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正式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

作者:一隻哈娜 斯文的樊學長 那日蘇
編輯:果
來源:地球知識局
全文282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2015年2月,蒙古國頒佈《蒙古國語言法》,明確規定:“自2025年1月1日起,蒙古國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和地方自治機構的公務活動,應同時使用西里爾文和傳統蒙古文兩種文字。”
10年前的這則訊息一齣,頓時在世界輿論場上炸了鍋。此後10年內,各種關於蒙古國恢復傳統蒙古文的相關作品(包括不限於文章、短影片等)層出不窮。
其實,蒙古國想要恢復傳統蒙古文,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意識了。2015年的這次事件,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傳統蒙古文與西里爾蒙古文對比▼
如今,“十年之約”已至。2025年1月2日,蒙古國國家機關已率先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要問為什麼不是1月1日?答:1月1日是蒙古國法定假期,蒙古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又不是牛馬,他們也需要放假。
國家機關正式使用,可以說是蒙古國恢復傳統蒙古文重大標誌。而縱觀整個蒙古語文字的發展史,這一事件也頗具舉足輕重的地位。
蒙古語的起源
對蒙古民族影響深遠的文字,就是回鶻文了。早在蒙古文字形成前,蒙古人便與回鶻人有著大量接觸
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部時俘獲乃蠻掌印官畏兀兒(回鶻)人塔塔統阿。當時成吉思汗給了塔塔統阿一個重大任務,這就是用回鶻文字母書寫蒙古語,並教太子和諸王學習。
從此,蒙古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文字——回鶻式蒙古文/胡都木蒙古文(“胡都木”之稱主要是與後來出現的“託忒文”加以區別),並用該文字記錄了許多重要的歷史。
這種回鶻式蒙古文只是蒙古人使用的第一種文字。在蒙古歷史上,後來又出現過8種文字,包括八思巴文、索永布文與託忒蒙古文等。
進行文字改革的事例,在蒙古族歷史上屢見不鮮。換一種說法,就是歷史上的蒙古文其實一直在變動,而且從一開始就是借鑑其他民族的文字進行加工和改良,哪怕是最早的傳統蒙古文。
幾種蒙古文書寫的“蒙古”一詞對比,1為傳統蒙古文,2為用於印章的傳統蒙古文,3為八思巴文,4為託忒蒙古文,5為滿文寫成的蒙古文,6為索永布文,7為阿里嘎裡方形字母,8為西里爾蒙古文。其實還有拉丁化蒙古文,但由於使用時間較短,且未正式形成成套系統,故不單獨列出。
其實從廣義來講
胡都木、印章、託忒、阿里嘎裡
都是回鶻式蒙古文的範疇▼
蒙古人進行文字改革通常是因為政權更迭,或是由於宗教原因如1648年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創制託忒蒙古文,就是為了穩固其政權;又比如元代蒙古人受藏傳佛教影響,為準確拼寫蒙古語、漢語與藏語等多種語言,忽必烈命國師八思巴根據吐蕃文字,創制了八思巴文。
福建泉州出土的聶斯托里斯派基督徒(景教)墓碑,1314年,上刻八思巴文轉寫的漢語,音為“翁舍楊氏墓道”。
今日的蒙古國地區,在歷史上長期使用傳統蒙古文。在上世紀初期,曾一度出現文字書寫使用之爭,甚至還出現過傳統、拉丁、西里爾三家並立的局面。
最終,在上世紀中葉,西裡爾字母勝出。
這麼一大片土地,在上世紀風雲變幻
和託忒文的路徑較像
西裡爾字母是通行於斯拉夫語族大多數民族中的字母書寫系統,這種文字最先在保加利亞出現,而後又在俄羅斯流行,至今仍然是東歐到中亞部分國家的官方書寫系統。
西裡爾字母的覆蓋人口雖然不一定很多
但覆蓋面積絕對足夠大
蒙古語的西里爾化,除了蒙古國的蒙古語外,其他地帶的蒙古語也有相似情況。屬於俄羅斯的蒙古地區,例如布里亞特等地的蒙古語,當今也是西里爾化。
橫屏-俄羅斯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

這條鐵路便連線了布里亞特地區▼


蒙古國(時稱蒙古人民共和國)在上世紀20年代,識字率較低,提高識字率成了迫切的需要。這一現象促使蒙古國進行了一場始於1924年,終於1941年接近20年的語言文字改革。
在這期間,除了傳統蒙古文以外,拉丁蒙古文也登場亮相,但最終選擇了西里爾蒙古文。其原因除了有蘇聯的政治因素影響外,傳統蒙古文本身的特殊性也是原因之一。
橫屏-蒙古國雖然不是蘇聯加盟國
但也是戰後建立的華沙條約成員之一▼
傳統蒙古文是豎寫文字(一般不採用橫寫),在科技書刊上橫排時有一些障礙。其次,書寫體系有很多古老的習慣寫法,和口語在歷史長流中的變化巨大的比起來,有一些

脫離日常口語的地方

,而且特殊規則較多,在學習識字階段相對費時費力。

更重要的是,蒙古國絕大多數人使用的“中部蒙古語”喀爾喀方言,在蒙古國被規定為科學、政治、經濟與教育的官方語言
蒙古語有七個母音,但在傳統蒙古文書寫出來的只有五種,而且傳統蒙古文還有t、d不分,陰陽性不明確等弊端。
在書寫方面,西里爾蒙古文採用了所有西裡爾字母並加入了Ө和Ү兩個字母來表示西裡爾字母中所沒有的母音,因此西裡爾字母書寫蒙古文則更加規範和清晰,基本做到了“音寫一致”。
所以,西里爾蒙古文的誕生,是以傳統蒙古文原有詞彙為基礎的同時,又受到蒙古語喀爾喀方言口語的極大影響。
其他地區的蒙古語,如果貿然直接使用蒙古國的文字體系,不加本地化適配,也會大機率出現“音寫不一致”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喀爾喀蒙古語又與衛拉特蒙古語較為親密。衛拉特蒙古語主流使用的託忒蒙古文,也相比傳統蒙古文多了一定的“音寫一致”功能。
1946年,蒙古國全部轉用西里爾蒙古文。由於西里爾蒙古文“音寫一致”,易於掌握,所以很快在民眾當中傳播開來。
從西里爾迴歸胡都木
1991年,蘇聯解體,此後蒙古國基本解除了原來的束縛。在文化領域,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呼籲恢復民族傳統文化的蒙古學者。
傳統蒙古文作為蒙古文化中最重要元素之一,漸漸被看作是具有巨大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的載體。1992年,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做出了逐步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的決議,過渡階段以西里爾蒙古文與傳統蒙古文並用,兩者都是官方文字。
2011年蒙古國政府出臺規定,政府官員與國際機構或外國官方機構進行交流時須使用回鶻體蒙古文。蒙古國公民的出生及結婚證明、教育機構頒發的受教育證書等官方證件上以回鶻體蒙古文和西里爾蒙古文並排書寫。
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當選總統之後,加速了迴歸傳統蒙古文的程序,在民間快速推廣傳統蒙古文書法
除了2015年頒佈的《蒙古國語言法》,2020年3月18日,蒙古國正式透過的《蒙古文字國家大綱》,也是一件文字大事,它在技術層面宣告了未來蒙古文字怎麼做。
到了今年(2025年),蒙古國正式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字,這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