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德安傑洛:80後天才程式設計師,Facebook首任CTO的開掛人生

導讀:本文要介紹的是亞當·德安傑洛 (Adam D'Angelo) ,他目前的淨資產為 10 幾億美元,他是 Quora 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 Facebook 0.8% 的股份持有者。
他曾在2002年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也是《財富》雜誌“科技界最聰明的人”一文中的亞軍。
2000 年,亞當與馬克·扎克伯格一起就讀於“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高中,隨後於 2002 年至 2006 年期間在加州理工學院 (Caltech) 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
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就讀期間,亞當和小扎一拍即合,成為了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是晚到的,都是 11 年級時轉學來的。
他們還共同開發了一款音樂推薦軟體(根據人們的口味推薦音樂),名為“ Synapse Media Player ”。Synapse 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被微軟收購。
離開後,亞當前往加州理工學院繼續深造,並在那裡建立了“ BuddyZoo ”網站。該網站允許使用者上傳自己的 AIM 好友列表,並將其與其他使用者的好友列表進行比較。
他還曾暫時擱置學業,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在 Facebook 早期階段幫助馬克。
完成學業後,亞當決定加入馬克·扎克伯格組建 Facebook 的初始團隊,擔任工程副總裁。
他從 Facebook 和馬克身上學到的一件事是——“執行力遠比想法重要。 ”
基於這個想法,他於 2008 年從 Facebook 首席技術官職位上退休,並建立了 Quora!

Quora 是什麼?

簡而言之,Quora 是一個問答網站,使用者可以在這裡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並編輯和組織問題。

它由前 Facebook 員工亞當·德安傑洛和查理·奇弗於 2009 年 6 月共同創立,並於 2010 年 6 月向公眾開放。

Quora 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實性!它是一個分享知識而非資訊的平臺,人們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些真正真實的答案,並附上事實和證據。
Quora 社群包括一些知名人士,例如馬克·扎克伯格、馬克·安德森、達斯汀·莫斯科維茨、吉米·威爾士、斯蒂芬·弗萊、阿什頓·庫徹、Avicii、約翰·格林(作家)、阿德里安·拉莫、希拉里·克林頓、巴拉克·奧巴馬等……
舉例來說,如果你提出一個指向吉米威爾士(維基百科的創始人)的問題,那麼真正的吉米威爾士就會上來回答您的問題!
儘管 Quora 與 Facebook、Twitter、WikiPedia、Yahoo Answers、Answers.com 等類似,但運作方式不同。必須使用真實姓名,並且你需要使用 Facebook 或 Google 帳戶登入,或在那裡建立一個帳戶。你還可以關注主題、問題和人員,他們的活動會相應地顯示在你的動態中。如果願意,你可以對答案點贊或點踩,甚至可以對答案發表評論。
Quora 的設計相當簡單且一目瞭然,你可以透過滾動瀏覽主螢幕(即“閱讀”)上的隨機問題來開始使用。在此螢幕上,你將看到自己選擇關注的主題下所有最受歡迎的問題。
然後,在“閱讀”旁邊還有“回答”選項卡,其中顯示需要回答的問題或有人要求您回答的問題。旁邊是“通知”選項卡,最後是“更多”選項卡,你可以在其中找到個人資料詳細資訊、訊息、閱讀列表、內容、統計資料、設定等……最後,在頂部,還會找到大搜索欄,可以在其中使用相關關鍵字搜尋問題。
對於某些人來說,它正在演變成知識庫的知識庫!

商業模式

在我們大多數人二十多歲的時候,還在試圖弄清楚自己的生活,亞當建立了一個網站,裡面幾乎可以解答所有問題。

乍一看,Quora 的商業模式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只是另一個問答網站,類似於 Yahoo Answers、Aardvark、Answers.com、Reddit 等……但實際上,Quora 因其貢獻者而脫穎而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網站上回答這些問題的人。

其中一些是各自專業領域最傑出的人才、知名組織的專業人士,其中許多人在世界上也非常知名。請注意,這些大人物不僅僅是在網站上閒逛,他們還是超級使用者!其中還包括來自最熱門的初創公司和科技巨頭的高管。

即使網路已經變得如此之大,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大量的資訊一直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但網際網路上卻沒有分享哪怕是最低限度的資訊。大量對許多人來說都很有價值的知識,目前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取。

此外,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 140 個字元的時代;現在大多數對話都是簡短的。因此,細節就無所謂了!

相比之下,Quora 為那些喜歡細節、鼓勵全面深入回答的人帶來了新的安慰。Quora 試圖填補這一空白,成為人們分享各種知識的通用場所。它是將擁有知識的人與需要知識的人聯絡起來的媒介。
在其他網站上,人們往往看重最有趣的答案,但在 Quora 上則恰恰相反,您的答案必須透徹、誠實、聰明和明智,才能得到讚賞。
瑣事:馬克·扎克伯格在 Quora 上被推薦後收購了“Nextstop”。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哪些初創公司適合 Facebook 收購?”
它是一種商業模式,是學習模組,但相互學習。它讓來自不同世界的人聚集在一起回答同一個問題,每個問題只有一個版本——沒有左翼、右翼、西方或東方版本!

