。
它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是被好萊塢電影所壟斷的全球影史票房榜。
正在攀登全球影史票房榜的哪吒2
就讓票房,再飛一會兒。
參考資料:
1.“那個時候,我得裝成一個導演”【張揚對話郭帆】
2.《我和哪吒導演“餃子”的過往種種》——公眾號@永遠的華西
3.《滬縣小夥閉關3年半 動畫“大西瓜”躥紅網路》——瀘州晚報
關於作者: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視覺表達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歲月長河,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絡(ID:iiidaily)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