目標市場細分

Quora 的目標是儘可能多地捕捉主觀知識,但實際上沒有地方可以讓你找到或存放你在生活中積累的所有智慧。

Quora 的基本概念誕生於亞當和查理有一天在 Facebook 辦公室附近吃中餐的時候。他們討論了“潛在(隱藏)市場”,以及網際網路上存在消費需求但幾乎沒有任何解決方案的領域。

經過簡短但又深刻的調查研究,他們發現最大的例子是那些專門回答問題的網站。他們認為,網際網路搜尋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問題為框架的,而 Yahoo Answers 本身每月在美國就吸引了超過 5000 萬用戶。

但由於回答的答案很笨,而且是在對主題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猜測的,只有少數搜尋者能夠證明問題的合理性,而大多數搜尋都沒有得到答覆。

此外,他們的研究還指出,人們掌握的資訊中約有 90% 仍存在於大腦中,而不是網路上。他們發現,問答形式擁有同等的機會,並且與讓 Facebook 成為價值 10 億美元的企業的問答形式一樣成熟。

這就是他們試圖解決的問題,也是他們瞄準的細分市場。他們想建立一個平臺,一個由使用者自己建立、管理、組織和編輯的知識庫。

商業 / 營銷 / 廣告策略

Quora 的隱藏商業策略是與文化中興起的偉大理念相聯絡——我們對真相的強烈渴望!它成功地利用了這種興起,並建立了一個真相狂熱者社群。

為了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它為我們提供了工具,讓我們能夠進行自我管理,並且還吸收了內建功能,透過使用不斷發展的社交媒體來傳播資訊。

這個想法是給大眾一個自然內建的營銷平臺,以及一個堅實的社交媒體平臺,然後以一種雖然可以描述個人觀點但也可以引發辯論的方式提出問題。

渴望獲得更多的知識,真相和資訊;殘酷地把一個人困在平臺裡!!!

現在,Quora 沒有營銷策略,也不需要!他們的商業模式和策略是這樣的,它們被大量用作研究目的的參考,或被媒體和其他品牌以許多其他方式使用;從而幫助傳播資訊。
所以問題是——他們真正從 Quora 中受益了嗎?
如果你想在行業中樹立自己的專業品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回答人們的問題。Quora 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答案越好,關注者就越多——你的品牌價值就會增加!
讓我給你幾個 Quora 能提供巨大幫助的理由:
  • 讓你在全球 8000 萬每月獨立訪客中脫穎而出
  • 非常適合研究目的並瞭解您的客戶
  • 人們可以展示幾乎任何主題的專業知識
  • 你還可以使用它來獲取任何主題的行業專家的見解
  • 人們可以直接回答有關其業務、產品或服務的問題,從而建立相關性
  • Quora 提供的答案都有充分的參考、證據或事實支援

近年的增長

從 Facebook 辭職後,亞當覺得自己很適合創業,於是立即著手一個他們之前稱之為“阿爾瑪網路”的專案(以查理居住的帕洛阿爾託街道命名)。不久,他們還聘請了Rebekah Cox(Facebook 的頂級設計師)和 Kevin Der(工程師),開始打造他們的線上服務。

在網站準備就緒後的幾個月內,他們決定釋出私人測試版,透過邀請在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之間進行測試。它被稱為 Quora!

很快,該網站就在矽谷引起了轟動,他們的這些朋友開始邀請他們的朋友等等……Quora 的使用者群增長非常迅速,憑藉大量有價值的內容,到 2011 年 1 月,他們估計擁有 500,000 名註冊使用者。此時,Quora 只有 18 名員工。

2011 年中,為了讓資訊發現和導航更加容易,Quora 決定重新設計其網站,併發布了官方 Android 和 iPhone 應用程式。

同年,Quora 還在其問答頁面上推出了新功能,例如影片、提問回答積分以及主題評論和評論投票。

2012 年,查理辭去了公司的日常職務,但繼續擔任顧問。除此之外,更有趣的是,亞當非常相信他的想法,以至於他在公司的 B 輪融資中投入了 5000 萬美元個人資金,並獲得了對公司的充分控制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2013 年見證了許多新發展,包括:在 Quora 上推出部落格平臺、在所有裝置上推出問題和答案的全文搜尋、統計資訊(允許所有使用者檢視摘要和詳細統計資料)等

目前,這家公司已擁有 40 萬個主題的 1600 多萬個答案,每月獨立訪客超過 150 萬,所有使用者指標的增長率為 300%。

那麼中國的Qura是哪個?對了,就是知乎。

作者:跨年的大雄

相關閱讀:


相關文章